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4.07.25
作 者: 王方舟傳道
經文:【 約翰福音十二章24~26節】線上收聽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尊重他 』
在約翰福音這段經節中,講到一個很重要的主題—生命。在25節裡所講到的是耶穌對我們所提出的一個挑戰,要我們看出生命的不同處;而24節以麥子所作的譬喻正是耶穌所謂〝不同的生命〞。通常世人談論到〝死〞是指生命結束了;但耶穌所謂的〝死〞卻是引申出不同的生命。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曾經寫過一個故事—五粒豆子。 在五粒豆子尚幼嫩時,常在豆莢裡想著若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時我們要做什麼,大家在談論中都有了各自的主意。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五粒豆子也熟黃了。有天,樹被搖動了一下,豆子全掉進了一個小孩的手裡,這小孩就開心地拿起豆子當成子彈在射,對於能出來這個世界,豆子們非常地興奮。其中一粒豆子被發射時說:我要環遊世界一圈,它很努力地飛,但最後還是因為力盡而被鴿子吃掉了;第二粒豆子則說:世界太小了,我要飛進太陽裡。最後衝過頭掉進水溝中而腐爛了;另外兩粒豆子發射後說:無論去哪,我們的工作就是不停的滾動。於是在地上滾著滾著,也被鴿子吃掉了。最後一粒豆子說:應該做什麼,我們就去做。它被發射到屋頂上,被土蓋住了,似乎也失去了生命。
這屋子裡住著一對單親家庭的母女,因為她女兒身體非常虛弱,甚至無法行動、終日臥床,為此,她的母親必須辛勤賺錢來負擔她的費用。打開窗戶是她母親每天早上例行之事,使陽光得以照耀房間,讓她女兒可以體會到這世界的生命力。有天早上,當她打開窗戶時,發現窗邊有個搖動的綠色種子,她把它固定好後,便把她女兒的床移到窗戶邊,讓她能看到種子的成長。在這過程中,原本沒有力氣的女兒,為了想看成長中的種子所長出的綠葉,努力使力地爬起來,漸漸地她可以坐著了。甚至當她看到葉片愈來愈大時,有了下床走動的想法,正因為如此,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不同的生命。一天晚上,當他們母女一同吃飯時,那母親懷著感恩的心祈禱著說:這粒豆子是上帝親手種的,它的成長讓我得到歡喜和快樂,它是上帝派遣來的天使,為此感謝上帝。
這是一個小孩子的故事,用一粒豆子來說明生命的不同處。我要用這個故事與這幾段經節來和大家共同思考一個問題。〝生命的抉擇〞,你要怎麼選擇你的生命,我們的生活常常像這些豆子一樣,有著許多夢想。小時候我們都會想著未來要成為什麼,要擁有怎樣的生活,對這世界充滿了好奇。這粒豆子看起來似乎已死,但它卻成為一株豆株,成長、結果實。耶穌對我們提出的挑戰,就是你不要只是一粒豆子、一粒麥子,不要只是一粒種子讓人食用,你的生命並非如此。耶穌期待你的生命是結多多果實的生命,若是如此,你要為你的生命做如何的選擇?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會被強迫去種豆子,不論是紅豆或綠豆。在那過程中,我想我們可以看出一粒豆子生命的改變,我們也要常常把自己當成那粒豆子。豆子落在土裡,第一個工作就是定根,若未定根,被風吹來吹去,也許下一秒就會落在鴿子的肚子裡。耶穌要我們學習的是最後那一粒代表著〝順服〞的豆子。它所謂的〝應該怎樣做,就怎樣做〞,並非放任生命,而是一種順服在上帝面前的心態,也正是耶穌所期待我們選擇的生命,一個結果實的活命。在這段譬喻中,使我們明白一粒種子要與眾不同,首先要打破原本的生命,紮根、發芽、脫殼、成長結實,對基督徒而言,有兩種土地,第一是我們腳踏的土地無論是任何國家的基督徒,都會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成長;第二就是信仰的土地,也就是上帝國。你的根是在教會裡,紮根於聖經,在上帝的話語中吸收養分,而非僅僅侷限於生活中的知識,要與主結連,就如同耶穌所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樹枝。你定根在上帝的話語中,就如同與耶穌基督的樹枝相結連。結果子的生命,就是要把所得到的傳出去,不要只是樹枝或枯萎的樹枝,你要吸收養分、成長、結果實,耶穌要我們選擇的生命如同這樣,紮根、吸收養分進而成長,要使生命成長結實多多。耶穌將其種植於祂的田園,要我們展現不同的生命,轉變的生命。我們都是由信仰的前輩帶領,才有機會到主的面前,但我們不能僅滿足於此,上帝讓這粒豆子落在土裡,下雨使環境髒亂,然而它的生命卻有了不同,開始發芽、成長,還因此鼓勵了那位女孩,使她有新的活命。身為一個基督徒,有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能夠影響別人,就像那女孩因看到種子的成長而得到新生命一樣。在種子蛻變的過程中一定會經過剝殼的痛楚,但到最後一定會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如同保羅所說:脫去舊的衣服。將你覺得不好的或是真實面對上帝的皮脫去。當我們跟從耶穌時,要像已死一般,置死地而後生,是新的開始而非結束。有上過生物課的人都知道,蝴蝶是完全變態的動物,由幼蟲變蛹,脫殼而成為美麗的蝴蝶。豆子亦是如此,它由種子變成一株植物,成長結果實,耶穌對我們的提醒就是要我們去領受,去活出不同的生命,就是打破自己。耶穌說:我在哪裡服事,你們就在哪裡。服事上帝的人必得到上帝的看重。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若能得到上帝的看重,不是更大的喜樂嗎?