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5.06.2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有關個人敬虔的操練我們一起思考過:讀經、禱告、默想、禁食,這四種操練。團體敬虔的操練我們講過敬拜與小組,今天我們要講另外一個題目,就是「作門徒」。「門徒」的英文是Disciple有些翻成(學生),〞學生〝讓我們想到是在學校上課,而「門徒」不是學生,「門徒」是像〞師徒制〝,台語叫作「牽徒弟」,就是師父帶學生。以前徒弟要學東西,要先到師父家裡住,要幫師母掃地清理煮飯,然後師父做什麼,他就在旁邊看,慢慢的就學會那些技術,就像耶穌那個時代帶門徒的方式,與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很有關係。
首先來談談基督徒的幾種分類,第一種基督徒是被牧師受洗過的,我們把他稱作「教徒」,因為他入了教。第二種基督徒是心裡悔改相信,真的是相信耶穌基督,我們稱作「信徒」。第三種基督徒是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跟隨耶穌的腳蹤行的,我們稱作「門徒」。第四種基督徒是被主差派到各個地方去,為主來來帶別的門徒,我們稱作「使徒」。如果我問說:「我們有四種基督徒,你是哪一種?你覺得你是哪一種?」有些教徒作禮拜作久了就變成「叫友」,「叫友」就是有叫就有來,沒有叫就沒有來教會崇拜,打電話叫他來,他才會來,所以把他稱作「叫友」,而「教徒」是願意接受洗禮。 我這樣講意思不是說當「教徒」不好,這是好,但是若只有當教徒就不好,他心裡面沒有相信,他只是願意受洗,有沒有這種人?有。他有別的動機理由:「你說要受洗,可以啊!」我知道有很多人,為了要妻子的緣故而受洗,因為他不是基督徒,可是女朋友的父親說:「我的女兒只嫁給基督徒」,他問說:「什麼叫作基督徒」,父親說:「要受洗才是基督徒」,他就說:「沒有問題」,於是趕快報名受洗,受洗完後就說:「我是基督徒」,他也不知道基督徒是什麼意思,什麼都不知道,也照常作禮拜,這是「受洗的基督徒」。 如果他心裡面真的承認自己是罪人,也願意相信耶穌基督,他就不只是教徒,而是「信徒」。每個人可以問問自己,我真的相信自己是罪人,我願意依靠耶穌基督寶血的救贖成為「信徒」嗎?我們當中有不少信徒,他們真的這樣相信,比較困難的就是第三種基督徒,就是你除了相信以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讓人家看出你是信徒嗎?在你的生活上有耶穌的樣子嗎?如果有,這種叫作「門徒」。「門徒」是在生活上面看的出來,「教徒」是在有沒有受洗來看出來,「信徒」通常沒有人能看的出來,因為那是內心的事情,我心裡面有沒有相信。但若是你當了「門徒」,別人就看的出來,因為是你在生活上表現出耶穌的樣式。還有一些人特別被神呼召,他什麼事都不做,專門到處去傳福音,我們把他稱作「使徒」。
耶穌帶門徒,一生在世傳教給很多人聽,他特別帶了十二個門徒,當中有個3人小組是耶穌帶得特別多的,我們要看耶穌是怎麼帶他的門徒:
曾經有一個叫腓力的人,他遇見耶穌以後,覺得這個夫子不錯,就向他的朋友拿但業說,想不到這個拿但業是有學問的,一聽說耶穌是拿撒勒人,就說:「拿撒勒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好東西」,他是根據他的知識提出這樣的質疑,腓力的答案很簡單,不管拿撒勒不拿撒勒,只說:「你來看」(約1:46),這是耶穌基督呼召人作他的門徒第一步,我稱之為「經驗」。不管你聽過多少關於耶穌的事情,在你決定要跟耶穌以前,耶穌說:「你來看」。換句話說,這不是只有聽說而已,而是你自己看到了,每一個基督徒都必須要有與主相遇的經歷,你才有可能成為「門徒」。他們看了耶穌以後,又看他在哪裡住,於是那天就與他同住,這些學生就問耶穌說:「先生,你住哪裡?」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和他住下來(約1:38~39)。作為門徒是生活上的學習,不是理論上的學習,不只是上課,還要在生活上學習,才能夠當門徒。
接下來,耶穌就呼召他們說:「來跟從我,我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1:17)「來跟從」我把它稱作「榜樣」,有樣學樣。所以作門徒,是與基督有接觸,看到耶穌的生活讓你羨慕,之後就是與他一起生活,接著是看到他生活中的榜樣,最後學好之後,耶穌就說:「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這是受差遣到各地方去,就是當「使徒」。
我們要向耶穌學什麼呢?大部分的神學家覺得是登山寶訓中的八福,八福是門徒所要學習的,英文叫作Beatitudes。目前考古學家認為在加利利旁邊有一個低的山坡,在那裡有一大片平原,可以容納很多人,耶穌就是在那裡講道給很多人聽。耶穌所講的內容提到下面幾點:
【山上的八福】
(1)貧窮――承認無法進入和諧關係
貧窮(心裡貧窮),其中一個解釋,是有關於和諧關係,也是關係神學所強調的,就是承認自己沒有辦法進到一個和諧關係的人,這樣的人他是心裡貧窮的,是謙卑的,馬太福音第十八章4節說:「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所以能夠進入天國的人,是承認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辦法進入和諧關係的人。
(2)哀慟―和諧關係破壞情緒反應
發現自己沒有辦法進入和諧關係,在不良的和諧關係裡面的人,會不舒服、會難過,這個叫作「哀慟」。對與神或與人關係不好,而產生哀慟感覺的人,這樣的人神會安慰他,哥林多後書第七章10節說:「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這樣的憂愁哀慟,是在發現與神與人的關係不好的情況下,產生的情緒反應。
(3)溫柔――和諧關係破壞處理態度
溫柔是在和諧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你要處理時的態度。簡單講就是,當你與別人的關係不好,別人跟你說這樣做是不對的時候,你的態度是Defend(防禦),保護自己與人爭辯?還是願意接受人家指正?反過來講,當你與別人的關係不對,他有錯你要告訴他的時候,你的態度是不是得理不饒人,還是你是比較溫柔的告訴他,〞溫柔〝是在處理和諧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你所持的態度,耶穌基督的態度是這樣:「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賽42:3)
(4)慕義――渴望尋求恢復和諧關係
前面三點講的是和諧關係不對不好的情況下,你的態度,你內心的狀況,和你承認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第四點是你渴慕進到這樣的關係嗎?你渴慕解決這個問題嗎?就是我們所謂的「因信稱義」。「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3:24)
(5)憐恤――恢復和諧關係動機動力
如果您希望藉著改變能夠回到神的面前,與神恢復好的關係,但要進入和諧關係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動機和動力是什麼?耶穌認為「憐恤」,是恢復和諧關係的動力,「憐恤」就是饒恕。「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15),肯饒恕才能恢復和諧的關係。
(6)清心――恢復和諧關係極致高峰
當你與神之間恢復關係以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耶穌認為是「清心」。「清心」根據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3節:「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清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專一,就是沒有分心,專一在耶穌的身上。第二個清心就是沒有混雜,好比黃金戒指是純金的,裡面沒有摻入銅或混入其他東西,有混雜的就是不清心。
(7)和平――恢復和諧關係使命身份
我們與神的關係,如果可以進到很清心的情況,這種和諧的關係是最高的關係,然後就願意受差遣把這樣的關係,和好的責任,帶到別人的身上,成為使人和平的人,把和平的福音帶到世界各個地方。「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弗2:17)
(8)逼迫――恢復和諧關係苦難代價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你可能會面臨一些困擾,會有逼迫,會有困境,而你願意為這個付代價。「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約15:20)。這八點,就是所謂登山寶訓的八福,這是作耶穌的門徒要從耶穌學習的,這些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如家庭生活、婚姻生活、社會上與人的關係,登山寶訓是要成為耶穌的門徒所要學習最重要的功課。
【作門徒的代價】
(1)計算代價
作門徒是要付上代價的,剛才講到有逼迫,還有別的代價,耶穌在路加福音第十四章25~33節就講到有關代價的事情:「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有很多人聽了耶穌講的,就想跟從,結果耶穌就給他們一個小小的考試:「他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他提到第一個挑戰,就是耶穌要的是最高的愛。第二個:「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這是代價的第二個,然後耶穌開始講兩個比喻:「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耶穌提到兩個比喻,一個是蓋房子,一個是打仗,他提到要「計算」,「計算」到底你能不能成功,能夠成功你才去做,不能成功,你就不做了,就不需要遭人恥笑,或是遭到很大的失敗。最後他講到第三個挑戰:「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這是有關擁有的挑戰。第一個是關係,第二個是背十字架,第三個是擁有,這三個是所謂做門徒的代價。
