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9日 星期日

主作大牧者 -- 林鴻信 牧師

寫作於2005.05.29
作  者: 林鴻信 牧師
   經: 【以西結書卅四章1~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當我們讀到以西結書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生疏,因為在所有的先知書當中,以西結書似乎是最難懂的一卷,也因此我們可能對以西結會留下一個神秘的印象,不大清楚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所講的預言非常的高超,他的行為他的舉動非常的怪癖,以西結到底是誰?是什麼樣的人?從聖經本身我們所知道的相當有限,由於他有祭司的背景,在他的預言當中,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的注重,有些學者就據此認為,他可能是一個冷靜精密到甚至有些冷漠的先知,另外有一些不是基督教信仰背景的學者,他們看了以西結書一開頭四活物的異象,看到輪中有輪的神奇描述,他們的聯想是―外太空人,他們認為以西結曾經看到外太空人的飛碟,然後把領受的信息寫下來。當我們讀到今天的經文,這些印象大概都會被推翻。 

我們所讀的經文是以西結書三十四章1~16節,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看到以西結作為一個先知,最重要的是他有牧者的心腸,我們看到主耶和華的話臨到他,是為了羊群而痛心的牧者心聲,在第2節主耶和華通過他責備說:「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麼﹖」這一個責備在第8節又重複了一次,「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的羊因無牧人就成為掠物,也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  我的牧人不尋找我的羊;這些牧人只知牧養自己,並不牧養我的羊。」他所責備的這些牧者就是以色列的宗教領袖、政治領袖,他們被託付重任牧養群羊,卻只知道牧養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好處,卻沒有看到羊群的需要。在這個責備當中,我們感受到一種牧者的胸懷和心腸。第6節又有一個哀嘆說:「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這羊群因為疏於照顧,由於牧者只知道牧養自己,瘦弱的沒有養壯,有病的沒有醫治,受傷的沒有纏裹,被逐的沒有領回,失喪的沒有尋找,以致羊群已經四散各地了。 

這段經文與以西結作先知的背景有關,如果對以西結這卷先知書的歷史背景作一個簡單的查考,他是在被擄之後,也就是在以色列國破家亡、被擄到巴比倫異鄉異地作異客時,在一種國破家亡的痛苦當中寫出來的。使用這個羊群四散流離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的異象具體地描述了以色列人被擄的事實,不再有國,也不再有家,羊群分散在各地受苦,這是一個歷史的事實,同時也看到以西結被耶和華上帝感動具有牧者心腸,為了羊群的流離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而受苦。

在第11節我們看到一個正面的應許,「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既然牧者不負起責任,既然羊群四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主耶和華自己就要親自尋找他的羊群將他們尋見,在這個羊群被尋見異象的同時,12節以下,我們看到有被擄歸回的應許,不只是羊群再一次的被聚集,而且直接提到這些四散各地的以色列人,將歸回自己的家鄉。12~13節說:「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裡救回他們來。我必從萬民中領出他們,從各國內聚集他們,引導他們歸回故土,也必在以色列山上一切溪水旁邊、境內一切可居之處牧養他們。」這是一個被擄歸回的應許,也是直接形容當牧者看到他的羊群四散時,他的痛心就用行動來表現,「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第15節說的更直接:「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們得以躺臥。」因為地上的牧人不盡職,所以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那些失喪的、被逐的、受傷的、有病的,都要經歷到牧養,「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在這應許當中,第16節還留下一段重要的話:「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他們。」當我們想到牧養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是出於愛的行動,是柔和的,也是接納的,但耶和華上帝作大牧者的時候,不只是愛、柔和與接納,同時是「按照公義」的牧養―「秉公」就是「按照公義」。

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得到一個新的印象,不只主耶和華要作大牧者,祂有牧者的心腸和牧者的胸懷,而且感染到以西結,我們很難說他是一個冷漠的人,有可能嗎?一個為羊群悲哀而大發熱心的人,怎麼是冷漠的人呢?我們能夠說他是一個怪異的人嗎?當他為了羊群悲哀到極致,使用各種行動來表達語言說不出的信息時,這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進一步觀察、瞭解這牧者心腸是如何在以西結身上建造的。

翻閱以西結書的時候,我發現第三章14~15節這段經文常常被忽略,它事實上指出了以西結是為什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來作先知,我們來看一下以西結書第三章14~15節,這神奇的異象當中,有時候我們閱讀過去的時候,很快地一閃就忽略了。第三章14~15節說:「於是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我心中甚苦,靈性忿激,並且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在我身上大有能力。我就來到提勒亞畢,住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那裡,到他們所住的地方,在他們中間憂憂悶悶地坐了七日。」在這短短的兩節經文當中,我們看到有很多表情,而這些表情都是與受苦有關。一開始14節說:「…我心中甚苦…」,這裡所說的「苦」真的一是種苦,描寫那種重擔與痛苦,這個苦真的是在人生當中那種極致的痛苦,我們會用味覺的苦來形容,他心中感覺到非常非常的苦,是因為有許多的痛苦加在他的身上。又提到他的「靈性忿激」,這個「忿激」不好翻譯,合和本採用的「忿激」是因為有一個可能,是他內心有很多的衝突,以致看起來像是很激怒氣憤,也有人翻譯成「他的靈性發熱」,因為這種「忿激」,激烈到一種程度是像火在燃燒。我的看法是他內心有許多掙扎與痛苦,不只心中覺得苦,還有許多說不出來的掙扎,在15節我們會更清楚了解為什麼他會這麼苦,為什麼他有那麼多的掙扎,因為他是在他鄉異地,在迦巴魯河邊,在一群被擄的人當中,他本身也是被擄的人之一,被擄的先知在被擄的異地在被擄的人們當中,你想怎麼可能會高興呢?是一群國破家亡的人,失去了家鄉失去了國家,失去了他們敬拜的中心聖殿,合和本形容是在異鄉異地「憂憂悶悶的坐了七日」,他的「憂悶」照原文的理解,很可能還要進一步的加上一種表情,是他好像被整個憂悶衝垮、淹沒了,這個衝垮和淹沒的表情加進來,這個憂悶是到一種讓他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他的苦他的衝突他的憂悶,是讓他茫然不知所措。在這麼大的重擔之下,14節有提到同時看到,耶和華的靈在他的身上大有能力,以西結書我們翻譯成「耶和華的靈」,你注意看合和本有提到這個「靈」,其原文作「手」,他用耶和華的手在他身上來表達,上帝的靈做工在這個心中又苦又掙扎又憂愁的人身上,但耶和華藉著祂的手在牧養他,讓他原本沒有力氣,又是極端的痛苦、掙扎、憂愁到茫然不知所措,卻經歷到大有能力,因為耶和華的手在他身上,耶和華牧養他,讓他有力量來傳達耶和華上帝要對這個世代傳講的話。我們看到原來先知以西結他能夠傳講上帝的話,牧養群羊,是因為他首先經歷了上帝對他的牧養,在最痛苦的時候、最掙扎的時候、最憂愁的時候、在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耶和華的手在他身上讓他有力量,這個是以西結作為一個先知的秘訣,因為他經歷了被上帝的牧養,以致於他感受到上帝牧者的心腸,也成為牧養別人的人。

當我回顧這幾年的學習,發現我的人生有很大的調整與轉變,2002年到2004年,也就是三年前,我離開神學院,經歷了一段好像漂流被擄的時期,那時我心中也有很多的重擔,我的重擔是我開始看到上帝的教會,好像上帝並不照顧,我看到教會裡面原來是白的變成黑的,原來是黑的變成白的,我看到在上帝的教會裡面,真正愛主的人不一定道路順利,不愛主的人反而道路亨通,我看到很多的困難讓我覺得我沒有辦法承擔。我開始對上帝的禱告可能轉成懷疑,「主啊!你的教會你真的在意嗎?」在離開神學院的那兩年,在不同地方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經歷到一件事情,就是上帝的教會,上帝自己牧養,上帝的教會,上帝自己會牧養。我的困難可能是因為我走在上帝的前面,我的期待不實際,那是我自己的觀點,上帝的教會並不因為少了你一個人就崩潰,祂會興起祂要用的人。在那兩年當中,我學習到原來我們的主,就是那位大牧者,我們的問題不論是如何的苦、如何的掙扎、如何的憂愁、如何的茫然不知所措,但是主上帝要作我們的大牧者,祂的手祂的靈在我們的身上,在我們最軟弱最沒有力氣的時候,主上帝要給我們力量。