耶穌所要說的就是,你若是選擇一個屬於上帝的活命,你就能得到上帝的看重,在上帝國裡,你要展現上帝所給你的使命,上帝或許讓你是很會教導人的人或很會禱告的人;很會唱歌的人或關心照顧別人的人,這些是上帝所給予的,我們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美,上帝要我們認清祂給我們的能力是什麼,上帝在我們裡面放入的是什麼樣的種子,無論什麼種子,都要認真去結出屬於你的果實,上帝讓你善於祈禱,請別客氣,認真奉獻於事工中;上帝讓你很會唱歌,就請你用歌聲來讚美主。若是如此,我們就能建造一座很美的上帝國,這就是上帝所期待我們的。基督徒的生命是跟從耶穌的生命,是死而復活的生命,希望我們能清楚知道自己要選擇的是什麼,當我們行走於人生時,要常常停留下來想,我的生命尚在種子階段或是已定根、發芽、開始改變,我要選擇走怎樣的路,要吸收什麼養分。在每個人生的階段,都要認真想,上帝要我們做的是什麼,願我們都能明白上帝的旨意。
最後,我們以一篇禱告作為結束:『上帝我們感謝你,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都以自己的智慧來選擇人生,但是主,我們要再次來到主的面前,看到主的旨意,使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紮根在上帝的話語中,明白主所要我們選擇的是什麼。主阿!使我們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因為我知道我們的生命都是在於主,讓我們可以落在土裡,活出屬於主的活命。主阿!願主的話語常常結連與幫助我們,讓我們每一日都能因祢的話語而得到鼓勵,更因此提醒我們勿走偏差之路,我們將自己再次仰望在主面前,願聖神引導帶領。祈禱奉主耶穌基督之聖名,阿們。』
2004年7月25日 星期日
因著信,從遠處歡喜迎接 -- 呂又慧 傳道
寫作於2004.07.25
作 者: 呂又慧傳道
經文:【 希伯來書十一章1、6、13節】線上收聽
信其實並不是出於一種自信主觀的感覺,也不是一種賭博式突然的堅持,乃是一種所有的信念與所有的堅持,像這種信心盼望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對上帝屬性的認識及對祂的話語應許的把握上。因為我們知道所信的那一位,是一個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希伯來書的聖經經文告訴我們說:這位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經凡事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祂雖然貴為上帝的兒子,但也受過肉體的苦難而學習順從,所以上帝將祂升為至高以後,祂將長遠活著,一直坐在父的右邊為我們祈求代禱,基督徒對人生的盼望絕對不是像大長今這樣子,這也是我們人生的某種實況,我想對一個基督徒來講,我們信心與盼望的基礎,是因為我們認識我們的上帝是一位 這樣的上帝,因為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裡做了一個美好的證據,通常祂會藉由個人主觀的經歷, 或是信仰群體帶給我們感動與保證,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及不確定性,甚至生命的結束或是死亡,能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因為我們知道所信的是誰,祂能夠保守我們所交託祂的,因此希伯來書第十一章1節,提到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如果我們願意給予積極正向的肯定,就是信心的內涵,通過這樣的相信,會讓我們的生命產生積極正向的力量,帶給我們莫大的安全感及祝福,所以我說這跟前面的人生故事有不一樣的分別。
今天的詩歌,上主是慈愛的,祂應許要保護我們的人生,在經文詩篇121篇中,耶和華祂是不打盹不睡覺的上帝, 祂是我們山寨,是我們在患難中的避難所, 祂並不撇棄我們,因為祂應許要守護我們。詩人甚至用大自然比喻說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你出你入祂會保守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聖經中有很多的例子,都充滿這樣的信靠來面對人生。
比如說:希伯來書11章,如果你仔細閱讀這個經文你會發現它的主題是因著信,談到許多的聖經人物,且都是我們大部分人耳熟能詳的,像亞伯拉罕、挪亞、以撒、約瑟、摩西還有士師們,或是初代教會的信徒,在他們整個歷程中,不管是為自己的生涯或是群體的發展,你可以看到他們在面對無法掌握的將來時,因著他們的相信,也為著他們的信靠、期待與盼望,在生活當中來到上帝面前,真實的與上帝對話,尋求祂的心意,這些信仰前輩們的信心,讓我們看到上帝會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如挪亞建造方舟,等候上帝。亞伯拉罕聽到上帝的呼召離開自己的家鄉吾珥,往上帝所指示的地去,也是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因著他的信心,甚至甘心獻上自己的兒子以撒…等等。出埃及記的摩西,他離開從小養育他的法老王,不惜對立,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完成世人眼中一切的不可能。因此我們說,我們真實的看到上帝的同在,他們真實的信靠,願意付出自己生命和代價的同時,上帝給予最好的報償。
