寫作於2006.01.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詩篇第一篇】線上收聽
I、引言:狗來旺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新年恭喜。新年又是禮拜天,這樣的情況很難得,很高興我們可以一起敬拜上帝來開始新的一年,我們教會有一對很寶貝的龍鳳胎兒,不曉得你們認識嗎?牧師娘特別請他們來跟大家拜年,請恩傑、恩佳站起來好嗎?(我們大家給他們拍拍手。)非常可愛,祝大家:「新年恭喜,主恩滿溢。」 大家都希望在新年有一個好的彩頭,有一個好的開始。今年是狗年,就好像圖片上這窩狗一樣,這窩狗多不多呢?你知道有多少隻嗎?十隻,因為一胎就生十隻嘛(時來運轉狗來旺?)。重點不再“狗”,重點也不在“來”,重點在於狗叫的時候就會“汪(旺)”,所以我們在語文上就運用它的諧音。旺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要旺?旺代表的是什麼?〝興旺〞。今天我們就以〝興旺〞來談。要講這個主題,希望新的一年是“狗來旺”。但是什麼叫作「旺」呢?到底基督教講不講這些?基督教相信這些嗎?興旺的英文叫作Prosperity,如果你查聖經的話,會發現聖經也說興旺,可是Prosperity在我們中文翻譯上,卻沒有翻譯成興旺,而是翻譯成順利,或是翻譯成興盛,有一些神學家把它稱作成功,有的人把它翻譯成亨通,這些都是同一個字,同樣的觀念,要盛要興要成功要亨通,就要Prosper。那這是什麼意思呢?聖經所說的興盛又是什麼意思?我們希望狗年會旺,旺從信仰的角度來講,怎麼樣的人算是旺呢?
Ⅱ、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
我們說過年要「旺」,這個「旺」是什麼呢?就是「五福」(「五壺」諧音),五福(壺)要臨到我們家,不知道誰家裡有五個茶壺的?泡茶要五個,只有一個當然就不會興旺,因為要五福(壺)臨門,一壺(福)只有一個福,所以要有五個壺(福)。
1、長壽:命不夭折
五福又是哪五福呢?第一個福叫作「長壽福」,聖經也提到,遵行神的道,就能夠長壽。「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王上3:14)
2、富貴:財富尊貴
第二個福呢?「富貴福」,福祿壽的「祿」,聖經也提到「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10:22)
3、康寧:健康安寧
晚上可以安祥入眠,有些人很有錢,但是晚上睡的不安心,怕晚上有壞人搶奪。第三個福是要健康又要快樂,這樣才是福。你知道嗎?別的不講,要這三個福就不簡單了,有的人是賺大錢,可是常常到急診處掛號報到,所以他不夠有福;有的人是從來不生病,可是賺不了錢,常常沒飯吃,這樣也不好;有的人很有錢,而且很健康,可是短命,活不到三十歲就過世了,結果也享不到福,所以要福,就要全部的福,福祿壽三個都俱全才叫作福。「你們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出23:25)
4、好德:仁善寬厚
華人不只要三個福,而是要五福,所以剩下的兩福就很重要,還有兩個茶壺(福)叫作什麼?有沒有人知道?「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我認為這五福當中〝好德〞是最重要的。第四個是好德(好德性),好德是福,「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14:19)
5、善終:辭世祥和
如果你有好德性,第五個福(善終)才會臨到你。每個人不能一直長壽下去啊!總有一天要離世,但是你是怎麼離世的?所以需要「善終」。基督教的善終有很特別的觀念,聖經提到的「善終」是:「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代上17:11)這裡提到第一個,他有後代;第二個,他的歲數滿足;第三個,他可以善終,安心歸到他祖先的墳,而且他的後代上帝祝福,你說這樣的善終好不好?有夠好。
裡面還包括很多祝福呢!但是你知道嗎?這五福裡面,那一個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是你能控制的?好德。好德不是基督教才有的觀念,好德是佛教的一位長輩講的,他叫作陳柏達居士(網路上查到的),他說其實這五福歸納起來只有一個,就是好德。為什麼?就佛教的觀念來講,前面的長壽、富貴、康寧,是你前世造的福,今世才能享受這樣的果,你前世若沒有造福,今世就享受不到這前三福,所以前三福是你求不來的,是你前世做的。那你來世怎麼辦呢?會不會享受這三個福,是根據好德,所以佛教說要積陰德,前面三個福是你不能控制的,這是佛教的看法,這三個福是你前世就已經定好的,你控制不了,你求也求不來,所以不要求這三個,你要求的是好德,你好好做人,來世就有好報。「善終」是因為你做的很好以後,佛教就說能夠歸入涅盤,那才是善終,如果你死掉又要循環的話,有這三個福也沒有用,只有到涅盤才算是善終。那基督教呢?我們台灣人在過年求福的時候,我們求哪一個?我們向上帝要什麼?我們大部分求的還是長命百歲長壽、富貴成功豐足、健康安寧快樂,我們一天到晚求這三個福,可是我們有沒有想到,連佛教徒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這三個,最重要的只有一個,其實五福只有一福,就是好德。
Ⅲ、亨通福音 (Prosperity Gospel)
但是我們要想一想,什麼叫作好德?什麼好德叫作亨通?其實人都喜歡這三個福,這三個福不只是有我們台灣人拜拜時祈求平安添福壽,有一些台灣的基督徒,連美國的基督徒,不要說基督徒,連美國的牧師都求這三個,而且傳這樣道理的人,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教會,他們強調的是這三個,就是要富足、健康、長壽,有這三個就是上帝的祝福,沒有這三個就是上帝沒有祝福,它被稱作「亨通福音」。如果你在網路上查詢Prosperity Gospel,一定會查到一大堆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和資訊。但他們太強調〝亨通〞而忽略了〝好德〞的部分。今天〝亨通福音〞在神學上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部分。
1、積極性思考 (Positive Thinking)
如果你去參加美西三日遊,一定會排到這個景點――洛杉磯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全世界最漂亮的教堂,整間教堂是由數千萬塊的水晶玻璃建造起來而聞名,它位於洛杉磯的橘郡(Orange County of Los Angeles),裡面有全世界最高的管風琴,從地上直通到屋頂,非常的壯觀。教堂的主任牧師最近才退休,他叫Robert Schuller(羅伯舒勒),他主要傳達的信息是「積極性的思考」(Positive Thinking),他強調的福音,重點不在耶穌,而是在你的信心,在你的意念,他說你的思想最重要,思想若積極,你就會成功;思想若消極,你就會失敗。你要有積極的思想,你要相信上帝會給你,這是他強調的,他認為成功的定義就是:賺錢、事業順利、健康不生病,也就是我前面講到的三個福。怎麼樣才能夠成功呢?很簡單,你只要掌握這個秘訣,叫作積極的思想,他最喜歡的聖經應該是這一句:「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後1:20)「是的」就是積極的思想,是就是Yes,從來不要想No。如果你要追女朋友,就告訴自己說:「我一定會成功」,做生意就對自己說:「我一定會賺錢」,你要是一直這樣想,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想會失敗,那就會失敗,這就是Robert Schuller牧師所教導的,他這樣有成功嗎?有的。他想:「我要蓋教堂,我要蓋教堂。」最後教堂就蓋起來了,所以他證明給你看,積極的思想會帶來成功,所以他的代表作,書名叫「夢想成真」,你要敢作夢,要有積極的思想,然後夢想就會變成真的。
2、宣告性信心 (Confessing Faith)
另外一位是比他更厲害的牧師,但是不在美國,你們去過韓國嗎?這是全世界最大教會,叫作中央純福音教會,有八十幾萬的會友,每個禮拜有八十幾萬的人一起作禮拜,不簡單啊,牧師你們應該認識吧,叫作David Yonggi Cho (趙鏞基牧師)。他比Robert Schuller牧師更厲害,Robert Schuller牧師說要有信心,趙鏞基牧師說要有信心還不夠,要講出來才算,放在心裡沒有效,要有效就要開口說出來,重要的是開口說,這個叫作Confessing Faith「宣告性信心」。(Robert Schuller牧師是Positive Confessing)嘴巴講的就算,心裡面相信的,你再積極也沒有用,所以就要說出來才有效果,他最喜歡的聖經應該是這一節,馬可福音第十一章23節:「…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你若心裡不疑惑…」就是Robert Schuller牧師講的,就是積極的思想,「只信他所說的…」趙鏞基牧師的重點不在相信,而在說出來,說出來就會成就,不說就不成就,他有沒有成功?有的。開始的時候他沒有禮拜堂,搭個帳棚幾個人在禮拜,他就宣告說:「我的教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的教會是全世界最大的…」一直說說說,說到最後,沒有幾年就變成全世界最大的教會,你去看,好可怕好多人啊,密密麻麻的,要分好幾堂才能夠禮拜。他的代表作,書名叫「信心的能量」。所以他說出來的信心是Energy(能量),耶穌啦,十字架啦,上帝的審判,那些都不太重要,他強調的是“你要說”,且你不只要說,還要說的清楚,怎麼清楚法?比如說一位小姐要結婚找不到對象,她要跟上帝禱告,千萬不能說:「上帝啊,請讓我結婚吧!」這樣一定沒有用,這樣神不知道妳想嫁給什麼樣的人,要給妳也不曉得要給妳怎麼樣條件的人,妳要說:「我要172.5公分高,頭髮要棕色的,眼睛要黑色的,而且IQ智商要230的,健康要怎麼樣的,血糖要多高的…。」你講的越清楚,神越知道要給你什麼。所以趙鏞基牧師說,你要講的很清楚,越清楚,上帝越知道給你什麼,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要什麼,上帝怎麼知道要給你什麼,所以他強調要清楚的說出來。而且他還有一個醫學上我們叫作Incubation(孕育)的觀念,你的想法要禱告要相信要說說說說說,說到時間到了才會成就,不是講一兩句就會發生,你要說到時間夠,若是夢想越大,當然時間要越久,所以你要孕育,孕育你的信心,用什麼孕育?用嘴巴講。這是趙鏞基牧師,他真的成功了,他的教會是全世界最大的沒有錯,他所講的信息也是「亨通福音」的一種,信心的能量。
3、 物質性祝福 (Health & Wealth)
再來另外一位他說,你事業成功亨通沒有用,最重要的是要身體健康,健康才重要,健康比錢重要。強調健康福音者,最有名的就是Benny Hinn(辛班尼)。他來過台灣。他強調的是,如果你生病,只要你相信,你嘴巴敢說出來,你的病就會好,他成功不成功?成功。很多人都宣告他的病好了,Benny Hinn強調的是Health & Wealth,現世性物質性的祝福,就是我剛才講前面的那三個福。他特別提到的是康寧,要健康要快樂,你有問題來找我,一下就讓你好起來,坐輪椅的就跳起來,生病的馬上痊癒,他每到一個地方,就有幾十萬個人聚會,不得了,但是他沒有大的教堂,因為他忙著幫人家醫病,所以他沒有空顧他的教會,因此他的教會不大,但是他每一次佈道都是幾十萬個人聚會,全世界走透透,歐洲非洲哪裡都去。他喜歡的聖經應該是這句:「耶穌對他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可5:34)他強調的是健康的亨通福音。他很厲害,很多人要表現他有聖靈的能力,要用手推人家的額頭,讓人家往後倒下,他有一招比這更厲害的,他不需要動手,只要靠嘴巴,你看過他吹氣嗎?大家站著,他吹一口氣,你們就全部倒下,你相信嗎?再強壯的人也感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倒下,他要證明說,我真的是有能力的,你們要相信,這是神給我的能力,可以醫治疾病,所以這是很厲害的Benny Hinn。他還特別發明了一個新的神學名詞叫作「被聖靈擊倒Slain in Spirit」。
4、投資性奉獻 (Give to Gain) (瑪3:10)
再來一位就不是到處搭野台戲了,這個是Professional,專業製作最成功的,你們看這張圖片,這麼豪華的攝影棚,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電視網,叫作TBN三一傳播網(Trinity Broadcasting Network),現在還運作的很好,但是有一點問題。有時候你會看到一些基督教的電影是由這個公司製作的,電影剛開始會有他們公司的標誌出現,這是由一對夫妻,現在先生已經七十幾歲了,叫作Paul & Jan Crouch,他們在70年代開始創立這個傳播網,現在不得了,翻譯成十一二種的語言,連蘇聯(俄羅斯)都去,很多人一整個禮拜都收看他的節目,不論是電視或電影節目很多,都拍的很棒。他強調的是奉獻奉獻奉獻,你想要有錢,就要先投資,他們叫Seed money(種子錢),你沒有投資怎麼會生錢呢?所以你要有種子錢。你奉獻神就會祝福你,所以他強調的不是健康,而是金錢,要錢就要奉獻,他最喜歡的聖經應該是這一節:「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所有的人都有聖經根據,所以你要小心分辨。)「你們要給人…」那個人就是我(負責人),因為我拼命在教你們信仰,我也把這信仰帶到貧窮的地方去,所謂的傳福音就是去拍攝更多的電視節目,設立更多的頻道。而節目教導的是什麼呢?教導的是再更多奉獻給我錢,讓我開設更多的頻道。奉獻給他錢的人,大部分是比較貧窮的人,像是拿社會局保險金兩百多塊錢的,每個月給他50~70塊,這樣累積起來每年就有幾百萬可以花用,他為了要讓這些人相信真的如同他所說的,所以他買最好的房子,買最好的車,要讓大家看到:我奉獻所以神祝福我。所以他蓋了一座全美國最高級的影城,叫作三一基督城,裡面極其豪華,有私人飛機,他還有十一間在南加州最貴的別墅,每年的薪水是全世界所有福利機構裡面最高的,然後他太太也拿一份,孩子兩個也都領薪,生活很奢侈沒話講,為什麼?因為他要讓那些人相信,如果你們像我一樣認真奉獻,神就會祝福你們像我一樣。所以他以花大錢來說服別人相信,如果他過的很窮,那麼就沒有人會相信他所講的,就好比要談減肥就要找我,這樣懂嗎?(牧師很瘦)你要講賺錢,那生活就要過的很闊,這樣才有說服力,因此他一直要人家奉獻奉獻奉獻,他過得很奢侈很豪華很浪費,這樣才證明神的祝福。
5、斂財性宣教 (Prosperity Gospel)
最後一位最可憐,他被神審判,他建立PTL(Praise The Lord讚美主)傳播網,在70年代非常有名的。這一對夫妻也很厲害,先生的名字叫作Jimmy baker,太太叫作Tammy,他們在Carolina(卡羅萊納州)蓋了一座佔地遼闊的遊樂場,裡面什麼都有,也是像TBN一樣,廣播電視節目都非常賺錢,很可惜的,到後來他開始斂財,而且斂到逃稅犯法,你知道美國的國稅局不是省油的燈,後來就逮到他了,因為他把大家奉獻的錢,都挪為己用,挪了幾千萬,結果被查到證據,只好束手就擒。這節聖經他大概不敢唸,不過他大概是實行了:「…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他在1988年琅鐺入獄,被判幾年你知道嗎?45年。後來有法官可憐他,重新改判為8年,因為他把人家吞太多錢了,欠國稅局的稅到現在還沒有還,還欠500萬美金(只有稅的部分)。當他一被判坐牢,老婆就跟他離婚,與他公司裡的一個人結婚去了,所以他錢沒有了,老婆也跑掉,什麼都沒有,很可憐,然後他在牢裡面說他悔改了。8年服刑完畢後,1998年又復出,復出之後就跟大家道歉,2003年又開始一個小小的電視節目,他又結婚了,然後又有老婆,又開始和過去一樣。如果你現在看他的節目,他還是說:你奉獻給我,你就會有錢。真不曉得他有沒有真正悔改,不過他現在還是繼續出現在螢光幕前。
Ⅳ、詩篇的順利 (Prosperity of Psalm 1)
包括基督教界裡面,大家都在談什麼叫作亨通,什麼叫作成功,就是賺大錢,就是不生病,是這樣嗎?連佛教徒都知道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德。我們今天看的經文,啟應文也讀,唱歌也唱,聖經也唸,是詩篇第一篇,強調什麼叫作亨通,什麼叫作順利,什麼叫作成功。這六節經文很簡單,不過在這裡聖經就把人分為兩種,一種叫作好人,另一種叫作壞人。請問大家,詩篇第一篇的壞人是指什麼樣的人?要仔細想一想喔,那個壞人是多壞?其實不是多壞,不是殺人放火作奸犯科,這個壞人只是「好看頭」而已,聖經在這裡比喻壞人好像粗糠(稻穀 的殼),粗糠沒有做什麼大壞事,他只是裝個樣子很像萁仔(稻米),壞人其實不在外頭世界,而是在我們當中,詩篇第一篇的壞人是指空有其表的人,所以要小心,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1、惡人三步曲:計謀、道路、座位
壞人有三步曲,聖經講到好人不跟從壞人一樣,壞人有哪三步曲,壞人先從哪裡壞呢?頭殼先壞。他的計謀,他的觀念先出問題,觀念就是只想要賺錢,只想要自己好,根本就不想到神要你如何幫忙別人,愛心公義都不想,只有想到賺錢賺錢賺錢,一生就是只想到賺錢就好,不管別人的死活,這是他的意念開始有問題,這個是計謀。計謀完了之後,就開始拼命的玩錢,他就開始要賺大錢,從行為開始本來只是在頭腦裡計畫著,現在就做出來,要騙人家的錢,自己一個人賺得不夠多,要找一群人一起賺才會多,所以就開始開會,要賺大錢要一群壞人一起商量才有辦法,那個叫作座位,大家坐在一起開會。詩篇一開始說好人要小心,不要掉入他們的想法,不要學習他們做人的方法,做事的方式,要小心不要和他們一起開會,在他們的董事會裡不要列席。第一個英文叫作Word View,我把它翻譯成信念,第二個英文叫作Life style,我把它翻譯成行為,第三個我把它翻譯成黨朋,壞人也會一起合作,如果用英文來講,是Believe, Behave & Belong這三步曲,所以一個人的壞有三個層次的壞,從他的思想到他的行為到他的結黨,都可能有關係。
2、義人的經歷:移植溪旁、葉子不乾、按時結果
好人就不會這麼做,好人要怎麼做呢?聖經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2節)聖經用一個比喻,(我們說好人會亨通興旺)到底聖經用的比喻是什麼?用一棵樹。詩篇講的順利亨通是用一個比喻,那個比喻就是一棵樹,這節聖經很有趣,我們用合和本聖經一起來讀一遍:「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3節)這是描寫義人的經歷的一幅圖畫,你在這幅圖畫裡面看到什麼?你要仔細的看,不然你就只有看到順利,沒有看到栽在溪水旁,沒有看到葉子不枯乾,還有按時候結果子,聖經在這裡有一些描述,這個順利是怎樣順利的。但是在現代中文修訂版本中,就稍微修改了一下,我們也來讀一下現代中文譯本:「他像移植溪水邊的果樹,按季節結果子,葉子也不凋零,他所做的事,樣樣順利。」你看這兩個版本不同處在哪裡?一個版本是樹,另一個版本是果樹,為什麼是果樹呢?因為經文後面有說到結果子,要結果子應該是果樹才會結果子,我再去查一下原文,它並沒有說一定是果樹,聖經是說樹,但是為了讓前後文一致,所以就翻譯成果樹,現代中文譯本將它修訂的比較一致,這個字本身沒有說一定是果樹。
可是有一個字我覺得改得很好,合和本是「栽在…」,而現代中文修訂本改成是「移植…」,「移植」和「栽在」就有很大的不同,「栽在」就是種在那裡,「移植」是移去種的,就是種在這裡不好,我們從這裡挖起來,改種到那裡去,你知道嗎?有一些水果必須要做這個動作以後才會長的好,所以「移植」這個翻譯,在現代中文修訂本就比合和本更好,因為把原來希伯來文的意思翻譯出來了,那個字的意思就是要「移」,合和本是只有「植」,「移」就沒有講到,這個與我們所講的義人,就有一點關係,在這裡我要強調是「移植」。
再來聖經說:「按時候…」,時候就是Season(季節),不是指朝九晚五的時間,而是說有不同「季節性」的水果,當令的水果產量較多,而且便宜好吃,晚季的水果就比較稀少難吃,所以「按季節」是翻譯的比較好。
最後改的就是「…枯乾」,其實葉子不枯乾就是不凋零,這是現代中文譯本修改的四處經文,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修訂,就是把一些小小的地方修訂的更好一點,原來希伯來文是「移植」,你翻譯成「種」,那「移」的部分你就沒有翻譯出來,所以就把「種」改成「移植」,我覺得這就修改的很好。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到,義人的第一個動作,是願意被移動,樂意被移植,移植到溪水邊,然後在那邊有很豐富的水源,他就長的很旺,不管氣候怎麼樣,因為他在溪水邊,他的根扎的很深,所以他的葉子不凋零,這個是重點。為什麼聖經不說:葉子常綠,而是用:葉子不凋零,就代表有一些人會凋零,這是表示這棵樹也會遇到困難的意思,不是義人都是很興旺,都不會遇到困境,不是的,聖經是用不凋零,這是隱隱約約有困難的含意在其中。最後一點是他會結果子,按季節結果子,這是聖經中義人的凡事興旺。就是有這三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移植,要移植到對地方,移植到靠近溪邊有水源的地方。再來,他可以勝過些環境的艱困,他不會被環境的艱難打倒,這個叫作義人的興旺。還有他會結果子,是照他季節的時間結果子,這三個就是叫作凡事順利。