去年八月,我接受台灣神學院董事會的邀請擔任台灣神學院院長,從那時到現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上帝的教會,上帝自己牧養。神學院也是教會的一部份,上帝的神學院,上帝也自己牧養。我發現在擔任院長的期間,感受到這個學校有很多需要努力的事情,在所有的忙碌中,最大的重擔是不斷有期許的聲音,從各個角落發出來,主要就是期待被牧養。許多學生覺得他們在學校,不只需要有好的宿舍、好的伙食、好的課程、好的環境,他們說我們需要牧養。在神學院的職員當中也會感受到,他們希望跟神學院的互動不只是一個工作的關係、同工的關係、事奉的關係,而且是進一步的是,他們希望被牧養。神學院的老師,也期待與神學院的關係,不只是一個教書的關係、參與服事的關係,他們也希望被牧養。所有的希望都投射到院長室,我開始感覺到我一個人怎麼可能有能力去牧養這麼多學生、員工及老師,他們所說的期待都是事實,也非常重要。也許有人馬上想到,或許我們可以聘請院牧,找專門牧養的人來作牧養的工作,但是我稍微算一算,我發覺這個行不通,如果照這個牧養的需求量可能要十個牧師才夠,如果每一個學生、老師、職員都需要牧養,那麼牧養的人會在哪裡?親愛的弟兄姊妹,和平教會會友可能也會有類似的經歷,有共同的感受――我們需要牧養。

在我們和平教會可能也有類似的現象,在等了漫長的四年半之後,蔡牧師終於來到我們當中,我們感謝上帝說現在有牧者了,然後我們若是把所有牧養的期待都投射到蔡牧師身上說:「你要牧養我們!」這可能嗎?你想想看可能嗎?蔡牧師一個人有可能牧養和平教會三、四百人嗎?每個人都是羊群裡面的羊,每隻羊都在咩咩叫,究竟誰有能力牧養呢?弟兄姊妹們,我知道蔡牧師有很大的重擔,單單是行政的重擔、一般事奉的重擔、講道的重擔、傳福音的重擔之外,還要加上牧養的重擔,我們可能說:「你做的不夠,我們不只需要講道,我們需要牧養;我們不只需要行政,我們需要牧養;我們不只需要傳福音,我們需要牧養。」也許蔡牧師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會期待一個團隊,因為既然需要牧養,那我們就增加傳道人,但是我相信很快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即使增加一個、兩個…十個也不夠,因為每一隻羊都在「咩咩」叫。答案究竟會在哪裡呢?有一天我突然醒悟過來,當以西結被上帝呼召出來事奉,我明白了,上帝牧養的心腸就是藉著被呼召的人來參與事奉。然而,一個以西結一定不夠啊!到底要多少個以西結才夠呢?我也發現答案很簡單:原來以西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見證,一個榜樣,原來上帝要我們學習的是―互相牧養。

弟兄姊妹們,上帝不要我們只作羊群裡的羊,也要學習作牧養者,不只作在羊群裡「咩咩」叫,也要學習作牧養羊群的牧者。有人可能會說:「我還沒有成熟,我需要人牧養,直到那一天我才懂得牧養人。」這也沒有錯,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更多的時候是當你牧養別人的時候,你才會長大,當你牧養別人的時候,你才會經歷到上帝的手動工在你身上。有一天當我們覺醒,我不只是羊群,我也可以作牧養者,可能你也會經歷到以西結的這些苦楚,他的痛,痛到只能用苦來形容,他的掙扎、憂愁、他的茫然不知所措,但你也可能會同時經歷到耶和華上帝的手在你身上是大有能力,是在真正事奉人、牧養人的時候,你會進一步的成長。反過來,並不一定是因為耶和華上帝先牧養你,所以你去牧養別人,而是你在主動牧養別人的時候,經歷到耶和華上帝對你的牧養。這是一個循環關係,愈被耶和華上帝牧養的人,愈會牧養人;而愈會牧養人的,愈會經歷到被耶和華上帝牧養。如果你不參與這個循環,坐在那裡不動,你永遠是羊群裡面的羊。我彷彿看到一幅圖畫,本來是一大群羊,每一隻羊都在那裡「咩咩」叫,找不到牧者,突然在羊群當中,開始有牧者一個兩個出來,互相牧養,突然變成十個二十個三十個一百個,原來我們三百多人的羊群,本來就可以互相牧養。也許有一天,我們根本不需要有一個專業的牧養者,讓蔡牧師他能夠專心去準備講道、專門去傳福音、專門去規劃我們教會要向前走的方向,許多大小的雜務,讓這些牧養的人,我們自己來承擔吧﹗因為牧養人的人必經歷到被上帝牧養。

蔡牧師一個月前告訴我,他五月底將離開台灣到美國處理一些事情,我問他要我講什麼,他說他在教會目前所做的是按照進階訓練,或許我可以提供從神學院的角度分享一些目前所看到的負擔和異象。我先從神學院的學習跟大家分享,主是大牧者,上帝的教會上帝牧養,而上帝牧養的方式,往往是通過興起我們羊群的羊作牧者來牧養。上帝親自牧養就是讓我們的羊群能夠成為牧者,不再是羊群,如果我們永遠是羊群,我們永遠長不大,如果我們的羊群開始長大成為牧者的時候,必經歷到耶和華的手在我們的身上是大有能力。我也進一步地看到神學院跟教會的關係,也應當是一個互相牧養的關係。有時候教會對神學院有許多的期待,好像把自己當羊群,把神學院當牧者,我會感受到在神學院許多教會的期待說:「你們要給我們更好的神學生,你們神學院是要最優秀的,你們要成為未來教會傳道人的一個優秀的訓練場所。」對神學院有很高的期待,認為在神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信仰、道德、行為、見證、服事都要比別人強,在這樣單方面的期待當中,我覺得好像不太實際。因為當教會對神學生不是很滿意時,對我們的老師會有各樣的批評:「你們神學院怎麼培養出這麼糟糕的神學生」。當我聽到神學生在教會沒有很好的表現,使教會失望,對神學生灰心,連帶的對神學院失望的時候,我一開始會覺得很丟臉,覺得應該要反省。但是漸漸的也看到另外一件事實,當教會說:「你們神學院的時候…」,可別忘了,那個神學生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從教會來的,我也開始會想:我們的教會是不是也應該覺醒,當教會再說:「你們神學院怎麼訓練出這種神學生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反省說:「我們教會怎麼會送這種人去讀神學院」,在這位神學生來讀神學院之前,他的成長過程究竟在哪裡?就是在教會裡。

其實我們當中任何一方都沒有權利只要求對方,因為我們都是同屬耶穌基督,同屬一個身體。因此若我們進一步能夠看到,原來神學院和教會是緊緊的連在一起的時候,或許我們不應該只作單方面的期待。神學院是一個最弱勢的團體,特別在經濟上。去年八月我開始接神學院的事奉時,恐怕我最多的時間都在想錢,因為錢缺的最少,應該說錢缺的最多,剩的最少。當我接任這個工作之後,第二天就發現,原來我們的神學院結欠二千三百萬,這是歷代的院長所留給我的債務,我知道這是一個沈重的負擔。當這一年快要過去的時候,恐怕我只是在這二千三百萬的債務再增加債務上去。因為你知道神學院不可能是一個賺錢的地方,因為我們需要維持很低的師生比。而且神學院不能用開補習班的方式,不能說開一個課有三四百個學生,不能用那類的方式去賺錢,那不是我們的負擔,我們的負擔是成為教會工人的訓練場所。我們的教會好像忘掉神學院是最軟弱的一個肢體,不論是哪一個中會、哪一個大會、哪一個總會都沒有編列預算支持。我們的總會不但沒有為神學院編列預算奉獻,而且還要求神學院付負擔金,北部大會也是如此要求負擔金,再加上宣教的負擔金以及四中會的事工費。當我發現教會竟然是用這種眼光看神學院時,我心裡非常的難過,因為忘了教會與神學院是一體的。後來我也逐漸明白,他們把神學院當作與馬偕醫院一樣,認為同屬教會機構,馬偕要做的所有的事情神學院都要做。但是馬偕是賺錢的機構,而神學院卻是缺錢的機構。當我看到神學院財務的困境時,我好像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想錢,都在想柴米油鹽,都在焦頭爛額,我常常自我解嘲,現在我看到人第一個想法就是:「請問你是否可以為神學院奉獻?」不只是募款,好像已經變成乞丐了,因為壓力大到這種地步。

當我退一步冷靜地想這些事情時,神學院若是對教會有無止盡的期待「幫助我們,免除我們的壓力,免除我們的重擔」時,是不是神學院所犯的錯誤與教會的錯誤是一樣的?因為這是一種單方面的期待。如果教會單方面期待神學院牧養是一種錯誤,那麼神學院也單方面期待教會牧養會不會又是另外一種錯誤呢?我們有沒有可能達到一個更和諧的關係―一種互相牧養的關係?有沒有可能讓教會牧養神學院,也讓神學院用牧養的角度,而不是募款的角度來看教會?是不是我們也可以經歷到神學院與教會互相牧養呢?