我有一個三歲的小姪子,當中有一些人看過,他非常的聰明,有一個外號叫做小恐龍,為什麼他有這個外號呢?其實是因為他的媽媽,也就是我姐姐在做超音波時,他看起來就像一隻小恐龍的外型,所以就叫他小恐龍。因此他還沒有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因為他是第一個,也就是頭胎,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姐姐有多麼期待他的出生,在產前就添購嬰兒用品,像錄音帶、錄影帶及故事書什麼的,還特別準備小恐龍的玩偶,讓他可以感覺到父母的疼愛。在這段過程中我覺得非常的辛苦,但也充滿溫馨,整個過程我都與他們同住,陪他們度過這漫長且需要等待的時刻。我看一個孕婦挺著大肚子,還要工作,有時還會害喜,工作時體力很差,又要面對的生產的順利與否,或是產後水腫、產後壓力等問題,實在很辛苦。但辛苦又為了什麼,還不都是為了胎中的下一代,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媽媽以外,爸爸也付出很多心力,準爸爸雖不用有挺著大肚子,但是準爸爸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要照顧孕婦隨時改變的情緒、飲食習慣,太太什麼事都不能做,先生全都要包辦。作妹妹的我也要隨時待命,全家動員就是為那未出世的小孩,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對胎兒的家人,尤其是父母親來說,會相當期待他的出生,雖然他出生後會想把他塞回去,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所以父母會願意承受忍耐等候,存著盼望歡喜的心,去迎接孩子的來到。所以我真的感覺到,孩子是父母甜蜜的負荷!所以小恐龍生命故事,可能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翻版吧!母親所承受的,其實在身心靈上面都付了相當大的代價。
有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過:你真的願意相信嗎?如果你要付出相信的代價,那你就要承受受苦的過程。是的,信心的過程的確是要付出代價,我們生命當中期待任何一種願景的實現,其實是需要時間的磨練,可是這種相信跟盼望很奇妙,它會讓人在等待應許實現時,擁有生命的勇氣跟力量。我們願意甚至有耐力去承擔,那個過程中可能有的代價或勞苦。希伯來書11章13節說:這些前輩都是存著信心死的,而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其實也不是完全這樣,只是讓我們知道有些人得到應許只是尚未完全。我們看見在相信的同時,他們學習在時間當中順服的功課,面對未來,向這些前輩學習從遠處望見也歡喜迎接。
的確在我們人生的際遇裡,必須學習時間空間的管理,因著信學習盼望,期待應許的實現,換句話講,要學習信靠時也要明白,在盼望異象及願景實現之前,需要時間去熬鍊去等待去守候,而有時候有的仰望是站在祂應許上。而我們也知道辛苦的代價終究會得著果實,為這個緣故我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值得去學習歡喜迎接,因為人雖然會失信,可是上帝是可信的。
用一個例子做分享,大家都認識的台大教授張文亮,他是我當時法學團契時的校園輔導,他們夫妻的生命真的讓我敬佩,最近他也成了一個有名的作家,很多地方辦了他的講座,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兄弟相愛撼山河,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本書,也很容易讀,在學校教書時,我把它當教科書使用,我有個怪癖,連漫畫書都可拿來當教材,因為我覺得只要是好的內容,我都會把他拿來用。這本書的主角叫做威伯福斯,在英國下議會推動許多事情,他跟他克拉朋弟兄們,都是來自劍橋、牛津的優秀基督徒政治家,這群人在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國際社會,推動了著名的「廢除奴隸販賣制度」,整個異象的推動與實踐,時間長達了30-40年。
如果他20多歲出來做這件事情,完成目標時他都已經60-70歲了,所以他們一生的精華都花在這件事情上,威伯福斯與他的弟兄們對英國的社會,甚至國際政治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可是威伯福斯剛畢業時,曾想過離開政治這條道路,但在關鍵時刻,有兩位屬靈前輩幫助他,重新建立他的心志,一位是『奇異恩典』的作者John Newton,另一位是偉大的佈道家約翰衛斯理。這兩個人為他禱告多時,並且了解上帝對威伯福斯的託付,為了教會、國家,甚至整個國際政治的益處。所以他們用禱告跟勸勉幫他祝福,兩位前輩在臨終前並沒有看到「廢除奴隸販賣制度」的成就,但他們因著信,雖沒有得著應許的,卻從遠處歡喜迎接,成就了神在歷史的美意。我們也看到威伯福斯他們,因著信,在遠處看見神的應許,他們願意付出一生的代價,用恩典跟行動,耐心有恆的迎接時機到來。最後歷史證明,他們辛辛苦苦的盼望真的得到了勝利的果實,但最終讓他們喜悅的不是盼望的實現,而是過程中經歷到神的信實。這種甘甜與美善,不是任何事情能夠比擬的,在我們當中,有些人很想完成心中的夢想,但現階段一直有些關卡無法突破,使我們感到無力、挫折、疲乏,這是人生的實況,因為人有不同的計畫或是為群體發展的藍圖,要讓這些目標實現前,要先面對一些現實的處境與難題,但請記得神的手沒有離開我們,祂也沒有放棄我們。