這三個動作都有意思,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移植溪邊」,裡面有兩個動作,一個是需要移植,一個是需要溪水,所以對基督徒來講,這節聖經就很管用:「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西1:13)從黑暗裡遷移移植到神的國度,所有的義人的第一個動作,是願意讓上帝把你從罪惡(或以前不好的環境)帶離開,願意被移植到一個新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在溪水旁,生命願意被轉移更新那樣的人,才有可能進到義人的學校,耶穌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相信神的話,在神的話當中得到供應,結果就會豐盛,有活水的供應,活水的供應就是神的話語。所以今天我要強調的也是這一點,今年如果你要順利興旺,得到神的祝福的話,你好好讀聖經吧,聖經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沒有的話請你去買一本,每一天樹在溪水旁都在吸水,不是每個禮拜才吸一次水,然後禮拜一到禮拜六休息不吸水,禮拜天才吸一次水,很多人都是這樣,禮拜天到禮拜堂聽牧師講一篇道,吸一下下,禮拜一到禮拜六都沒有吸水,整棵樹都乾巴巴,葉子有點枯萎,禮拜一回去以後才比較旺一下,到禮拜天又來吸一下,這種樹怎麼會長果子呢?一定會黃酸桶(營養不良)。所以重點是,你要每天去吸水啊,牧師不能每天講道,因此你自己要讀聖經,要把神的話放在你的裡面,這樣才有辦法葉子不凋零,因為前面會有困難的情況,在耶利米書第十七章8節:「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這一棵溪水旁的樹,他也會遇到炎熱乾旱,所以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信耶穌就會凡事亨通,不會遇到困難。」沒有這樣的事情,還是會遇到困難的啦,有災難有逼迫,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不同,不在於有沒有遇到困難,一樣都會有,問題是遇困難時不會被打倒,所以困難沒關係,他不凋零,不凋零就是不怕,太陽再大,因為我在溪水旁,我的葉子不會枯萎,如果我沒有在溪水旁,就枯乾了。
你知道美國南加州的樹到了夏天的時候,有人照顧的園子和外面沒人照顧的園子是不一樣的,有照顧的園子是青綠色的,外頭沒有照顧的園子是光禿貧瘠的,整片都變成褐色的,枯竭到有時候還會發生火燒山,把整座山都給燒死光,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在溪水旁,在人家家裡的園子會用灑水系統澆水,園子中的植物才不會凋零。所以很簡單的道理,你的信仰要活得出來,你會不會覺得你的信仰很好,就看你每天有沒有水的供應,沒有的話也是會枯萎,因為環境會侵襲你,但是你不怕,為什麼?因為神會同在,神會保護,「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雖然有困難有死蔭,但是為什麼不怕?因為你一直在溪水旁,你得到神的保守,如果這樣的人,他一直有活水的供應,他的生命已經轉移到溪水旁了,他也經歷過困難的熬煉,沒有被打倒以後,一旦時間到了,他就開始結果子。「按季節結果子…」這是說要等候,生長再快的果樹也要種三年才會結果子,不是今年種下今年就可以收成,換句話講,一個基督徒如果認真的讀聖經,也不要就期待馬上會變得很好,看起來不怎麼樣也沒有關係,因為時間還沒到,三年五年是常有的事,但是你要忍耐,你要堅持下去,慢慢的果子就會出現了,所以你要忍耐。當你的孩子開始讀聖經,也不要期待他馬上就變成一個好人,他可能還是吊兒郎噹,但是他只要繼續的讀下去,時間到了,季節時候到了,他就會改變,他的結果就出來了,這個人結果子就榮耀上帝。
這棵果樹他結果子的時候,是果樹得到好處?還是別人得到好處?有沒有一棵果樹吃自己結的果子?沒有。果樹長果子是為別人得好處,別人能吃到果子,果樹只是給人家好處的,這是聖經講的興旺,知道這一點嗎?這棵果樹他得到神的供應,他經過艱難,時間到了以後,他表現出神的祝福,那個祝福是讓別人吃到果子,果樹自己絕對不會吃果子的啦,他也不吃別人的果子,他只是供應。所以詩篇所講的義人,「…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是指他在結果子上面凡事順利,就是結出來的果子,讓神得榮耀,讓別人得好處,這個是基督教所講的興旺,你說要狗來旺,你要旺,這個就是了。那不就與佛教講的好德很像嗎?一個人如果好德,誰得到好處?是別人得到好處,你幫忙別人嘛,聖經講的也是這樣不是嗎?但對一個基督徒而言,他要先移植〝生命〞在神的國度裡,而後栽在溪水旁,每天得神話與的供應,才能結出果子,讓神得榮耀,別人得好處。
3、惡人的結局:糠秕風吹散、站不住審判、道路必滅亡
剛才我們提過惡人不是指作奸犯科的人,而是指〝虛有其表〞的人-如糠秕,因沒有進入神愛子的國度,末日審判必站不住,沒有移植溪水邊,得著神話語的供應,必遇困難,必凋零,不能結果,終必被吹散。(如路加三:17,太十三:48所說的被燒盡,被丟棄。)
Ⅴ、該猶的興盛 (約參:1~3)
1、三拍子的祝福:凡事興盛、身體健壯、靈魂興盛。(趙鏞基)
新約聖經講到興旺,這個興旺變成全世界最大教會的牧師他的神學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如果你去看他的網頁是強調這樣的觀念)。他寫成一本書,那本書很流行,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買過,書名叫作:「三拍子的祝福」我在準備這篇講道時去查資料,讓我很驚訝的是,在香港有這本書,在台灣有這本書,在中國有這本書,在新加坡有這本書,在美國居然沒有,奇怪?美國人不相信這一套,英文版的沒有,中文版的很多,所以我想東方的世界,還是趙鏞基牧師曉得我們要的就是福祿壽,他講的就是前面那三個福。重點是這節聖經,約翰三書第一章2節:「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他就用這節經文寫成一本書,就是說,神的祝福有三方面,你要跟神禱告,你要對神有信心要這三個祝福,要什麼?「凡事興盛、身體健壯、靈魂興盛。」哇,身心靈,而且不只身心靈,還有凡事,連事情都要興盛,這樣就好,這樣就是神的祝福,我們的信心就是求這些,所以對趙鏞基牧師來講,最重要的是這一節。
2、 靈魂興盛:心裡存真理、按真理而行
可是在準備講道時我發現,比較重要的其實是第3節,因為聖經說:「我願你…」這封書信是約翰寫給該猶,說:「我希望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2節)所以靈魂興盛是主要的,前面那兩樣是附帶的,是像你的靈魂興盛一樣,什麼叫作靈魂興盛呢?後面經文就有解釋:「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3節)現在我們來談解經,趙鏞基牧師有他的解經,我不能說他不對,他有聖經的根據,可是他眼睛看到的是第2節,我看到的其實重要的是第3節,他看到的是第2節:「我希望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這個好不好?當然好。我要不要?我也要。可是重點不在這裡,好像五福的重點不在前面那三福,而是在第四福。我看到的是「…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3節)「因為你的慈愛常在我眼前,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詩26:3)
3、替別人求神祝福
還有一點,這三個祝福不是該猶的禱告,是誰的禱告?是約翰為該猶的禱告。所以聖經沒有說你要跟上帝求你的健康,而是你要為別人的健康代求,有沒有注意到這點?如果你真的要照聖經講的話:「我替你求神祝福你,你替我求神祝福我。」這樣才是祝福,每一個人都只求自己的,那已經不合聖經了,所以我看到這一點,「我願你凡事興盛…」而非「我願我凡事興盛…」,在這當中,愛別人的心就出來了,不會嫉妒別人好,反而希望別人好,我希望你好,這是約翰希望該猶好,所以約翰沒有為自己禱告,他替該猶禱告,他給該猶祝福,我想這也是很重要的。創世記第十四章19節:「他(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
所以我們今天要從這三點詳細來思考一下,那是什麼意思?怎麼樣的人才會興旺豐盛?約翰參書第一章3節「…心裡存真理…」,耶穌說:「我就是真理」,所以我們要把耶穌基督的愛,耶穌基督的生命放到我們的心裡面,這是我的第一個解釋。保羅這樣講:「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是否讓耶穌在你心裡作主作王?有的話,你就是心裡存著耶穌基督的真理。我曾經看過一句英文,覺得很好,這句話你們可以學起來,它說:「Not I , but Christ .」(不是我,是基督。)不是我,是基督;不是我行,而是我降服在上帝面前,我願意在神的面前禱告,我願意在神面前領受,我願意順服在神的帶領下面,「Not I , but Christ.」,「不再是我,乃是基督。」這是第一個會興旺豐盛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要按真理而行,剛才我們提到:「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約15:7)所以我們不只每天都要讀聖經,還要背誦聖經,詩篇第一篇2節說:(義人是)「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神要我們怎麼過生活,怎麼待人,是要我們把神的話記起來存在心裡,如果這樣的話,你就會「…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這樣就興旺豐盛了,將主的話藏在心裡,你就會結果子,使別人得好處,不是自己得好處。再來是按真理而行,心裡存記真理還不夠,要存到有一天能夠行出來,壞人不是意念不對嗎?意念不對行為就不對,好人也是一樣,除了意念正確,還要有行為,按真理而行,這樣才有用,不然只有心裡面有真理,行為上卻表現不出來,那有什麼用,所以要按真理而行。耶穌講的一句話我很喜歡,他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15:14)這就讓我想到聖經裡面的一個故事:這個人爬到樹上,被耶穌叫下來,姓撒名該,這個撒該本來是壞人,可是他聽了耶穌的話以後,他就願意照耶穌所說的話去行,本來騙人家的錢,現在賠給人家,人家沒有的,他幫助人家,結果耶穌就作他的朋友,旁邊的人看到耶穌怎麼到稅吏撒該家裡去作客,是不是?結果他和耶穌就成為朋友,跟耶穌親密到這個程度。所以按真理而行的,就跟主耶穌基督的關係越來越好。另外一個意思,按真理而行,你越行就越進步,你願意去行就能夠成長,你就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子,你的生活,你的做人,聖經說:「長大成人」這裡有一個Progress(進展),往前走的意思,就是會越來越像基督長成的身量,而不是一直都像小孩子一樣不懂事,是越來越成熟,所以往前行至少有這兩個意思。心裡藏真理,按真理而行。
Ⅵ、結論:主話藏心裡,免得得罪主(詩一一九篇14節)
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是,「我願你凡事興盛…」這是一個對別人的祝福,不是跟神要:「神啊,2006年你給我狗來旺,你祝福我,讓我……。」而是:「神啊,你祝福他,祝福他……」奉主的名為別人祝福,每一次我們禮拜作完了以後,牧師都會幫大家祝福對不對?其實這不是牧師的特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幫人家祝福(詩118:26),特別是覺得對你不好的人,你曾經為他祝福過嗎?聖經說:「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4)這是一個很難的挑戰,他對我不好,我還要祝福他,我不咒詛他已經很好了。另外我跟你們說,很多神學家開始批判剛才所提到的牧師,結果像Benny Hinn,就公開咒詛那些批評他的人,在聚會裡面公開咒詛,咒詛祖孫八代,到這樣的程度,這是為了自己的好處,在人家開始探討他的神學有偏頗問題的時候,就公開咒詛那些批評他的人。其實他講的不是完全的錯,就是說「你乖乖神會祝福你」,這個沒有錯,但是只講這個就有問題了,重點不對,只講前面三福,第四福好德的部分,跟神的關係要好,要愛別人,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個才是重要的沒有講,只講奉獻錢,那神就祝福,賺更多的錢,這種是投資性福音。甚至把錢挪給自己用,這樣的不對在別人批判的時候,他咒詛別人。所以最重要的是把主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神,「我喜悅你的法度,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詩119:14)那我們真的就能夠凡事亨通,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我們多麼希望是充滿主的恩典,不是我們領受恩典,而是我們身上充滿主的恩典,讓我們周圍的人能夠領受到恩典。 主,這是聖經所說的亨通,聖經所說的成功,聖經所說的興旺。主,但願我們今天在座的每位弟兄姊妹在新的一年,真的能成為興旺,我們能夠勝過艱難,我們能夠一直從神領受供應,我們能夠在時間到的時候,就結出果子來榮耀上帝,讓我們周遭的人也得到神的恩典,這樣的禱告,是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6年1月29日 星期日
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管家系列(十四):鄰舍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I、引言:Catharine Booth的故事 (救世軍)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先前從婚姻家庭親子所談的,都是如何作個好管家,把家裡管理好,現在我們要管到隔壁家了,隔壁家就叫作「厝邊」(台語),北京話叫作「鄰舍」,中文我覺得翻譯的更好,叫作「愛人如己」,有那麼多人,我怎麼去分辨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這是律法師向耶穌基督所問的鄰舍翻譯作「人」。人就沒有什麼爭議,可是鄰舍就有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那問題。鄰舍是不是就是和你之間有籬笆圍著,住在隔壁的才叫作鄰舍嗎?常常跟他在一起會吵架或是會互相幫助的鄰居呢?這張圖片叫作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英國一位女士她所發起的,她的名字叫作Catharine Booth凱薩琳布斯(救世軍之母),她創立救世軍主要是因為英國有許多酗酒的酒鬼,有很多乞丐,有很多很貧窮的人,為了幫助他們,她就開始發起教會募捐。 當時她發現很多窮人都是到火柴工廠去做女工,那時的火柴頭是用黃燐做的,由於黃燐有毒,會使身體中毒得癌症,但工廠老闆為了要賺錢,就繼續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女工們因為家裡很窮沒有辦法,只好任其壓榨。(火柴棒就是用樹木削成一根一根的去沾黃燐,等它乾了以後就是火柴棒。)這位Booth女士和她的先生就到別的國家去研究,發現在歐洲已經沒有人使用黃燐去製造火柴頭了,因為知道黃燐會致癌,他們都改用紅燐。所以Catharine Booth就跑去找那間火柴工廠的老闆,說:「先生,為了工人的健康,請你改用紅燐好嗎?」老闆根本不甩她,「價差太大了,本錢那麼高,我若改成紅燐的話,就會虧本,火柴賣貴了,人家就不會買。」 所以老闆根本不理會她,Catharine Booth就四處去議會抗議,然而都沒有用,最後沒辦法,他們夫妻兩個人,就自己開了一間火柴工廠,是用紅燐做火柴頭,自己請工人,給付工人的薪水是黃燐工廠的兩倍。後來經過Catharine Booth他們拼命的在報紙上宣導,大家漸漸知道黃燐有毒以後,就沒有人去買黃燐工廠生產的火柴棒,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希望使用有毒的材料製成的火柴。經過幾年以後,原本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的工廠快要倒店了,後來那個老闆沒辦法只好改成紅燐。
這是救世軍創立的緣起,以及她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他們的特色就是到任何一處募款時都會吹奏喇叭,或是聖誕節拿一個桶子裝募捐的錢。我要講的是這位Catharine Booth女士,有一次她到倫敦去開佈道會,現場有很多人來聽道,有貴婦人有窮人,大家都擠在一起,佈道會結束後,一位很有錢的婦人請Booth女士到她家吃飯,吃完之後跟她說:「你的道講的不錯,可是來參加的人讓我沒辦法專心聽你講道,想必我今天晚上睡都睡不著。」Booth女士問她:「夫人,這些人為什麼會讓你睡不著覺呢?」貴婦人說:「他們長得太可怕了,穿的衣服也太嚇人了。」Booth女士就回答說:「難道那些人你都不認識嗎?」貴婦人匆匆回答:「我不認識,我都不認識。」Booth女士說:「那些人可不是我從倫敦帶來的,而是你的鄰居呢?」
Ⅱ、三種鄰舍
1、壞鄰舍:自己快樂建在別人痛苦
到底鄰舍有幾種呢?在聖經中耶穌說的這個比喻裡面,有一種鄰舍是把別人打傷的,這種我們把它稱作「強盜」;另外一種鄰舍,他是有看到當作沒有看到,就從旁邊走過去了,這種不是強盜,我把他稱作「繞道」。繞道的有兩個人,打傷人的有一群,最後還好有一個人,那個人不是強盜,也不是繞道,幫受傷者忙,把他送到醫院去急救,然後再幫他解決問題的人,這種人我把他稱作「厚道」。這三種人都是鄰居,一群強盜,兩個繞道,一個厚道,都是在他附近的人,可是對這個被打傷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強盜的話,你是個壞鄰舍,因為你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這是強盜的作為。
2、非鄰舍: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
如果你是繞道的話,那你是非鄰舍,你是「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台語)自己管自己家的事,不管別人家的事,這種鄰舍,我把他稱作非鄰舍。
3、好鄰舍:動了憐憫心扶助軟弱者
如果你是厚道的話,厚道的鄰舍就是耶穌講的好鄰舍,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動憐憫的心來幫助你,會來拉你一把,這個叫作好鄰舍,耶穌就是要我們不要作強盜,也不要作繞道,最好是作厚道,最好是別人有困難時願意主動幫忙,這就是耶穌所講的好鄰舍。
Ⅲ、三種發問
1、當眾難堪
在這個故事裡面,有三個問題,有三種發問的方法,第一個是律法師,他來問耶穌,照聖經的說法,他並不是真的要來請問耶穌,因為他知道答案,他來問耶穌的目的是要讓耶穌難堪。你知道嗎,他是律法師,是專家,但是耶穌沒有讀過什麼大學,律法師看到每天有那麼多人被耶穌教導而心生嫉妒,所以當場要給他出糗,於是就問耶穌說:「你知道律法共有幾條呢?」我們當中在座的,誰知道摩西五經中的律法共有幾條?他要給耶穌當眾難堪,猶太人律法全部有出613條,他們要耶穌說631條中,哪一條最重要?」其實在這631條當中又分成「戒」,「戒」就是不可以做的,戒有365條;另外有一個是一定要去做的,叫作「令」,所以律法又分為「戒」和「令」,令有248條。剛好我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所以每天都要儆醒,就是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也剛好我們人體的骨頭共有兩百四十八塊,所以全身都要去做,猶太人他們很厲害,算得很清楚,「戒」和「令」兩個加起來剛好六百一十三條(不信你回去算看看),全人兩百四十八塊骨頭都要去做,這個叫作全人盡心盡力,全人遵行。而且每天都要儆醒,要小心不要犯錯,該做的要做,不該做的不要做,那麼多條你怎麼知道哪一條比較重要?這是律法師故意要整耶穌,耶穌沒有回答他,反而反問他:「你是教授我不是,你說呢?」律法師馬上回答出來(10:27),由此可見律法師根本不是要請教,他只是要故意給耶穌難堪,這是第一種發問的。
2、啟發前瞻
第二種是老師教學生時,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發問的方式來問問題。耶穌也用這個方式來問律法師,耶穌講完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以後,就問律法師說:「請問你,那一個是這個被打的半死的鄰舍呢?」耶穌問這個律法師,讓這個律法師講,耶穌沒有在這個故事裡面直接指明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而是讓律法師自己講,這種我們叫作啟發教學法。好的老師不會直接講答案,他講了一些東西以後,就問學生,「你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學生就趕快舉手,講對的就很高興,以為是自己發現的,不是老師講的,其實是老師教的,這個我們叫作啟發式的教學。
3、自衛機轉
這個律法師當然不太高興啦,他就學我們的立法院,立法院也會發問題對不對?然而立法委員發問題不是為了讓對方難堪,而是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他當立法委員是很優秀的,這種發問我們叫作自衛機轉。
Ⅳ、誰是我鄰舍
1、慈心憐憫 (compassionate action)