有很多時候聽到傳道人講「跟從耶穌」、「當門徒有代價」的時候,講的都是對門徒的要求,一些人會心想:「糟糕,要負那麼大的代價,我願意嗎?我想我當信徒就好,當門徒太苦。」其實讓我們先來想想主所為我們擺上的,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15:13)如果有一個人,他是為你,把自己的命都捨了,那麼我今天為他作任何事,實在是報答不上,有一句話說:「祂替我死,我為祂活。」這就是說,對主耶穌的忠誠,是高過其他任何的關係,這是第一個代價。第二個代價,提到要背十字架,跟隨主的腳蹤行。潘霍華牧師解釋說:「這是願意忍受兩個東西,一個是苦難,另一個是棄絕。」潘霍華牧師說,苦難還可以忍,如果你受苦是被大家稱讚,那還不叫十字架,因為是被大家稱許的苦還可以忍受,可是當你受苦時,卻被大家譏笑嘲諷,這個叫作十字架。耶穌的十字架代表兩個,一個是苦難,第二個是在苦難中還被棄絕,不被人支持理睬,這叫作十字架。我們曾講過一個有錢年輕的官,耶穌對他說,要跟從我可以,把財產給那些窮人,你再來跟從我,結果年輕的官算一算,覺得太困難就走了,這是關於擁有的挑戰。
(2)歡歡喜喜
這樣看來做門徒需要愛主,對主的忠誠度要最高,第二要願背起〞受苦及被棄絕〝的十字架,第三在〞擁有〝上願意學習捨棄,這樣的的代價不是太大了嗎?你覺不覺得要當門徒是這樣困難嗎?耶穌曾經講過另外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要與前面的兩個故事一起看,你才會了解。有一個農夫到田裡去挖地,不小心挖到寶貝,你想他會怎麼做呢?他把土再蓋回去,然後不告訴地主這裡有寶貝,趕快去把他全家的東西都賣掉,然後去買下地主的地,其實他不是要買地,因為他知道地裡寶貝,他為了得到這個寶貝,什麼代價都願意花,只要買到這塊地,因為他知道地裡的東西比全家的東西還寶貝,這像是「誤打誤撞」,因為這個人本來不是在找什麼,他只是在挖地,可是卻挖到了寶貝,然後想辦法把自己所有的東西賣掉,為了是要買這塊地,因為地裡有寶貝。這個人是不是花了很大的代價?是。可是他會覺得很苦很可憐嗎?沒有。聖經說他是高高興興的,因為他知道這裡面有更寶貴的東西在其中,雖然有代價,但是比起那個寶貝,算不得什麼代價。(太13:44)
第二種人更厲害,是生意人,不同於農夫(佃農),是識貨的人,他知道有一顆無價珍珠,但是都找不到,他一天到晚上山下海去找,終於有一天被他找到了,就問說要賣多少錢?(賣他的人不一定識貨),賣的人說了賣價,他知道那珍珠不只值那些價格,於是就回去把他的家當賣光了,然後買了這顆珍珠,他知道這顆珠子的價值,遠比賣方的賣價高了許多,但是他覺得划算。聖經中這兩故事,耶穌都說:「…都歡歡喜喜的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土地…買這顆珍珠。」(太13:45~46)
所以對我們來講,當「門徒」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沒有看到主耶穌基督的寶貝,或是我們不知道主耶穌基督的寶貝,所以我們算一算就覺得代價太大,對主耶穌不夠認識的人,就不會羨慕當門徒,對主認識夠的人,他就覺得付任何代價都不是太高,因為那是最大的寶貝,問題是在這裡。有些人認為耶穌要求的太過份了,如果我賣掉一半還可以,像撒該一樣,賣掉全部太多了,不要要求的這麼多,因為你不知道主耶穌要給你的,比你要給的差距是大到什麼程度。
有一首詩歌是這樣的:
「每一日我主,我懇求三件事,更深的認識你,更深切愛你,更緊緊的跟隨你,每一日。」
「Day by day Dear Lord of you three things I pray, To see you more clearly,To love you more dearly, To follow you more nearly, day by day.」
這首歌裡有三個步驟,第一個向神要的是,讓我更認識你,越認識就越會愛耶穌,愈愛就愈會跟隨,從認識到愛,再到跟隨,我們之所以不敢付代價,我們之所以不願付代價,是因為認識不夠,可能對主的愛也不夠,所以我們覺得代價太大,就像耶穌講的,那些識貨的人,知道這個寶貝的,他是願意付代價,而且是很願意付代價,是高高興興付代價。
【門徒的傳承】
(1)最大的使命
門徒要怎樣傳承下去呢?耶穌基督要升天以前,跟他的學生交代的:「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The Great Commission (大使命),就是「我們要去使萬民作門徒」,這是主動詞,當中有幾個分詞,第一個是「去」,就是當「使徒」。第二個是「施洗」,這是當「信徒」。接下來是「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這個就是活出樣子來,當「門徒」。所以這裡面有「使徒」「門徒」「信徒」,「信徒」不是不好,是好,只是很可惜,就只拿到一半的恩典,恩典裡面,從「信徒」到「門徒」再到「使徒」,你相信你受洗,然後你願意在生活上有耶穌的樣子,我覺得我們基督徒比較遺憾的是,很多人是基督徒很虔誠,可是生活上沒有改變,耶穌的生活和他沒有關係,耶穌生活的樣子對他沒有影響,這是沒有作「門徒」,要作「門徒」是我的生活上要改變,被主的愛來改變。
(2)決志到門徒
有一段時間福音派的教會有一個困難,就是他們一直帶人家作決志禱告,然後讓他們受洗,這我們稱作Decision Making,就是叫他作決定,但是卻沒有叫他做到Disciple Making,幫助他作門徒,這是好人做一半,很可惜,傳到他信了,感謝主,就把他擺在一邊,就開始再去帶另外一個人,等到他信了受洗,感謝主,又把他擺一邊,一直做這個事情,可是這些人沒有變成「門徒」,只是變成「信徒」而已。我們希望我們當中有人願意邀剛受洗的弟兄姊妹,在信仰生活上陪伴他一起討論禱告成長,這是帶「門徒」。歌羅西書第一章28節:「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鼓勵我們當中有這樣負擔的弟兄姊妹,陪伴一兩個信徒,走一段時間,耶穌陪他的學生三年半,也許你陪他走半年兩年一年,大家一起在生活上互相討論切磋琢磨,讓你的生活基督化。
(3)住在主的道
最主要的是把聖經的話活出來,住在我(神)的話裡面,英文是Abide in my word。約翰福音第八章31節說:「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所以這些人是「信徒」,耶穌說作「信徒」不夠,你們要作「門徒」,「…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這些人已經是信徒了,耶穌說你們要怎麼作我的門徒?是常常遵守我的道,英文是Abide in my word,住在神的話裡,所以我們是用主耶穌基督在聖經上他活出來的樣子,與我們生活的樣子作對比,然後我們願意跟隨主的樣子去生活。
(4)巴拿巴榜樣
我覺得帶門徒最好的人是巴拿巴,不是保羅。巴拿巴與保羅的不同在於他很Nice,他帶保羅的時候大家很怕他,但他知道保羅是可造之才,就冒很多危險為保羅作保證,帶領他,給他機會事奉。後來保羅有名了,他們再帶一個名叫馬可的人,「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7~39)可是這個馬可好像軟腳蝦,後來半路就溜了,保羅就把他開除,巴拿巴不贊成,希望再給馬可一個機會,為此巴拿巴和保羅吵了一架,結果兩個人分開,但是巴拿巴就帶著看似無法造就的馬可,把他造就成後來保羅很好的同工。我很喜歡巴拿巴,也希望自己是巴拿巴,也期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巴拿巴,可以用溫柔的心來帶領門徒。
美國最近流行一個運動叫WWJD,WWJD熱潮變成一個大的事業,這是一個想法,它的英文就是What Will Jesus Do?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你就自問:「如果耶穌在我的情況,他會怎麼做?」你認為耶穌會怎麼做,你就照耶穌的做法去行。現在變成一個口號或一些裝飾品(有點可惜),他們把它放在手上當手環,放在指頭當戒指,還有很多WWJD的商品,但是它本身的想法是很好的,像是應用在夫妻關係上,如果你和你的妻子意見不同要爭吵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說:「耶穌在這個時候他會怎麼做?」特別在面臨困難及決定的時候,當你常常這樣問自己,漸漸的你這個人就被改變了,滿有基督的形像,也成為主耶穌的門徒了。願我們每位都願意再次立志成為主的門徒,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你在世上到處傳福音,到處醫治病人,可是我們看見你做的另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你帶領了十二位並不怎麼樣的人,成為你的門徒,我們整個教會的信仰,就從這十二個不完全的門徒一直傳到今天,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在信仰的旅程當中,願意學主的樣子,跟隨主的腳蹤行,成為主的門徒,也願意在教會當中,和一些弟兄姊妹,就是比我們慢信主的,陪伴他們一起成長,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2005年6月26日 星期日
2005年6月19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七):小組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6.1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很久沒有跟帶領你們一起敬拜上帝,今天讓我們再一次來思考敬虔的操練。我們談過人的操練,個人操練包括哪些?有讀經、禱告、默想、禁食,這是個人操練敬虔的四樣。接著我們談到團體敬虔的操練,團體敬虔的操練我們講過敬拜,我們今天要講第二個操練,就是小組。