主是我們的大牧者,祂讓我們在互相的牧養當中,去經歷到祂確實在牧養我們。我們和平教會如果要經歷到主作大牧者,是不是我們先問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的羊群在哪裡?我們在教會裡面,我們能夠看到有需要的人到底在哪裡?我可以牧養的人在哪裡?如果我們只作羊群我們當然看不到,如果我們願意學習當牧者的時候,我們會站在牧者的角度開始注意到,有許多嗷嗷待哺的羊群。我們是不是能夠在教會內一起用牧者的眼光來看來尋找,就像耶和華上帝祂在尋找:「我的羊流離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進一步地,我們有沒有可能看到我們教會座落在這個地方,我們的羊群在哪裡呢?當我們和平教會開始準備建堂時,我們真正的問題是異象的問題。若是要蓋一間禮拜堂,我們的目標是為了什麼樣的人呢?我們的羊群在哪裡?如果自己的羊群我們不知道,我們怎麼知道要蓋多大的房子?要蓋什麼樣的房子?這些大小規格都是為了羊群,不是嗎?如果我們還看不到在外面的羊群,那些我們所要服事、所要牧養的,那些上帝看為寶貴而流離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要蓋什麼樣的禮拜堂呢?

最後,經文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主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但是祂加上了一句話是要「秉公牧養」,是「按照公義牧養」。當我們聽到牧養的時候,大家都會覺得很喜歡,因為牧養是一種愛、是一種接納,對於被牧養的人而言,就是被愛與被接納。每一隻羊都會「咩咩」叫,因為每一隻羊都想要被愛與被接納,但別忘了一件事情,上帝的牧養不只是愛的牧養、接納的牧養,同時也是公義的牧養。上帝的牧養所要求的是「公義」,被牧養的人也被要求按照公義改變,就是被管教―按照上帝的公義被牧養。因此,羊群在被牧養的同時,也要被調整,而且是按照上帝的公義被調整。求主幫助我們一起有這樣的願望,讓我們和平教會以及教會與神學院,能夠一起經歷上帝對我們的牧養,一起經歷我們彼此的牧養,藉著我們彼此的牧養來經歷到上帝對我們的牧養,這個牧養不只是愛的牧養、接納的牧養,同時也是按照公義的牧養。讓我們一起經歷到上帝的愛、上帝的恩典、上帝的公義,以及這個公義對我們的要求調整與管教。

2005年5月22日 星期日

我們當怎樣行/阮著怎樣做? -- 陳尚仁 教師

寫作於2005.05.22
作  者: 陳尚仁 教師
   經: 【使徒行傳二章36~47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前言、背景

根據使徒行傳,耶穌基督在受害以後,曾用多多的憑據,佇四十日的中間,來顯明祂自己給使徒看見,來顯明祂是活著(1:3)。後來耶穌在使徒聚集的時,耶穌在佇因的面前,受舉起(ku-khi)上天(1:9)。 

耶穌佇要上天的時,給因應允講:「聖神臨到恁的時,恁欲得著才能,閣佇耶路撒冷、遍猶太、及撒瑪利亞,直到地極,欲做我干證。(1:8)」  

雖然使徒不知因的老師所講的才能是什麼,但是這些使徒經常聚在一起禱告。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是發生在五旬節,就是猶太人的慶祝農作物豐收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節日,有住在外地的猶太人也回到耶路撒冷來過節時,他們看見在基督徒聚集的中間,有奇妙的事發生,就是聖靈降臨佇的中間,使徒能用各所在的語言來講上帝的大誌事,又彼得起來講道,他講道主要的內容是上帝通過先知約珥的預言,現在已經實現了(2:16)。 

我們當怎樣行/阮著怎樣做?  

當眾人看到聖靈充滿所發生的現象、聽到彼得的講道以後,眾人「心內刺鑿」,因為彼得講道的結論是:「此個耶穌,就是恁所釘佇十字架的,上帝已經互伊復活。(combined v.32 & 36)。」 雖然咱不知現在這一群猶太人內面,豈有當耶穌在受審時,在彼拉多面前喊講:「釘他十字架」的人。但是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百姓,他們現在知道又相信自己的同胞將上帝所差來的那位釘死,他們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驚惶。所以看見聖靈充滿又聽見彼得的講道後,他們就問:「兄弟啊!阮著怎樣做?(2:37)」

這一群人這樣問彼得,讓我們聯想到在路加福音第三章,當洗禮約翰在曠野傳揚上帝國近了,就聽見又相信的人也是問講:「阮著怎樣做?」 

「阮著怎樣做」是人,當他遭遇到上帝無限的偉大和神聖,人對人自己的有限和污穢有覺醒、發現自己的判斷不對、自己的所做造成大錯,所自然會發出來的問題?「阮著怎樣做?」

約翰.加爾文在他的基督教要義的第三冊,論到基督徒領受恩典的方式,他一再提醒基督徒:「咱要記得,自己所行的一切都要向上帝交待,(林鴻信, 加爾文神學,169, (Institute, 3.10.5) )

十八世紀德國的偉大哲學家康德講:「人是德道的動物(moral beings),人會感受到這個宇宙有一位德道的造物主,這位造物主對人發出的道德的呼召,要人過一個有道德責任的人生。所以人會問:「我著怎樣做?」

廿世紀的美國神學家理察.尼布爾(H. Richard Niebuhr)也講人是一個「需要承擔責任的自我」The Responsible Self, 人在社會性關係裡面,在歷史和時間裡面,在上帝的面前,人是一個需要承擔責任的我。所以人會問:我著怎樣做?

兄弟姊妹,你曾常常問咱的主,「阮著怎樣做」無?彼得的回應:恁著反悔,逐人佇耶穌基督的名受洗禮,到互恁的罪赦免,閣欲受聖神的賞賜。(v.38)」

反悔

反悔(repentance, metanoeim),有時譯作悔改,是什麼意思?是改換自己原來的心思意念(also Institute,3.3.5)離開犯罪的生活。在舊約聖經,常用的另外一個概念就是「迴轉身」。人犯罪,因為人過頭看高自己,抬自己的地位卡高上帝,在所行所做的事,無掠上帝做大。悔改,就是應該離開自己所行的道路,歸向上帝(Calvin, 3.3.5)。每一個聽見又相信耶穌基督拯救的福音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悔改。

反悔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

有一些基督徒,每一次講到「悔改」時,想到的是人第一次聽到福音、發現自己的罪、決定要相信耶穌基督的經驗,也有人稱這種的經驗叫做「重頭生」的經驗。有的教會非常強調這樣的經驗,甚至不斷提醒要記得這是哪一天發生的,算是基督徒靈性的生日。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悔改,也就是發現自己的罪、離開自己的犯罪的道路、歸向上帝,這不單單是一次非常熱切感情上的經驗而己,這應該是基督徒一生努力的過程。

悔改、歸向上帝,可能有一個很明顯的起點,但是也可能無。重點不是在於那個起點很明顯、那次的感覺很強烈、記憶很深。悔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繼續不斷的過程,重點是你有真正將自己獻給上帝沒?