律法師接著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聖經說律法師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自己對,就說:「你講得很簡單,要愛你的鄰舍,那你告訴我誰是我的鄰舍?不然我怎麼去愛?」他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是什麼樣的問題,你知道嗎?我把它稱作「籬笆問題」。什麼叫作籬笆問題呢?就是你要我的籬笆圍多大?圍到裡面的就是我的鄰舍,在外面的就不是我的鄰舍,你要告訴我,我界限該劃在哪裡,律法師問的是「誰」,「誰」有資格作我的鄰舍?是住離我家幾公尺的嗎?還是怎麼樣?你要告訴我啊?是怎麼樣定義誰是我的鄰舍?所以他的問題是「誰」。耶穌對律法師講的不是這樣,耶穌是用一個故事回應他,這個故事我們用兩張圖可以表示出來,第一張圖是第一現場,第二張圖是第二現場,在第一現場的這個人冒生命的危險幫助那個被打傷的人。
2、冒險費錢 (risk taking and cost paying)
在第二現場呢?這個人的荷包受虧損,因為他幫忙付急診室的掛號費,還有以後可能有的追加費用,所以他在第一現場付了一些代價,在第二現場也付了一些代價,耶穌就問律法師說:「誰是那個被挨打的人的鄰舍?」耶穌不是說:「誰是那個撒瑪利亞人的鄰舍?」而是說:「誰是那個被打傷的人的鄰舍?」所以耶穌把問題轉過來,故事一講完,問題的重點不是「誰是我的鄰舍?」而是「我是誰的鄰舍?」我願意去當有困難的人的鄰舍嗎?這個翻轉的很厲害,所以問題不是籬笆問題,問題是意願問題。你有意願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嗎?當你有意願幫忙那個有困難的人,那個人就把你當作鄰舍。這個被打的半死的人,聖經沒有說他是不是猶太人,如果是猶太人的話,律法師會更吃驚,因為他們的牧師沒有幫他忙,長老沒有幫他忙,而是一個阿彌陀佛或是慈濟的人來幫他的忙,對那個受傷的人來講,是因為是猶太人才是我的鄰舍嗎?是因為牧師才是我的鄰舍嗎?不是,是因為你幫助我,因此你是我的鄰舍。你願意幫助他嗎?如果你願意幫助他,你就是他的鄰舍。這個律法師的問題是:要劃界線。耶穌卻說:不是劃界線,而是你的意願問題,你有意願作別人的鄰舍嗎?再來耶穌把這個「好…撒瑪利亞人」,這兩個字放在一起,是令猶太人聽了會很不是滋味的。好像今天你去和布希總統說有一個人叫作「好…賓拉登」,他一定罵你,哪裡有好賓拉登,賓拉登一定是壞蛋。對猶太人來說,撒瑪利亞人沒有好種,撒瑪利亞人沒有好東西,你要舉例,怎麼舉撒馬利亞這種人?耶穌是故意的,耶穌要告訴律法師說,好鄰舍是表現在願意幫助別人,不在乎對方的種族,不在乎對方的信仰,不是刻意挑選的,你籬笆不能這樣劃分,而是看你有沒有意願。
3、整全照應 (comprehensive care)
這位好撒馬利亞人他做了一些事情,在這個故事裡面,他的動機是憐憫,動了慈心(Compassionate),就是先有這樣的愛心,然後產生行動。在這個故事裡面,幫助這個被打傷的還有一個人,就是急診處的醫生,他也幫助他,可是不同在於急診處的醫生不是鄰舍,是因為他的職業才幫助他,他照顧他但是要收錢,這個也是幫助。所以幫助人的有兩種,有一種是幫助別人但是卻要掏腰包的,那個叫作鄰舍;幫助人但是要收費的,那是公事公辦,那個不叫作鄰舍。所以這個故事中有很多角色在裡面。在這裡,這個撒馬利亞人是冒生命的危險,那個人剛剛才被強盜打得半死,所以沒人曉得強盜是否還在附近出沒,所以他停下來是自己找麻煩。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教過你說,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車禍最好不要停車,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教導?還是說看見有人有問題,你會停下車來幫助對方?你停下來幫對方的忙,有時你就被告了,「不是你撞他,你為什麼要停下來,撞他的人早就跑掉了。」你有沒有受過這樣的教導?或是你教你的孩子這樣看?類似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台灣人會這樣想,猶太人也會想,「這個是是非之地,趕快走人,不要逗留。」本來他自己騎著一台Scooter(摩托車),要趕快踩油門才對,但是他還停下來,扶這個人去坐他的摩托車,他自己牽著車慢慢走,給自己找麻煩,所以這個人為了幫助他,他是冒生命的危險。由於他還要上班沒辦法,把對方送到醫院急診處掛號後,自己還要花錢,所以代價不小,他冒險花錢,然後遇到急診處醫生,還跟急診處的醫生說:「萬一我給你的不夠,回頭我還會幫他補上不足的。」他連這個被打傷的人是誰?是什麼名字?住哪裡都不知道,以後他會不會還他錢也不曉得,然而他就是想要完全的把這被打傷的人的問題解決,耶穌說這個人一定是這個被打的人的鄰舍。對這位撒馬利亞人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動了慈心,冒險費錢以及整全的照應。
Ⅴ、撒馬利亞人
1、歧視築牆
可是撒馬利亞人這個名字一提出來,對猶太人來講那個是壞種,是雜種,是信仰不純正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的。你知道嗎?撒馬利亞人是不在耶路撒冷敬拜神,而是在北國敬拜,他們還是混血,也沒有保持血統的純正,他們有好多問題啊,什麼都不對,那為什麼撒馬利亞人在這裡被提出來?他們是猶太人歧視的對象,所以不可能是鄰舍,是一堵牆把律法師和撒馬利亞人隔開,可是耶穌最後是要這個律法師學這個好撒馬利亞人,要律法師照這樣去做,所以對這個律法師來講,其實他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他要學這個撒馬利亞人嗎?(他們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以今天我們的情況來講就是,上帝跟你說,你要學慈濟,你的感覺怎麼樣?「不對吧,應該是他學我們,怎麼是我們學他們呢?我們的信仰是對的,我們才是純正的,我們的上帝才是對的啊,他們拜的都不對,他們什麼都不對啊!」對方可能是你的鄰舍嗎?甚至可能是你的老師嗎?你有沒有想過,以我們今天來看這樣的關係呢?撒馬利亞人在聖經裡面,除了耶穌所講的這個故事以外。還提過有一個女人在井的旁邊打水,她就是撒馬利亞人,耶穌跟她要水喝,「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剛才講到隔斷,因為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在這裡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男人瞧不起女人,不跟女人講話的,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所以這個婦人很吃驚:「你是一個猶太人,你是一個男人,為什麼你要跟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講話呢?」所以在這裡告訴我們有三種歧視,一種是種族歧視,一種是性別歧視,還有一個是宗教歧視,都涉及在裡面。
2、愛心拆牆
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我們信了耶穌以後,應該跨越這些,應該不再分種族,不再分性別,不再分社會地位,大家在基督裡面都是弟兄姊妹,不應該用這些當作區分。可是到今天我們很多人還是用這些在區分,分的最厲害的就是德國,德國在二次大戰戰敗以後,就被隔了一座大牆(柏林圍牆),有一個德國人就寫了一句話,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說:「所有的牆有一天都會倒」,真的,柏林圍牆倒了,這座牆是被政治力量弄倒的,1989年11月9日,第一片牆被怪手機具把它吊起來,柏林圍牆終於倒掉了。耶穌基督到世上來,不只要拆政治上的牆,他還要拆你和你周圍人的牆,有多少人在你周圍,你是跟對方有一些歧視的關係,你沒有辦法把對方當作鄰舍呢?耶穌來,他要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他要用他的愛把這道牆拆毀,他不只要拆毀,(牆被拆毀以後大家還是沒有關係,那只是沒有牆而已。)他還要我們用拆下來的東西做成一座橋,然後藉著這個橋再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拆牆還不夠,還要搭橋。所以鄰舍的意思,就是把牆拆掉,把橋搭起來。
3、學習對象
當提到搭橋的時候,我就想到一首歌,不曉得你們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是Paul Simon(保羅賽門)寫的,演唱的人是Art Garfunkel(亞特葛芬柯),是1970年的白金暢銷排行總冠軍唱片,他得到六項Grammy Awards(葛萊美獎),這首歌叫作「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你聽過嗎?有印象嗎?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Oh, when times s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
「當你疲憊,失信心,當你淚水滿盈,我擦乾淨,我在你旁。喔﹗處境艱難,朋友也都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 Oh,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當你無依無靠,當你流落街道,黑夜四面環繞,我安慰你,我替代你,喔,黑暗降臨,痛苦纏繞著您,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我想這是撒馬利亞人所唱的一首歌,他用他的行為,他知道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遭遇到惡水的時候,他願意把自己擺下,不管是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金錢,他願意為對方擺下,讓這個受惡水所困在艱難中的人,可以藉著這個橋到安全的地方,這位撒馬利亞人讓你學到什麼?耶穌說:「你去照這樣做」,你能跟他學什麼?他不懼危險,他不惜金錢,他不記恩怨,他不辭艱難,他不求報償,他是慈心憐憫,他冒險費錢,他整全照應這個受害的,這個軟弱的,這個遭遇困難的人。在我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才發現,撒馬利亞人很早就有這種特質,不曉得你有沒有這個印象?有一句話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個叫作鄰舍,叫作好鄰舍。在舊約聖經裡面記載這麼一件事情,有很多南國的猶太人被北國以色列王擄了,然後有一些撒馬利亞人就出面幫他們,把他們送回猶大國去,「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代下28:15)很有趣的共同點,這裡跟耶穌所講的故事很像,送衣服給他們穿,然後用油抹他們,有軟弱的就給他騎驢子,送他們去耶利哥,然後才回去;而耶穌是講說有一個被打的人,撒馬利亞人如何照顧他,怎麼樣幫助他。在這裡就看出來,撒馬利亞人照理說是什麼都不純不對的種族,可是他們有一點是對的,就是他們愛鄰舍如同自己,他們這點做對了。
Ⅵ、鄰舍的擴展
1、投桃報李
在聖經裡面,耶穌告訴我們,鄰舍是什麼呢?有人說鄰舍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過年你送我一份禮物,我也回送你一些水果,彼此都很高興,這個叫作投桃報李。耶穌說,如果你只是這樣做,不算什麼?大家都做得到,這個沒有什麼困難,耶穌說,就算壞人也懂得投桃報李啊,有來有往嘛。「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路6:32)後來心理學家發現,不只壞人會這樣做,你知道他們發現了什麼嗎?猴子也會這樣做。如果你幫我抓抓毛,等一會輪到我也幫你抓抓毛,這種投桃報李的事情,不是只有人才會,連猴子也會做,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了不起。
2、異鄉寄居
聖經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之後沒有幾節,馬上又講到一點,就是外勞(異鄉寄居的人)。同一章,利未記十九章,18節講到愛鄰舍,34節就講到要愛外國人,跟你們住在一起的,愛他如己,「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34節)我們說愛鄰舍如愛自己,這個鄰舍就不只是同族的人,還包括外族的人,你都要愛他,因為你們曾經作過寄居的,所以在這裡,鄰舍的定義已經被利未記同一章裡面,擴充成不是同一種族的人,應該跨過種族的界線。
3、仇敵逼迫
耶穌講的更進一步,甚至欺負你的,你都要對他好,有人說這點做不到,「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你知道有人做到嗎?門諾會做到了。門諾會流傳一個真實的事件,當時門諾會被路得會、天主教、長老會打的殺的抓去坐牢的,被逼迫的很厲害,他們人數最少,由於他們對聖經的解釋不一樣,他們認為絕對不可以戰爭,他們要絕對和平,還有他們認為有關受洗,小孩子受洗沒有用,因為小孩子根本不懂事,就是這兩個想法,讓他們後來被逐出家門,被抓去坐牢,被抓去綁在木頭上面受火刑的一大堆。在當中有一個人,是荷蘭門諾會的信徒,他叫作Dirk Willems,這個Dirk Willems被抓去關在牢裡,準備要被火刑,可是有一天晚上,他把床單撕破,綁在窗戶上,從窗戶垂吊逃出來,外頭正下著大雪,然後他就開始逃命,不逃命就會死。後來守衛看到他越獄,就在後面追,這個Dirk因為被關在牢裡,吃飯吃的很少,所以他變得很瘦,當他跑過結冰的湖面以後,追他的守衛因為吃得太好很胖,結果太重,使得湖面的冰破掉,整個人就掉落到湖水中,要是爬不起來就會被凍死,而這個Dirk就想起了耶穌的話:「…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太5:44)他一聽到後面追的人怎麼「噗通」一聲掉下去在喊救命,旁邊都沒有別人,所以他就跑回去,把那個人拉起來,救他脫離死亡。但是那個守衛怎麼回應呢?他被救起來以後,就把Dirk抓住,並且抓回牢房裡,隔幾天Dirk就被燒死了。這位Dirk救這個守衛,可是這個守衛又把他抓回牢裡,幾天之後就被綁在木頭上活活燒死,所以這個真的是愛你的仇敵,真的是把他當作鄰舍,這件事發生在1569年的Asperen,所以真的有人照耶穌說的去做,並不是沒有。
Ⅶ、結論: 最大的誡命,離神國不遠
有一次另外一個文士也來問耶穌,這次耶穌就直接跟他說,你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12:30~31)這個律法師很聰明,他馬上回應「對對對,如果我能夠這樣做的話,這比我每個禮拜去教堂作禮拜,或是奉獻多少錢還要好,上帝更喜歡。」結果耶穌發現他很聰明,就給他一句話作獎勵,「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可12:34)請問你聽到這句話,是要哭還是要笑?你知道嗎,離神的國不遠是最悽慘的,如果離得很遠就算了,離不遠,那樣還是在外頭啊,雖然很近,但是還是沒有進去啊,怎麼說沒有進去呢?因為他只是知道,會回答,但是做不到。可是耶穌對那個律法師說:「你回去照這樣去做,去做,你就進到神的國裡面,你不做,雖然你知道,也沒有用。」台灣諺語說:「知就知,倒頭栽」他離神的國不遠,因為他沒有進去啦。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它是英文的,我試著把它翻譯成中文,「I sought my soul, and my soul I could not see. I sought my God, And my God eluded me. I sought my neighbor, And I found all three.」說的很棒,英文押韻很好,翻譯成中文就是:「我找自己,卻看不見自己;我找上帝,上帝向我躲避;我找鄰居,三個都在一起。」最大的誡命不是說,你要愛上帝嗎?第二條不是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嗎?那麼換句話講,愛鄰舍是你最容易做的,你要從誰愛起?從愛你的鄰舍開始,因為當你愛鄰舍,你就是愛上帝,你也就是愛自己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用這麼一個小小的故事,來教導律法師,也教導我們。主,我們真的願意作鄰舍嗎?我們真的願意在人家有困難的時候,願意付代價嗎?主,你知道我們的心,你也知道我們的軟弱,幫助我們,好讓我們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好讓別人能夠在我們身上,領受到上帝的愛,這樣禱告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路加福音十章25~37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I、引言:Catharine Booth的故事 (救世軍)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先前從婚姻家庭親子所談的,都是如何作個好管家,把家裡管理好,現在我們要管到隔壁家了,隔壁家就叫作「厝邊」(台語),北京話叫作「鄰舍」,中文我覺得翻譯的更好,叫作「愛人如己」,有那麼多人,我怎麼去分辨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這是律法師向耶穌基督所問的鄰舍翻譯作「人」。人就沒有什麼爭議,可是鄰舍就有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那問題。鄰舍是不是就是和你之間有籬笆圍著,住在隔壁的才叫作鄰舍嗎?常常跟他在一起會吵架或是會互相幫助的鄰居呢?這張圖片叫作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是英國一位女士她所發起的,她的名字叫作Catharine Booth凱薩琳布斯(救世軍之母),她創立救世軍主要是因為英國有許多酗酒的酒鬼,有很多乞丐,有很多很貧窮的人,為了幫助他們,她就開始發起教會募捐。 當時她發現很多窮人都是到火柴工廠去做女工,那時的火柴頭是用黃燐做的,由於黃燐有毒,會使身體中毒得癌症,但工廠老闆為了要賺錢,就繼續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女工們因為家裡很窮沒有辦法,只好任其壓榨。(火柴棒就是用樹木削成一根一根的去沾黃燐,等它乾了以後就是火柴棒。)這位Booth女士和她的先生就到別的國家去研究,發現在歐洲已經沒有人使用黃燐去製造火柴頭了,因為知道黃燐會致癌,他們都改用紅燐。所以Catharine Booth就跑去找那間火柴工廠的老闆,說:「先生,為了工人的健康,請你改用紅燐好嗎?」老闆根本不甩她,「價差太大了,本錢那麼高,我若改成紅燐的話,就會虧本,火柴賣貴了,人家就不會買。」 所以老闆根本不理會她,Catharine Booth就四處去議會抗議,然而都沒有用,最後沒辦法,他們夫妻兩個人,就自己開了一間火柴工廠,是用紅燐做火柴頭,自己請工人,給付工人的薪水是黃燐工廠的兩倍。後來經過Catharine Booth他們拼命的在報紙上宣導,大家漸漸知道黃燐有毒以後,就沒有人去買黃燐工廠生產的火柴棒,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希望使用有毒的材料製成的火柴。經過幾年以後,原本使用黃燐製作火柴棒的工廠快要倒店了,後來那個老闆沒辦法只好改成紅燐。
這是救世軍創立的緣起,以及她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他們的特色就是到任何一處募款時都會吹奏喇叭,或是聖誕節拿一個桶子裝募捐的錢。我要講的是這位Catharine Booth女士,有一次她到倫敦去開佈道會,現場有很多人來聽道,有貴婦人有窮人,大家都擠在一起,佈道會結束後,一位很有錢的婦人請Booth女士到她家吃飯,吃完之後跟她說:「你的道講的不錯,可是來參加的人讓我沒辦法專心聽你講道,想必我今天晚上睡都睡不著。」Booth女士問她:「夫人,這些人為什麼會讓你睡不著覺呢?」貴婦人說:「他們長得太可怕了,穿的衣服也太嚇人了。」Booth女士就回答說:「難道那些人你都不認識嗎?」貴婦人匆匆回答:「我不認識,我都不認識。」Booth女士說:「那些人可不是我從倫敦帶來的,而是你的鄰居呢?」
Ⅱ、三種鄰舍
1、壞鄰舍:自己快樂建在別人痛苦
到底鄰舍有幾種呢?在聖經中耶穌說的這個比喻裡面,有一種鄰舍是把別人打傷的,這種我們把它稱作「強盜」;另外一種鄰舍,他是有看到當作沒有看到,就從旁邊走過去了,這種不是強盜,我把他稱作「繞道」。繞道的有兩個人,打傷人的有一群,最後還好有一個人,那個人不是強盜,也不是繞道,幫受傷者忙,把他送到醫院去急救,然後再幫他解決問題的人,這種人我把他稱作「厚道」。這三種人都是鄰居,一群強盜,兩個繞道,一個厚道,都是在他附近的人,可是對這個被打傷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強盜的話,你是個壞鄰舍,因為你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這是強盜的作為。
2、非鄰舍: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
如果你是繞道的話,那你是非鄰舍,你是「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台語)自己管自己家的事,不管別人家的事,這種鄰舍,我把他稱作非鄰舍。
3、好鄰舍:動了憐憫心扶助軟弱者
如果你是厚道的話,厚道的鄰舍就是耶穌講的好鄰舍,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動憐憫的心來幫助你,會來拉你一把,這個叫作好鄰舍,耶穌就是要我們不要作強盜,也不要作繞道,最好是作厚道,最好是別人有困難時願意主動幫忙,這就是耶穌所講的好鄰舍。
Ⅲ、三種發問
1、當眾難堪