剛才所的獻詩歌是主禱文,很棒的一首詩歌,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歌詞裡面所講的,都不是用「我」,而是用「我們」,「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都是「我們」,沒有一個「我」,這是很特別的,基督教的信仰必須要在一個團體裡面才能夠體驗,才能夠成長,這個團體不能夠太大,因為太大的話,會沒有辦法形成「我們」。我們的教會不算是大教會,在美國教會成長的研究中,我們算是中型的教會,一百個人以下的叫做「小型」教會,一百個到一千個人的叫做「中型」教會,我們教會最高的人數差不多是四百三十人(小孩不算的話),就我們教會來講,是分成三堂的主日崇拜,如果你參加第一堂,可能就沒有機會認識第二堂的弟兄姊妹,更不要講第三堂的弟兄姊妹,單單就說第一堂來聚會的人好了,你認識幾個?幾個人你叫的出他們的名字?你知道他們的小孩今年是高中畢業嗎?還是一個也沒有?還是有幾個?還是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講不出電話來,這樣的話,可能你仍是「我」的基督徒,不是「我們」的基督徒,你沒有屬於任何一個團體,你的信仰無法體驗與落實。
這個人你們認識吧,他是荒野大鏢客,他很厲害,什麼樣的壞人他都不怕,能兩三下就把壞人解決了,可是你知道在荒野大鏢客型的電影要結束的時候是怎樣嗎?「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荒野大鏢客型基督徒的下場,因為他是獨行俠。 他沒有「我們」,他只有「我」,如果用英文來描述他叫作Alone(Christian Alone),或是你寧可你的基督徒信仰不是獨行俠,而是「登山隊」。當登山隊大家一起去爬山的時候,他們要帶一個東西――繩子,每一個人的腰都會繫上腰帶,繩子都會連在一起,作什麼用的呢?因為在登山的當中,有時候你會失足下滑,那時候繩子就能夠救你一命,因為別的同伴他們站穩了,他們就能拉你一把,你就不會掉到萬丈深淵,這就叫做Belong。你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我的信仰是Alone?還是Belong?我從美國回台後,一直想要在我們教會開始鼓勵大家,你再怎麼少,一定要找幾個可以形成親密小組關係的基督徒朋友,當然不一定要侷限在我們教會裡面,能夠在我們教會裡面是最好,因為大家可以一起敬拜。不必多也不能多,因為人太多的話沒有可能性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考,怎麼樣才能把我們的信仰,從獨行俠轉成登山隊,從Alone轉成Belong。
【上帝的形像】
(1)那人獨居不好
創世記告訴我們說,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人一個很特別的一個東西,叫做「上帝的形像」,上帝造萬物的時候,祂造什麼都說「很好」,但你知道有一個不好嗎?就是造亞當後神說不好,並不是亞當不好,是亞當Alone不好。耶和華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然我們常常用這句經文來講論婚姻,其實更重要的不是指婚姻,而是人單獨不好,因為人一單獨就不像人了,人的人性是在一群人當中才能夠被建立起來,才能夠被維持,〞配偶〝其實就是Companion(同伴),人要有伴。
(2)上帝形像造人
第二點,人有時候會有軟弱,如剛才前面說的失足跌倒,就需要有人幫助,所以人性需要兩個東西,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這正是神學家解釋什麼叫做「上帝的形像」。如果你們參加「創世紀」查經班,我們可以講更深入更詳細一些。人在英文稱作Homo socialis。人被造,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人需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必須要在一個比較小的團體裡面才能夠真的發揮出來,團體大的話沒有辦法發揮這個功能,大家的關係也會很淺。我們的上帝不是一位,不是獨行俠,祂是一個Communion,稱作是Trinitarian God,聖父、聖子、聖靈,祂們是一個很小的小組,祂們的關係是在三一真神的小組中 ,所以我們說:「上帝照祂的形像造人,照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弟兄姊妹之間,或是先生和太太之間,形成一個很好的小組關係,這樣才能反映神的形像。
【耶穌的命令】
(1)最大的誡命
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留給我們兩條命令,第一條是在法利賽人挑戰祂的時候,祂回答他們的,祂說最大的誡命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6~40)這是我們與神的關係(第一條),然後祂馬上講到第二條:「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這是最大的誡命,表現在愛神和愛人上。
(2)新的命令
當耶穌要離開世界,離開他的學生在最後晚餐中,猶大離席以後,耶穌又跟他們講了一些話,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所以基督徒的記號,人家可以認出來基督徒,是在彼此相愛這樣的「你們」當中,這是一個小團體。耶穌帶領的小組是由12個門徒組成的小組,我所謂的小組,就是一般所說的不超過二十個人,這樣彼此的關係,真的可以活到彼此相愛這樣的深度,我們如果真的能夠活出這樣的生活,別人就看的出來我們是基督徒。所以獨行俠,人家看不出來你是基督徒,可能你是神學家,可能你是很厲害的人,但是你成為基督徒是在彼此相愛當中被認出來的。
【初代的教會】
(1)在殿裡以及在家中
在初代教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呢?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6~47)在這裡提到一些初代教會的特點,第一個特點,他們有一個大的殿宇,在殿裡敬拜神,就像禮拜天我們到教會來敬拜一樣,可是他們不只這樣,他們還在家裡分享,我要鼓勵大家的就是,在家裡分享,聚會的場所是在家裡,不是在殿裡,不是找牧師來講道,是弟兄姊妹彼此分享、彼此代禱、彼此幫助,他們會彼此交接,彼此交接用台語來講是「開講」(聊天),就是大家在一起有很快樂的時間,不是在一起只有查經,只有禱告,是要有Fellowship(團契),大家會很喜歡在一起,有很快樂的時間。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存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這點我們華人很喜歡,當一起吃飯時,不必要裝個樣子,大家可以很輕鬆的,好像在家裡一樣,穿的衣服坐的樣子都很輕鬆很坦誠,大家來一起享用食物及交誼,這是所謂小組的生活。
【小組的操練】
初代教會的小組生活,我們可以從聖經裡面找到一些可學習的要點:
(1)彼此聯絡交往
第一個就是要打電話。聖經說:彼此聯絡(交往)。現在電話很方便,問題是你打不打,或是你有沒有時間打電話,「你好嗎?最近怎麼樣?」這是最基本的,聖經在以弗所書四章3節說:「用和平彼此聯絡(交往),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羅馬書十五章24節:「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一起逛百貨公司,一起去爬山,一起去做些事情,一起去作志工義工,〞一起參與〝的情形可以說是〞彼此聯絡交往〝。
(2)彼此接納和睦
羅馬書第十五章7節:「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這裡接納強調的就是說,彼此有不同,這些差異要用接納來處理,大家不會都一樣,有的想法不同,有的個性不同,用接納才能夠保持和睦、同心合意,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1節:「…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這是互相的關係。
(3)彼此親熱推讓
再來是要彼此親熱、推讓。「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推讓是指互相尊重。
(4)彼此對說唱和
一起唱歌要唱到很盡興:「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弗5:19)這個「對說」不是演講、不是說教,而是你講一句我講一句,就是對談(Dialogue),「…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大家可以很高興的在一起唱詩讚美。
(5)彼此教導勸誡
當你發現對方有一些不太對的時候,你們的關係足夠和對方談嗎?「……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這個是比較難的,如果前面彼此聯絡、彼此接納、彼此親熱的底子不夠的話,這時彼此勸誡可能就會不合而散了,「你憑什麼教訓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所以前面幾點很重要,平常我對你的信任夠,當你說我不對的時候,我聽的進去,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你不是要欺侮我,所以這一點是放在後面,關係建立好了,才能產生彼此勸誡這樣的關係。
(6)彼此體恤相顧
北極熊在北極很冷,他們有時候會彼此擁抱溫暖對方,彼此體恤、彼此幫助,別人有軟弱有需要的時候,互相幫助,「…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3:8)「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7)彼此認罪代求
當發現有互相得罪的時候,敢不敢向對方說對不起?「我昨天講話太大聲」,或是「我對你講的話不客氣」這是很重要的,為要保持小組良好的關係,你願意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嗎?雅各書第五章16節:「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義人是認罪以後的人,不是沒有犯錯的人,認錯,神也饒恕我們,互相原諒,這個才叫做義人,這樣禱告才有功效。
【小組的活動】
(1)信仰分享