詩篇應許我們說:祂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不至缺乏,雖然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祂卻應許我們,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勗、危難有賴….。願上帝信實與慈愛的引導,使弟兄姊妹能成為別人困境中的代禱、守望及扶持者,使人獲得生命的勇氣與力量,期盼大家用信心擺上自己,順服聖靈的引導,在神的恩典中學習從遠處望見,歡喜迎接神在我們生命中所預備美好的福分。
作 者: 呂又慧傳道
經文:【 希伯來書十一章1、6、13節】線上收聽
信其實並不是出於一種自信主觀的感覺,也不是一種賭博式突然的堅持,乃是一種所有的信念與所有的堅持,像這種信心盼望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對上帝屬性的認識及對祂的話語應許的把握上。因為我們知道所信的那一位,是一個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希伯來書的聖經經文告訴我們說:這位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經凡事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祂雖然貴為上帝的兒子,但也受過肉體的苦難而學習順從,所以上帝將祂升為至高以後,祂將長遠活著,一直坐在父的右邊為我們祈求代禱,基督徒對人生的盼望絕對不是像大長今這樣子,這也是我們人生的某種實況,我想對一個基督徒來講,我們信心與盼望的基礎,是因為我們認識我們的上帝是一位 這樣的上帝,因為聖靈保惠師在我們心裡做了一個美好的證據,通常祂會藉由個人主觀的經歷, 或是信仰群體帶給我們感動與保證,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及不確定性,甚至生命的結束或是死亡,能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因為我們知道所信的是誰,祂能夠保守我們所交託祂的,因此希伯來書第十一章1節,提到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如果我們願意給予積極正向的肯定,就是信心的內涵,通過這樣的相信,會讓我們的生命產生積極正向的力量,帶給我們莫大的安全感及祝福,所以我說這跟前面的人生故事有不一樣的分別。
今天的詩歌,上主是慈愛的,祂應許要保護我們的人生,在經文詩篇121篇中,耶和華祂是不打盹不睡覺的上帝, 祂是我們山寨,是我們在患難中的避難所, 祂並不撇棄我們,因為祂應許要守護我們。詩人甚至用大自然比喻說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你出你入祂會保守你,從今時直到永遠。聖經中有很多的例子,都充滿這樣的信靠來面對人生。
比如說:希伯來書11章,如果你仔細閱讀這個經文你會發現它的主題是因著信,談到許多的聖經人物,且都是我們大部分人耳熟能詳的,像亞伯拉罕、挪亞、以撒、約瑟、摩西還有士師們,或是初代教會的信徒,在他們整個歷程中,不管是為自己的生涯或是群體的發展,你可以看到他們在面對無法掌握的將來時,因著他們的相信,也為著他們的信靠、期待與盼望,在生活當中來到上帝面前,真實的與上帝對話,尋求祂的心意,這些信仰前輩們的信心,讓我們看到上帝會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如挪亞建造方舟,等候上帝。亞伯拉罕聽到上帝的呼召離開自己的家鄉吾珥,往上帝所指示的地去,也是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因著他的信心,甚至甘心獻上自己的兒子以撒…等等。出埃及記的摩西,他離開從小養育他的法老王,不惜對立,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完成世人眼中一切的不可能。因此我們說,我們真實的看到上帝的同在,他們真實的信靠,願意付出自己生命和代價的同時,上帝給予最好的報償。
我有一個三歲的小姪子,當中有一些人看過,他非常的聰明,有一個外號叫做小恐龍,為什麼他有這個外號呢?其實是因為他的媽媽,也就是我姐姐在做超音波時,他看起來就像一隻小恐龍的外型,所以就叫他小恐龍。因此他還沒有出生就有一個名字。因為他是第一個,也就是頭胎,所以你可以想像我姐姐有多麼期待他的出生,在產前就添購嬰兒用品,像錄音帶、錄影帶及故事書什麼的,還特別準備小恐龍的玩偶,讓他可以感覺到父母的疼愛。在這段過程中我覺得非常的辛苦,但也充滿溫馨,整個過程我都與他們同住,陪他們度過這漫長且需要等待的時刻。我看一個孕婦挺著大肚子,還要工作,有時還會害喜,工作時體力很差,又要面對的生產的順利與否,或是產後水腫、產後壓力等問題,實在很辛苦。但辛苦又為了什麼,還不都是為了胎中的下一代,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媽媽以外,爸爸也付出很多心力,準爸爸雖不用有挺著大肚子,但是準爸爸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要照顧孕婦隨時改變的情緒、飲食習慣,太太什麼事都不能做,先生全都要包辦。作妹妹的我也要隨時待命,全家動員就是為那未出世的小孩,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對胎兒的家人,尤其是父母親來說,會相當期待他的出生,雖然他出生後會想把他塞回去,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所以父母會願意承受忍耐等候,存著盼望歡喜的心,去迎接孩子的來到。所以我真的感覺到,孩子是父母甜蜜的負荷!所以小恐龍生命故事,可能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翻版吧!母親所承受的,其實在身心靈上面都付了相當大的代價。