在這個故事裡面,有三個問題,有三種發問的方法,第一個是律法師,他來問耶穌,照聖經的說法,他並不是真的要來請問耶穌,因為他知道答案,他來問耶穌的目的是要讓耶穌難堪。你知道嗎,他是律法師,是專家,但是耶穌沒有讀過什麼大學,律法師看到每天有那麼多人被耶穌教導而心生嫉妒,所以當場要給他出糗,於是就問耶穌說:「你知道律法共有幾條呢?」我們當中在座的,誰知道摩西五經中的律法共有幾條?他要給耶穌當眾難堪,猶太人律法全部有出613條,他們要耶穌說631條中,哪一條最重要?」其實在這631條當中又分成「戒」,「戒」就是不可以做的,戒有365條;另外有一個是一定要去做的,叫作「令」,所以律法又分為「戒」和「令」,令有248條。剛好我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所以每天都要儆醒,就是不可以做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也剛好我們人體的骨頭共有兩百四十八塊,所以全身都要去做,猶太人他們很厲害,算得很清楚,「戒」和「令」兩個加起來剛好六百一十三條(不信你回去算看看),全人兩百四十八塊骨頭都要去做,這個叫作全人盡心盡力,全人遵行。而且每天都要儆醒,要小心不要犯錯,該做的要做,不該做的不要做,那麼多條你怎麼知道哪一條比較重要?這是律法師故意要整耶穌,耶穌沒有回答他,反而反問他:「你是教授我不是,你說呢?」律法師馬上回答出來(10:27),由此可見律法師根本不是要請教,他只是要故意給耶穌難堪,這是第一種發問的。
2、啟發前瞻
第二種是老師教學生時,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發問的方式來問問題。耶穌也用這個方式來問律法師,耶穌講完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以後,就問律法師說:「請問你,那一個是這個被打的半死的鄰舍呢?」耶穌問這個律法師,讓這個律法師講,耶穌沒有在這個故事裡面直接指明誰是鄰舍,誰不是鄰舍,而是讓律法師自己講,這種我們叫作啟發教學法。好的老師不會直接講答案,他講了一些東西以後,就問學生,「你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學生就趕快舉手,講對的就很高興,以為是自己發現的,不是老師講的,其實是老師教的,這個我們叫作啟發式的教學。
3、自衛機轉
這個律法師當然不太高興啦,他就學我們的立法院,立法院也會發問題對不對?然而立法委員發問題不是為了讓對方難堪,而是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他當立法委員是很優秀的,這種發問我們叫作自衛機轉。
Ⅳ、誰是我鄰舍
1、慈心憐憫 (compassionate action)
律法師接著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聖經說律法師為了表示自己有理,表示自己對,就說:「你講得很簡單,要愛你的鄰舍,那你告訴我誰是我的鄰舍?不然我怎麼去愛?」他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是什麼樣的問題,你知道嗎?我把它稱作「籬笆問題」。什麼叫作籬笆問題呢?就是你要我的籬笆圍多大?圍到裡面的就是我的鄰舍,在外面的就不是我的鄰舍,你要告訴我,我界限該劃在哪裡,律法師問的是「誰」,「誰」有資格作我的鄰舍?是住離我家幾公尺的嗎?還是怎麼樣?你要告訴我啊?是怎麼樣定義誰是我的鄰舍?所以他的問題是「誰」。耶穌對律法師講的不是這樣,耶穌是用一個故事回應他,這個故事我們用兩張圖可以表示出來,第一張圖是第一現場,第二張圖是第二現場,在第一現場的這個人冒生命的危險幫助那個被打傷的人。
2、冒險費錢 (risk taking and cost paying)
在第二現場呢?這個人的荷包受虧損,因為他幫忙付急診室的掛號費,還有以後可能有的追加費用,所以他在第一現場付了一些代價,在第二現場也付了一些代價,耶穌就問律法師說:「誰是那個被挨打的人的鄰舍?」耶穌不是說:「誰是那個撒瑪利亞人的鄰舍?」而是說:「誰是那個被打傷的人的鄰舍?」所以耶穌把問題轉過來,故事一講完,問題的重點不是「誰是我的鄰舍?」而是「我是誰的鄰舍?」我願意去當有困難的人的鄰舍嗎?這個翻轉的很厲害,所以問題不是籬笆問題,問題是意願問題。你有意願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嗎?當你有意願幫忙那個有困難的人,那個人就把你當作鄰舍。這個被打的半死的人,聖經沒有說他是不是猶太人,如果是猶太人的話,律法師會更吃驚,因為他們的牧師沒有幫他忙,長老沒有幫他忙,而是一個阿彌陀佛或是慈濟的人來幫他的忙,對那個受傷的人來講,是因為是猶太人才是我的鄰舍嗎?是因為牧師才是我的鄰舍嗎?不是,是因為你幫助我,因此你是我的鄰舍。你願意幫助他嗎?如果你願意幫助他,你就是他的鄰舍。這個律法師的問題是:要劃界線。耶穌卻說:不是劃界線,而是你的意願問題,你有意願作別人的鄰舍嗎?再來耶穌把這個「好…撒瑪利亞人」,這兩個字放在一起,是令猶太人聽了會很不是滋味的。好像今天你去和布希總統說有一個人叫作「好…賓拉登」,他一定罵你,哪裡有好賓拉登,賓拉登一定是壞蛋。對猶太人來說,撒瑪利亞人沒有好種,撒瑪利亞人沒有好東西,你要舉例,怎麼舉撒馬利亞這種人?耶穌是故意的,耶穌要告訴律法師說,好鄰舍是表現在願意幫助別人,不在乎對方的種族,不在乎對方的信仰,不是刻意挑選的,你籬笆不能這樣劃分,而是看你有沒有意願。
3、整全照應 (comprehensive care)
這位好撒馬利亞人他做了一些事情,在這個故事裡面,他的動機是憐憫,動了慈心(Compassionate),就是先有這樣的愛心,然後產生行動。在這個故事裡面,幫助這個被打傷的還有一個人,就是急診處的醫生,他也幫助他,可是不同在於急診處的醫生不是鄰舍,是因為他的職業才幫助他,他照顧他但是要收錢,這個也是幫助。所以幫助人的有兩種,有一種是幫助別人但是卻要掏腰包的,那個叫作鄰舍;幫助人但是要收費的,那是公事公辦,那個不叫作鄰舍。所以這個故事中有很多角色在裡面。在這裡,這個撒馬利亞人是冒生命的危險,那個人剛剛才被強盜打得半死,所以沒人曉得強盜是否還在附近出沒,所以他停下來是自己找麻煩。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教過你說,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人車禍最好不要停車,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教導?還是說看見有人有問題,你會停下車來幫助對方?你停下來幫對方的忙,有時你就被告了,「不是你撞他,你為什麼要停下來,撞他的人早就跑掉了。」你有沒有受過這樣的教導?或是你教你的孩子這樣看?類似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台灣人會這樣想,猶太人也會想,「這個是是非之地,趕快走人,不要逗留。」本來他自己騎著一台Scooter(摩托車),要趕快踩油門才對,但是他還停下來,扶這個人去坐他的摩托車,他自己牽著車慢慢走,給自己找麻煩,所以這個人為了幫助他,他是冒生命的危險。由於他還要上班沒辦法,把對方送到醫院急診處掛號後,自己還要花錢,所以代價不小,他冒險花錢,然後遇到急診處醫生,還跟急診處的醫生說:「萬一我給你的不夠,回頭我還會幫他補上不足的。」他連這個被打傷的人是誰?是什麼名字?住哪裡都不知道,以後他會不會還他錢也不曉得,然而他就是想要完全的把這被打傷的人的問題解決,耶穌說這個人一定是這個被打的人的鄰舍。對這位撒馬利亞人讓我們看到的是他動了慈心,冒險費錢以及整全的照應。
Ⅴ、撒馬利亞人
1、歧視築牆
可是撒馬利亞人這個名字一提出來,對猶太人來講那個是壞種,是雜種,是信仰不純正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的。你知道嗎?撒馬利亞人是不在耶路撒冷敬拜神,而是在北國敬拜,他們還是混血,也沒有保持血統的純正,他們有好多問題啊,什麼都不對,那為什麼撒馬利亞人在這裡被提出來?他們是猶太人歧視的對象,所以不可能是鄰舍,是一堵牆把律法師和撒馬利亞人隔開,可是耶穌最後是要這個律法師學這個好撒馬利亞人,要律法師照這樣去做,所以對這個律法師來講,其實他面臨一個很大的困難――他要學這個撒馬利亞人嗎?(他們的神學觀也不對,什麼都不對。)以今天我們的情況來講就是,上帝跟你說,你要學慈濟,你的感覺怎麼樣?「不對吧,應該是他學我們,怎麼是我們學他們呢?我們的信仰是對的,我們才是純正的,我們的上帝才是對的啊,他們拜的都不對,他們什麼都不對啊!」對方可能是你的鄰舍嗎?甚至可能是你的老師嗎?你有沒有想過,以我們今天來看這樣的關係呢?撒馬利亞人在聖經裡面,除了耶穌所講的這個故事以外。還提過有一個女人在井的旁邊打水,她就是撒馬利亞人,耶穌跟她要水喝,「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剛才講到隔斷,因為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在這裡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男人瞧不起女人,不跟女人講話的,猶太人瞧不起撒馬利亞人,所以這個婦人很吃驚:「你是一個猶太人,你是一個男人,為什麼你要跟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講話呢?」所以在這裡告訴我們有三種歧視,一種是種族歧視,一種是性別歧視,還有一個是宗教歧視,都涉及在裡面。
2、愛心拆牆
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28節說:〝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我們信了耶穌以後,應該跨越這些,應該不再分種族,不再分性別,不再分社會地位,大家在基督裡面都是弟兄姊妹,不應該用這些當作區分。可是到今天我們很多人還是用這些在區分,分的最厲害的就是德國,德國在二次大戰戰敗以後,就被隔了一座大牆(柏林圍牆),有一個德國人就寫了一句話,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說:「所有的牆有一天都會倒」,真的,柏林圍牆倒了,這座牆是被政治力量弄倒的,1989年11月9日,第一片牆被怪手機具把它吊起來,柏林圍牆終於倒掉了。耶穌基督到世上來,不只要拆政治上的牆,他還要拆你和你周圍人的牆,有多少人在你周圍,你是跟對方有一些歧視的關係,你沒有辦法把對方當作鄰舍呢?耶穌來,他要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弗2:14)他要用他的愛把這道牆拆毀,他不只要拆毀,(牆被拆毀以後大家還是沒有關係,那只是沒有牆而已。)他還要我們用拆下來的東西做成一座橋,然後藉著這個橋再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拆牆還不夠,還要搭橋。所以鄰舍的意思,就是把牆拆掉,把橋搭起來。
3、學習對象
當提到搭橋的時候,我就想到一首歌,不曉得你們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是Paul Simon(保羅賽門)寫的,演唱的人是Art Garfunkel(亞特葛芬柯),是1970年的白金暢銷排行總冠軍唱片,他得到六項Grammy Awards(葛萊美獎),這首歌叫作「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你聽過嗎?有印象嗎?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Oh, when times s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
「當你疲憊,失信心,當你淚水滿盈,我擦乾淨,我在你旁。喔﹗處境艱難,朋友也都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 Oh,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當你無依無靠,當你流落街道,黑夜四面環繞,我安慰你,我替代你,喔,黑暗降臨,痛苦纏繞著您,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
「像座橋,橫跨惡水之上,將自己擺上」我想這是撒馬利亞人所唱的一首歌,他用他的行為,他知道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遭遇到惡水的時候,他願意把自己擺下,不管是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金錢,他願意為對方擺下,讓這個受惡水所困在艱難中的人,可以藉著這個橋到安全的地方,這位撒馬利亞人讓你學到什麼?耶穌說:「你去照這樣做」,你能跟他學什麼?他不懼危險,他不惜金錢,他不記恩怨,他不辭艱難,他不求報償,他是慈心憐憫,他冒險費錢,他整全照應這個受害的,這個軟弱的,這個遭遇困難的人。在我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才發現,撒馬利亞人很早就有這種特質,不曉得你有沒有這個印象?有一句話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個叫作鄰舍,叫作好鄰舍。在舊約聖經裡面記載這麼一件事情,有很多南國的猶太人被北國以色列王擄了,然後有一些撒馬利亞人就出面幫他們,把他們送回猶大國去,「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代下28:15)很有趣的共同點,這裡跟耶穌所講的故事很像,送衣服給他們穿,然後用油抹他們,有軟弱的就給他騎驢子,送他們去耶利哥,然後才回去;而耶穌是講說有一個被打的人,撒馬利亞人如何照顧他,怎麼樣幫助他。在這裡就看出來,撒馬利亞人照理說是什麼都不純不對的種族,可是他們有一點是對的,就是他們愛鄰舍如同自己,他們這點做對了。
Ⅵ、鄰舍的擴展
1、投桃報李
在聖經裡面,耶穌告訴我們,鄰舍是什麼呢?有人說鄰舍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過年你送我一份禮物,我也回送你一些水果,彼此都很高興,這個叫作投桃報李。耶穌說,如果你只是這樣做,不算什麼?大家都做得到,這個沒有什麼困難,耶穌說,就算壞人也懂得投桃報李啊,有來有往嘛。「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路6:32)後來心理學家發現,不只壞人會這樣做,你知道他們發現了什麼嗎?猴子也會這樣做。如果你幫我抓抓毛,等一會輪到我也幫你抓抓毛,這種投桃報李的事情,不是只有人才會,連猴子也會做,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了不起。
2、異鄉寄居
聖經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之後沒有幾節,馬上又講到一點,就是外勞(異鄉寄居的人)。同一章,利未記十九章,18節講到愛鄰舍,34節就講到要愛外國人,跟你們住在一起的,愛他如己,「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34節)我們說愛鄰舍如愛自己,這個鄰舍就不只是同族的人,還包括外族的人,你都要愛他,因為你們曾經作過寄居的,所以在這裡,鄰舍的定義已經被利未記同一章裡面,擴充成不是同一種族的人,應該跨過種族的界線。
3、仇敵逼迫
耶穌講的更進一步,甚至欺負你的,你都要對他好,有人說這點做不到,「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你知道有人做到嗎?門諾會做到了。門諾會流傳一個真實的事件,當時門諾會被路得會、天主教、長老會打的殺的抓去坐牢的,被逼迫的很厲害,他們人數最少,由於他們對聖經的解釋不一樣,他們認為絕對不可以戰爭,他們要絕對和平,還有他們認為有關受洗,小孩子受洗沒有用,因為小孩子根本不懂事,就是這兩個想法,讓他們後來被逐出家門,被抓去坐牢,被抓去綁在木頭上面受火刑的一大堆。在當中有一個人,是荷蘭門諾會的信徒,他叫作Dirk Willems,這個Dirk Willems被抓去關在牢裡,準備要被火刑,可是有一天晚上,他把床單撕破,綁在窗戶上,從窗戶垂吊逃出來,外頭正下著大雪,然後他就開始逃命,不逃命就會死。後來守衛看到他越獄,就在後面追,這個Dirk因為被關在牢裡,吃飯吃的很少,所以他變得很瘦,當他跑過結冰的湖面以後,追他的守衛因為吃得太好很胖,結果太重,使得湖面的冰破掉,整個人就掉落到湖水中,要是爬不起來就會被凍死,而這個Dirk就想起了耶穌的話:「…要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太5:44)他一聽到後面追的人怎麼「噗通」一聲掉下去在喊救命,旁邊都沒有別人,所以他就跑回去,把那個人拉起來,救他脫離死亡。但是那個守衛怎麼回應呢?他被救起來以後,就把Dirk抓住,並且抓回牢房裡,隔幾天Dirk就被燒死了。這位Dirk救這個守衛,可是這個守衛又把他抓回牢裡,幾天之後就被綁在木頭上活活燒死,所以這個真的是愛你的仇敵,真的是把他當作鄰舍,這件事發生在1569年的Asperen,所以真的有人照耶穌說的去做,並不是沒有。
Ⅶ、結論: 最大的誡命,離神國不遠
有一次另外一個文士也來問耶穌,這次耶穌就直接跟他說,你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可12:30~31)這個律法師很聰明,他馬上回應「對對對,如果我能夠這樣做的話,這比我每個禮拜去教堂作禮拜,或是奉獻多少錢還要好,上帝更喜歡。」結果耶穌發現他很聰明,就給他一句話作獎勵,「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可12:34)請問你聽到這句話,是要哭還是要笑?你知道嗎,離神的國不遠是最悽慘的,如果離得很遠就算了,離不遠,那樣還是在外頭啊,雖然很近,但是還是沒有進去啊,怎麼說沒有進去呢?因為他只是知道,會回答,但是做不到。可是耶穌對那個律法師說:「你回去照這樣去做,去做,你就進到神的國裡面,你不做,雖然你知道,也沒有用。」台灣諺語說:「知就知,倒頭栽」他離神的國不遠,因為他沒有進去啦。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它是英文的,我試著把它翻譯成中文,「I sought my soul, and my soul I could not see. I sought my God, And my God eluded me. I sought my neighbor, And I found all three.」說的很棒,英文押韻很好,翻譯成中文就是:「我找自己,卻看不見自己;我找上帝,上帝向我躲避;我找鄰居,三個都在一起。」最大的誡命不是說,你要愛上帝嗎?第二條不是說,你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嗎?那麼換句話講,愛鄰舍是你最容易做的,你要從誰愛起?從愛你的鄰舍開始,因為當你愛鄰舍,你就是愛上帝,你也就是愛自己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用這麼一個小小的故事,來教導律法師,也教導我們。主,我們真的願意作鄰舍嗎?我們真的願意在人家有困難的時候,願意付代價嗎?主,你知道我們的心,你也知道我們的軟弱,幫助我們,好讓我們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好讓別人能夠在我們身上,領受到上帝的愛,這樣禱告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膏抹耶穌 -- 陳美玲 傳道
寫作於2006.01.15
作 者: 陳美玲 傳道
聖 經: 【馬可福音十四章3~9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全世界最貴的香水,據說是由設計師畢揚所調製的東方調香水,1盎司要價300美元,折合台幣將近1萬元。大約28公克的香水,賣1萬元台幣,你買不買?太貴了!太浪費了!把1萬元拿來做善事,幫助貧窮的人,不是更好。
當馬利亞把最珍貴的哪噠香膏倒在耶穌頭上的時候,旁邊的人的反應,就是這樣。太浪費了!這瓶真哪噠香膏的價值比最貴的香水還要貴,聖經告訴我們,這瓶香膏值300多塊錢,這個數字是一個工人一年份的薪水。依照台灣的情況來計算,目前政府公佈,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15800,換算為一年,總額差不多是18萬台幣。把價值18萬台幣的香膏,一口氣倒在耶穌頭上,當然是滿室生香嘍。如果那天你在場的話,聞到香氣就知道,這一定是最昂貴的、最頂級的香膏,不是3瓶100元的便宜貨。
可是,門徒對於這個行為相當不以為然,他們在旁邊冷嘲熱諷的說,「把這瓶香膏賣掉,至少可以賣18萬,用來賙濟窮人,不是更好嗎?」他們對於滿室的香氣,不但不能享受,他們反而生氣了。並且,他們主張這麼昂貴的香膏若是轉賣成現金的話,可以幫助很多窮人呢!
在使五千人吃飽的故事中,耶穌要門徒給這一大群人東西吃的時候,門徒的反應是「你要我們去買200塊錢的餅來給他們吃嗎?」如果200塊錢可以買來足夠五千個男人吃飽的餅,那麼, 300塊錢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窮人。
然而,耶穌卻指出他們生氣不合理。在門徒心中,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奉獻給耶穌和幫助貧窮的人是互相衝突的。將香膏獻給耶穌,就不能幫助貧窮的人。然而耶穌反對這種劃分方式,這不是二選一的事情。在受難週 ,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耶穌即將完成他來到世界上的使命的時刻,這個婦人的奉獻意義深遠,因此,耶穌稱讚這個女人的行為。
這個女人的膏抹行動有什麼特色,以致於耶穌這麼稱讚她呢?