或許您會想到既然牧師這樣講,那我們就來成立一個小組,但小組在一起要做什麼?第一個要做信仰的分享。這一點就和一般的俱樂部或其他團體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信仰的團體,所以就要有信仰的分享,要分享什麼呢?有兩個東西可以分享,第一個是你每天靈修的心得。這就有點挑戰,如果你個人的敬虔沒有操練,要在小組裡面分享就可能講不出來,「…最近太忙沒有讀聖經…」如果你每天花一點點時間讀聖經,也許今天沒有什麼感受,那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特別有感動,你就拿出來分享。昨天早上少契的輔導到我們家,我們有一些小組相處的時間,我和他們分享最近自己靈修的一點心得,他們當中有幾位也分享了(他的靈修心得),所以我們小組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不是每一個人可以分享,至少有幾位可以分享說:「這個禮拜或這個月讀聖經的時候有什麼感受…」還有一個可以分享的就是,牧師的講道內容你們可以拿出來討論一番,「禮拜天牧師講的地方,我覺得有問題…」或是「這一點蠻好的,我覺得想試試…」這也是可以拿來分享的,因為我們大家在同一個教會,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可以分享主日崇拜的信息。
(2)生活代禱
一般來講,這一點比信仰分享難一點,因為這個常常會講到華人不喜歡講的東西(家醜),就是你的家裡最近遇到什麼難處,有什麼掛慮、有什麼擔心、有什麼害怕,你願意講出來,讓大家給你意見,或是幫你禱告嗎?這一點是我說的「彼此相愛」很核心的一部份。我們昨天也有幾個人提到他們家裡的困難,我要提醒大家一點,因為這是談到一些比較敏感的、隱私的、個人的一些困難,前提就是在我們這個小組裡面,已經建立了某種關係,我可以放心的把這件事情跟你講,請你為我禱告,只是大家要記得,講完之後,不要打電話給教會的幹事說:「請你把它刊登在教會的週報上,我們有一個弟兄他的家裡有很大的困難。」千萬不要這樣做。有一些事情會希望整個教會的人幫忙禱告,但需要當事人自己願意。如果你是小組裡面的人,對方只要跟小組成員講,那就你要守住自己的口,單單的向上帝禱告就好。只有在小組裡講,小組一結束就不再講,也不要打電話給另外的人說:「請你替某某人代禱…」,這樣的話,小組彼此信任的心會彼此破壞掉,請大家記得這一點,生活代禱是很重要的互相支持的活動,但是也需要有一些智慧,來讓它可以持續的進行。
(3)聊天交誼
最後一點是比較輕鬆的,小組應該可以聊聊天,是大家在一起很快樂的時間,什麼都可以聊。小組在一起,有三個活動,一個信仰的分享,一個是生活的代禱,第三個是比較輕鬆的,可以一起吃點東西,快樂的談天說地,增進彼此情誼。
有一個名叫Scott Peck的人,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Road Less Traveled(心靈地圖),他是基督徒精神科醫師,這本書我記得在神學院的時候要念,這次在準備講道的時候,又看到他的另一本書(The Different drum),就是關於小組的研究,研究的結果及過程和大家分享一下,他說一個真正的小組要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第一個階段叫作Pseudo Community(假的社群),Pseudo就是表面看是,實際上不是,這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大家都很客氣,客氣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特點,大家在一起,我也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好你好,今天天氣真好,你家小狗怎麼樣…」,我們不會故意去講到什麼東西,也不會去惹起一些爭議的題目,大家的關係是很淺的,可是很和善很客氣,這個階段因為是大家第一次見面初步的互動,總不好意思講一些難聽的話,而是講一些好的、高興的話題。之後如果大家還是在一起,彼此不同就會出現不舒服的東西也會跟著來,開始會互相抱怨,開始會責怪,因為有一些期待,作者把這個階段稱作「衝突期」或是「混亂期」(Chaos)。就是在大家不舒服,大家很緊張的狀態,有一些小組在這個階段就會「死掉」,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你不高興我不高興,那算了,我不來了,結果就解散。如果說這群人他們可以熬過這個階段,前面講的「彼此接納」就是幫助我們度過這個比較艱難的時期。昨天在少契的小組裡面也聽到一些輔導說:「在什麼時候和哪位輔導吵得很厲害…」小組正經歷這階段,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大家的關係會比原來那個客氣更僵硬,彼此不講話到了最低點,好像Empty空掉了,人是在一起卻沒有什麼交集,連本來的禮貌也不講了,這階段叫emptiness可是如果沒有離開的話,再往前就進到真正的小組。每一個人在衝突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己的某些黑暗面,發現自己是有一些問題,也願意來改變,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下一個階段就是真正的小組(true community),在此小組中彼此可以講出心裡面的話,負面正面的話都可以很安心的講,而且在小組裡感到被接納被瞭解和關心。我剛才講的「彼此勸誡」,就是可以彼此指出對方有什麼不對,願意彼此饒恕,這是最後的階段。作者提到小組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或是說一片水面,讓你更看清楚自己,也能夠讓自己更成長,我想這是最好的「彼此相愛」的詮釋。
各位弟兄姊妹,如果你還沒有這樣的生活,我要勸你回去好好的考慮一下,在我們會友當中,有哪幾位你願意試試看,就可以打電話跟對方說:「我們來聚一聚好不好?」也許開始兩三個人就好,然後慢慢的,如果大家談的來,覺得不錯,我希望就漸漸成立這樣的小組。回到台灣以後,第一件做的就是把我們教會的長老執事夫婦都請到我們家來,週報上會看到:「這個禮拜A組的請到牧師的家裡…」也是在嘗試看能不能從我們的長執開始,讓他們體會什麼叫作小組,因為人數太多,長執夫婦全部加起來共有五十幾位,所以後來就分成兩組,人數還是比較多,所以在小組的時間,我們會再另外分成四個小小組,各小小組大概十位左右,讓大家有一點時間分享禱告。我的期待是大概一年或一年半左右,這些長執家庭都體會到什麼叫做小組,或許他們會開始打電話邀請你們,參加小組分享、代禱、交誼,如果你被邀請,希望你願意試試看,接受邀請參加小組,希望我們教會有很多真正的小組。也希望小組能成為我們的信仰落實在生活中的一個管道。
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同祂的學生這樣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願我們可以透過小組的操練,來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禱告:「主耶穌你跟我們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我們也都希望能夠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可是當我們只是自己來禮拜堂,坐在這裡禮拜的時候,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幫助我們願意冒險踏出一小步,在教會當中找到幾位我們可以談的來的朋友,我們開始嘗試建立一點點小組的關係,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讓我們不是Alone荒野大鏢客型的基督徒,而是成為Belong登山隊型的基督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聖 經: 【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很久沒有跟帶領你們一起敬拜上帝,今天讓我們再一次來思考敬虔的操練。我們談過人的操練,個人操練包括哪些?有讀經、禱告、默想、禁食,這是個人操練敬虔的四樣。接著我們談到團體敬虔的操練,團體敬虔的操練我們講過敬拜,我們今天要講第二個操練,就是小組。
剛才所的獻詩歌是主禱文,很棒的一首詩歌,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歌詞裡面所講的,都不是用「我」,而是用「我們」,「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都是「我們」,沒有一個「我」,這是很特別的,基督教的信仰必須要在一個團體裡面才能夠體驗,才能夠成長,這個團體不能夠太大,因為太大的話,會沒有辦法形成「我們」。我們的教會不算是大教會,在美國教會成長的研究中,我們算是中型的教會,一百個人以下的叫做「小型」教會,一百個到一千個人的叫做「中型」教會,我們教會最高的人數差不多是四百三十人(小孩不算的話),就我們教會來講,是分成三堂的主日崇拜,如果你參加第一堂,可能就沒有機會認識第二堂的弟兄姊妹,更不要講第三堂的弟兄姊妹,單單就說第一堂來聚會的人好了,你認識幾個?幾個人你叫的出他們的名字?你知道他們的小孩今年是高中畢業嗎?還是一個也沒有?還是有幾個?還是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講不出電話來,這樣的話,可能你仍是「我」的基督徒,不是「我們」的基督徒,你沒有屬於任何一個團體,你的信仰無法體驗與落實。
這個人你們認識吧,他是荒野大鏢客,他很厲害,什麼樣的壞人他都不怕,能兩三下就把壞人解決了,可是你知道在荒野大鏢客型的電影要結束的時候是怎樣嗎?「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荒野大鏢客型基督徒的下場,因為他是獨行俠。 他沒有「我們」,他只有「我」,如果用英文來描述他叫作Alone(Christian Alone),或是你寧可你的基督徒信仰不是獨行俠,而是「登山隊」。當登山隊大家一起去爬山的時候,他們要帶一個東西――繩子,每一個人的腰都會繫上腰帶,繩子都會連在一起,作什麼用的呢?因為在登山的當中,有時候你會失足下滑,那時候繩子就能夠救你一命,因為別的同伴他們站穩了,他們就能拉你一把,你就不會掉到萬丈深淵,這就叫做Belong。你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我的信仰是Alone?還是Belong?我從美國回台後,一直想要在我們教會開始鼓勵大家,你再怎麼少,一定要找幾個可以形成親密小組關係的基督徒朋友,當然不一定要侷限在我們教會裡面,能夠在我們教會裡面是最好,因為大家可以一起敬拜。不必多也不能多,因為人太多的話沒有可能性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考,怎麼樣才能把我們的信仰,從獨行俠轉成登山隊,從Alone轉成Belong。