有一次,當我在教會的成人主日學這樣解釋悔改時,有一個慕道友他是太空科學家,就點頭,很有同感的說:對啦!基督徒就應該親像太空梭。我問:什麼意思?
太空梭在進入大氣層時,每千分一之秒都在悔改。因為當太空梭要從大氣層的外面進入大氣層時,只有一個非常小的角度可以進來,如果角度太深,太空梭當場就整台燒掉;角度太淺,就會被空氣彈倒出去,無法度進來。所以太空梭在回地球時,每一秒鐘都在校正它的角度。只有一個對的角度,它才能歸回地面。

親愛的兄弟姊妹,當我們成為一個基督徒以後,不要忘記:我們的舊的我[老我]會跟著我,這包括壞習慣,壞的心思意念。除了舊的我以外,這世界的錯誤觀念,咱本身所處的文化內面也有不合信仰教訓的部分,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地影響我們。
每一個基督徒個人和基督教會做一個信仰群體,若無常常在上帝面見問:主啊!阮著怎樣做?我們就常常會回到原來阮犯罪的狀況中。

我時常在想,我們今天台灣的教會和教會裡的基督徒有一些人所做的不合佇我們所得到救恩,北京話講:「行事為人與行蒙受的恩不相稱。」到底是根本從來就沒有真的明白悔改的道理呢?或是只有一次的悔改,以後永遠不再悔改?(Eph 4: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佇耶穌基督的名受洗禮

彼得給那些聽見福音就相信的猶太人,叫他們要做的第二件事是:逐人佇耶穌基督的名受洗禮(v.38)。使徒應該還記得,當復活耶穌要上天時,祂給門徒交代:「恁著去招萬百姓來做學生,給因行洗禮…,見若我有命令恁的,著教示因守(Matt. 28:19-20)。」A.洗禮是一個記號,一方面是凡是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在上帝和眾人的面前,行這個公開的儀式,來告白基督徒的信仰。B.另外一方面,洗禮這是上帝為咱所創立的標記,象徵上帝所應允咱的,就是祂要赦免咱一切的罪,除去咱一切的不義。
基督徒的洗禮同時也表明接受洗禮的這個從現在開始加入教會的生活。沒有一個人洗禮是自己給自己洗,咱攏是經過教會給我們洗禮,在咱接受某一個教會的洗禮以後,通常也就加入這個教會。在使徒行傳2:41, 「對按呢接納因的話的人攏受洗禮。彼日,約略加添三千人。常常專務使徒的教示,相及交陪,擘餅,祈禱。」

若是我們繼續讀下去,在2:43-47記載這些信徒「所有的物公家用,變賣他們的家業,照逐人所欠用的分互因」。現代的教會歷史家和聖經學家的了解,這是出於個人自發性的動作,不是加入教會所要守的強制性的規定。雖然咱沒有把握這種無自私的生活方式維持多久,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群基督徒,因為因出於對上帝的信心和對耶穌基督再臨的熱切期待,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一種重大的轉變。這種的價值觀的轉變,也就是當人悔改、改換心思意念的一個明顯的記號。

一般人,從古早到現代,咱的安全感攏是依靠看得到的東西,就是錢財的累積、身份的提高、勢力的增強。但是咱看見有初代教會有基督徒願意將他們家己的物件分給有欠用的人。因為因覺悟到:照著上帝的心意去活,才是更重要的代誌。

應用&結論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當咱讀完這段經文,咱要作伙來想:咱成為一個基督徒,咱有時常問講:「主啊!我著做什麼?」和「阮著做什麼?」這是出於咱發見自己的罪、過去知識上欠缺和判斷的錯誤,加上對自己所做的代誌,有一種悔改的態度,所從心底發出來問題。

我們看今天的教會,充滿著很多的道德上的混亂。咱都知道有很多的問題,咱都知道有些時候,教會內有人明顯違反信仰的教示、法規、教制,但是較少人站出來,問:「阮著做什麼?」

基督徒常常有一種錯誤的了解,我自己若洗禮、加入教會,就我的得救要得到保證,以後我就攏不免為著信仰來作出努力。我一次悔改,以後攏不免悔改。基督徒又有另外一種錯誤的態度,只要我自己做得無不對,就別人的代誌和我攏不干涉。我所應該要做的就是維持教會現在已經有在做的代誌,咱不用雞婆,去問講:「主啊!阮著做什麼?」若是教會內有人去問這個不雞婆的問題,就會互人感覺他是奇怪的人。
但是咱看,當彼得受聖神的感動起來講道以後,眾人的反應是問我當怎樣行呢,彼得的回答是:「要悔改、要救自己脫離這邪的世代。」今天的教會,我們太容易就說:來加入教會,來受洗,至於有沒有悔改,有沒有脫離這彎曲的世代,那個慢慢再說。可是,咱要知,如果一個人心裡有一點感動,願意受洗加入教會的時候,咱不跟他明講:「要悔改」,咱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說。今天教會的信仰體質這麼弱,我恐怕,一個人加入教會越久,你越沒有機會跟他說:「要悔改,要脫離這彎曲、悖逆的世代。」

劣幣驅良幣

人們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加入教會,當教會吸引的人,有越來越多是因為教會提供社交的場合、提供一種特殊的身分地位、提供一種文化優越感,提供一種心理的安慰;至於你是否真的認識耶穌、對真理委身、順服聖經的教導都變得無啥要緊時,那些有心要追求真理、有心要認識上帝、有心要照耶穌基督的教示去生活的人,很可能就會慢慢離開這種社交的教會了。

沒有錯,耶穌基督所傳揚的福音是白白的恩典,你不用做什麼只要信,就能得到。但是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把福音變成,不管有相信無,也不管有悔改無,都能得到。

彼得講:「要悔改,救自己脫離這彎曲、悖逆的世代。」這句話在新教的了解,不是基督徒所做的好,成為功德,能救自己。新教的了解是一個基督徒在真正的悔改、重頭生了後,應該真自然,他所講所做的會合佇所得到的救恩。

『阮著做什麼』是一群已經相信的基督徒真自然會有的問題,可惜,現在有很多的教會根本不去問『阮著做什麼』,也不願意做什麼,這種的基督徒和教會,咱怎麼有什麼把握,能說他已經相信、領受救恩呢? 我們容易在真理上打折扣,我們容易賤賣耶穌,基督教福音跳樓大拍賣。

今天的教會,有的要求聖靈的恩賜,有的要求教會大增長,但是咱不可忘記彼得所講:「著反悔,逐人佇耶穌基督的名受洗禮,到互恁的罪赦免,就會(beh)受聖神的賞賜(2:38)。」

2005年5月15日 星期日

聖靈降臨節的省思 -- 曾宗盛 老師

寫作於2005.05.15
作  者: 曾宗盛 老師
   經: 【民數記十一章16~30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到咱教會,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今天是聖神降臨主日,正好也是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在此一方面和大家分享聖經的信息,另一方面代表玉神的全體師生向大家請安,報告分享玉山神學院的近況。 

1.聖靈降臨節對基督教會的意義 

今年三月27日的主日禮拜,普世各地的教會慶祝復活節。經過七個禮拜之後,在今天這主日世界各地的教會慶祝聖靈降臨節。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這兩個節日和我們的基督信仰與教會有密切的關係。復活節是為了慶祝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他的復活成為我們基督信仰的基礎。因著主耶穌的復活,上帝顯明他的公義與慈愛,又將基督的新生命賞賜給我們人類。上帝讓愛勝過仇恨、生命勝過死亡、光明勝過黑暗、公義勝過邪惡、真理勝過謊言。 

而聖靈降臨節則是基督教會的生日,因著聖靈的降臨,原來憂傷軟弱、貪生怕死的一群耶穌門徒,被聖靈的大能充滿,除去軟弱,四處勇敢地見證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們的見證感動了許多的人,悔改受洗成為基督徒。而信徒每個主日的聚集與禮拜,後來形成基督的教會。因此聖靈降臨節是教會的生日,此後世界各地的教會以及台灣教會的設立與發展,都和兩千年前的聖靈降臨節有一脈相承的關係。今天我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我們都是聖靈藉著教會所生的孩子。 