第一, 這是一個先知性的行動。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什麼?拯救我們。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就是舊約先知一再預言的彌賽亞。彌賽亞是什麼意思?受膏者。在舊約中,君王的選立經過先知膏立的過程。舊約的先知撒母耳受上帝差遺,先後膏立過兩個君王。一位是掃羅,另一位是大衛。先知將油倒在他們的頭上,象徵著上帝的揀選,受膏者肩負著上帝的使命。
耶穌就是彌賽亞,上帝所揀選的,以賽亞書42:1,「上主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扶持他,我揀選他,喜愛他。」
那麼耶穌什麼時候接受膏立呢?在四卷福音書中,完全沒有先知膏抹耶穌的記事,只有這位伯大尼的女人用香膏膏抹他。
這麼看來,這位女人如同上帝差派的先知,膏立耶穌為上帝所揀選的君王。這個先知性的行動還有另外一個層面,這個膏抹的另外一個意義,在預告耶穌的受難。
在馬可福音中,整個受難故事由伯大尼的膏抹記事揭開序幕。為我們受難,正是耶穌來到世上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福音書中,與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常常搞不清楚狀況,不能明白耶穌的使命。
彼得可說是十二個門徒的班長,常常代表同學發言。他和耶穌很親近,耶穌改變形像時,只帶三個門徒,其中一個就是彼得。和耶穌如此親近的彼得,應該最了解耶穌的使命。在馬可福音,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標準答案!滿分!不過,當耶穌接著教導他將要受苦受死的時候,彼得說:「主啊!萬不可如此!」(太16:22)勸阻耶穌不要受苦。由此可知,彼得和門徒並不了解耶穌的使命。
在 可9:30-34,耶穌第二次教導門徒他要受死和復活時,門徒還是不能了解,聖經說他們「爭論誰最大」。在此,門徒還是不能明白耶穌的使命。
到了可10:35-41,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同一件事講三次,門徒應該要了解了,是不是?然而,第三次講完,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前來要求耶穌「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請讓我們跟你坐在一起,一個在你右邊,一個在你左邊。」這兩個人和耶穌的關係匪淺,耶穌帶上變貌山上的三個人當中,一個是彼得,另外二個就是雅各和約翰。然而,他們不能夠理解耶穌的使命。
這些最親近耶穌的門徒,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搞不清楚他們的老師肩負的使命。
但是,這位女人洞察耶穌的使命,她了解耶穌即將完成他的使命,為人類受死、復活,她用膏抹來表達她的了解。在耶穌在世的最後一週,這麼關鍵的時刻裡,最親近的門徒不能夠了解老師的使命,膏抹耶穌的女人用她的行動具體地表達她了解、她知道耶穌將要面對的景況。我相信這個行動對於正在走向各各他的耶穌,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和肯定,這是來自上帝的鼓勵,使得耶穌得到力量,得以堅定、繼續邁向他的使命。
第二, 這是一個全然的奉獻。
這個女人帶來的香膏是一瓶極珍貴的香膏。這瓶香膏她絲毫沒有保留,把它全部倒在耶穌的頭上。
她怎麼這麼捨得呢?因為她知道,耶穌即將要犧牲他的生命,這麼大的恩典,要用什麼來報答?只有將最好的香膏完全獻給耶穌。沒錯,這個婦人的行動,表達出來的是完全的奉獻。全然奉獻是因為了解耶穌為咱成就的大恩典,是因為感恩,這麼高價值的奉獻正是她知道耶穌的恩典真正大,所以她將香膏完全奉獻。
然而,這個動作引來門徒的不滿。他們尖銳地批評這個女人的行為是浪費。如果那天你在場的話,你也會得這麼做浪費嗎?把一瓶30g,價供18萬台幣的香膏全部倒在耶穌的頭上,很浪費,是不是?門徒的反應正好反映出這個奉獻行為的特色,全然的奉獻引發旁觀者的情緒反應是浪費、很可惜。因為他們不了解,比起耶穌為我們捨棄他的生命相比,這罐香膏雖然真正貴,怎麼也比不上耶穌的生命的價值。對這個婦人來講,她已經盡伊所能,就是奉獻這罐香油。
真正的奉獻,全然的奉獻,到一個地步,就是會讓旁人覺得太可惜了、太浪費了。在我們身旁有多少這樣的例子,舉個我們都很熟悉的例子,林鴻信牧師,現任台灣神學院的院長,當年他獻身想要效法去非洲史懷哲,做醫療傳道的服事,再一次參加大學聯考,進入陽明醫學院讀第二個大學學位。讀到一半時,他發覺上帝要他放棄醫學院,全心到神學院受造就,他就決意聽上帝的話,辦理休學。那時,身邊的人的反應,就是這樣真可惜。許多人苦勸他將醫科讀完,才讀神學院,也是很好的事。甚至,當時的醫學院的院長,是一位基督徒,也覺得休學太可惜。是很可惜,但是在信仰裡面,這就是完全的奉獻。奉獻到使人覺得真可惜,不過,在上帝的眼中,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再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人,就在我們身邊的人,就是我們的蔡牧師。當年他離開台大醫院時,當年他離開台大醫院,要到恆春基督教醫院,讓多少人覺得可惜呢?留在台大醫院做醫生,有前途,可以醫治許多病人,論貢獻,也是很大,這樣是真好的事。去恆春,真可惜!但是上帝看這樣的奉獻是好事,是我們盡所能的奉獻,就像這個婦人獻上香油,是一個完全的奉獻。
第三,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行動。
在抹油故事的最後,耶穌說,「普天之下,福音無論傳到什麼地方,人人都要述說她所做的事,來紀念她。」在福音書的故事中,耶穌不曾叫我們紀念過什麼人,唯有吩咐我們應該紀念這個婦人。
耶穌另外一次吩咐我們要紀念,在設立聖餐時,耶穌說:「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兩個當紀念的吩咐,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紀念完全的奉獻。聖餐禮紀念耶穌基督完全沒保留,奉獻他的生命來救贖我們。為膏抹耶穌的婦人將最寶貴的香膏奉獻,毫無保留。為著信仰,完全的奉獻,就是值得我們紀念的行動。
在這個膏抹的故事中,這個婦人因為認識耶穌將要走上受苦的路,知耶穌要犧牲他的生命來拯救我們,所以,她藉著膏抹耶穌,表達她的認識和完全的奉獻。她的奉獻,旁邊的人不但不認同,還說批評的話。
在教會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同樣的情形?我們的服事,有時身邊的同人不能認同,有時候,批評我們最多、讓我們深受傷害的話,來自我們身邊人。讓我們覺得挫折、難過、灰心。這個女人的故事,鼓勵我們就算受到批評,我們的主知道我們的內心,知道我們為他所做的事的價值。所以,我們不免煩惱別人批評。
耶穌吩咐我們當紀念這位婦人,來肯定她的作為。同樣,我們不免介意別人的批評,只要將我們最好的完全奉獻給主,主必定會紀念我們。
最後,我用哥林多後書5:14-15做結束,「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作 者: 陳美玲 傳道
聖 經: 【馬可福音十四章3~9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全世界最貴的香水,據說是由設計師畢揚所調製的東方調香水,1盎司要價300美元,折合台幣將近1萬元。大約28公克的香水,賣1萬元台幣,你買不買?太貴了!太浪費了!把1萬元拿來做善事,幫助貧窮的人,不是更好。
當馬利亞把最珍貴的哪噠香膏倒在耶穌頭上的時候,旁邊的人的反應,就是這樣。太浪費了!這瓶真哪噠香膏的價值比最貴的香水還要貴,聖經告訴我們,這瓶香膏值300多塊錢,這個數字是一個工人一年份的薪水。依照台灣的情況來計算,目前政府公佈,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15800,換算為一年,總額差不多是18萬台幣。把價值18萬台幣的香膏,一口氣倒在耶穌頭上,當然是滿室生香嘍。如果那天你在場的話,聞到香氣就知道,這一定是最昂貴的、最頂級的香膏,不是3瓶100元的便宜貨。
可是,門徒對於這個行為相當不以為然,他們在旁邊冷嘲熱諷的說,「把這瓶香膏賣掉,至少可以賣18萬,用來賙濟窮人,不是更好嗎?」他們對於滿室的香氣,不但不能享受,他們反而生氣了。並且,他們主張這麼昂貴的香膏若是轉賣成現金的話,可以幫助很多窮人呢!
在使五千人吃飽的故事中,耶穌要門徒給這一大群人東西吃的時候,門徒的反應是「你要我們去買200塊錢的餅來給他們吃嗎?」如果200塊錢可以買來足夠五千個男人吃飽的餅,那麼, 300塊錢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窮人。
然而,耶穌卻指出他們生氣不合理。在門徒心中,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奉獻給耶穌和幫助貧窮的人是互相衝突的。將香膏獻給耶穌,就不能幫助貧窮的人。然而耶穌反對這種劃分方式,這不是二選一的事情。在受難週 ,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耶穌即將完成他來到世界上的使命的時刻,這個婦人的奉獻意義深遠,因此,耶穌稱讚這個女人的行為。
這個女人的膏抹行動有什麼特色,以致於耶穌這麼稱讚她呢?
第一, 這是一個先知性的行動。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什麼?拯救我們。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就是舊約先知一再預言的彌賽亞。彌賽亞是什麼意思?受膏者。在舊約中,君王的選立經過先知膏立的過程。舊約的先知撒母耳受上帝差遺,先後膏立過兩個君王。一位是掃羅,另一位是大衛。先知將油倒在他們的頭上,象徵著上帝的揀選,受膏者肩負著上帝的使命。
耶穌就是彌賽亞,上帝所揀選的,以賽亞書42:1,「上主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扶持他,我揀選他,喜愛他。」
那麼耶穌什麼時候接受膏立呢?在四卷福音書中,完全沒有先知膏抹耶穌的記事,只有這位伯大尼的女人用香膏膏抹他。
這麼看來,這位女人如同上帝差派的先知,膏立耶穌為上帝所揀選的君王。這個先知性的行動還有另外一個層面,這個膏抹的另外一個意義,在預告耶穌的受難。
在馬可福音中,整個受難故事由伯大尼的膏抹記事揭開序幕。為我們受難,正是耶穌來到世上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福音書中,與耶穌最親近的門徒常常搞不清楚狀況,不能明白耶穌的使命。
彼得可說是十二個門徒的班長,常常代表同學發言。他和耶穌很親近,耶穌改變形像時,只帶三個門徒,其中一個就是彼得。和耶穌如此親近的彼得,應該最了解耶穌的使命。在馬可福音,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標準答案!滿分!不過,當耶穌接著教導他將要受苦受死的時候,彼得說:「主啊!萬不可如此!」(太16:22)勸阻耶穌不要受苦。由此可知,彼得和門徒並不了解耶穌的使命。
在 可9:30-34,耶穌第二次教導門徒他要受死和復活時,門徒還是不能了解,聖經說他們「爭論誰最大」。在此,門徒還是不能明白耶穌的使命。
到了可10:35-41,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同一件事講三次,門徒應該要了解了,是不是?然而,第三次講完,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前來要求耶穌「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請讓我們跟你坐在一起,一個在你右邊,一個在你左邊。」這兩個人和耶穌的關係匪淺,耶穌帶上變貌山上的三個人當中,一個是彼得,另外二個就是雅各和約翰。然而,他們不能夠理解耶穌的使命。
這些最親近耶穌的門徒,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搞不清楚他們的老師肩負的使命。
但是,這位女人洞察耶穌的使命,她了解耶穌即將完成他的使命,為人類受死、復活,她用膏抹來表達她的了解。在耶穌在世的最後一週,這麼關鍵的時刻裡,最親近的門徒不能夠了解老師的使命,膏抹耶穌的女人用她的行動具體地表達她了解、她知道耶穌將要面對的景況。我相信這個行動對於正在走向各各他的耶穌,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和肯定,這是來自上帝的鼓勵,使得耶穌得到力量,得以堅定、繼續邁向他的使命。
第二, 這是一個全然的奉獻。
這個女人帶來的香膏是一瓶極珍貴的香膏。這瓶香膏她絲毫沒有保留,把它全部倒在耶穌的頭上。
她怎麼這麼捨得呢?因為她知道,耶穌即將要犧牲他的生命,這麼大的恩典,要用什麼來報答?只有將最好的香膏完全獻給耶穌。沒錯,這個婦人的行動,表達出來的是完全的奉獻。全然奉獻是因為了解耶穌為咱成就的大恩典,是因為感恩,這麼高價值的奉獻正是她知道耶穌的恩典真正大,所以她將香膏完全奉獻。
然而,這個動作引來門徒的不滿。他們尖銳地批評這個女人的行為是浪費。如果那天你在場的話,你也會得這麼做浪費嗎?把一瓶30g,價供18萬台幣的香膏全部倒在耶穌的頭上,很浪費,是不是?門徒的反應正好反映出這個奉獻行為的特色,全然的奉獻引發旁觀者的情緒反應是浪費、很可惜。因為他們不了解,比起耶穌為我們捨棄他的生命相比,這罐香膏雖然真正貴,怎麼也比不上耶穌的生命的價值。對這個婦人來講,她已經盡伊所能,就是奉獻這罐香油。
真正的奉獻,全然的奉獻,到一個地步,就是會讓旁人覺得太可惜了、太浪費了。在我們身旁有多少這樣的例子,舉個我們都很熟悉的例子,林鴻信牧師,現任台灣神學院的院長,當年他獻身想要效法去非洲史懷哲,做醫療傳道的服事,再一次參加大學聯考,進入陽明醫學院讀第二個大學學位。讀到一半時,他發覺上帝要他放棄醫學院,全心到神學院受造就,他就決意聽上帝的話,辦理休學。那時,身邊的人的反應,就是這樣真可惜。許多人苦勸他將醫科讀完,才讀神學院,也是很好的事。甚至,當時的醫學院的院長,是一位基督徒,也覺得休學太可惜。是很可惜,但是在信仰裡面,這就是完全的奉獻。奉獻到使人覺得真可惜,不過,在上帝的眼中,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再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人,就在我們身邊的人,就是我們的蔡牧師。當年他離開台大醫院時,當年他離開台大醫院,要到恆春基督教醫院,讓多少人覺得可惜呢?留在台大醫院做醫生,有前途,可以醫治許多病人,論貢獻,也是很大,這樣是真好的事。去恆春,真可惜!但是上帝看這樣的奉獻是好事,是我們盡所能的奉獻,就像這個婦人獻上香油,是一個完全的奉獻。
第三,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行動。
在抹油故事的最後,耶穌說,「普天之下,福音無論傳到什麼地方,人人都要述說她所做的事,來紀念她。」在福音書的故事中,耶穌不曾叫我們紀念過什麼人,唯有吩咐我們應該紀念這個婦人。
耶穌另外一次吩咐我們要紀念,在設立聖餐時,耶穌說:「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兩個當紀念的吩咐,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紀念完全的奉獻。聖餐禮紀念耶穌基督完全沒保留,奉獻他的生命來救贖我們。為膏抹耶穌的婦人將最寶貴的香膏奉獻,毫無保留。為著信仰,完全的奉獻,就是值得我們紀念的行動。
在這個膏抹的故事中,這個婦人因為認識耶穌將要走上受苦的路,知耶穌要犧牲他的生命來拯救我們,所以,她藉著膏抹耶穌,表達她的認識和完全的奉獻。她的奉獻,旁邊的人不但不認同,還說批評的話。
在教會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同樣的情形?我們的服事,有時身邊的同人不能認同,有時候,批評我們最多、讓我們深受傷害的話,來自我們身邊人。讓我們覺得挫折、難過、灰心。這個女人的故事,鼓勵我們就算受到批評,我們的主知道我們的內心,知道我們為他所做的事的價值。所以,我們不免煩惱別人批評。
耶穌吩咐我們當紀念這位婦人,來肯定她的作為。同樣,我們不免介意別人的批評,只要將我們最好的完全奉獻給主,主必定會紀念我們。
最後,我用哥林多後書5:14-15做結束,「基督的愛激勵我們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2006年1月8日 星期日
管家系列(十三):親子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詩篇一百二十七篇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為父容易作爹難 (It is easy to become a father, difficult to be a dad.)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上一次我們講到家庭,今天我們要講家庭當中一個很特別的關係,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在準備講章的時候我很吃驚,因為讀到一篇研究,它還得到美國心理協會的首獎,研究中說:父母跟子女根本沒有關係。看了令我跌破眼鏡,而且那本書引起很大的震撼,很大的討論,我就把所讀到的內容寫在牧函裡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看,這中間有一些學術性的問題值得探討,我們今天不說。從他們的研究統計中發現同儕影響兒童很大,倒是父母對子女沒有影響。可是統計上找不到不是等於沒有,這是比較爭議的問題,如果以後有興趣,大家再來探討。 過去我們都認為,父母要付百分之百的責任,現在知道朋友至少要付百分之五十的責任,所以為你的孩子找到一些好的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父母的責任。英文有一句話說:「It is easy to become father, difficult to be a dad.」Father和Dad是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呢?當你結婚後只要沒有不孕症,你的小孩一生出來,你就是Father,可是當孩子大到會把你當作爸爸的時候,你才是Dad,所以當Father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太太一生孩子,你就是爸爸,但是要變成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此我把它翻譯成「為父容易作爹難」,所有作爸爸的就是要努力,怎麼樣從父變成爹,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Ⅱ、父母與子女
1、寶貴的禮物:享受歡笑 (生命誕生的喜悅)
父母與子女之間,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在亞伯拉罕很老的時候,好不容易生了一個以撒,剛生出來的時候好高興喔,我們常稱孩子們為心肝寶貝,我們知道那是上帝所賞賜的,因為不是每一對夫妻都有孩子,有的夫妻是生不出來的,所以孩子是禮物(Gift)。我們滿心高興快樂,現在當了爸爸媽媽,這是「生命誕生的喜悅」。最好的代表就是以撒,以撒的意思就是笑、喜笑、快樂的歡笑。「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創21:6)
2、慎重的託付:生養管教 (生命成長的挑戰)
這樣的快樂不會太久,不久就要面臨流眼淚的情境,因為小孩子不是那麼乖,他有時候會調皮搗蛋,有時候不聽話,作父母的就會難過,孩子也會難過,這是一種責任,我把它稱作「慎重的託付」。這是上帝的託付,生養管教這四個動作都要做。生,是媽媽比較艱難,爸爸大概在外頭踱步而已,不能幫上什麼忙。養,爸爸媽媽要一起合作撫養。管和教是我們比較頭痛的問題,因為這裡面孩子要共同參與,這是生命成長的挑戰,這是一個挑戰,箴言第十九篇18節建議我們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這表示說有一個時間性,小孩子的可塑性有一定的時間,到了某一段時間以後,你要教也教不來,要管更管不著了,做過父母的都知道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你怎麼把它付諸實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什麼叫作「趁有指望」,這是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的,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管教,孩子的學習效果最好。
3、生命的投資:信仰傳承 (生命成熟的滿足)
對基督徒來講,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生、不是養、也不是管、也不是教,而是他們能不能認識上帝。如果這和永生有關,我想作父母的會希望他的子女也能夠接受這樣的信仰,我把它稱作「信仰的傳承」。這個比管教更難,管教做得很好,孩子長得很好,很會做人,但是就是不信上帝,作父母的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我們只能禱告,希望我們的孩子自己會找到上帝,我們作父母的,怎麼樣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信仰上,也能夠得到好的造就,讓他的生命成熟,充滿感謝。我想我要再一次提到羅以和友尼基,「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這兩位好像是單親媽媽(聖經都沒有提到爸爸的名字),這是她們成功的把信仰傳給她們的子女的一個例子,保羅只輕輕的提了一下,可是這是很不容易的,估且說羅以和友尼基是單親的家庭,或者是沒有爸爸角色的家庭中,然而信仰還是傳承下去了。
Ⅲ、父母好弓箭手
怎麼從爸媽變成爹娘?怎麼跟孩子建立關係?從生他的父母開始,到怎麼樣成他為心目中最親近的人?聖經給我們的比喻是很有趣的,就是像射箭,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好像弓箭手和箭的關係。
1、手穩:原則堅定
我們今天要從所讀的聖經節來思考一下,什麼叫作好的弓箭手?如果孩子是箭,父母就是背箭袋的弓箭手,一個好的弓箭手不能有帕金森病,有帕金森病發抖的話就沒有辦法射箭,因此第一點就是他的手要很穩,要很有力量,拿弓要拿的很穩。這在教導子女的時候,把它引申作要有一些原則,是很堅定的原則,不會因為孩子一哭二鬧就改變「好啦,好啦,順著你」,那樣孩子就會越來越難教,但是要拿捏原則尺度是不容易的事情,神的事是一定不能變的原則,其他什麼是可以商討的,則是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溝通的。「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詩119:5)這個堅定的原則,是第一點。
2、弓滿:張力彈性
第二點,箭要射的好,弓必須要好,弓要怎麼好呢?弓要夠堅韌,經得起拉,稱作滿弓。滿弓不容易,要拉到很緊繃,張力很大,所以弓要有彈性,不能太容易斷掉,要夠柔軟但也要夠堅韌,這是不容易的,父母對子女也是一樣,我常常把這點稱作「堅忍的愛」(堅韌的愛)。就是孩子再怎麼壞,還是要愛他,這愛是不容易被孩子搞壞的,但也不是硬梆梆的,不是硬的都動不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可以有彈性來適應孩子的成長,這兩樣要配合在一起,是很難的一個功課,又堅韌又柔軟又有彈性。
3、瞄準:理想方向
再來第三點,眼睛要好。不然你弓很好,手也很穩定,可是射錯方向,那就什麼都沒有,不知道射到哪裡去了,因為箭一定要有目標,前提是你要看得到目標(你對子女的目標放在哪裡?)眼睛要好,而且要看準目標。我還記得當兵的時候打靶,大家很緊張,「碰碰碰」打完了,真奇怪,我的槍有五顆子彈,我的靶上卻有七顆彈孔,隔壁瞄準我的靶,打的很準,但是得分都算我的,隔壁的靶一個彈孔都沒有,雖然他打的很準,但是都打到我的靶去了,所以就沒得分了。Stephen Covey他寫了一本書First thing first 強調最重要的不是速度,最重要的是方向。方向不對,速度越快,離的越遠,這是我們在帶領子女的時候所要確定的,問題是你的理想是什麼?你覺得一個人最高的方向在哪裡?這是每一個作父母的都要思考的問題,要決定的方向。你目標瞄對了,小孩子他只要肯跑,那將來也是一定會達到那個目標,你瞄錯了,那他就越跑離目標差的越遠,「向著標竿直跑…」(腓3:14),我們要問的是標竿在哪裡?這是作父母都要好好決定的。
4、放弦:放手交託
第四點是華人父母最難學的功課。眼睛好,方向對,手也很穩,弓也拉的很滿,但是忘了放手,那樣的箭有什麼用呢?還黏在那邊,飛都飛不出去,因為沒有放手。華人的父母放不了手,Let Go,我看到很多父母放手了,孩子已經到美國去了,可是發現,父母在箭的尾巴還綁了一條線,「左邊不對,右邊一點,不對,再往左邊一點。」還要扯線拉來拉去,已經結婚生小孩了,那條線還在,不是電話線,是遙控線要控制他。所以什麼叫作真的放手,這個功課不容易啊,基督徒還可以多兩個字,叫交託(Let God)。孩子在什麼事情上,在多大的年紀,你要放手讓他自己決定,年齡不一樣,遇到的事情也不一樣,但是遲早父母全部都要放手,只是放手的速度和放的恰當與否,這也是一個很難的功課。放,講得很簡單,做起來不簡單,基督徒多了一點好處,就是可以用人造衛星稍微做一點控制,不是你在控制,是請我們天父來控制,我把它稱作Let God,不是基督徒就只好Let go。基督徒還可以做一件事情,不論孩子年紀多大,你可以把對孩子的愛化成禱告,向上帝禱告,讓上帝來帶領你的孩子,以後不是你直接拉線,是上帝來指導他,所以我們信上帝有一個好處,我們跟子女的關係有多一重的保護。保羅跟巴拿巴,在他們選了長老以後,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徒14:23)我們所有作父母的,不論你的孩子多大多壞,你願意學這個功課嗎?就是到你死以前,你還是常常在禱告中紀念你的子女,求上帝保護他,求上帝帶領他,這是目前我和師母正在學習的功課,從在芝加哥時就開始學習了,當你看不到孩子了,怎麼辦?在禱告中紀念他。當然還是要和孩子有聯繫,你才知道他現在的困難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就把他們放在禱告中交託神。
Ⅳ、子女乃良箭
1、箭頭銳利:思想敏銳
那子女呢?我們父母做好的弓箭手,子女就是那一枝箭,怎麼把他變成很好的箭呢?把箭放大來看,箭的箭頭要很尖,否則射到目標卻射不進去,那也沒有用,所以需要非常尖銳的箭頭,箭頭銳利代表什麼?英文叫作Sharp head,Sharp head有一個意思就是頭腦清楚,思想很敏銳。我要強調這個很重要,你要放手,就是當你的子女自己會思想,你就敢放手,那麼他要學會思想,就要在你還管理他的時候,保護他的時候,讓他有操練自己思想的機會,因此我們講到一個觀念,小孩子越小會〝硬嘴硬舌〞(台語),他會反駁你的話,你要高興,因為這表示他開始在獨立思想,不是父母講什麼都是回答「是、是、是」,如果父母到了他要結婚時還如此唯命是從的話,那可能他都沒有獨立的思想,他是很乖,但是很危險,因為一旦離開你的勢力範圍,那麼誰是讓他言聽計從的人,就會帶著他跑了。所以我們要怎麼樣鼓勵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建立起會思想會判斷的能力,會判斷,可能就會與你異議,會跟你有不同的想法,這是附帶而來的。聖經在這裡有提到一節:「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他能分辨好歹,那就要習練通達,當他還在你保護之下時,你就要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他在自己練習判斷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態度,父母怎樣鼓勵孩子可以自己思想,容許不同意見,並且比較討論,這可以幫助孩子有一個敏銳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2、箭身修直:人格正直