【上帝的形像】
(1)那人獨居不好
創世記告訴我們說,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人一個很特別的一個東西,叫做「上帝的形像」,上帝造萬物的時候,祂造什麼都說「很好」,但你知道有一個不好嗎?就是造亞當後神說不好,並不是亞當不好,是亞當Alone不好。耶和華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然我們常常用這句經文來講論婚姻,其實更重要的不是指婚姻,而是人單獨不好,因為人一單獨就不像人了,人的人性是在一群人當中才能夠被建立起來,才能夠被維持,〞配偶〝其實就是Companion(同伴),人要有伴。
(2)上帝形像造人
第二點,人有時候會有軟弱,如剛才前面說的失足跌倒,就需要有人幫助,所以人性需要兩個東西,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這正是神學家解釋什麼叫做「上帝的形像」。如果你們參加「創世紀」查經班,我們可以講更深入更詳細一些。人在英文稱作Homo socialis。人被造,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人需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必須要在一個比較小的團體裡面才能夠真的發揮出來,團體大的話沒有辦法發揮這個功能,大家的關係也會很淺。我們的上帝不是一位,不是獨行俠,祂是一個Communion,稱作是Trinitarian God,聖父、聖子、聖靈,祂們是一個很小的小組,祂們的關係是在三一真神的小組中 ,所以我們說:「上帝照祂的形像造人,照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弟兄姊妹之間,或是先生和太太之間,形成一個很好的小組關係,這樣才能反映神的形像。
【耶穌的命令】
(1)最大的誡命
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留給我們兩條命令,第一條是在法利賽人挑戰祂的時候,祂回答他們的,祂說最大的誡命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6~40)這是我們與神的關係(第一條),然後祂馬上講到第二條:「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這是最大的誡命,表現在愛神和愛人上。
(2)新的命令
當耶穌要離開世界,離開他的學生在最後晚餐中,猶大離席以後,耶穌又跟他們講了一些話,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所以基督徒的記號,人家可以認出來基督徒,是在彼此相愛這樣的「你們」當中,這是一個小團體。耶穌帶領的小組是由12個門徒組成的小組,我所謂的小組,就是一般所說的不超過二十個人,這樣彼此的關係,真的可以活到彼此相愛這樣的深度,我們如果真的能夠活出這樣的生活,別人就看的出來我們是基督徒。所以獨行俠,人家看不出來你是基督徒,可能你是神學家,可能你是很厲害的人,但是你成為基督徒是在彼此相愛當中被認出來的。
【初代的教會】
(1)在殿裡以及在家中
在初代教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呢?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2:42)「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6~47)在這裡提到一些初代教會的特點,第一個特點,他們有一個大的殿宇,在殿裡敬拜神,就像禮拜天我們到教會來敬拜一樣,可是他們不只這樣,他們還在家裡分享,我要鼓勵大家的就是,在家裡分享,聚會的場所是在家裡,不是在殿裡,不是找牧師來講道,是弟兄姊妹彼此分享、彼此代禱、彼此幫助,他們會彼此交接,彼此交接用台語來講是「開講」(聊天),就是大家在一起有很快樂的時間,不是在一起只有查經,只有禱告,是要有Fellowship(團契),大家會很喜歡在一起,有很快樂的時間。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存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這點我們華人很喜歡,當一起吃飯時,不必要裝個樣子,大家可以很輕鬆的,好像在家裡一樣,穿的衣服坐的樣子都很輕鬆很坦誠,大家來一起享用食物及交誼,這是所謂小組的生活。
【小組的操練】
初代教會的小組生活,我們可以從聖經裡面找到一些可學習的要點:
(1)彼此聯絡交往
第一個就是要打電話。聖經說:彼此聯絡(交往)。現在電話很方便,問題是你打不打,或是你有沒有時間打電話,「你好嗎?最近怎麼樣?」這是最基本的,聖經在以弗所書四章3節說:「用和平彼此聯絡(交往),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羅馬書十五章24節:「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一起逛百貨公司,一起去爬山,一起去做些事情,一起去作志工義工,〞一起參與〝的情形可以說是〞彼此聯絡交往〝。
(2)彼此接納和睦
羅馬書第十五章7節:「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這裡接納強調的就是說,彼此有不同,這些差異要用接納來處理,大家不會都一樣,有的想法不同,有的個性不同,用接納才能夠保持和睦、同心合意,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1節:「…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這是互相的關係。
(3)彼此親熱推讓
再來是要彼此親熱、推讓。「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推讓是指互相尊重。
(4)彼此對說唱和
一起唱歌要唱到很盡興:「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弗5:19)這個「對說」不是演講、不是說教,而是你講一句我講一句,就是對談(Dialogue),「…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大家可以很高興的在一起唱詩讚美。
(5)彼此教導勸誡
當你發現對方有一些不太對的時候,你們的關係足夠和對方談嗎?「……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這個是比較難的,如果前面彼此聯絡、彼此接納、彼此親熱的底子不夠的話,這時彼此勸誡可能就會不合而散了,「你憑什麼教訓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所以前面幾點很重要,平常我對你的信任夠,當你說我不對的時候,我聽的進去,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你不是要欺侮我,所以這一點是放在後面,關係建立好了,才能產生彼此勸誡這樣的關係。
(6)彼此體恤相顧
北極熊在北極很冷,他們有時候會彼此擁抱溫暖對方,彼此體恤、彼此幫助,別人有軟弱有需要的時候,互相幫助,「…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3:8)「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7)彼此認罪代求
當發現有互相得罪的時候,敢不敢向對方說對不起?「我昨天講話太大聲」,或是「我對你講的話不客氣」這是很重要的,為要保持小組良好的關係,你願意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嗎?雅各書第五章16節:「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義人是認罪以後的人,不是沒有犯錯的人,認錯,神也饒恕我們,互相原諒,這個才叫做義人,這樣禱告才有功效。
【小組的活動】
(1)信仰分享
或許您會想到既然牧師這樣講,那我們就來成立一個小組,但小組在一起要做什麼?第一個要做信仰的分享。這一點就和一般的俱樂部或其他團體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信仰的團體,所以就要有信仰的分享,要分享什麼呢?有兩個東西可以分享,第一個是你每天靈修的心得。這就有點挑戰,如果你個人的敬虔沒有操練,要在小組裡面分享就可能講不出來,「…最近太忙沒有讀聖經…」如果你每天花一點點時間讀聖經,也許今天沒有什麼感受,那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特別有感動,你就拿出來分享。昨天早上少契的輔導到我們家,我們有一些小組相處的時間,我和他們分享最近自己靈修的一點心得,他們當中有幾位也分享了(他的靈修心得),所以我們小組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不是每一個人可以分享,至少有幾位可以分享說:「這個禮拜或這個月讀聖經的時候有什麼感受…」還有一個可以分享的就是,牧師的講道內容你們可以拿出來討論一番,「禮拜天牧師講的地方,我覺得有問題…」或是「這一點蠻好的,我覺得想試試…」這也是可以拿來分享的,因為我們大家在同一個教會,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可以分享主日崇拜的信息。
(2)生活代禱
一般來講,這一點比信仰分享難一點,因為這個常常會講到華人不喜歡講的東西(家醜),就是你的家裡最近遇到什麼難處,有什麼掛慮、有什麼擔心、有什麼害怕,你願意講出來,讓大家給你意見,或是幫你禱告嗎?這一點是我說的「彼此相愛」很核心的一部份。我們昨天也有幾個人提到他們家裡的困難,我要提醒大家一點,因為這是談到一些比較敏感的、隱私的、個人的一些困難,前提就是在我們這個小組裡面,已經建立了某種關係,我可以放心的把這件事情跟你講,請你為我禱告,只是大家要記得,講完之後,不要打電話給教會的幹事說:「請你把它刊登在教會的週報上,我們有一個弟兄他的家裡有很大的困難。」千萬不要這樣做。有一些事情會希望整個教會的人幫忙禱告,但需要當事人自己願意。如果你是小組裡面的人,對方只要跟小組成員講,那就你要守住自己的口,單單的向上帝禱告就好。只有在小組裡講,小組一結束就不再講,也不要打電話給另外的人說:「請你替某某人代禱…」,這樣的話,小組彼此信任的心會彼此破壞掉,請大家記得這一點,生活代禱是很重要的互相支持的活動,但是也需要有一些智慧,來讓它可以持續的進行。