2.聖靈賜給人力量與才能來服事上帝

今天早上我們讀的經文(民數記11,16-30)記載著舊約裡面聖靈降臨的事件。上帝藉著摩西帶領做奴離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他們經過曠野的流浪,來到西乃山。上帝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立約,並且頒佈上帝律法給他們,做為世世代代生活與信仰的準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停留一段時間之後,離開了這地方,繼續新的旅程,向前邁進前往應許之地。在經過曠野的旅途中,他們再次面臨食物與飲水的問題。在這裡他們只有嗎哪做為食物,但是心裡卻想要吃肉。以色列人也回想起,在埃及的時候他們還有「魚肉、黃瓜、韭菜、蔥、蒜」(民11,4)可以吃,但是在曠野裡,除了碼那什麼都沒有。於是他們不禁發牢騷抱怨摩西與上帝,沒有肉可吃。摩西深受困擾,受不了百姓的牢騷。他覺得管理這些以色列百姓的責任太重,遠遠超出他自己一人的能力所能負荷。摩西向上帝表達自己面臨的困難,甚至向上帝求死得解脫(11,15)。

在這時刻,上帝介入解決問題。上帝吩咐摩西,去召集七十個長老,帶他們到會幕面前,要和他們說話。「我要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能幫你分擔責任。」(11,17)這樣可以免除了摩西個人過重的負擔。上帝應許要分擔摩西的重擔,然後派七十個長老分擔他的工作負擔。上帝要把降於摩西身上的靈分賜給七十個長老,好讓他們可以有力量才能,和摩西一同承擔治理百姓的重大責任,以免摩西一人獨自承擔重任。

摩西召集的七十位長老,站立在會幕四周。接著民數記11,25節經文描述:「上主在雲中下降,對摩西說話,把給摩西的靈分給那七十個長老。靈降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都像先知一樣呼叫,但並沒有很久。」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上帝降臨在會幕中,讓這地方成為一個神聖的場所。原來上帝賞賜給摩西的靈,也分別賞賜給了在場的長老們,讓他們得到聖靈的恩賜與才能,來管理/治理全部的以色列人。換言之,上帝賞賜聖靈給摩西,也給七十個長老。上帝不只使用摩西,也使用摩西身邊的人。上帝的靈動工的結果,促成了以色列長老們做了很好的分工,分擔摩西的工作重擔。聖靈的賞賜以及分工不只發生在古代以色列人身上而已,今天上帝也喜愛使用我們來完成他的工作。因此,做為上帝百姓的我們需要心存開放的態度,準備好自己讓上帝使用;同時也要有開闊的心胸,樂意看見上帝使用別人,或是樂意看見上帝藉著別人來向我們說話。

3.聖靈是大家共享的靈,而不是少數人的特權

除此以外,在今天這段經文中,我們還看見另一個奇特的事。上帝的靈不只降在會幕四週的摩西和長老們身上而已,他也降在其他人身上(11,26)。有兩個人,一個名叫伊利達(´elDäd意思是上帝所愛的),另一個名叫米達(mêdäd意思是被愛的)。這兩人並沒有聚集在會幕那裡,而是停留在帳棚營地當中。雖然他們不在上帝會幕的現場,上帝的靈卻也降在他們身上,以致於他們像先知一樣呼叫起來(出神)。這事件造成營中不少人的困擾,於是有人傳話到摩西那裡,說明這件事的發生。摩西的得力助手,也是接班人—約書亞知道這情況馬上自告奮勇,要出面制止上帝的靈降在他們兩人身上這件事的發生。經文11,28提到,約書亞是「摩西所揀選的一個人」,「揀選」一詞意思是指「在聖所中服事上帝的人」, 約書亞隨時隨地跟隨在摩西的身邊,具有相當特殊的身份。因此他的所作所為代表相當的份量與權威。根據約書亞的觀念:上帝的靈只能降在會幕(神聖的空間)周圍的長老們(特定人群)的身上。也就是說,上帝的靈限於某些地方、某些對象。但是這樣的觀念是人的想法,而不是上帝的想法。上帝是自由的上帝,上帝的靈也是自由的。上帝的靈要降在哪裡,或降在哪些人的身上,完全是上帝的自由,這是恩典!人不能夠、而且也不應該限制上帝的靈。

摩西回答約書亞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上帝的靈降在帳棚地區的伊利達和米達兩人身上,摩西不只沒有制止這件事;甚至他還進一步表明,但願上帝的靈也降在所有以色列百姓的身上,讓所有的人也能夠經歷上帝聖靈的充滿,具備上帝的恩賜與能力,來投入服事上帝的工作。換句話來說,上帝的靈不是某些人的專利品而已,而是賞賜給所有人的禮物。聖靈是所有人的聖靈,聖靈的恩賜應該讓所有人來分享。摩西的這一席話值得我們今日教會深思,特別是在2005年聖靈降臨的主日,我們慶祝聖靈的降臨,也慶祝基督教會的生日。我們應當回想,教會是如何誕生的?就是透過上帝的靈降臨在「每一個有血氣的人身上」,不論是男女老少,不論是什麼樣的階層與身份地位的人,不論是誰...(參考 珥2,28-29; 徒2,1-13)。因著聖靈的降臨,讓原來是軟弱與膽小的一群人,能夠勇敢地見證上帝的大能與作為,感動許多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初代教會因此誕生。也因為聖靈賞賜的大能,讓福音能夠傳遍全世界,在各地建立教會。上帝的聖靈也帶領福音進入台灣,因此我們才有今日的台灣教會。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聖靈的作為所結的果子。

4.聖靈降臨節在今日的意義

今日我們藉著 民數記11,16-30這段經文,來深思「上主把他的靈降在他所有百姓的身上」的意義。而聖靈降臨節正好說明這意義,聖靈已經降臨了,今日仍然是如此。因此我們要問的不是「聖靈是否降臨」,而是「聖靈如何降臨/展現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在哪裡經驗與看見上帝的靈降臨?這一學期,我每個禮拜四早上都會到花蓮玉山神學院,教研究所二年級的「舊約神學」這門課。在我們班上有15位原住民同學,分別來自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還有西來雅族。也就是15位同學包含了七個族群,若加上我漢族就有八族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時常藉著舊約聖經的經文,和這些不同族群的神學生討論,從他們文化背景以及基督信仰來看,某一段經文有什麼意義、挑戰與啟發?在討論中,我們得到不同的、新的領悟與學習。很特別的是,如果從歷史傳統的經驗來看,阿美族和布農族、布農族和排灣族、布農族和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和布農族,這些原住民族彼此為隔壁鄰居,因此時常會有民族間的互動、緊張關係、衝突發生、甚至會有彼此出草的戰鬥。但是現在在同一個基督信仰裡,原來存在緊張關係的民族族人,卻成為在主裡的弟兄姊妹,共同在一個地方接受神學教育,將來也要成為上帝的同工。從聖靈降臨的角度來看,聖靈的愛的力量化解了原住民族彼此間的猜忌、不信任、甚至是仇恨,基督拆毀了彼此隔離的牆,讓彼此在主裡合而為一(加3,28)。透過上主把他的靈降在他所有百姓的身上,聖靈在每一位基督徒身上動工,我們從這種化解仇恨,在基督裡成為信仰同伴的事件上,看見了聖靈的作為。這就是聖靈降臨在人間的果效。

5.結語

聖靈降臨節日對我們今日所有的基督徒信仰的鼓勵、提醒與挑戰。在今天的經文雖然我們看見「說預言」(出神)的靈恩現象;不過,聖靈的恩賜與作為並非總是驚天動地的,他時常以默默的方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展現。就像是春天悄悄地來臨,讓大地回春、鳥語花香。我們可以從大自然的景象變化中,知道春天的來臨。今日聖靈的作為也時常像是春天悄悄來臨一樣,我們需要以安靜的心,用眼睛、鼻子、耳朵,還有感覺與理性去觀察與體會,聖靈如何默默進行他的奇妙作為。
其實我們不只在原住民神學院裡看見聖靈的做工,而且我們期待在台灣教會裡面,看見聖靈的作為。甚至我們也期盼,在我們的社會裡看見聖靈的作為。在相同的信仰精神裡面,能夠看見不同政治立場、社會思想、經濟觀念的基督徒,展現一種合一的精神,化解我們台灣社會內部的緊張關係與危機。這是我們在2005年的聖靈降臨主日,需要進一步深思與為此禱告的事。