箭的頭要很尖,再來就是箭身(箭桿),箭桿要直,箭桿我把它解釋成做人要很正直,英文應該叫作integrity。integrity的意思是說,不是裡面是一樣,外面是另一樣,講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這樣我們會說這個人怎麼彎彎曲曲的,歪七扭八,這樣跑不到目標,這個人想的說的做的是一致的,這個就叫作直。這個人做人很可靠正直,人家敢相信他,人家可以跟他作朋友,他也知道他要往哪裡去,因為他知道他做人的原則,這是要看父母怎樣栽培他,怎樣作一個很正直的人,聖經這樣說:「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箴4:11)我覺得一個人要被人家尊重,最起碼的就是integrity,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一致的人。
3、箭尾平衡:健全發展
箭頭箭桿講完了,最後要講的就是箭的尾巴,一般的尾巴都會放一些羽片(尾翼),這個羽片是要幫助箭在飛的時候,不會被風吹了就搖擺偏移,它會穩定箭的方向,這個很重要,尾翼從來不是一片兩片,有時甚至是五六片以上。我找到這張六片尾翼的圖很高興,我們華人是說五片,我覺得基督徒應該是六片,箭尾的目的是要平衡,所以小孩子的成長不能只有頭腦聰明,還需要有很多東西,要怎麼樣才能夠健全的發展成為一個平衡的人呢?我們說:「德智體群美」五育,那第六育呢?我把它說是「靈育」(孩子的靈命),對基督徒來講重要不重要?應該是最重要的。可是一般的教育不會講這個,德智體群美已經很多了,我們再想一想,在子女成長的時候,我們給他的是什麼?每一方面都有給他適當的幫助鼓勵和教導嗎?聖經講到耶穌的成長,他的爸爸媽媽做得很好,「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這是人際關係和神際關係都一起成長,這是一個平衡的發展。過去我們華人比較重視智育,然後最近可能有重視一點美育,「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一類的,賣鋼琴的商人很成功的把我們收買了,我們會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在這兩育,也許有的父母讓孩子去學保護身體的空手道之類的,也許這個體育有加進去,群育和靈育,則可能是我們要考慮怎麼加強的,特別現代人只生一、兩個孩子,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人際關係常常很差。
他們作研究,以色列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美國的孩子是天霸王(霸道),以色列的孩子跟別的孩子處的很好,因為在以色列,父母都要當兵,他們待在以色列公社,所以小孩子很小就在幼稚園長大,要學習跟很多孩子一起成長,台灣走的還是美國的路線,我們是小家庭,我們怎麼讓小孩子有這樣好的環境呢?剛才提到的那篇研究,叫作The Nurture Assumption,可能就很有幫助。你要想一想,我一直在鼓勵我們教會有家庭小組,如果孩子都一樣年紀的夫婦,你們可以三四個家庭組成一個小組,每個週末就由某一對夫婦值班,然後帶這幾個孩子一起去玩,讓其他的夫婦可以去約會,對夫妻好,對孩子也好,現在我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你怎麼給他一個環境,讓他可以跟同儕一起長大,一起打架也好,總比自己一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跟人家打架來的還好一些,這是群育。另外怎麼在孩子的宗教教育上面給他好的環境呢?你關心不關心我們教會的兒童,幼幼班、兒主班的基督徒教育呢?如果你是作父母的,你願意花一點時間,自己去學一些東西來教你的孩子嗎?還是說這是教會的事情,我來教會就把他丟給主日學的老師,跟我沒有關係,可是一個禮拜主日學只有一個小時,你在家裡有這麼長的時間,你自己要不要花一點時間了解兒童的宗教教育是什麼?你願不願意也參與你的孩子在靈命上面的塑造和成長?我們在其他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可是在這兩方面,我們作父母要再想一想。
4、射中標靶:榮耀天父
最後一個就是要射中靶心,那樣才算數。圖片中這個人很厲害,不只射在靶心上,還把靶心上的前一隻箭給射穿了,這是射的最準的,我們叫作「射中靶標」。那我要問的還是這個問題,什麼是人生的靶標?你的標靶在哪裡呢?長老會或改革宗講得很清楚,我很喜歡這句話,這句話叫作榮耀上帝(Soli Deo Groria),人生最高的目標就是可以榮耀上帝,當然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榮耀上帝是人生最高的目標?什麼叫作榮耀上帝?你活出一個讓上帝引以為榮的生命,一個最值得活的生命,這個包括愛人如己,包括很多東西在裡面(照聖經說的),你怎麼教導你的孩子?上帝跟耶穌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12:28)上帝在耶穌身上得榮耀,祂還要在我們身上得榮耀,我們作父母的,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活的讓我們引以為榮,但怎麼讓我們天上的父引以為榮呢?我們怎麼教導孩子榮耀天父呢?都值得我們思想。
Ⅴ、麥帥的禱文 (A Father's Prayer by General Douglas Mac Arthur)
不知道你認識他嗎?他叫作Mac Arthur(麥克阿瑟)。在亞洲年紀較大的人大概都記得他,他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將軍,很可惜的,他和杜魯門總統對韓戰的看法不一樣,對日本一戰是他打勝的,在韓國卻幾乎是打敗了,杜魯門總統後來不高興,在1951年4月11日就把他革職了,可是國會議員們認為他對美國貢獻很大,所以在4月19日邀他在國會演講,這無異是給杜魯門總統一個巴掌,他的演講內容是:。「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And like the old soldier of that ballad, I now close my military career and just fade away, an old soldier who tried to do his duty as God gave him the light to see the duty. Good bye.」「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淡出,我現在像軍歌中的老兵,結束我的軍旅生涯而淡出,一位照上帝賜給我的眼光努力,完成職守的老兵,再見。」這是麥克阿瑟他在美國國會,就是他被革職的一個禮拜以後,國會請他去參眾兩院演講的最後幾句話。這句話把一首大家都不熟悉的軍歌變得很有名,「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只是淡出。)可是你知道這位很英勇的,打仗打敗也不怕,堅持到最後一刻勝利的老兵,他怎麼作爸爸的嗎?他去世以後,有人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一張小小的字條,這是他為他兒子的禱詞,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看,在他的禱詞當中,是怎麼樣作爸爸的。
1、堅強勇敢,勝謙敗挺
他說:「主啊!求祢塑造我的兒子,夠堅強認識自己的軟弱;夠勇敢面對自己懼怕;誠實挫敗中,抬頭挺胸;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
2、認識上帝,瞭解自己
「懇求祢塑造我的兒子,勿用空想取代行動;引導我兒子認識上帝,同時又知道,知識根基乃認識自己。」
3、挑戰艱難,體恤失敗
「我祈求上帝祢引導他,不是行安逸舒適道路,乃接受壓力艱難的挑戰。學會在風暴中挺身站立,學習去體恤失敗的人。」
4、純潔遠見,馭己記往
「塑造我的兒子,使他心地純潔,讓他目標遠大;學會駕馭自己,然後指揮別人;有前瞻性眼光,既往也不遺忘。」
5、幽默嚴肅,謙卑平凡
「在這一切之上,足夠的幽默感,嚴肅看待人生,不會自視過高。」
6、開放溫柔,為父所望
「懇求賜他謙卑,他能永遠牢記,偉大中的平凡,智慧中的開放,力量中的溫柔。為父才敢輕聲:『我沒有虛度此生』。」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that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General Douglas Mac Arthur
很多人就很好奇,有這樣的爸爸的這個兒子,他叫作Arthur Mac Arthur,爸爸叫作Douglas Mac Arthur,麥克阿瑟將軍的爸爸也是將軍,兩代軍人,都是很有名的,一位是一次大戰的將軍,他自己是二次大戰的將軍,所以他要把他的孩子訓練成一位軍人,他覺得作軍人最棒。可是你知道嗎,後來他的兒子就銷聲匿跡了,他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沒有再聽到他的什麼消息,在澳洲和他一起打仗的一位女軍官,就一直找他,最後終於被她找到了,這個Arthur Mac Arthur,他變成一位鋼琴家。他沒有變成軍人,沒有照他爸爸的意思,可見這位命令別人,指揮別人的麥克阿瑟,他知道什麼叫作最好的父親,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要的樣子,而是塑造成上帝要他成為的樣子。有人說,他的兒子是Listen to another drummer,他的兒子聽的不是軍隊的鼓聲,而是樂隊的鼓聲。
Ⅵ、結論: 父親轉向兒女,兒女轉向父親
上帝說在末世的時候,彌賽亞要來以前,祂會差遣先知以利亞來,以利亞來要作一個工作,「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4:6)多麼希望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是如此,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包括父母),子女的心轉向父親。
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有爸爸媽媽,為我們的爸爸媽媽感謝上帝,為我們的爸爸媽媽禱告,他們那麼辛苦的愛我們疼我們,我們紀念他們。在座也有子女的,為你的子女禱告,讓這句話:「父母的心轉向兒女,讓子女的心轉向父母。」成為我們心中的禱告,不管你現在和子女的關係是怎麼樣,放在禱告中,只要我們還活著,都還有機會,促成更好的親子關係,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幫助我們每一位作父母的,學習怎麼樣作一個好的弓箭手,使我們能夠手穩弓滿,能夠瞄準放手,幫助我們怎麼樣塑造我們的子女,成為一個思想敏銳、做人正直,而且是一個平衡發展的人。每一個孩子,神祢給他有他的方向,讓我們的父母能夠順著他的方向來栽培他們、來鼓勵他們。特別在放手的功課上,求祢幫助我們,我們有時候不曉得,放得太快也不對,放的太慢也不好,真的是放的恰到好處,是神你給我們智慧,幫助我們真的能夠心轉向子女,我們子女的心也能夠轉向我們。主,祢也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真的很愛我們,希望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每一位在座作父母的也是這樣希望,可是多少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對孩子最好,求主幫助我們,在親子關係中,一直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我們過去做的錯誤,求上帝祢來彌補,我們往前還有的機會,求上帝祢來幫助,讓我們不管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能成為我們孩子成長最好的幫助、最好的朋友。我們這樣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詩篇一百二十七篇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為父容易作爹難 (It is easy to become a father, difficult to be a dad.)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上一次我們講到家庭,今天我們要講家庭當中一個很特別的關係,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在準備講章的時候我很吃驚,因為讀到一篇研究,它還得到美國心理協會的首獎,研究中說:父母跟子女根本沒有關係。看了令我跌破眼鏡,而且那本書引起很大的震撼,很大的討論,我就把所讀到的內容寫在牧函裡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看,這中間有一些學術性的問題值得探討,我們今天不說。從他們的研究統計中發現同儕影響兒童很大,倒是父母對子女沒有影響。可是統計上找不到不是等於沒有,這是比較爭議的問題,如果以後有興趣,大家再來探討。 過去我們都認為,父母要付百分之百的責任,現在知道朋友至少要付百分之五十的責任,所以為你的孩子找到一些好的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父母的責任。英文有一句話說:「It is easy to become father, difficult to be a dad.」Father和Dad是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呢?當你結婚後只要沒有不孕症,你的小孩一生出來,你就是Father,可是當孩子大到會把你當作爸爸的時候,你才是Dad,所以當Father是很容易的,只要你太太一生孩子,你就是爸爸,但是要變成爹,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此我把它翻譯成「為父容易作爹難」,所有作爸爸的就是要努力,怎麼樣從父變成爹,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Ⅱ、父母與子女
1、寶貴的禮物:享受歡笑 (生命誕生的喜悅)
父母與子女之間,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在亞伯拉罕很老的時候,好不容易生了一個以撒,剛生出來的時候好高興喔,我們常稱孩子們為心肝寶貝,我們知道那是上帝所賞賜的,因為不是每一對夫妻都有孩子,有的夫妻是生不出來的,所以孩子是禮物(Gift)。我們滿心高興快樂,現在當了爸爸媽媽,這是「生命誕生的喜悅」。最好的代表就是以撒,以撒的意思就是笑、喜笑、快樂的歡笑。「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創21:6)
2、慎重的託付:生養管教 (生命成長的挑戰)
這樣的快樂不會太久,不久就要面臨流眼淚的情境,因為小孩子不是那麼乖,他有時候會調皮搗蛋,有時候不聽話,作父母的就會難過,孩子也會難過,這是一種責任,我把它稱作「慎重的託付」。這是上帝的託付,生養管教這四個動作都要做。生,是媽媽比較艱難,爸爸大概在外頭踱步而已,不能幫上什麼忙。養,爸爸媽媽要一起合作撫養。管和教是我們比較頭痛的問題,因為這裡面孩子要共同參與,這是生命成長的挑戰,這是一個挑戰,箴言第十九篇18節建議我們說:「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這表示說有一個時間性,小孩子的可塑性有一定的時間,到了某一段時間以後,你要教也教不來,要管更管不著了,做過父母的都知道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你怎麼把它付諸實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什麼叫作「趁有指望」,這是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的,在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管教,孩子的學習效果最好。
3、生命的投資:信仰傳承 (生命成熟的滿足)
對基督徒來講,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生、不是養、也不是管、也不是教,而是他們能不能認識上帝。如果這和永生有關,我想作父母的會希望他的子女也能夠接受這樣的信仰,我把它稱作「信仰的傳承」。這個比管教更難,管教做得很好,孩子長得很好,很會做人,但是就是不信上帝,作父母的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我們只能禱告,希望我們的孩子自己會找到上帝,我們作父母的,怎麼樣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信仰上,也能夠得到好的造就,讓他的生命成熟,充滿感謝。我想我要再一次提到羅以和友尼基,「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這兩位好像是單親媽媽(聖經都沒有提到爸爸的名字),這是她們成功的把信仰傳給她們的子女的一個例子,保羅只輕輕的提了一下,可是這是很不容易的,估且說羅以和友尼基是單親的家庭,或者是沒有爸爸角色的家庭中,然而信仰還是傳承下去了。
Ⅲ、父母好弓箭手
怎麼從爸媽變成爹娘?怎麼跟孩子建立關係?從生他的父母開始,到怎麼樣成他為心目中最親近的人?聖經給我們的比喻是很有趣的,就是像射箭,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好像弓箭手和箭的關係。
1、手穩:原則堅定
我們今天要從所讀的聖經節來思考一下,什麼叫作好的弓箭手?如果孩子是箭,父母就是背箭袋的弓箭手,一個好的弓箭手不能有帕金森病,有帕金森病發抖的話就沒有辦法射箭,因此第一點就是他的手要很穩,要很有力量,拿弓要拿的很穩。這在教導子女的時候,把它引申作要有一些原則,是很堅定的原則,不會因為孩子一哭二鬧就改變「好啦,好啦,順著你」,那樣孩子就會越來越難教,但是要拿捏原則尺度是不容易的事情,神的事是一定不能變的原則,其他什麼是可以商討的,則是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溝通的。「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詩119:5)這個堅定的原則,是第一點。
2、弓滿:張力彈性
第二點,箭要射的好,弓必須要好,弓要怎麼好呢?弓要夠堅韌,經得起拉,稱作滿弓。滿弓不容易,要拉到很緊繃,張力很大,所以弓要有彈性,不能太容易斷掉,要夠柔軟但也要夠堅韌,這是不容易的,父母對子女也是一樣,我常常把這點稱作「堅忍的愛」(堅韌的愛)。就是孩子再怎麼壞,還是要愛他,這愛是不容易被孩子搞壞的,但也不是硬梆梆的,不是硬的都動不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7)可以有彈性來適應孩子的成長,這兩樣要配合在一起,是很難的一個功課,又堅韌又柔軟又有彈性。
3、瞄準:理想方向
再來第三點,眼睛要好。不然你弓很好,手也很穩定,可是射錯方向,那就什麼都沒有,不知道射到哪裡去了,因為箭一定要有目標,前提是你要看得到目標(你對子女的目標放在哪裡?)眼睛要好,而且要看準目標。我還記得當兵的時候打靶,大家很緊張,「碰碰碰」打完了,真奇怪,我的槍有五顆子彈,我的靶上卻有七顆彈孔,隔壁瞄準我的靶,打的很準,但是得分都算我的,隔壁的靶一個彈孔都沒有,雖然他打的很準,但是都打到我的靶去了,所以就沒得分了。Stephen Covey他寫了一本書First thing first 強調最重要的不是速度,最重要的是方向。方向不對,速度越快,離的越遠,這是我們在帶領子女的時候所要確定的,問題是你的理想是什麼?你覺得一個人最高的方向在哪裡?這是每一個作父母的都要思考的問題,要決定的方向。你目標瞄對了,小孩子他只要肯跑,那將來也是一定會達到那個目標,你瞄錯了,那他就越跑離目標差的越遠,「向著標竿直跑…」(腓3:14),我們要問的是標竿在哪裡?這是作父母都要好好決定的。
4、放弦:放手交託
第四點是華人父母最難學的功課。眼睛好,方向對,手也很穩,弓也拉的很滿,但是忘了放手,那樣的箭有什麼用呢?還黏在那邊,飛都飛不出去,因為沒有放手。華人的父母放不了手,Let Go,我看到很多父母放手了,孩子已經到美國去了,可是發現,父母在箭的尾巴還綁了一條線,「左邊不對,右邊一點,不對,再往左邊一點。」還要扯線拉來拉去,已經結婚生小孩了,那條線還在,不是電話線,是遙控線要控制他。所以什麼叫作真的放手,這個功課不容易啊,基督徒還可以多兩個字,叫交託(Let God)。孩子在什麼事情上,在多大的年紀,你要放手讓他自己決定,年齡不一樣,遇到的事情也不一樣,但是遲早父母全部都要放手,只是放手的速度和放的恰當與否,這也是一個很難的功課。放,講得很簡單,做起來不簡單,基督徒多了一點好處,就是可以用人造衛星稍微做一點控制,不是你在控制,是請我們天父來控制,我把它稱作Let God,不是基督徒就只好Let go。基督徒還可以做一件事情,不論孩子年紀多大,你可以把對孩子的愛化成禱告,向上帝禱告,讓上帝來帶領你的孩子,以後不是你直接拉線,是上帝來指導他,所以我們信上帝有一個好處,我們跟子女的關係有多一重的保護。保羅跟巴拿巴,在他們選了長老以後,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徒14:23)我們所有作父母的,不論你的孩子多大多壞,你願意學這個功課嗎?就是到你死以前,你還是常常在禱告中紀念你的子女,求上帝保護他,求上帝帶領他,這是目前我和師母正在學習的功課,從在芝加哥時就開始學習了,當你看不到孩子了,怎麼辦?在禱告中紀念他。當然還是要和孩子有聯繫,你才知道他現在的困難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就把他們放在禱告中交託神。
Ⅳ、子女乃良箭
1、箭頭銳利:思想敏銳
那子女呢?我們父母做好的弓箭手,子女就是那一枝箭,怎麼把他變成很好的箭呢?把箭放大來看,箭的箭頭要很尖,否則射到目標卻射不進去,那也沒有用,所以需要非常尖銳的箭頭,箭頭銳利代表什麼?英文叫作Sharp head,Sharp head有一個意思就是頭腦清楚,思想很敏銳。我要強調這個很重要,你要放手,就是當你的子女自己會思想,你就敢放手,那麼他要學會思想,就要在你還管理他的時候,保護他的時候,讓他有操練自己思想的機會,因此我們講到一個觀念,小孩子越小會〝硬嘴硬舌〞(台語),他會反駁你的話,你要高興,因為這表示他開始在獨立思想,不是父母講什麼都是回答「是、是、是」,如果父母到了他要結婚時還如此唯命是從的話,那可能他都沒有獨立的思想,他是很乖,但是很危險,因為一旦離開你的勢力範圍,那麼誰是讓他言聽計從的人,就會帶著他跑了。所以我們要怎麼樣鼓勵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建立起會思想會判斷的能力,會判斷,可能就會與你異議,會跟你有不同的想法,這是附帶而來的。聖經在這裡有提到一節:「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他能分辨好歹,那就要習練通達,當他還在你保護之下時,你就要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而是他在自己練習判斷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態度,父母怎樣鼓勵孩子可以自己思想,容許不同意見,並且比較討論,這可以幫助孩子有一個敏銳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2、箭身修直:人格正直
箭的頭要很尖,再來就是箭身(箭桿),箭桿要直,箭桿我把它解釋成做人要很正直,英文應該叫作integrity。integrity的意思是說,不是裡面是一樣,外面是另一樣,講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這樣我們會說這個人怎麼彎彎曲曲的,歪七扭八,這樣跑不到目標,這個人想的說的做的是一致的,這個就叫作直。這個人做人很可靠正直,人家敢相信他,人家可以跟他作朋友,他也知道他要往哪裡去,因為他知道他做人的原則,這是要看父母怎樣栽培他,怎樣作一個很正直的人,聖經這樣說:「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箴4:11)我覺得一個人要被人家尊重,最起碼的就是integrity,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一致的人。
3、箭尾平衡:健全發展
箭頭箭桿講完了,最後要講的就是箭的尾巴,一般的尾巴都會放一些羽片(尾翼),這個羽片是要幫助箭在飛的時候,不會被風吹了就搖擺偏移,它會穩定箭的方向,這個很重要,尾翼從來不是一片兩片,有時甚至是五六片以上。我找到這張六片尾翼的圖很高興,我們華人是說五片,我覺得基督徒應該是六片,箭尾的目的是要平衡,所以小孩子的成長不能只有頭腦聰明,還需要有很多東西,要怎麼樣才能夠健全的發展成為一個平衡的人呢?我們說:「德智體群美」五育,那第六育呢?我把它說是「靈育」(孩子的靈命),對基督徒來講重要不重要?應該是最重要的。可是一般的教育不會講這個,德智體群美已經很多了,我們再想一想,在子女成長的時候,我們給他的是什麼?每一方面都有給他適當的幫助鼓勵和教導嗎?聖經講到耶穌的成長,他的爸爸媽媽做得很好,「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這是人際關係和神際關係都一起成長,這是一個平衡的發展。過去我們華人比較重視智育,然後最近可能有重視一點美育,「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一類的,賣鋼琴的商人很成功的把我們收買了,我們會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在這兩育,也許有的父母讓孩子去學保護身體的空手道之類的,也許這個體育有加進去,群育和靈育,則可能是我們要考慮怎麼加強的,特別現代人只生一、兩個孩子,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人際關係常常很差。
他們作研究,以色列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美國的孩子是天霸王(霸道),以色列的孩子跟別的孩子處的很好,因為在以色列,父母都要當兵,他們待在以色列公社,所以小孩子很小就在幼稚園長大,要學習跟很多孩子一起成長,台灣走的還是美國的路線,我們是小家庭,我們怎麼讓小孩子有這樣好的環境呢?剛才提到的那篇研究,叫作The Nurture Assumption,可能就很有幫助。你要想一想,我一直在鼓勵我們教會有家庭小組,如果孩子都一樣年紀的夫婦,你們可以三四個家庭組成一個小組,每個週末就由某一對夫婦值班,然後帶這幾個孩子一起去玩,讓其他的夫婦可以去約會,對夫妻好,對孩子也好,現在我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你怎麼給他一個環境,讓他可以跟同儕一起長大,一起打架也好,總比自己一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跟人家打架來的還好一些,這是群育。另外怎麼在孩子的宗教教育上面給他好的環境呢?你關心不關心我們教會的兒童,幼幼班、兒主班的基督徒教育呢?如果你是作父母的,你願意花一點時間,自己去學一些東西來教你的孩子嗎?還是說這是教會的事情,我來教會就把他丟給主日學的老師,跟我沒有關係,可是一個禮拜主日學只有一個小時,你在家裡有這麼長的時間,你自己要不要花一點時間了解兒童的宗教教育是什麼?你願不願意也參與你的孩子在靈命上面的塑造和成長?我們在其他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可是在這兩方面,我們作父母要再想一想。