(3)聊天交誼
最後一點是比較輕鬆的,小組應該可以聊聊天,是大家在一起很快樂的時間,什麼都可以聊。小組在一起,有三個活動,一個信仰的分享,一個是生活的代禱,第三個是比較輕鬆的,可以一起吃點東西,快樂的談天說地,增進彼此情誼。
有一個名叫Scott Peck的人,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The Road Less Traveled(心靈地圖),他是基督徒精神科醫師,這本書我記得在神學院的時候要念,這次在準備講道的時候,又看到他的另一本書(The Different drum),就是關於小組的研究,研究的結果及過程和大家分享一下,他說一個真正的小組要形成是有一個過程,第一個階段叫作Pseudo Community(假的社群),Pseudo就是表面看是,實際上不是,這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大家都很客氣,客氣可以說是這個階段的特點,大家在一起,我也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好你好,今天天氣真好,你家小狗怎麼樣…」,我們不會故意去講到什麼東西,也不會去惹起一些爭議的題目,大家的關係是很淺的,可是很和善很客氣,這個階段因為是大家第一次見面初步的互動,總不好意思講一些難聽的話,而是講一些好的、高興的話題。之後如果大家還是在一起,彼此不同就會出現不舒服的東西也會跟著來,開始會互相抱怨,開始會責怪,因為有一些期待,作者把這個階段稱作「衝突期」或是「混亂期」(Chaos)。就是在大家不舒服,大家很緊張的狀態,有一些小組在這個階段就會「死掉」,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你不高興我不高興,那算了,我不來了,結果就解散。如果說這群人他們可以熬過這個階段,前面講的「彼此接納」就是幫助我們度過這個比較艱難的時期。昨天在少契的小組裡面也聽到一些輔導說:「在什麼時候和哪位輔導吵得很厲害…」小組正經歷這階段,經過這個階段之後,大家的關係會比原來那個客氣更僵硬,彼此不講話到了最低點,好像Empty空掉了,人是在一起卻沒有什麼交集,連本來的禮貌也不講了,這階段叫emptiness可是如果沒有離開的話,再往前就進到真正的小組。每一個人在衝突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己的某些黑暗面,發現自己是有一些問題,也願意來改變,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下一個階段就是真正的小組(true community),在此小組中彼此可以講出心裡面的話,負面正面的話都可以很安心的講,而且在小組裡感到被接納被瞭解和關心。我剛才講的「彼此勸誡」,就是可以彼此指出對方有什麼不對,願意彼此饒恕,這是最後的階段。作者提到小組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或是說一片水面,讓你更看清楚自己,也能夠讓自己更成長,我想這是最好的「彼此相愛」的詮釋。
各位弟兄姊妹,如果你還沒有這樣的生活,我要勸你回去好好的考慮一下,在我們會友當中,有哪幾位你願意試試看,就可以打電話跟對方說:「我們來聚一聚好不好?」也許開始兩三個人就好,然後慢慢的,如果大家談的來,覺得不錯,我希望就漸漸成立這樣的小組。回到台灣以後,第一件做的就是把我們教會的長老執事夫婦都請到我們家來,週報上會看到:「這個禮拜A組的請到牧師的家裡…」也是在嘗試看能不能從我們的長執開始,讓他們體會什麼叫作小組,因為人數太多,長執夫婦全部加起來共有五十幾位,所以後來就分成兩組,人數還是比較多,所以在小組的時間,我們會再另外分成四個小小組,各小小組大概十位左右,讓大家有一點時間分享禱告。我的期待是大概一年或一年半左右,這些長執家庭都體會到什麼叫做小組,或許他們會開始打電話邀請你們,參加小組分享、代禱、交誼,如果你被邀請,希望你願意試試看,接受邀請參加小組,希望我們教會有很多真正的小組。也希望小組能成為我們的信仰落實在生活中的一個管道。
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同祂的學生這樣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願我們可以透過小組的操練,來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禱告:「主耶穌你跟我們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我們也都希望能夠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可是當我們只是自己來禮拜堂,坐在這裡禮拜的時候,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幫助我們願意冒險踏出一小步,在教會當中找到幾位我們可以談的來的朋友,我們開始嘗試建立一點點小組的關係,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讓我們不是Alone荒野大鏢客型的基督徒,而是成為Belong登山隊型的基督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2005年6月12日 星期日
穿上新人 -- 連嫣嫣 牧師
寫作於2005.06.12
作 者: 連嫣嫣 牧師
聖 經: 【以弗所書四章17~2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的經文說:「當脫下那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舊人,要穿上那照著神的聖潔和公義而造的新人。」神為我們所訂的一個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是安逸和享樂,而是品格的塑造。今天所看的這段經文在談,成為神所重用、神所喜悅的一個基督徒的品格塑造,神要我們的靈命不斷的在成長,而且要學像基督,像基督不是失去自己的個性,而是神造我們非常的特別,像基督乃是一個基督的品格不斷的蛻變和更新。
每當我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會想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段日子,在許多年以前,我曾經跟一群學生去到台灣台西的地方,可以說是比較鄉下、人口稀少的地方。我們透過傳道人的介紹,訪問了幾間比較鄉下的教會,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身上有個使命,並帶著一個神的呼召,不但是傳道人自己本身,我們的身邊也跟著一群學生,這群學生大部分決志是要跟隨主作全職的傳道人,只是他們當時還是學生。 我們去訪問了幾間教會之後,也到了一位長老的家,這位長老對我們的談話,一直到如今我都還深深的記得,是由於他聽了我們傳道人的介紹說:「這些年輕人都要去讀神學院」。這個長老非常有趣,你外表看不出來他心裡的思索,他與我們喝茶聊天,我們也參觀了他的工作,我們去到一個養豬場,裡面養了很多很可愛的小豬,我們該玩的玩了、該喝的喝了,後來傳道人介紹說:「我們這些學生是要去讀神學院哩!」他就很嚴肅的擺出一張臉說:「是真的嗎?」當時我嚇一跳,因為我當時是傳道,還沒有按牧,但是神學院畢業了,但是他用一種心情、用一種表情看我們:「年輕人嘴巴說說,此話當真?你們的膽量夠嗎?你真的要把你這個舊人換掉?」「你們敢講你們要學基督,好像我學基督一樣?」他講的是保羅曾經說過的話。「你真的要把你這個舊人換掉?」你要把你那個舊的人換掉,穿上新的人。
其實當每次面對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位長老所發出的一個挑戰,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用穿衣服來比喻一個基督徒靈命的成長,是在強調一個主動參與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經文的結構上會發現,從17~19節都在講一個還沒有進入基督生命的生活方式:「你們的心裡剛硬,心思黑暗昏暗,你們的心地是昏昧的,自己是無知的,存那虛妄的心在行事,所以你們會與那神所賜的生命而隔絕,是走向死亡和審判的,是一個放任無度,在良心上喪盡放縱私慾。」但是到了第20~24節你會看到,那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看以弗所書前面的經文所講:「在主裡面我們是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主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當保羅說完這些,他又說:「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樣一個教會的異象,在一個屬於主愛中的大家庭的異象,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裡面人人要學像基督。而學像基督,他用了一個非常好、非常有趣、非常生動的一個比喻,我們看一個基督徒的生活樣式,在20~21節形容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你們學基督,而且你們聽祂的道,受了祂的教,這樣的一個形容很特別,讓我們聯想到一間學校,信耶穌不是信了就坐在那裡,而是像上學一樣,聽看保羅信件的這些以弗所教會的人,很像是上了學道班、基要真理班,而最主要的一個教導的教材,就是耶穌基督本身。傳福音的人他傳講的教材,讓聽眾們(即看信件的人)學了基督,而且領受了基督,所以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時,我們要來思索的是我們要脫去舊人,其實這個脫去和穿上應該是同時的,我們是為了方便來說明,所以把它分成一和二的步驟,這個脫去舊人,是你必須要選擇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就像我們剛才所唸的17~19節經文,你是要脫去舊的人。可能我們乍看之下是個道德要求,是個消極的,可是基督徒的信仰卻是積極的,如果我們回想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我們會發現,一個人受了污鬼的綑綁,他求主醫治,主醫治他,但是不久之後,他又犯罪,結果那些比先前更厲害的惡鬼又回來了,而且帶了七個更惡的鬼來到他當中。我們用脫掉穿上來比喻,就是你不是脫下就是穿上,沒有人脫一半穿一半,這是一個很強烈、很生動的比喻,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決斷、行動性的決定。脫下表示是整個觀念,包括放棄你過去的那個老我,你要譴責斥責那些攪擾你親近神的種種,你要將那些東西丟下,不再使用,不再使用是你必須選擇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