阿們心靈小品

神 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如此深信著,也一直如此活著。

2005年5月8日 星期日

愛永不止息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哥林多前書十三78A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今早有幾位弟兄姊妹平常是參加第二堂禮拜的,但為了愛的緣故,來參加第一堂禮拜,使第二堂有空間讓慕道友來禮拜,我在這裡向你們表示感謝,同時我也要繼續鼓勵第二堂的弟兄姊妹,早一點出門,到禮拜堂來敬拜上帝。留些空位在我們尚未建堂之前,讓慕道友來聚會的時候有位子坐,我們要繼續為這樣的事情禱告,希望弟兄姊妹把這看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願意愛那些還沒有信主的人,願意讓自己有一點改變。   

在慶祝母親節的時刻,我們要從媽媽的身上來學習什麼是愛。幾年前我在美國聽到一位第二代的傳道人(是講英文的),在母親節的時候,提到他為他那不到一歲的小Baby買圖畫書,裡面有精美的插畫配上簡單的文字,他說他看了很感動,可以形容是養兒方知父母恩,他把那本圖畫詩歌唸給我們聽,我聽了也很感動。然後我講道的時候就引用這故事,想不到教會有一位姊妹,她就跑去買這本童話書來送我說:「牧師喜歡的書」。我從美國回來時,很多書都送給別人,這本書我卻捨不得送人,雖然這是一本小Baby的童書,可是裡面的意境,表達得很好、很簡單,把媽媽的愛從我們一生當中,用一種詩歌的方式表達出來,像是企鵝的愛,在冰天雪地裡想辦法把小企鵝保護在她的懷裡(就是在母企鵝的兩隻腳中間)。這本書的開始是這樣的,他是Robert Munsch 所寫的,Sheila McGraw畫插圖,我把它翻譯成「永遠愛你」(Love You Forever),我們一起來看看「永遠愛你」是怎樣的愛: 

有一位母親抱著她的新生嬰兒,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她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只是這個嬰兒漸漸的長大,他漸漸的長大,漸漸的長大,長到兩歲大,在家裡到處亂跑,他將書架的書全部拉下來,把冰箱的食物全部掏出來,把媽媽的手錶放到馬桶沖下去。有時候媽媽會說:「這小孩子快把我逼瘋了!」到了晚上,當這個兩歲大的孩子安靜下來,媽媽打開他的房門,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他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而這個小孩也漸漸長大,漸漸長大,長到九歲大,他變得不喜歡回家吃飯,不喜歡洗澡,外婆來的時候滿口粗話。有時候媽媽氣的想把他送到動物園去。當晚上他睡著的時候,媽媽打開他的房門,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他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可是這個小孩還是繼續的成長,他漸漸長大,漸漸長大,長到青少年,他結交的朋友很獨特,他穿的衣服很奇怪,聽的音樂更可怕,吵的全家雞犬不寧。媽媽有時候好像覺得自己就住到動物園裡面。可是當晚上他睡著時,媽媽打開他的房門,輕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把這大個兒抱起來,輕輕的搖著,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這個小孩繼續的長大,漸漸的長大,漸漸的長大,長大成為成年人,他在鎮上的另一端買了一棟房子。可是有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媽媽就開著車,載著一把樓梯,靜悄悄的把車開到鎮的那一端。當孩子屋裡的燈都熄了,媽媽偷偷的用樓梯爬上去,打開他的窗戶,從地毯爬過去,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這個成年的孩子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一天又一天,這個母親漸漸的年老,漸漸的年老,她打電話給他的兒子說:「請過來看看我,因為我又年老又生病,這個兒子就趕過來看媽媽,當他打開大門的時候,母親又唱起那首很熟悉的搖籃歌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

但是她唱不完,因為她年老又生病,所以這個兒子就走近她的媽媽身旁,把她抱起來,輕輕的搖,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他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妳永是我媽咪。」

這個兒子晚上回家以後,在樓梯的頂端站立了很久,然後輕輕的走進剛出生的女兒的臥房,他把女兒抱在懷裡,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聽的時候很感動,他是用英文說的,我試著把他翻譯成中文,也許有些意思沒有完全翻譯出來,希望我們能從這小小的童話繪本裡面,體會什麼叫作母親的愛,至少我的體會有下面幾點:

1.母愛勝過成長痛之挑戰

愛就是可以讓媽媽勝過「成長痛」的挑戰,這是所有的母親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叫作Growing Pain,Growing Pain就是你的小孩在長大成人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的衝突,會有很多無法忍受的事情,可是媽媽為了愛的緣故,每一個媽媽都忍受過這樣的一個「成長痛」。

2.母愛陪著子女一起成長

媽媽的愛會陪著子女一起成長,所以這個愛是會成長的。小孩子在嬰兒的時候,媽媽愛這個Baby的方式,跟小孩子會亂跑的時候,是不太一樣的。但孩子已長到成年的時候,媽媽還是愛他,可是那個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真正的愛是會隨著孩子一起的長大、一起的改變。

3.母愛不嫌每天雜事繁忙

愛的表現不是在偉大的事情上,而是在囉哩巴嗦的瑣事上,洗衣服、煮飯、噓寒問暖……,每一天都重覆在一樣的事情上。愛就是要讓媽媽不厭其煩的,一天天的反覆做著。所以愛是在平凡中,每天不知不覺當中,表現出「堅忍的愛」,為了愛妳,不嫌棄一直照顧你,不說「這個很麻煩,請人家來做。」雖然辛苦,仍然繼續做著。

4.母愛激勵子女反哺孝心

當母親的愛真的感動子女的時候,子女長大以後會說,我該用怎樣的愛來回饋我的媽媽。

5.母愛留下代代相傳榜樣

子女會常常思想,如果我有子女的時候,我該如何學習將媽媽愛我的樣式,把這個愛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母親的愛就成為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為什麼母親可以有這樣的愛來愛我們呢?聖經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壹四:19)這是神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永不止息的愛。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上帝,猶太人有一句話說:『上帝為了要照顧每一個人,所以祂為每一個人創造了母親,我們從媽媽的身上,可以看出,什麼叫做上帝的愛,我們也從媽媽的身上,領受到這樣的愛,所以上帝我們要感謝你,我們要在這裡為我們的母親向你禱告,或許她們已經年老、或許他們生病,或許她們跟我們住在不一樣的地方。

但在母親節的時候,讓我們會懷念她們,紀念她們從我們出生一直到今天,不斷的愛我們,我們也渴望我們能夠對媽媽的愛有一點點的回饋,也希望我們能對她有所學習,把這樣的愛傳遞下去,不只傳給我們的子女,也會分享給周圍那些需要愛的人,求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這樣的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05年5月1日 星期日

操練敬虔(六):敬拜 -- 蔡茂堂 牧師

寫作於2005.05.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啟示錄七章9~1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講過「個人」敬虔的操練,你們還記得嗎?「個人」在敬虔的操練上有哪些?讀經、禱告、默想、禁食。每天有讀經禱告,有一點時間默想,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操練禁食。我們今天要談到「團體」敬虔的操練。啟示錄三章20節:「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一般來講,傳道人都會把它講成是,還沒有信耶穌的人,他的門是關著的,耶穌在他的心門外叩門,希望他能夠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到他的家裡,或是到他的心裡面,這是傳統的解釋。這次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我再讀啟示錄三章20節我發現,好像這樣的解釋不完全符合原來的意思,「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的背景是聖靈對老底嘉教會講一些話的末段,提到「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所以這應該是對基督徒講的一段話。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一間白人的教會,作禮拜的時候因為來的人很多,教會不夠大,所以都座滿了。有一個黑人的小孩,穿的破破爛爛要進去,外面招待的人就跟他說:「小弟弟,對不起,今天已經滿了,請你在外面,因為裡面已經坐不下去了。」這個黑人小孩很傷心,因為他慢一點到,結果沒有辦法進去,只好坐在外頭門階上哭,哭了一陣子,突然發覺有一個人坐在他旁邊,小弟弟就跟那個人說:「先生,你是不是也遲到了,進不去?」那位先生說:「是的,他們沒有讓我進去。」「你是誰?」  小弟弟問到,先生說:「我是耶穌」。整個禮拜牧師在裡面穿的整整齊齊講很好的道,詩班唱很好聽的詩歌,禱告也很好,大家很享受敬拜,就差一項,耶穌沒有進去!把耶穌關在門外的敬拜,這個是敬拜嗎?耶穌會說:「你們要敬拜,先要讓我進去啊,不讓我進去,那你們在敬拜什麼?」我們問問我們自己,禮拜天我們來參加主日崇拜,是真的來崇拜?還是來聽音樂會?還是來聽演講?如果今天牧師講的不怎樣,你出去的時候會不會說:「唉啊,今天白來了,早知道今天就不來了,今天講的很爛,不好聽。」還是今天詩班唱的不是讓你很感動?敬拜的重點不在講道,重點不再唱詩,重點在主耶穌身上。你今天短短的一個小時來到教會,你有體驗到主在我們當中嗎?你真的進入敬拜嗎?這是我這次在準備的時候,讀到這小故事的一些感觸,我們真正敬拜的對象是主耶穌,不要把祂關在門外。 