4、射中標靶:榮耀天父
最後一個就是要射中靶心,那樣才算數。圖片中這個人很厲害,不只射在靶心上,還把靶心上的前一隻箭給射穿了,這是射的最準的,我們叫作「射中靶標」。那我要問的還是這個問題,什麼是人生的靶標?你的標靶在哪裡呢?長老會或改革宗講得很清楚,我很喜歡這句話,這句話叫作榮耀上帝(Soli Deo Groria),人生最高的目標就是可以榮耀上帝,當然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榮耀上帝是人生最高的目標?什麼叫作榮耀上帝?你活出一個讓上帝引以為榮的生命,一個最值得活的生命,這個包括愛人如己,包括很多東西在裡面(照聖經說的),你怎麼教導你的孩子?上帝跟耶穌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12:28)上帝在耶穌身上得榮耀,祂還要在我們身上得榮耀,我們作父母的,希望我們的孩子將來活的讓我們引以為榮,但怎麼讓我們天上的父引以為榮呢?我們怎麼教導孩子榮耀天父呢?都值得我們思想。
Ⅴ、麥帥的禱文 (A Father's Prayer by General Douglas Mac Arthur)
不知道你認識他嗎?他叫作Mac Arthur(麥克阿瑟)。在亞洲年紀較大的人大概都記得他,他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將軍,很可惜的,他和杜魯門總統對韓戰的看法不一樣,對日本一戰是他打勝的,在韓國卻幾乎是打敗了,杜魯門總統後來不高興,在1951年4月11日就把他革職了,可是國會議員們認為他對美國貢獻很大,所以在4月19日邀他在國會演講,這無異是給杜魯門總統一個巴掌,他的演講內容是:。「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And like the old soldier of that ballad, I now close my military career and just fade away, an old soldier who tried to do his duty as God gave him the light to see the duty. Good bye.」「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淡出,我現在像軍歌中的老兵,結束我的軍旅生涯而淡出,一位照上帝賜給我的眼光努力,完成職守的老兵,再見。」這是麥克阿瑟他在美國國會,就是他被革職的一個禮拜以後,國會請他去參眾兩院演講的最後幾句話。這句話把一首大家都不熟悉的軍歌變得很有名,「Old soldier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只是淡出。)可是你知道這位很英勇的,打仗打敗也不怕,堅持到最後一刻勝利的老兵,他怎麼作爸爸的嗎?他去世以後,有人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一張小小的字條,這是他為他兒子的禱詞,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看,在他的禱詞當中,是怎麼樣作爸爸的。
1、堅強勇敢,勝謙敗挺
他說:「主啊!求祢塑造我的兒子,夠堅強認識自己的軟弱;夠勇敢面對自己懼怕;誠實挫敗中,抬頭挺胸;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
2、認識上帝,瞭解自己
「懇求祢塑造我的兒子,勿用空想取代行動;引導我兒子認識上帝,同時又知道,知識根基乃認識自己。」
3、挑戰艱難,體恤失敗
「我祈求上帝祢引導他,不是行安逸舒適道路,乃接受壓力艱難的挑戰。學會在風暴中挺身站立,學習去體恤失敗的人。」
4、純潔遠見,馭己記往
「塑造我的兒子,使他心地純潔,讓他目標遠大;學會駕馭自己,然後指揮別人;有前瞻性眼光,既往也不遺忘。」
5、幽默嚴肅,謙卑平凡
「在這一切之上,足夠的幽默感,嚴肅看待人生,不會自視過高。」
6、開放溫柔,為父所望
「懇求賜他謙卑,他能永遠牢記,偉大中的平凡,智慧中的開放,力量中的溫柔。為父才敢輕聲:『我沒有虛度此生』。」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that fail.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imself too seriously.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General Douglas Mac Arthur
很多人就很好奇,有這樣的爸爸的這個兒子,他叫作Arthur Mac Arthur,爸爸叫作Douglas Mac Arthur,麥克阿瑟將軍的爸爸也是將軍,兩代軍人,都是很有名的,一位是一次大戰的將軍,他自己是二次大戰的將軍,所以他要把他的孩子訓練成一位軍人,他覺得作軍人最棒。可是你知道嗎,後來他的兒子就銷聲匿跡了,他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沒有再聽到他的什麼消息,在澳洲和他一起打仗的一位女軍官,就一直找他,最後終於被她找到了,這個Arthur Mac Arthur,他變成一位鋼琴家。他沒有變成軍人,沒有照他爸爸的意思,可見這位命令別人,指揮別人的麥克阿瑟,他知道什麼叫作最好的父親,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要的樣子,而是塑造成上帝要他成為的樣子。有人說,他的兒子是Listen to another drummer,他的兒子聽的不是軍隊的鼓聲,而是樂隊的鼓聲。
Ⅵ、結論: 父親轉向兒女,兒女轉向父親
上帝說在末世的時候,彌賽亞要來以前,祂會差遣先知以利亞來,以利亞來要作一個工作,「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4:6)多麼希望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是如此,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包括父母),子女的心轉向父親。
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有爸爸媽媽,為我們的爸爸媽媽感謝上帝,為我們的爸爸媽媽禱告,他們那麼辛苦的愛我們疼我們,我們紀念他們。在座也有子女的,為你的子女禱告,讓這句話:「父母的心轉向兒女,讓子女的心轉向父母。」成為我們心中的禱告,不管你現在和子女的關係是怎麼樣,放在禱告中,只要我們還活著,都還有機會,促成更好的親子關係,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幫助我們每一位作父母的,學習怎麼樣作一個好的弓箭手,使我們能夠手穩弓滿,能夠瞄準放手,幫助我們怎麼樣塑造我們的子女,成為一個思想敏銳、做人正直,而且是一個平衡發展的人。每一個孩子,神祢給他有他的方向,讓我們的父母能夠順著他的方向來栽培他們、來鼓勵他們。特別在放手的功課上,求祢幫助我們,我們有時候不曉得,放得太快也不對,放的太慢也不好,真的是放的恰到好處,是神你給我們智慧,幫助我們真的能夠心轉向子女,我們子女的心也能夠轉向我們。主,祢也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真的很愛我們,希望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每一位在座作父母的也是這樣希望,可是多少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對孩子最好,求主幫助我們,在親子關係中,一直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我們過去做的錯誤,求上帝祢來彌補,我們往前還有的機會,求上帝祢來幫助,讓我們不管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能成為我們孩子成長最好的幫助、最好的朋友。我們這樣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6年1月1日 星期日
恩上加恩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6.01.01
作 者: 蔡茂堂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一章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引言: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今年是什麼年?狗年。狗年應該是狗運亨通,一般人是希望能夠有好運,基督徒呢?基督徒喜歡的是恩典。我們不說「運」,我們說「恩」。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所讀的聖經章節,約翰福音第一章16節說到恩上加恩,什麼是恩典?什麼又叫作恩上加恩?到底這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們本來有一個恩,再加一個恩,如此就有兩個恩,是這樣的意思嗎?是或不是?第二個恩和第一個恩,只是量的增加?還是質的增加?質的不同?
一提到恩典,最讓我感動的是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剛才聚會一開始我們也唱了,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這首詩歌的背景?這首詩歌的作者名叫John Newton約翰牛頓(不是被蘋果打到頭的那位牛頓),他是英國的一位船長,他在1725年出生,1807年過世,活了82歲,他的爸爸是船長,媽媽是虔誠的基督徒,媽媽小的時候帶他去教會,可是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爸爸又長年在外跑船,沒有時間管他,所以他變得很壞,不讀書到處鬧事,所以他爸爸就把他送上船去當水手,結果想不到他偷跑,後來又被抓去當海軍,因為他跟父親跑過幾次船,會做水手的工作,由於很苦,結果他又再次逃跑,還是被抓回去,以後就被賣到奴隸船當奴隸。他的過去我們現在讀起來,會覺得很悽慘,之後因為他很聰明,拼命的累積錢財,為自己買了一艘船,做起了奴隸船的船長,在23歲那一年他信了主,那是在一次的大風浪中,以為自己將要葬生海底,他在危急中才向神呼求,他還記得媽媽所留給他的信仰,結果神救了他,他就悔改了。慢慢的他覺得把非洲的黑人拿去美洲當奴隸賣,是不人道的行為,他開始有這樣的察覺(神慢慢的感動他),雖然他還是繼續當了幾年的船長,後來他就不當了,就在英國利物普當海關人員,因為他了解走私船的工作。由於他小時候當混混,沒讀過什麼書,於是就自己自修學習希伯來文希臘文,最後在39歲變成牧師,從39到82歲這四十幾年的時間就是傳揚神的話,後來他把自己年輕時候的放蕩,但神還聽他禱告的那種感受,寫成這首詩歌「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 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 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d first begun.
這首詩歌大家都很熟悉,當我找這首歌時很遺憾的是,我們長老會的聖詩裡竟然沒有收錄到這一首,所以我只好打投影片。他知道把人當奴隸拿去販賣是不對的行為,而自己也是蒙了恩典才改變的,由於自己是一位牧師,所以他就慢慢的去鼓勵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叫作William Wilberforce,他是從小就立志要在政治上發揮貢獻,John Newton牧師就鼓勵他說:「神給你的恩典,你要奉獻出來,為神來做事。」
William Wilberforce是在1759年出生,比John Newton牧師小24歲的一個年輕人,他25歲信主,後來進入英國國會,在國會中一直不斷的推動停止販賣奴隸的法案,但是在當時的國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很多人是靠此賺錢發財,他為了廢止販賣奴隸,一生在國會裡面,用了46年的時間,直到他過世的前三天,英國的國會才通過,販賣奴隸是非法的行為,通過法案三天後他就過世了。當我看到這首詩歌的背景時,我看到了什麼叫作「恩上加恩」。這兩位先生差不多都是在二十幾歲左右信主,這是第一個恩典,他們的生命被改變,後來他們把領受恩典的生命拿來服事上帝,讓別人也能領受上帝的恩典,這就是恩上加恩。後面那個〝恩〞不是指領受的恩典,而是指成為上帝賜恩典的管道。這首詩歌翻唱的版本有很多種,包括貓王也唱過這首歌,在其中我找到一個人唱的最好聽,不是她的歌聲,而是她的遭遇,她是林義雄先生唯一沒有被殺死的女兒,她叫作林奐均。1980年2月28日,他爸爸被國民黨關在監獄的時候,全家慘遭滅門,阿媽還有兩個雙胞胎的妹妹全部死於非命,到今天仍舊沒有破案,25年前的慘案,她也被殺了六刀,但是神保護她,她被送到仁愛醫院救回了這一條小命,父母趕快把她送到美國,她在美國長大。她曾經發過兩個誓,第一個誓是她不再哭了,第二個誓是她長大後要親手把兇手殺掉,因為她的眼睛看見殺她的兇手,她發了這兩個誓,整個心靈充滿了苦毒,生命幾乎被這個兇手毀掉,全家也都毀了。可是你知道神的恩典嗎?在美國印第安那州那裡,神讓她遇見愛主的基督徒把愛傳給她,她在高中的時候接受了這樣的恩典,這是第一個恩典,她長大以後,神醫治了她,她在饒恕這個兇手上面體會到神的恩典,後來她嫁給一個美國白人牧師,他們兩個人決定,要把這樣的一個恩典帶回台灣,2002年他們就回到台灣,現在在台灣作傳道人,我想這是恩上加恩的恩典,她不只是領受醫治的恩典,她也把這樣的恩典帶給更多的人,現在他們夫妻兩個人就在台北傳福音。
Ⅱ、普遍恩典 (創造)
1、創造維護宇宙萬物
當我們講到恩典的時候,我們知道上帝創造宇宙,將生命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生存,這是第一個恩典。祂創造維護宇宙萬物,希伯來書第一章2~3節說:「…也曾藉著祂創造諸世界。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2、日月運轉生態循環
祂不只創造,祂還供應,「祂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使人從地裡能得食物。」(詩104:14)這個我們叫作生物鏈(食物鏈),所有活著的生物,祂都供應他們的需要,而且安排一個永續經營的環境,但是最近被人類破壞的有一點危險。一切所有需要的,祂都供應,日月運轉生態循環,「你安置月亮為定節令;日頭自知沉落。」(詩104:19)使我們脆弱的生命得以維持。
3、良心倫理政治法律
不只這樣,特別是人,人就是會搞怪作惡,神還賜下恩典,這個恩典包括個人的良心,「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包括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和法律,「(在上位的)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羅13:4)這是不管有沒有信耶穌的人,神都賜給他們有這樣的恩典,這樣的恩典是要在這個罪惡的世界裡面,維持一個起碼可以生存的空間。如果你昨天晚上參加了跨年禱告會,就知道這也是我們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我不希望只在禱告會的時候禱告,每天禱告就是為政治人物代求,為司法人員祈求,這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民起碼的一項觀念,懇求神憐憫,不管那個人是不是基督徒,這是普遍的恩典。我們除了要有得吃穿,我們需要有人管理眾人的事,包括政治包括經濟,常常要把這些放在禱告裡面,這是神給我們一般人所有的恩典。可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為什麼需要法律、需要監牢、需要警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罪人。有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好處會去欺負別人,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現只有法律、只有法官不夠,祂需要改變人的心,這一部份我們叫作救贖,這是特別的恩典。當我們說恩上加恩時,正表示神除了創造的恩典之外,祂還賜給我們救贖的恩典。
Ⅲ、特殊恩典 (救贖)
1、揀選亞伯蘭使萬國蒙福
這個救贖經過很長的歷程,第一個人是亞伯蘭,「耶和華神,曾揀選亞伯蘭,領他出迦勒底的吾珥,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尼9:7)既然神選他,不是因為他怎麼樣,其實他不怎麼樣,他跟我們都一樣,神選他的目的,不只是要給他恩典,還要藉著他讓大家蒙恩典。我們說恩上加恩,第一個恩,是你領受的恩典,第二個恩,是神藉著你讓別人領受恩典,藉著你的事奉,藉著你的服事。神撿選亞伯蘭,神也對亞伯蘭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加3:8)所以這個福氣有兩個,第一個是他領受的,第二個是神藉著他讓更多人領受的恩典。
2、 赦免大衛王應許彌賽亞
第二個人物是大衛王,他其實也不怎麼樣,他犯的錯不比我們少,但是他會謙卑悔改,「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他不只蒙神的赦免,神還答應在他的後裔裡面,有一位要成為彌賽亞,要來統治這個世界,「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徒2:30)所以神藉著這位不太好的國王,神賜恩典給他,經由這個大衛王,神有更大的恩典,就是彌賽亞。亞伯蘭是因為順服相信,他把這個恩典帶給更多的人,第二個大衛王是因為謙卑悔改,所以神的恩典是經過順服相信和謙卑悔改,會恩上加恩,並且恩典會讓更多人領受到。
3、降生伯利恆釘死十字架
最後,神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完成這個救贖的恩典,在伯利恆降生,「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太2:6)卻死在各各他,「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2:36)這是救贖恩典的最高峰。
Ⅳ、恩上加恩
1、由因信稱義到更新成聖
那麼今天我們想一想自己這個小人物,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如何體會到什麼叫作恩上加恩呢?恩上加恩在神學界來講,第一個意思是馬丁路德所提出他知道有一個恩典叫作「因信稱義」,「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5:1)這就是白白的恩典 (信義會就這樣被設立了)。可是在英國另外一位宗教改革很有名的牧師,叫作約翰衛斯理,他認為說,只有因信稱義的這個恩典還不夠,應該恩上加恩,他強調要更新成聖,「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羅6:22)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提到的恩典,成聖的生活是約翰衛斯理他強調的,所以一個人信主,不應該只是我相信了稱義了,但是生活上卻還是一樣,我的生命應該不斷被耶穌的愛來改變,這樣的話,你周圍的人才能夠領受神的恩典,這是第一個恩上加恩。
2、 由承受救恩到傳揚救恩
當我們接受別人傳給我們的福音,這是第一個恩典,但是你也有機會,也願意將這個恩典講給別人聽,這是第二個恩典,所以在相信福音上面,希望我們不只是領受恩典,我們也是恩上加恩,你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領受者,你也是一個分享者。「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8)「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1:14)
3、由免遭災害到神的同在
我們希望我們的人生不要遭遇到不幸的事情,不要遇到災害,但是有的時候,神給的恩典比這個還多,那是在你災害當中體會神的同在。你希望「…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詩121:7)還是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我個人覺得「你與我同在」是比「保護免受災害」的恩典更大,因為「保護免受災害」只有在你平順的時候才能夠領受到的恩典,「你與我同在」是不管順利不順利,你知道神跟你同在,你是不怕災害,不是免受災害,這是一個更大的恩典。
4、由凡事充足到多行善事
你希望神給你所需要的都夠滿足,所需要的什麼都有嗎?是充充足足的凡事都有,還是你要將神給你的,願意拿來跟人家分享?如果你參加上個禮拜的主日聚會,或提到波諾(Bono)這個人,他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05年世界最偉大的三個人其中的一位,他把愛送到非洲,送到愛滋病的人手中,這是多行善事,聖經這樣講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9:8)神將各樣的恩惠加給你,使你常常充足,這是第一個恩典是領受,但是也要能夠行各樣的善事,這是第二個恩典;第一個恩典是領受,第二個恩典是分享,恩上加恩,這是神要給我們的,不是只有一個恩而已。
5、由病得醫治到恩典夠用
當你生病的時候希不希望神給你恩典?期待禱告病就好了,「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徒28:8)這是恩典,但並非每一次病都醫好,病不好的時候的恩典就是保羅他自己所體驗的,叫作恩典夠用。他為人家禱告病好了,他自己禱告病卻沒有好,是不是就沒有恩典?不是。基督跟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這叫作恩上加恩。
6、從一無所缺到學會秘訣
保羅在監牢裡的時候,他寫信給腓立比的教會,講到這麼一句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你要哪一個恩典?我覺得「一無所缺」是恩典,「我隨事隨在得了秘訣」則是恩上加恩。如果只有「一無所缺」是有餘的恩典,你日子就過得很辛苦,因為你的一生不會都是「有餘」,有時候會遇到不順利,在那個時候有恩典嗎?有的。我覺得那是更加的恩典,那就是「我隨事隨在得了秘訣」,這也是恩上加恩。
7、由聖靈果子到聖靈恩賜
我們說我們信了耶穌基督,我們希望有聖靈的果子,但是我們也希望,不只是聖靈的果子,也有聖靈的恩賜可以來服事,「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聖靈的恩賜是要我們彼此服事,服事是更高的恩典,「聖靈的果子」是領受恩典,「聖靈的恩賜」是成為恩典,藉著你的服事就可以幫助人。
Ⅴ、結論: 得救是為事奉 (saved to serve)
我喜歡這句話Saved to Serve(救贖為了服事),第一個是恩,第二個是恩上加恩,因為藉著你的服事,更多人能夠領受到上帝的恩典,「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實在做不來,我們需要團隊(Service team)來一起服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8~10)所以第一個是領受的恩典,第二個是成為恩典,但是你曉得嗎?聖經都是說「你們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人。在台灣不容易聽到雪鵝(雪雁)(Lesser snow goose)聲音,我在芝加哥那幾年,每一年都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加拿大的L’雪鵝,到天氣很冷的時候,牠們就會往南飛,牠們是一個很好的團隊。科學家們研究的結果發現,南飛雁他們是一個很好的團隊,這個團隊帶頭的扶持後面的,他們研究發現因為Air Dynamic(空氣動能),第一隻最辛苦,因為第一隻往前飛行的阻力最大,可是在牠之後飛行的,就因為翅膀的旋風效應,而能夠輕省的飛著,你不要在牠後面飛,在牠後面會被拉下去,但是在牠旁邊一點飛的話,就會浮起來,也就比較輕鬆,後面那一隻一定比前面的一隻飛得高一點,而不是低一點,高一點的話就能享受那個氣流的浮力,所以牠們就排列成V字形。可是第一隻很辛苦,第一隻都不會叫,嘴巴閉著一直看方向,一直飛一直飛,飛累的時候怎麼辦?後面的叫:「加油!加油!」。所以後面的鼓勵前面的,前面的幫助後面的,這是很好的團隊。可是牠實在是累得飛不了的時候怎麼辦呢?第二隻就補上去,第一隻就排到尾端,就在後面享受那個氣流的浮力,牠們就是這樣的往南飛行,聽說可以增加的航程是百分之七十,幾乎兩倍,科學家作實驗,一隊能夠飛的距離,是單隻飛能夠飛得距離,幾乎是快兩倍的航程,而且還給牠們Monitor(監測)心跳,不管飛多遠,牠們的心跳就跳得比較慢,代表不是那麼辛苦,這是科學家已經證明的。這是神給牠們的本能,就是這個團隊裡一個會扶持,一個會鼓勵,在前面的飛得最低,所以他是謙卑的服事。牠們的眼睛是長在頭的兩側,所以牠們一定要在旁邊才看得到(你在我的前面,會使我看不到,必須要在旁邊。)如此每一隻都看得到前面那隻,前面那隻一有狀況,後面那隻就馬上會遞補上去,所以他們會很留意彼此之間那一隻有問題。萬一不幸有一隻被獵人打下來,聽說是三隻一起跟著掉下來(我以前以為是兩隻),打到一隻掉下三隻,因為那兩隻是要去照顧那隻被打受傷的,照顧到牠死掉,或是照顧到牠好起來為止,然後牠們再參加下一批團隊往南飛,這是神給這些南飛雁很特別的特質。牠們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到有食物有溫暖陽光的地方,牠們的目標一樣,牠們的步調相同,才不會有的跟不上,帶頭的重擔輪流承擔,有人受傷就有人照顧,這是最好的服事。我們多麼希望和平教會也是這樣的一個團隊,我相信神給了我們每個人很多的恩典,你希望在新的一年恩上加恩嗎?讓我們以詩歌〝越事奉越甘甜〞來回應神在新年給我們的呼召。最後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告訴我們說,你來了,不只是要給我們恩典,而且還要恩上加恩,主,我們已經把今年的長老執事選出來,我們不希望他們是單挑,他們是獨鬥,他們自己在那邊掙扎,你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恩典,我們是不是願意拿出來,跟他們成為好的團隊,投入這樣的服事,好讓我們也能夠成為恩典,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體驗恩上加恩的喜樂,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作 者: 蔡茂堂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一章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引言: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今年是什麼年?狗年。狗年應該是狗運亨通,一般人是希望能夠有好運,基督徒呢?基督徒喜歡的是恩典。我們不說「運」,我們說「恩」。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想所讀的聖經章節,約翰福音第一章16節說到恩上加恩,什麼是恩典?什麼又叫作恩上加恩?到底這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們本來有一個恩,再加一個恩,如此就有兩個恩,是這樣的意思嗎?是或不是?第二個恩和第一個恩,只是量的增加?還是質的增加?質的不同?