有名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說過:你真的願意相信嗎?如果你要付出相信的代價,那你就要承受受苦的過程。是的,信心的過程的確是要付出代價,我們生命當中期待任何一種願景的實現,其實是需要時間的磨練,可是這種相信跟盼望很奇妙,它會讓人在等待應許實現時,擁有生命的勇氣跟力量。我們願意甚至有耐力去承擔,那個過程中可能有的代價或勞苦。希伯來書11章13節說:這些前輩都是存著信心死的,而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其實也不是完全這樣,只是讓我們知道有些人得到應許只是尚未完全。我們看見在相信的同時,他們學習在時間當中順服的功課,面對未來,向這些前輩學習從遠處望見也歡喜迎接。
的確在我們人生的際遇裡,必須學習時間空間的管理,因著信學習盼望,期待應許的實現,換句話講,要學習信靠時也要明白,在盼望異象及願景實現之前,需要時間去熬鍊去等待去守候,而有時候有的仰望是站在祂應許上。而我們也知道辛苦的代價終究會得著果實,為這個緣故我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值得去學習歡喜迎接,因為人雖然會失信,可是上帝是可信的。
用一個例子做分享,大家都認識的台大教授張文亮,他是我當時法學團契時的校園輔導,他們夫妻的生命真的讓我敬佩,最近他也成了一個有名的作家,很多地方辦了他的講座,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兄弟相愛撼山河,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本書,也很容易讀,在學校教書時,我把它當教科書使用,我有個怪癖,連漫畫書都可拿來當教材,因為我覺得只要是好的內容,我都會把他拿來用。這本書的主角叫做威伯福斯,在英國下議會推動許多事情,他跟他克拉朋弟兄們,都是來自劍橋、牛津的優秀基督徒政治家,這群人在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國際社會,推動了著名的「廢除奴隸販賣制度」,整個異象的推動與實踐,時間長達了30-40年。
如果他20多歲出來做這件事情,完成目標時他都已經60-70歲了,所以他們一生的精華都花在這件事情上,威伯福斯與他的弟兄們對英國的社會,甚至國際政治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可是威伯福斯剛畢業時,曾想過離開政治這條道路,但在關鍵時刻,有兩位屬靈前輩幫助他,重新建立他的心志,一位是『奇異恩典』的作者John Newton,另一位是偉大的佈道家約翰衛斯理。這兩個人為他禱告多時,並且了解上帝對威伯福斯的託付,為了教會、國家,甚至整個國際政治的益處。所以他們用禱告跟勸勉幫他祝福,兩位前輩在臨終前並沒有看到「廢除奴隸販賣制度」的成就,但他們因著信,雖沒有得著應許的,卻從遠處歡喜迎接,成就了神在歷史的美意。我們也看到威伯福斯他們,因著信,在遠處看見神的應許,他們願意付出一生的代價,用恩典跟行動,耐心有恆的迎接時機到來。最後歷史證明,他們辛辛苦苦的盼望真的得到了勝利的果實,但最終讓他們喜悅的不是盼望的實現,而是過程中經歷到神的信實。這種甘甜與美善,不是任何事情能夠比擬的,在我們當中,有些人很想完成心中的夢想,但現階段一直有些關卡無法突破,使我們感到無力、挫折、疲乏,這是人生的實況,因為人有不同的計畫或是為群體發展的藍圖,要讓這些目標實現前,要先面對一些現實的處境與難題,但請記得神的手沒有離開我們,祂也沒有放棄我們。
詩篇應許我們說:祂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不至缺乏,雖然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祂卻應許我們,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勗、危難有賴….。願上帝信實與慈愛的引導,使弟兄姊妹能成為別人困境中的代禱、守望及扶持者,使人獲得生命的勇氣與力量,期盼大家用信心擺上自己,順服聖靈的引導,在神的恩典中學習從遠處望見,歡喜迎接神在我們生命中所預備美好的福分。
2004年7月18日 星期日
誰最偉大?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4.07.18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馬可福音九章33~41節】線上收聽
今年是奧運年,對於我們而言,今年台灣參加奧運有兩個最重要的話題。第一個問題是,今年我們有沒有可能拿到有史以來第一面的奧運金牌。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奧運棒球代表隊,會得到第幾名。前幾天當奧運棒球代表隊公佈入選的二十四人名單時。我相信有一些常常看棒球的人一定會注意到一個人,就是林威助這位選手,聽到林威助入選,大家的第一個反應,不外乎「這個人是啥?」名不見經傳,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將黃甘霖、林明憲、王傳家等名將擠出榜外,徐生明為什麼要選他,是不是他和徐總教練很熟,所以才選他?