敬拜的震撼:

1.迦密山上聖火天降

關於敬拜有一篇文章形容的更好,說到小姐們去作禮拜,她們都穿得很美麗,有的還戴美麗的帽子,寫這文章的作者說:「要小心,敬拜是危險的,需要戴鋼盔,需要穿防震衣,因為有爆炸力。」敬拜有爆炸力,真的嗎?還是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敬拜有什麼震撼?在舊約聖經中有一位先知,他帶領敬拜,那位先知叫以利亞。在他的之前有另一團專業的450個先知,拜的是另外一個神巴力,可是他們拜了半天,沒有什麼動靜,然而當以利亞一跪下來禱告,突然從天上有一把大火降下,把他面前祭壇上的祭物燒光了,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蔡牧師今天在這裡講道,突然有一把大火在台前燒了起來,你會不會非常戰兢而震撼,當神降臨在我們當中的時候,你應該會有那樣的感覺,就是震撼,「神真的在這裡啊!」我真的是到神的面前來敬拜祂嗎?這個叫作敬拜的震撼。在迦密山上有聖火降下,很可惜我們教會的敬拜很多時候從來沒有那種體會,就是神到我們當中,引起心靈的震撼,我們沒有這種震撼,這是列王記上十八章38~39節提到的:「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我們已經失去這樣的經歷,每個禮拜乖乖坐在這裡,唱唱詩歌,放一點錢在奉獻袋裡,再聽聽牧師講道,然後回家去,沒有得到上帝和我同在的那種震撼。

2.初代教會聖靈充滿

在新約的初代教會,他們也有震撼,當他們敬拜的時候,禱告一完,聚會的地方震動,然後他們就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這是初代教會的震撼。「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4:31)

3.今日教會阿們驚醒

現代教會也有一種震撼,不過這種震撼來的比較慢,我把他稱作「阿們」的震撼。就是說進來教會的時候大家都很安息,一直到最後司會說:我們起來唱阿們頌,很多人就「醒過來!」(禮拜結束我們要回去了),這個叫作「阿們」的震撼。「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臺上,困倦沉睡。」(徒20:9)禮拜講道講太久就睡著了,很多人來敬拜是享受安息,沒有震撼,只有到唱阿們頌才醒過來,這叫作「阿們」的震撼。

真實的敬拜:

什麼叫作真正的敬拜,這個引起很多的討論,特別是主持敬拜的人都會去探討。耶穌曾經跟撒馬利亞一個婦人談這個事情,祂不是跟猶太人談,也不是在聖殿裡面談,祂是在外國一個沒有敬拜神的地方,跟一位女性談,而且是在一個古井的旁邊跟她談這個事情,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到底耶穌基督跟她談了什麼?什麼叫作敬拜?這個女人她是撒馬利亞人,雖然他的生活背景有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她在意〝敬拜〞,她問主耶穌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穌說:「婦人,重點不在那裡,因為你拜的是上帝,所以重點不在地點。」在這裡我得到一個學習,敬拜的重點不在那個Formality(拘泥形式儀式),不管聚會時你是坐板凳還是坐地板,你是穿著西裝筆挺還是襯衫,你唱的歌曲是用鋼琴伴奏還是用吉他伴奏,耶穌說:「婦人,這個不是重點。」敬拜的對象如果是上帝,敬拜的重點應該是你的心靈,因為上帝是靈,只有你的心靈與神接近時,你才進入敬拜。外在的這些Formality,如果能夠幫助你體會到神在其中,那你是敬拜,如果沒有辦法幫助你的話,這些都算不得什麼,所以耶穌對她說:「時候將到,現在就是,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真誠)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其實這句話翻譯出來的意思是:上帝到處在找看有沒有這樣的人,是在靈裡真誠的來拜祂,God is seeking this kind of people to worship Him英文這樣翻譯就很清楚,上帝像打著燈籠的人拼命在找,願意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祂的人,原文翻譯〝要這樣的人拜祂〞,有點被模糊掉。上帝到處在找,看有沒有誰是真的願意用心靈和真誠來拜祂的意義。

1.心靈敬拜(聖靈感動)

敬拜上帝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心靈(Spirit),Spirit其實就是指「靈」?我們最近這一系列的講道就是要操練「靈」,我們說到敬虔的操練,敬虔是屬於心靈的一個功能,你日常生活有沒有作個人敬虔的操練,有的話,你在主日崇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進入心靈的敬拜。

2.真誠敬拜(神看內心)

第二個重點是誠實(Truth),Truth所指的不是內容的「真」,而是態度的「真」,應該說是真誠,不是裝假的,不是作個樣子的,是從心裡面真誠的敬拜。心靈是用靈來敬拜,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靈」不怎麼「靈」的時候,當然你不容易進入敬拜中,並不奇怪。所以在這系列講道中,我覺得要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講,我們平常每天有一點親近神的時間,操練習慣了以後,禮拜天到教會來就比較容易進敬拜中,平常都不理上帝,到主日才想要進入敬拜,可能會找不到門路,因為搞不好連你的靈在哪裡你都搞不清楚!靈預備好很重要,我們的靈才會被聖靈感動。我每次講道完後,都會邀請大家有一點時間禱告,然後我會說:「如果聖靈在今天崇拜的時候,有對你講一句話,你就為這句話感謝。」其實在敬拜之前,我就應該跟大家說,在開始禮拜前,請你先默禱說:「聖靈啊,在今天一個小時的禮拜中,你來感動我。」牧師講道講了三十分鐘,講了很多話,可是其中可能只有一句摸到你的心,這不是牧師厲害,那是聖靈藉著牧師講的話觸及你的心,這就是聖靈的感動,我們要的是這一點點的感動,如此你就是進入敬拜了。「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12:3)就是說,從心裡面真的把耶穌當作主,所以敬拜就是把耶穌當作主來看,而不是把他關在門外,這樣的一種態度,聖靈會來感動您的心。敬拜要誠實(真誠),我們不必在上帝面前作什麼化妝修飾、刻意的打扮,因為神是看內心的神。

在舊約的時候,上帝對撒母耳(士師)說,你已經年老要退休了,以色列人覺得他們的士師常常在換人不行,因此覺得要有一個長期的領袖,他們希望撒母耳在退休以前幫他們選立一個國王,上帝就依從他們,要撒母耳選立了基士的兒子掃羅。後來掃羅被上帝厭棄,神就叫撒母耳到一戶人家,另外找一個人當國王,於是撒母耳就帶著角,一點油要去膏抹。在耶西家的七個孩子中,老大長的是英俊瀟灑、高大健壯,撒母耳心想就是他了,打算要膏抹老大,但是神說:不是他,他是外面長的好看,他的心不怎麼樣,上帝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所以不要以為說,那個人穿的怎麼樣,那個人看起來怎麼樣,你就以為神就不喜歡他,不是。上帝看的是你內心的真誠,這樣的人到神面前來,接受聖靈的感動,用真誠來敬拜神的,這叫作真實的敬拜。

永恆的敬拜:

教會做很多事情,教會開辦主日學、社會服務……等,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敬拜,就我所想,能夠帶進永恆的,大概只有敬拜。主日學在永恆不需要開辦,因為大家在神面前什麼都知道,不需要再學習了,社會服務也不需要了,社會的問題上帝都解決了,不會有什麼窮人需要幫助,可是有一件事情還會繼續做的,就是敬拜。啟示錄就描述了這樣的敬拜,剛才司會頌讀的經文是其中一個,我要講另外兩個,那兩個是告訴我們敬拜的內容,到底敬拜中,在敬拜什麼?為什麼要敬拜上帝?有畫家試著聖經把啟示錄所講的情境畫出來,畫中下方的是四活物(牛鷹人獅),旁邊有二十四位長老,有人說十二位是以色列十二支派,另外十二位是新約的十二使徒,後面是千千萬萬的詩班唱著詩歌,你可以感受到那個敬拜的情境,畫中央很明亮看不清楚的就是敬拜的對象,就是上帝。為什麼要敬拜祂呢?