今天我們要領聖餐,第二堂也有弟兄姊妹要洗禮,每一次我們有弟兄姊妹要受洗的時候,我們都非常的高興,但是我們當中有很多弟兄姊妹信主非常多年,我們總是在經歷不斷的脫去,脫去是帶著那個墮落污染本性的整個脫離。保羅為什麼說脫掉舊人,因為那個舊的人已經死了,所以我們不可能把一個已經死了的人穿在身上,我們的舊人已經和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所以只有知道自己的舊人已經死了,我們才有可能把他脫下來,因為我們不願意穿著一個死的人,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因為主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那個舊的人已經死了。所以消極的來講,那舊人已經死了我們不得不脫掉,但是更積極更實際的角度來看,或許我們積習已深,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我們心地昏昧,自己無知,我們做了心思黑暗的事情或許沒有人知道,或許這個惡的積習已深,但是如果再加上我們對神話語的認識和理解仍然缺乏的話,那麼那個老我會依然依附在這個新人的身上。所以我們要有更積極的態度,我們不但信主了,我們要撇棄決志,那個舊的人已不在我身上,我們還要更積極的說,那個舊人與我沒有任何瓜葛,我不再做舊人以前做過的事,我要除去那殘存的記憶和習慣在我身上,所以我們必須更積極,願意蛻變日日更新,改變我們的思想,也只有穿上新人,培養在神面前敬虔的習慣。壞習慣非常容易養成,但是新習慣是要決志不斷更新,來穿上基督的品格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看經文你會發現,保羅他畫了兩幅畫、兩種人,用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的比喻,那個舊的人是會漸漸敗壞,終必消滅,而且他充滿了私慾叫人迷惑,他用腐敗私慾迷惑那個舊的老亞當來形容。當保羅在形容一個屬神心意的教會,不是一個理論,因為學像基督是要日日更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如果你再繼續看下去,有很多非常細節、新的生活樣式的描述:「新的我是照神的形象來造,是有仁義有聖潔。」(24節)新的人的仁義是叫人有真理,是神的話語內住在我們當中,是新的生活聖潔真理在基督裡面。所以你會發現這兩種人是勢不兩立的,沒有人是舊人脫一半、新人穿一半,你也只有決志,這是一個互不相容的,你要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第23節說:「而且要將你們的心志變換一新」,保羅所說的是更積極向前走的動詞、現在式、不定詞,再積極一點,更新改換一新,你不但脫去舊人,而且要穿上,是很積極的心志改換一新,更積極的成為基督徒。在你悔改的時候,脫去舊人穿上新衣,而且是斬釘截鐵,天天每時每刻經歷內在態度的更新,活出真義不斷的更新,這個是對基督徒一個挑戰和更新。我們進入耶穌基督,祂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我們在祂裡面,而且需要更新。
我過去在中崙教會牧會,去年開始回學校進修,最近回到我們和平教會,我自己是從小在和平教會長大的,和平教會是我永遠的家,當回來時發現我們在推行讀經運動,用運動來形容蠻好的,因為那是實際讀神的話語,雖然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所以我就很主動和幹事說:「你可以給我一本蔡牧師的讀經小冊嗎?」我也很願意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為我也需要神的話語住在我的當中,住在我當中更新我,讓我靠神的話語日日接受挑戰。當我們重溫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更可以清楚的掌握,保羅認為基督徒的生活是需要進入聖潔仁義,叫人有真理的同住。所以當我們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會發現,過聖潔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新創造的經歷,就是當我們信主的時候,那個新的生命在我們當中,那是一個新創造的經歷,這好像兩枝讓我們紮根的樹根,交纏在一起,一個是新創造的經歷,另一個是隨之而來我們必須要有不斷更新的心,所以這是兩股交纏在一起的樹根,紮根在我們心裡面,而神透過聖靈的工作在我們當中,讓我們真實能夠有滿心感恩來穿上新人。
最後要和大家談的是,我們這個新人進入一個新的倫理生活,像剛才所說的,日子是要繼續過的,不是信主之後從此「哈雷路亞阿門」,經文繼續寫下去:「你要戒謊言講真話,你要戒發脾氣為正義而發怒,你要不偷竊殷勤工作,而且要周濟窮人,你要戒你污穢的舌頭,不說污穢的話,你要戒刻薄苦毒要仁愛仁慈。」(25~29節)弟兄姊妹,信主進入脫掉舊人穿上新人,是一個很實際的生活在我們裡面,所以穿什麼和你的角色是配合的,我們出席婚禮會穿比較正式的衣服;軍人穿軍服;律師在法院裡面會穿上律師袍,回到家裡會換下他的衣服;一個囚犯被關的時候是穿囚衣,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他一定會脫掉囚衣,穿上他的便服。我們成為新創造的,脫下我們舊人穿上新人,要除去舊的標準,過去我們覺得「尚且可以」那個舊的標準,但如今有一個新的標準,就是新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新的倫理生活在我們當中,保羅連續從第四章25節到第五章4節,講了六個實際的新生活、新生命的日子,這個新的人不是各自獨立生活,而是新人和新人,是需要互相依靠、親密相交、一起成長。我非常喜歡Rick Warren牧師他的「直奔標竿」一書所寫的,「標竿人生」裡面他也提到這一段,特別是當我們談到基督徒的日子,有的人會非常的喪志,「我過的怎麼還是這個樣子…」,但是在聖靈讓我們更新的日子裡面,Rick Warren牧師用了一個形容詞,他說很像我們身上插了一支「油漆未乾、尚未完工」的旗子,就像剛開始提到的那位長老說:「真的嗎?你真的要去讀神學院嗎?」這個好比在學像基督的過程裡面,問說「你真的要做基督徒?而且願意獻身做全職的傳道人嗎?」當時我們弟兄姊妹都傻傻的「你看我我看你」,包括我自己都楞在那裡,「我當真要學像基督?」像保羅說:「你要學我像我學基督一樣,像基督像天父一樣完全嗎?」其實沒有把握,但是Rick Warren牧師說你好像插了一支「尚未完工」的旗子,你學像基督的工程是我們在「邁向」學像基督,就像那位長老所說的挑戰。
我們基督徒品格塑造的這段路,是一個學像反潮流的決定,在當今如果你仔細看看我們坊間賣的書,有很多「你如何學像一個領袖」「一個企業界能夠領導的人才」,但是在我們的日子裡面,主耶穌基督又教我們要謙卑像僕人一樣,學習像我們的天父完全一樣的完全,這是一個反潮流的決定,穿上新人,的確是一個反潮流的決定。我看著那位長老,一生都不會忘記,因為他其貌不揚,他做的是一個很粗重的工作,他在鄉下工作,但是他守著一間人數愈來愈少的教會,可能他的禮拜堂不比我們教會幹事的辦公室大,但是他說:「年輕人,不要用嘴巴說,你要脫掉舊人,穿上新人。」要有一個眼光,我們要成為一個新人的氣質,他當時其貌不揚的表情,穿著非常的普通,但是我看到他是穿上了主耶穌基督的所賞賜給他新人的樣式。
作 者: 連嫣嫣 牧師
聖 經: 【以弗所書四章17~2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的經文說:「當脫下那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舊人,要穿上那照著神的聖潔和公義而造的新人。」神為我們所訂的一個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是安逸和享樂,而是品格的塑造。今天所看的這段經文在談,成為神所重用、神所喜悅的一個基督徒的品格塑造,神要我們的靈命不斷的在成長,而且要學像基督,像基督不是失去自己的個性,而是神造我們非常的特別,像基督乃是一個基督的品格不斷的蛻變和更新。
每當我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會想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段日子,在許多年以前,我曾經跟一群學生去到台灣台西的地方,可以說是比較鄉下、人口稀少的地方。我們透過傳道人的介紹,訪問了幾間比較鄉下的教會,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身上有個使命,並帶著一個神的呼召,不但是傳道人自己本身,我們的身邊也跟著一群學生,這群學生大部分決志是要跟隨主作全職的傳道人,只是他們當時還是學生。 我們去訪問了幾間教會之後,也到了一位長老的家,這位長老對我們的談話,一直到如今我都還深深的記得,是由於他聽了我們傳道人的介紹說:「這些年輕人都要去讀神學院」。這個長老非常有趣,你外表看不出來他心裡的思索,他與我們喝茶聊天,我們也參觀了他的工作,我們去到一個養豬場,裡面養了很多很可愛的小豬,我們該玩的玩了、該喝的喝了,後來傳道人介紹說:「我們這些學生是要去讀神學院哩!」他就很嚴肅的擺出一張臉說:「是真的嗎?」當時我嚇一跳,因為我當時是傳道,還沒有按牧,但是神學院畢業了,但是他用一種心情、用一種表情看我們:「年輕人嘴巴說說,此話當真?你們的膽量夠嗎?你真的要把你這個舊人換掉?」「你們敢講你們要學基督,好像我學基督一樣?」他講的是保羅曾經說過的話。「你真的要把你這個舊人換掉?」你要把你那個舊的人換掉,穿上新的人。