結果我們奧運棒球隊徐生明總教練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林威助是誰?我也不認識,但是我認識林華韋、酒井光次郎這兩位教練,他們說林威助好,我就相信林威助好。」我想這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謙卑的態度,一個總教練不是將權力捉在自己手上,而是信任,相信別人的判斷,這種信任的關係,才是真的的領導。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在告訴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領導,我們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在權力的爭奪上,有一種理論叫做權力的螺旋理論,就是一個人有了權力後,他便能決定許多事,這種能夠主宰事物的力量,會讓他渴望有更多的權力來主宰事物。但是一個人有更多的權力之後,他更害怕別人來搶去他的權力,於是他更想辦法獲得更多的權力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越大的權力帶來越大的不安全感,於是渴求更多的權力以防止權力被奪取。如同螺旋一樣的越陷越深。在這種權力的螺旋理論中,每一個人領導者都是一個獨裁者,小至家庭的家長、大到一國之君,他們都以絕對的權力來支配他們所控制的世界。每一個有權力的人都是一個主人,其他的人都是主人的僕人,要來服務他、滿足他,使他的慾望得以實踐。
我們從今天的經文中看到,耶穌的學生對權力是敏感的,雖然耶穌一再地告訴他們,彌賽亞是一個受苦的僕人,但是他們總是不明白。這段經文很清楚地對我們說,當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當耶穌講完這些話以後,我們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也許我們會覺得這些門徒很鈍,不明白耶穌對他們的教訓。但是其實門徒不是聖人,他們只是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想要追求一個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權力、名聲、地位、與財富,他們所追求的和我們今日所追求的並沒有什麼兩樣。
(一)權力的敏感
在這些門徒的心目中,他們對權力是相當敏感的,他們一直期待著耶穌帶來一個有權勢的王國,並且大家在互相較勁,計畫將來如何封官分爵。革命還未成功他們內部的鬥爭就先開始了。耶穌講的是祂將如何被釘十字架,門徒所關心的是誰是副總統、五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等職位的分配。
當耶穌問他們,你們在路上議論的什麼的時候,門徒不作聲,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爭論是不對的。他們不能為自己辯護什麼,他們不敢在耶穌面前說明自己的企圖,這只是可以自己私下計謀、爭論的,但是不能拿到耶穌面前講的。耶穌的門徒和我們一樣,常常我們的禱告是那些耶穌你賜我平安、你賜我喜樂,耶穌求你幫助我有信心。這種屬於宗教的、屬靈的、信仰的用語。但是我們很少把我們的慾望、野心、企圖拿出來在耶穌的面前說。因為我們已經畫好了一個界線,這是屬於信仰的,這是我該放在禱告的。那些我在生活中狗屁倒灶的事,如何得到高薪、昇職、老闆的歡欣、同事更加的喜歡我,這種事不會拿來禱告的,更別提在公司中的爭權奪利,如何和耶穌說。所以我們自己有一個屬靈的機制,如同喉嚨中的「會厭」一樣,喝水的時候,就關起來,讓水不會流到肺部,呼吸時就打開。我們的禱告也是這樣,經過我們那個判準屬世、屬靈的「會厭」從我們口出來的禱詞,早已經分別好什麼是可以講來的,什麼是不能講出來的。
耶穌並沒斥責門徒,說他們怎麼可以想著要爭權奪利,而是重新定義一個領袖的義意,「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佣人。」作一個領袖並不是操控他人,而是服事他人。耶穌告訴門徒,如果你們真想在天國中作眾人的領袖,這是可以的,但是這個人必須先作眾人的僕人。耶穌反對他們當領袖了嗎?沒有,祂是在改造他們的思想,並要他們認清,跟隨耶穌需要的不是野心,而是事奉他人的心。一個領袖,不是以得到更多的權力、更多的控制為目的,而是成為僕人,好服事更多的人為目的。換句話來說,因著你的服事,使更多人得到祝福,你就是一個好領袖。
若我們有這種的認知,我們對生命會有另一種認識,那就是,我們生命的目標不再是追求自己生命的豐厚,而是成為別人的幫助與祝福。過去人們成為領袖是希望別人為他效力,但是從此以後,我們成為領袖,是要為別人服務。耶穌用一個小孩子來教導門徒,凡為了耶穌的名接待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耶穌。為什麼?因為小孩子無法回報我們金錢、權力、名聲,他們沒辦法給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我們喜歡去接待那些有影響力的人,例如你的老師、教授、老闆,那些對你有權力,可以決定你未來的人,很多人都喜歡接待他們。我們期待用攏絡與高攀來得到他們的好感,以便讓我們的未來可以走得更順。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拍馬屁、巴結、奉承來換取別人的好感。耶穌卻不是這樣看待,祂要我們去服事那些沒有能力回報我們的人。
(二)不能忍受制度以外