一提到恩典,最讓我感動的是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剛才聚會一開始我們也唱了,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這首詩歌的背景?這首詩歌的作者名叫John Newton約翰牛頓(不是被蘋果打到頭的那位牛頓),他是英國的一位船長,他在1725年出生,1807年過世,活了82歲,他的爸爸是船長,媽媽是虔誠的基督徒,媽媽小的時候帶他去教會,可是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爸爸又長年在外跑船,沒有時間管他,所以他變得很壞,不讀書到處鬧事,所以他爸爸就把他送上船去當水手,結果想不到他偷跑,後來又被抓去當海軍,因為他跟父親跑過幾次船,會做水手的工作,由於很苦,結果他又再次逃跑,還是被抓回去,以後就被賣到奴隸船當奴隸。他的過去我們現在讀起來,會覺得很悽慘,之後因為他很聰明,拼命的累積錢財,為自己買了一艘船,做起了奴隸船的船長,在23歲那一年他信了主,那是在一次的大風浪中,以為自己將要葬生海底,他在危急中才向神呼求,他還記得媽媽所留給他的信仰,結果神救了他,他就悔改了。慢慢的他覺得把非洲的黑人拿去美洲當奴隸賣,是不人道的行為,他開始有這樣的察覺(神慢慢的感動他),雖然他還是繼續當了幾年的船長,後來他就不當了,就在英國利物普當海關人員,因為他了解走私船的工作。由於他小時候當混混,沒讀過什麼書,於是就自己自修學習希伯來文希臘文,最後在39歲變成牧師,從39到82歲這四十幾年的時間就是傳揚神的話,後來他把自己年輕時候的放蕩,但神還聽他禱告的那種感受,寫成這首詩歌「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 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 is grace hath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d first begun.
這首詩歌大家都很熟悉,當我找這首歌時很遺憾的是,我們長老會的聖詩裡竟然沒有收錄到這一首,所以我只好打投影片。他知道把人當奴隸拿去販賣是不對的行為,而自己也是蒙了恩典才改變的,由於自己是一位牧師,所以他就慢慢的去鼓勵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叫作William Wilberforce,他是從小就立志要在政治上發揮貢獻,John Newton牧師就鼓勵他說:「神給你的恩典,你要奉獻出來,為神來做事。」
William Wilberforce是在1759年出生,比John Newton牧師小24歲的一個年輕人,他25歲信主,後來進入英國國會,在國會中一直不斷的推動停止販賣奴隸的法案,但是在當時的國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很多人是靠此賺錢發財,他為了廢止販賣奴隸,一生在國會裡面,用了46年的時間,直到他過世的前三天,英國的國會才通過,販賣奴隸是非法的行為,通過法案三天後他就過世了。當我看到這首詩歌的背景時,我看到了什麼叫作「恩上加恩」。這兩位先生差不多都是在二十幾歲左右信主,這是第一個恩典,他們的生命被改變,後來他們把領受恩典的生命拿來服事上帝,讓別人也能領受上帝的恩典,這就是恩上加恩。後面那個〝恩〞不是指領受的恩典,而是指成為上帝賜恩典的管道。這首詩歌翻唱的版本有很多種,包括貓王也唱過這首歌,在其中我找到一個人唱的最好聽,不是她的歌聲,而是她的遭遇,她是林義雄先生唯一沒有被殺死的女兒,她叫作林奐均。1980年2月28日,他爸爸被國民黨關在監獄的時候,全家慘遭滅門,阿媽還有兩個雙胞胎的妹妹全部死於非命,到今天仍舊沒有破案,25年前的慘案,她也被殺了六刀,但是神保護她,她被送到仁愛醫院救回了這一條小命,父母趕快把她送到美國,她在美國長大。她曾經發過兩個誓,第一個誓是她不再哭了,第二個誓是她長大後要親手把兇手殺掉,因為她的眼睛看見殺她的兇手,她發了這兩個誓,整個心靈充滿了苦毒,生命幾乎被這個兇手毀掉,全家也都毀了。可是你知道神的恩典嗎?在美國印第安那州那裡,神讓她遇見愛主的基督徒把愛傳給她,她在高中的時候接受了這樣的恩典,這是第一個恩典,她長大以後,神醫治了她,她在饒恕這個兇手上面體會到神的恩典,後來她嫁給一個美國白人牧師,他們兩個人決定,要把這樣的一個恩典帶回台灣,2002年他們就回到台灣,現在在台灣作傳道人,我想這是恩上加恩的恩典,她不只是領受醫治的恩典,她也把這樣的恩典帶給更多的人,現在他們夫妻兩個人就在台北傳福音。
Ⅱ、普遍恩典 (創造)
1、創造維護宇宙萬物
當我們講到恩典的時候,我們知道上帝創造宇宙,將生命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生存,這是第一個恩典。祂創造維護宇宙萬物,希伯來書第一章2~3節說:「…也曾藉著祂創造諸世界。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2、日月運轉生態循環
祂不只創造,祂還供應,「祂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使人從地裡能得食物。」(詩104:14)這個我們叫作生物鏈(食物鏈),所有活著的生物,祂都供應他們的需要,而且安排一個永續經營的環境,但是最近被人類破壞的有一點危險。一切所有需要的,祂都供應,日月運轉生態循環,「你安置月亮為定節令;日頭自知沉落。」(詩104:19)使我們脆弱的生命得以維持。
3、良心倫理政治法律
不只這樣,特別是人,人就是會搞怪作惡,神還賜下恩典,這個恩典包括個人的良心,「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包括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和法律,「(在上位的)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羅13:4)這是不管有沒有信耶穌的人,神都賜給他們有這樣的恩典,這樣的恩典是要在這個罪惡的世界裡面,維持一個起碼可以生存的空間。如果你昨天晚上參加了跨年禱告會,就知道這也是我們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我不希望只在禱告會的時候禱告,每天禱告就是為政治人物代求,為司法人員祈求,這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民起碼的一項觀念,懇求神憐憫,不管那個人是不是基督徒,這是普遍的恩典。我們除了要有得吃穿,我們需要有人管理眾人的事,包括政治包括經濟,常常要把這些放在禱告裡面,這是神給我們一般人所有的恩典。可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為什麼需要法律、需要監牢、需要警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罪人。有的時候為了自己的好處會去欺負別人,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現只有法律、只有法官不夠,祂需要改變人的心,這一部份我們叫作救贖,這是特別的恩典。當我們說恩上加恩時,正表示神除了創造的恩典之外,祂還賜給我們救贖的恩典。
Ⅲ、特殊恩典 (救贖)
1、揀選亞伯蘭使萬國蒙福
這個救贖經過很長的歷程,第一個人是亞伯蘭,「耶和華神,曾揀選亞伯蘭,領他出迦勒底的吾珥,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尼9:7)既然神選他,不是因為他怎麼樣,其實他不怎麼樣,他跟我們都一樣,神選他的目的,不只是要給他恩典,還要藉著他讓大家蒙恩典。我們說恩上加恩,第一個恩,是你領受的恩典,第二個恩,是神藉著你讓別人領受恩典,藉著你的事奉,藉著你的服事。神撿選亞伯蘭,神也對亞伯蘭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加3:8)所以這個福氣有兩個,第一個是他領受的,第二個是神藉著他讓更多人領受的恩典。
2、 赦免大衛王應許彌賽亞
第二個人物是大衛王,他其實也不怎麼樣,他犯的錯不比我們少,但是他會謙卑悔改,「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他不只蒙神的赦免,神還答應在他的後裔裡面,有一位要成為彌賽亞,要來統治這個世界,「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徒2:30)所以神藉著這位不太好的國王,神賜恩典給他,經由這個大衛王,神有更大的恩典,就是彌賽亞。亞伯蘭是因為順服相信,他把這個恩典帶給更多的人,第二個大衛王是因為謙卑悔改,所以神的恩典是經過順服相信和謙卑悔改,會恩上加恩,並且恩典會讓更多人領受到。
3、降生伯利恆釘死十字架
最後,神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完成這個救贖的恩典,在伯利恆降生,「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太2:6)卻死在各各他,「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2:36)這是救贖恩典的最高峰。
Ⅳ、恩上加恩
1、由因信稱義到更新成聖
那麼今天我們想一想自己這個小人物,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如何體會到什麼叫作恩上加恩呢?恩上加恩在神學界來講,第一個意思是馬丁路德所提出他知道有一個恩典叫作「因信稱義」,「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5:1)這就是白白的恩典 (信義會就這樣被設立了)。可是在英國另外一位宗教改革很有名的牧師,叫作約翰衛斯理,他認為說,只有因信稱義的這個恩典還不夠,應該恩上加恩,他強調要更新成聖,「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羅6:22)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提到的恩典,成聖的生活是約翰衛斯理他強調的,所以一個人信主,不應該只是我相信了稱義了,但是生活上卻還是一樣,我的生命應該不斷被耶穌的愛來改變,這樣的話,你周圍的人才能夠領受神的恩典,這是第一個恩上加恩。
2、 由承受救恩到傳揚救恩
當我們接受別人傳給我們的福音,這是第一個恩典,但是你也有機會,也願意將這個恩典講給別人聽,這是第二個恩典,所以在相信福音上面,希望我們不只是領受恩典,我們也是恩上加恩,你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領受者,你也是一個分享者。「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1:28)「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1:14)
3、由免遭災害到神的同在
我們希望我們的人生不要遭遇到不幸的事情,不要遇到災害,但是有的時候,神給的恩典比這個還多,那是在你災害當中體會神的同在。你希望「…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詩121:7)還是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23:4)我個人覺得「你與我同在」是比「保護免受災害」的恩典更大,因為「保護免受災害」只有在你平順的時候才能夠領受到的恩典,「你與我同在」是不管順利不順利,你知道神跟你同在,你是不怕災害,不是免受災害,這是一個更大的恩典。
4、由凡事充足到多行善事
你希望神給你所需要的都夠滿足,所需要的什麼都有嗎?是充充足足的凡事都有,還是你要將神給你的,願意拿來跟人家分享?如果你參加上個禮拜的主日聚會,或提到波諾(Bono)這個人,他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05年世界最偉大的三個人其中的一位,他把愛送到非洲,送到愛滋病的人手中,這是多行善事,聖經這樣講說:「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林後9:8)神將各樣的恩惠加給你,使你常常充足,這是第一個恩典是領受,但是也要能夠行各樣的善事,這是第二個恩典;第一個恩典是領受,第二個恩典是分享,恩上加恩,這是神要給我們的,不是只有一個恩而已。
5、由病得醫治到恩典夠用
當你生病的時候希不希望神給你恩典?期待禱告病就好了,「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徒28:8)這是恩典,但並非每一次病都醫好,病不好的時候的恩典就是保羅他自己所體驗的,叫作恩典夠用。他為人家禱告病好了,他自己禱告病卻沒有好,是不是就沒有恩典?不是。基督跟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這叫作恩上加恩。
6、從一無所缺到學會秘訣
保羅在監牢裡的時候,他寫信給腓立比的教會,講到這麼一句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你要哪一個恩典?我覺得「一無所缺」是恩典,「我隨事隨在得了秘訣」則是恩上加恩。如果只有「一無所缺」是有餘的恩典,你日子就過得很辛苦,因為你的一生不會都是「有餘」,有時候會遇到不順利,在那個時候有恩典嗎?有的。我覺得那是更加的恩典,那就是「我隨事隨在得了秘訣」,這也是恩上加恩。
7、由聖靈果子到聖靈恩賜
我們說我們信了耶穌基督,我們希望有聖靈的果子,但是我們也希望,不只是聖靈的果子,也有聖靈的恩賜可以來服事,「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5:22~23)聖靈的恩賜是要我們彼此服事,服事是更高的恩典,「聖靈的果子」是領受恩典,「聖靈的恩賜」是成為恩典,藉著你的服事就可以幫助人。
Ⅴ、結論: 得救是為事奉 (saved to serve)
我喜歡這句話Saved to Serve(救贖為了服事),第一個是恩,第二個是恩上加恩,因為藉著你的服事,更多人能夠領受到上帝的恩典,「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實在做不來,我們需要團隊(Service team)來一起服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8~10)所以第一個是領受的恩典,第二個是成為恩典,但是你曉得嗎?聖經都是說「你們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人。在台灣不容易聽到雪鵝(雪雁)(Lesser snow goose)聲音,我在芝加哥那幾年,每一年都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加拿大的L’雪鵝,到天氣很冷的時候,牠們就會往南飛,牠們是一個很好的團隊。科學家們研究的結果發現,南飛雁他們是一個很好的團隊,這個團隊帶頭的扶持後面的,他們研究發現因為Air Dynamic(空氣動能),第一隻最辛苦,因為第一隻往前飛行的阻力最大,可是在牠之後飛行的,就因為翅膀的旋風效應,而能夠輕省的飛著,你不要在牠後面飛,在牠後面會被拉下去,但是在牠旁邊一點飛的話,就會浮起來,也就比較輕鬆,後面那一隻一定比前面的一隻飛得高一點,而不是低一點,高一點的話就能享受那個氣流的浮力,所以牠們就排列成V字形。可是第一隻很辛苦,第一隻都不會叫,嘴巴閉著一直看方向,一直飛一直飛,飛累的時候怎麼辦?後面的叫:「加油!加油!」。所以後面的鼓勵前面的,前面的幫助後面的,這是很好的團隊。可是牠實在是累得飛不了的時候怎麼辦呢?第二隻就補上去,第一隻就排到尾端,就在後面享受那個氣流的浮力,牠們就是這樣的往南飛行,聽說可以增加的航程是百分之七十,幾乎兩倍,科學家作實驗,一隊能夠飛的距離,是單隻飛能夠飛得距離,幾乎是快兩倍的航程,而且還給牠們Monitor(監測)心跳,不管飛多遠,牠們的心跳就跳得比較慢,代表不是那麼辛苦,這是科學家已經證明的。這是神給牠們的本能,就是這個團隊裡一個會扶持,一個會鼓勵,在前面的飛得最低,所以他是謙卑的服事。牠們的眼睛是長在頭的兩側,所以牠們一定要在旁邊才看得到(你在我的前面,會使我看不到,必須要在旁邊。)如此每一隻都看得到前面那隻,前面那隻一有狀況,後面那隻就馬上會遞補上去,所以他們會很留意彼此之間那一隻有問題。萬一不幸有一隻被獵人打下來,聽說是三隻一起跟著掉下來(我以前以為是兩隻),打到一隻掉下三隻,因為那兩隻是要去照顧那隻被打受傷的,照顧到牠死掉,或是照顧到牠好起來為止,然後牠們再參加下一批團隊往南飛,這是神給這些南飛雁很特別的特質。牠們飛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到有食物有溫暖陽光的地方,牠們的目標一樣,牠們的步調相同,才不會有的跟不上,帶頭的重擔輪流承擔,有人受傷就有人照顧,這是最好的服事。我們多麼希望和平教會也是這樣的一個團隊,我相信神給了我們每個人很多的恩典,你希望在新的一年恩上加恩嗎?讓我們以詩歌〝越事奉越甘甜〞來回應神在新年給我們的呼召。最後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告訴我們說,你來了,不只是要給我們恩典,而且還要恩上加恩,主,我們已經把今年的長老執事選出來,我們不希望他們是單挑,他們是獨鬥,他們自己在那邊掙扎,你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恩典,我們是不是願意拿出來,跟他們成為好的團隊,投入這樣的服事,好讓我們也能夠成為恩典,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體驗恩上加恩的喜樂,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