其實當每次面對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位長老所發出的一個挑戰,今天我們所看的經文用穿衣服來比喻一個基督徒靈命的成長,是在強調一個主動參與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經文的結構上會發現,從17~19節都在講一個還沒有進入基督生命的生活方式:「你們的心裡剛硬,心思黑暗昏暗,你們的心地是昏昧的,自己是無知的,存那虛妄的心在行事,所以你們會與那神所賜的生命而隔絕,是走向死亡和審判的,是一個放任無度,在良心上喪盡放縱私慾。」但是到了第20~24節你會看到,那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看以弗所書前面的經文所講:「在主裡面我們是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主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當保羅說完這些,他又說:「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這樣一個教會的異象,在一個屬於主愛中的大家庭的異象,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這裡面人人要學像基督。而學像基督,他用了一個非常好、非常有趣、非常生動的一個比喻,我們看一個基督徒的生活樣式,在20~21節形容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你們學基督,而且你們聽祂的道,受了祂的教,這樣的一個形容很特別,讓我們聯想到一間學校,信耶穌不是信了就坐在那裡,而是像上學一樣,聽看保羅信件的這些以弗所教會的人,很像是上了學道班、基要真理班,而最主要的一個教導的教材,就是耶穌基督本身。傳福音的人他傳講的教材,讓聽眾們(即看信件的人)學了基督,而且領受了基督,所以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時,我們要來思索的是我們要脫去舊人,其實這個脫去和穿上應該是同時的,我們是為了方便來說明,所以把它分成一和二的步驟,這個脫去舊人,是你必須要選擇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就像我們剛才所唸的17~19節經文,你是要脫去舊的人。可能我們乍看之下是個道德要求,是個消極的,可是基督徒的信仰卻是積極的,如果我們回想路加福音第十一章我們會發現,一個人受了污鬼的綑綁,他求主醫治,主醫治他,但是不久之後,他又犯罪,結果那些比先前更厲害的惡鬼又回來了,而且帶了七個更惡的鬼來到他當中。我們用脫掉穿上來比喻,就是你不是脫下就是穿上,沒有人脫一半穿一半,這是一個很強烈、很生動的比喻,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決斷、行動性的決定。脫下表示是整個觀念,包括放棄你過去的那個老我,你要譴責斥責那些攪擾你親近神的種種,你要將那些東西丟下,不再使用,不再使用是你必須選擇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
今天我們要領聖餐,第二堂也有弟兄姊妹要洗禮,每一次我們有弟兄姊妹要受洗的時候,我們都非常的高興,但是我們當中有很多弟兄姊妹信主非常多年,我們總是在經歷不斷的脫去,脫去是帶著那個墮落污染本性的整個脫離。保羅為什麼說脫掉舊人,因為那個舊的人已經死了,所以我們不可能把一個已經死了的人穿在身上,我們的舊人已經和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所以只有知道自己的舊人已經死了,我們才有可能把他脫下來,因為我們不願意穿著一個死的人,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因為主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那個舊的人已經死了。所以消極的來講,那舊人已經死了我們不得不脫掉,但是更積極更實際的角度來看,或許我們積習已深,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我們心地昏昧,自己無知,我們做了心思黑暗的事情或許沒有人知道,或許這個惡的積習已深,但是如果再加上我們對神話語的認識和理解仍然缺乏的話,那麼那個老我會依然依附在這個新人的身上。所以我們要有更積極的態度,我們不但信主了,我們要撇棄決志,那個舊的人已不在我身上,我們還要更積極的說,那個舊人與我沒有任何瓜葛,我不再做舊人以前做過的事,我要除去那殘存的記憶和習慣在我身上,所以我們必須更積極,願意蛻變日日更新,改變我們的思想,也只有穿上新人,培養在神面前敬虔的習慣。壞習慣非常容易養成,但是新習慣是要決志不斷更新,來穿上基督的品格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看經文你會發現,保羅他畫了兩幅畫、兩種人,用脫去舊人和穿上新人的比喻,那個舊的人是會漸漸敗壞,終必消滅,而且他充滿了私慾叫人迷惑,他用腐敗私慾迷惑那個舊的老亞當來形容。當保羅在形容一個屬神心意的教會,不是一個理論,因為學像基督是要日日更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如果你再繼續看下去,有很多非常細節、新的生活樣式的描述:「新的我是照神的形象來造,是有仁義有聖潔。」(24節)新的人的仁義是叫人有真理,是神的話語內住在我們當中,是新的生活聖潔真理在基督裡面。所以你會發現這兩種人是勢不兩立的,沒有人是舊人脫一半、新人穿一半,你也只有決志,這是一個互不相容的,你要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第23節說:「而且要將你們的心志變換一新」,保羅所說的是更積極向前走的動詞、現在式、不定詞,再積極一點,更新改換一新,你不但脫去舊人,而且要穿上,是很積極的心志改換一新,更積極的成為基督徒。在你悔改的時候,脫去舊人穿上新衣,而且是斬釘截鐵,天天每時每刻經歷內在態度的更新,活出真義不斷的更新,這個是對基督徒一個挑戰和更新。我們進入耶穌基督,祂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我們在祂裡面,而且需要更新。
我過去在中崙教會牧會,去年開始回學校進修,最近回到我們和平教會,我自己是從小在和平教會長大的,和平教會是我永遠的家,當回來時發現我們在推行讀經運動,用運動來形容蠻好的,因為那是實際讀神的話語,雖然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所以我就很主動和幹事說:「你可以給我一本蔡牧師的讀經小冊嗎?」我也很願意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為我也需要神的話語住在我的當中,住在我當中更新我,讓我靠神的話語日日接受挑戰。當我們重溫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更可以清楚的掌握,保羅認為基督徒的生活是需要進入聖潔仁義,叫人有真理的同住。所以當我們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會發現,過聖潔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新創造的經歷,就是當我們信主的時候,那個新的生命在我們當中,那是一個新創造的經歷,這好像兩枝讓我們紮根的樹根,交纏在一起,一個是新創造的經歷,另一個是隨之而來我們必須要有不斷更新的心,所以這是兩股交纏在一起的樹根,紮根在我們心裡面,而神透過聖靈的工作在我們當中,讓我們真實能夠有滿心感恩來穿上新人。
最後要和大家談的是,我們這個新人進入一個新的倫理生活,像剛才所說的,日子是要繼續過的,不是信主之後從此「哈雷路亞阿門」,經文繼續寫下去:「你要戒謊言講真話,你要戒發脾氣為正義而發怒,你要不偷竊殷勤工作,而且要周濟窮人,你要戒你污穢的舌頭,不說污穢的話,你要戒刻薄苦毒要仁愛仁慈。」(25~29節)弟兄姊妹,信主進入脫掉舊人穿上新人,是一個很實際的生活在我們裡面,所以穿什麼和你的角色是配合的,我們出席婚禮會穿比較正式的衣服;軍人穿軍服;律師在法院裡面會穿上律師袍,回到家裡會換下他的衣服;一個囚犯被關的時候是穿囚衣,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他一定會脫掉囚衣,穿上他的便服。我們成為新創造的,脫下我們舊人穿上新人,要除去舊的標準,過去我們覺得「尚且可以」那個舊的標準,但如今有一個新的標準,就是新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新的倫理生活在我們當中,保羅連續從第四章25節到第五章4節,講了六個實際的新生活、新生命的日子,這個新的人不是各自獨立生活,而是新人和新人,是需要互相依靠、親密相交、一起成長。我非常喜歡Rick Warren牧師他的「直奔標竿」一書所寫的,「標竿人生」裡面他也提到這一段,特別是當我們談到基督徒的日子,有的人會非常的喪志,「我過的怎麼還是這個樣子…」,但是在聖靈讓我們更新的日子裡面,Rick Warren牧師用了一個形容詞,他說很像我們身上插了一支「油漆未乾、尚未完工」的旗子,就像剛開始提到的那位長老說:「真的嗎?你真的要去讀神學院嗎?」這個好比在學像基督的過程裡面,問說「你真的要做基督徒?而且願意獻身做全職的傳道人嗎?」當時我們弟兄姊妹都傻傻的「你看我我看你」,包括我自己都楞在那裡,「我當真要學像基督?」像保羅說:「你要學我像我學基督一樣,像基督像天父一樣完全嗎?」其實沒有把握,但是Rick Warren牧師說你好像插了一支「尚未完工」的旗子,你學像基督的工程是我們在「邁向」學像基督,就像那位長老所說的挑戰。
我們基督徒品格塑造的這段路,是一個學像反潮流的決定,在當今如果你仔細看看我們坊間賣的書,有很多「你如何學像一個領袖」「一個企業界能夠領導的人才」,但是在我們的日子裡面,主耶穌基督又教我們要謙卑像僕人一樣,學習像我們的天父完全一樣的完全,這是一個反潮流的決定,穿上新人,的確是一個反潮流的決定。我看著那位長老,一生都不會忘記,因為他其貌不揚,他做的是一個很粗重的工作,他在鄉下工作,但是他守著一間人數愈來愈少的教會,可能他的禮拜堂不比我們教會幹事的辦公室大,但是他說:「年輕人,不要用嘴巴說,你要脫掉舊人,穿上新人。」要有一個眼光,我們要成為一個新人的氣質,他當時其貌不揚的表情,穿著非常的普通,但是我看到他是穿上了主耶穌基督的所賞賜給他新人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