另外這段聖經也告訴我們另一件值的我們注意的事。約翰看見有人奉耶穌的名趕鬼,但是卻沒有跟從耶穌,所以約翰就禁止他。在台灣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不誠實的招牌,像是你去大溪就會看到每家豆干都是黃日香,而且都強調自己才是真正的黃日香,自己才是正字標誌,別人的是假的。去到台中,每一家的太陽餅都是太陽堂,自己才是真正的老牌太陽餅,真的嗎?約翰看到有人奉耶穌的名,就緊張的要聲明,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怎麼可以容別人打著耶穌的名號,在那裡大出風頭。於是約翰強調自己才是真的別人才是假的。
約翰這種想法,是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別人是在制度以外,沒有在自己所遵守的遊戲規則內,所以就禁止別人。我們不能容忍制度以外的事,更不能接受別人不照遊戲規則來玩。有人說「中國為什麼一定要統一台灣?是因為他們想要台灣的經濟、外匯存底。」我想不是這樣的,發展經濟,中國現在也發展的不錯啊,說到外匯存底,他們現在比我們還多,難到十二億的中國人,還缺二千三百萬人來湊人數嗎?我想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不能容忍制度上的偏差。中華民國的存在,對一個大統一思想的中國是一種制度上的偏差。是一種有人不照中國所控制下的遊戲規則來玩遊戲,台灣自己玩,還玩得很快樂,讓中國自覺自己的遊戲很難玩,所以他一直要我們陪他一起玩,不玩還不行。
約翰想讓一切都在自己所屬的團體的控制之中,那個奉耶穌名趕鬼的人,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因為他沒有跟從我們。從約翰的角度來看,他的團體是小的,若沒有像他那樣的跟隨耶穌,這樣的人就非我族類,是需要禁止的。耶穌的上帝國卻是寬廣的,只要人們相信他的名是大有能力的,就是跟隨他的人。我們在一個教會裡,我們已經是同一個教會的弟兄姊妹,但是我們還是要分門別類,我們常常有意見的不同,很困難去學習真正的和一在耶穌的名下,這是我們的問題。
(三)讓別人高過你
耶穌所要的,不是我們來控制一切,我們常常要成為一個領導者,要別人都聽我們,也不許別人在我們所謂的制度外。但是,我們是要自己來控制呢?還是讓聖靈在我們當中動工呢?如果我們害怕讓別人高過我們,如果我們害怕,別人不在我們的控制、掌握底下,那我們就是一個依靠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依靠上帝的人。我們要學習把決定交在上帝的手中,讓上帝來掌控,讓別人高過我們。
聖經中有許多的例子,他們將決定權交在上帝手中,讓上帝的掌控,他們讓別人高過他們,他們選擇了謙卑的角色,亞伯拉罕對他的侄子羅得說:「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他將掌控權交在別人手中,他是長輩,但他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優先選擇地點。
大衛對待追殺他的掃羅,跑到山洞裡去躲起來,結果掃羅剛好到山洞內去上廁所,他身旁的人一直叫他趁機殺掉掃羅,但是大衛沒有自己作主。「大衛不敢伸手害掃羅,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將掌控權交給上帝,讓上帝來掌控。
施洗約翰出來傳悔改的信息,要百姓悔改來到上帝面前接受洗禮。許多以色列的百姓來到約旦河的曠野來接受洗禮。但是當耶穌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施洗約翰的門徒,反而跑去跟隨耶穌,施洗約翰不但沒有覺得生氣,沒有面子,反而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他讓別人高過他。親愛的弟兄姊妹,誰是那個最偉大的人呢?不是那個當老大的人,而是那些真正服事別人的人。什麼時候我們真正謙卑下來,成為一個僕人,我們就是真正在作領袖。
每一個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我們都必須問自己,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為名嗎?我們為利嗎?我們為權勢嗎?還是我們是因為上帝的愛,因耶穌基督用他的寶血來贖回我們,所以我們願意在這條天路上奔跑。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為什麼在這裡?是為了成為受人服事的人呢?還是因為耶穌的愛,使你成為一個甘願揹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的人。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馬可福音九章33~41節】線上收聽
今年是奧運年,對於我們而言,今年台灣參加奧運有兩個最重要的話題。第一個問題是,今年我們有沒有可能拿到有史以來第一面的奧運金牌。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奧運棒球代表隊,會得到第幾名。前幾天當奧運棒球代表隊公佈入選的二十四人名單時。我相信有一些常常看棒球的人一定會注意到一個人,就是林威助這位選手,聽到林威助入選,大家的第一個反應,不外乎「這個人是啥?」名不見經傳,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將黃甘霖、林明憲、王傳家等名將擠出榜外,徐生明為什麼要選他,是不是他和徐總教練很熟,所以才選他?