1.創造的尊榮(讚美)

第一,因為神創造了宇宙萬物Majesty of Creation,神的創造是值得我們稱頌,我把它稱作「創造的尊榮」。我們是用讚美到神的面前來稱讚祂創造的尊榮,我們今天也要試著用一首詩歌來體會,聖經是這樣寫的:「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9~11)有一個作詩的人就把這段話寫成一首詩歌:

「主你配得,主你配得,主你配得讚美,配得榮耀,榮耀和尊貴,榮耀尊貴和權柄,因為你曾創造萬物你所創造,一切萬物是你所創造,照你聖旨意,萬物被創造,主你配得讚美。」

其實這樣的敬拜,不需要到禮拜天、到禮拜堂才可以敬拜,也不需要到風景名勝區才可以進入敬拜,求神給我們一個會欣賞的眼光,只要有一顆能夠欣賞在我們周遭,神創造的大自然的心,一朵小花,一隻螞蟻,你就可以進入敬拜的心境,說:「神我讚美你,創造了這麼漂亮的宇宙…」,這就是敬拜,這是永恆敬拜的第一個內容。

2.救贖的奧秘(感謝)

對基督徒來講,神除了創造以外,祂還有一個作為是值得我們感謝的,這個叫作「救贖的奧秘」Mystery of Salvation。神除了創造我們之外,祂還把我們從罪惡中救出來,這個是羔羊,又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是用感謝到祂的面前來,這是啟示錄第五章講的第二個敬拜的內容,聖經說:「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5:11~13)這個羔羊就是被殺的羔羊,就是為我們犧牲的主耶穌基督,所以我們說,我們敬拜的重點應該是我們的主,祂是救贖我們的,這是救贖的恩典,我們用感謝來敬拜。現在我們要唱一首以羔羊為敬拜對象的詩歌:

「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我們俯伏敬拜你,昔在今在以後永在,惟有你是全能真神,坐在寶座上尊貴羔羊,我們俯伏敬拜你,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你直到永遠,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惟有你配得敬拜和尊崇,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們高舉你聖名直到永遠。」

敬拜的操練

1.恭敬等候聖靈降臨

每一天、每個主日希望我們能夠進入敬拜,是需要有一些操練,其中第一個操練是禮拜六開始做,禮拜六不能看連續劇看太晚,因為禮拜天會爬不起來,所以要操練,生活的操練是跟敬拜有關係。明天一大早我要到教會敬拜上帝,今天晚上我就要早一點上床睡覺,明天才有精神去敬拜上帝,我們第一堂是8:30敬拜,所以我們應該8:25就到聖殿,你要敬拜上帝,早幾分鐘來做什麼?就是預備你的心安靜,今天早上早到的人,會看到有一張slide投影片的內容,就是我們要安靜聽聽那個沒有聲音的聲音Voice of Silence,這樣你把你的心靈預備好了,真的開始敬拜的時候,你就很容易進入靈的裡面,如果匆匆忙忙才來,浮動的心要怎麼敬拜呢?當然有困難。敬拜首先要恭敬等候聖靈降臨,如果聖靈不來,你就沒有敬拜,因為敬拜要用心靈和誠實,所以我們提早花個幾分鐘,默禱:「聖靈請你來,在我心裡面感動我,讓我今天能進入真實的敬拜。」所以這是安靜等候,「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130:5)等候就是早一點來才能等候,否則人家都開始敬拜了你沒得等,這是敬拜的預備。

2.口唱心和讚美神

第二個是唱詩歌,唱詩歌是很重要的,「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我們第一堂沒有詩班,第二堂的詩班我希望他們練習的是,詩班與會眾一起合唱,一起真正的進入唱詩歌的敬拜,這裡有一首詩歌,我來試著唱詩班的部分,你們唱主調的部分,看看敬拜的感覺怎麼樣?這是一首可以合起來唱的詩歌:

「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耶穌是誰,祂是晨星燦爛光華,祂是谷中百合花,千萬人中祂最美好,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耶穌是誰。」

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到,兩邊的人唱不一樣的音階,可是卻能夠感覺到是一體的敬拜,這就是口唱心和的意思,就是詩班與會友一起進到唱詩讚美的敬拜。

3.傾心吐意禱告主

在敬拜的當中會有禱告,禱告的重點是「傾心吐意」這四個字,不管你心裡面帶有多少愁苦、多少歡樂,在神的面前就傾訴出來,我們的禱告一向都是司會帶領我們作「公禱」,也許以後我會鼓勵司會在公禱以前,給大家兩分鐘讓每個人自己跟神禱告,我相信每一個到禮拜堂作禮拜的人,都帶著不一樣的內心感動要禱告,司會沒有辦法知道每一個人,最近有什麼事情要感謝或是要跟神苦訴的,讓我們在神面前能夠把心中的問題傾訴出來,然後司會再帶我們作公禱。記不記得我每次在講道完,都會給大家幾分鐘作自己的禱告,我們來敬拜不是坐在那邊看司會表演、牧師表演,我們是進到神裡面,在唱詩歌、在禱告時,我們都進入到那樣的敬拜裡面。聖經裡有一個婦人,禱告到被挨罵,因為她禱告的太傾心吐意了,她是因為不孕症,所以她很痛苦,每次到聖殿敬拜的時候,她都在神面前哭訴,哭到一個程度,祭司對她說:「婦人,禮拜都結束了你還在哭,是不是早上喝酒喝太多了?」結果這位婦人哈拿就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撒上1:15)神就垂聽她的禱告,這是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的禱告。

4.甘心領受主話語

作禮拜理當就要聽牧師講道,我們要領受神的話,「(庇哩亞)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1:17)重點是「甘心領受」的態度,甘心領受不等於照單全收,不是牧師所有講的話你都要同意,但是你要抱著甘心領受的心,而不是坐在那邊指責來挑剔去,若是抱持這種態度,那就什麼也聽不到,應該抱著說:「神啊,也許牧師今天講的話裡面,有一句話我可以學習。」這個態度就是敬拜的態度,甘心領受,回去再去整理反芻。

5.奉獻回應神恩典

耶穌看見一位窮人,大家在奉獻時她不敢去,因為她太窮了,只剩下兩分錢,(我們現在的奉獻袋是絨布做的,放紙鈔或銅板都沒有聲音,那時候猶太人的奉獻箱是木頭製的,錢放下去會有「叩嘍,叩嘍」的聲音。)有錢人在奉獻時「叩嘍叩嘍~叩嘍~」,不得了一定奉獻很多錢,而窮寡婦等到大家都走了,她才偷偷的去奉獻,「叩……叩……」兩聲,耶穌聽到了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21:3~4)這是真誠的奉獻,上帝看的是比例,所以簡單的講,奉獻不要跟別人比,你自己知道,神給你恩典有多少,你願意拿多少來到神的面前,這是你的決定。

6.奉差遣服侍世界

最後一個就是敬拜到結束時,你會向神說:「我從這裡離開後,能做什麼?有什麼我要改變嗎?神要我做什麼?」以賽亞在敬拜以後,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你要我做什麼事,我願意去做,當我們的敬拜是以這樣結束的時候,這個敬拜就從禮拜天帶到禮拜一去了,因為我帶著「回去以後能做什麼」的心。
當這個「做什麼」成為你敬拜的結束時,你就不是只有一週敬拜一個小時,而是這一個小時會帶入一週的生活,那樣的敬拜就是整個生命的敬拜,不是只有一個小時的敬拜,而是羅馬書十二章1~2節所講的敬拜:「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願我們每個人在每主日敬拜後向神說:「神啊,我能做什麼?」學習真正的敬拜,將敬拜融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