結果我們奧運棒球隊徐生明總教練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林威助是誰?我也不認識,但是我認識林華韋、酒井光次郎這兩位教練,他們說林威助好,我就相信林威助好。」我想這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謙卑的態度,一個總教練不是將權力捉在自己手上,而是信任,相信別人的判斷,這種信任的關係,才是真的的領導。
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在告訴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領導,我們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在權力的爭奪上,有一種理論叫做權力的螺旋理論,就是一個人有了權力後,他便能決定許多事,這種能夠主宰事物的力量,會讓他渴望有更多的權力來主宰事物。但是一個人有更多的權力之後,他更害怕別人來搶去他的權力,於是他更想辦法獲得更多的權力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越大的權力帶來越大的不安全感,於是渴求更多的權力以防止權力被奪取。如同螺旋一樣的越陷越深。在這種權力的螺旋理論中,每一個人領導者都是一個獨裁者,小至家庭的家長、大到一國之君,他們都以絕對的權力來支配他們所控制的世界。每一個有權力的人都是一個主人,其他的人都是主人的僕人,要來服務他、滿足他,使他的慾望得以實踐。
我們從今天的經文中看到,耶穌的學生對權力是敏感的,雖然耶穌一再地告訴他們,彌賽亞是一個受苦的僕人,但是他們總是不明白。這段經文很清楚地對我們說,當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當耶穌講完這些話以後,我們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也許我們會覺得這些門徒很鈍,不明白耶穌對他們的教訓。但是其實門徒不是聖人,他們只是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想要追求一個更好的生活,更多的權力、名聲、地位、與財富,他們所追求的和我們今日所追求的並沒有什麼兩樣。
(一)權力的敏感
在這些門徒的心目中,他們對權力是相當敏感的,他們一直期待著耶穌帶來一個有權勢的王國,並且大家在互相較勁,計畫將來如何封官分爵。革命還未成功他們內部的鬥爭就先開始了。耶穌講的是祂將如何被釘十字架,門徒所關心的是誰是副總統、五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等職位的分配。
當耶穌問他們,你們在路上議論的什麼的時候,門徒不作聲,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爭論是不對的。他們不能為自己辯護什麼,他們不敢在耶穌面前說明自己的企圖,這只是可以自己私下計謀、爭論的,但是不能拿到耶穌面前講的。耶穌的門徒和我們一樣,常常我們的禱告是那些耶穌你賜我平安、你賜我喜樂,耶穌求你幫助我有信心。這種屬於宗教的、屬靈的、信仰的用語。但是我們很少把我們的慾望、野心、企圖拿出來在耶穌的面前說。因為我們已經畫好了一個界線,這是屬於信仰的,這是我該放在禱告的。那些我在生活中狗屁倒灶的事,如何得到高薪、昇職、老闆的歡欣、同事更加的喜歡我,這種事不會拿來禱告的,更別提在公司中的爭權奪利,如何和耶穌說。所以我們自己有一個屬靈的機制,如同喉嚨中的「會厭」一樣,喝水的時候,就關起來,讓水不會流到肺部,呼吸時就打開。我們的禱告也是這樣,經過我們那個判準屬世、屬靈的「會厭」從我們口出來的禱詞,早已經分別好什麼是可以講來的,什麼是不能講出來的。
耶穌並沒斥責門徒,說他們怎麼可以想著要爭權奪利,而是重新定義一個領袖的義意,「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佣人。」作一個領袖並不是操控他人,而是服事他人。耶穌告訴門徒,如果你們真想在天國中作眾人的領袖,這是可以的,但是這個人必須先作眾人的僕人。耶穌反對他們當領袖了嗎?沒有,祂是在改造他們的思想,並要他們認清,跟隨耶穌需要的不是野心,而是事奉他人的心。一個領袖,不是以得到更多的權力、更多的控制為目的,而是成為僕人,好服事更多的人為目的。換句話來說,因著你的服事,使更多人得到祝福,你就是一個好領袖。
若我們有這種的認知,我們對生命會有另一種認識,那就是,我們生命的目標不再是追求自己生命的豐厚,而是成為別人的幫助與祝福。過去人們成為領袖是希望別人為他效力,但是從此以後,我們成為領袖,是要為別人服務。耶穌用一個小孩子來教導門徒,凡為了耶穌的名接待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耶穌。為什麼?因為小孩子無法回報我們金錢、權力、名聲,他們沒辦法給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我們喜歡去接待那些有影響力的人,例如你的老師、教授、老闆,那些對你有權力,可以決定你未來的人,很多人都喜歡接待他們。我們期待用攏絡與高攀來得到他們的好感,以便讓我們的未來可以走得更順。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拍馬屁、巴結、奉承來換取別人的好感。耶穌卻不是這樣看待,祂要我們去服事那些沒有能力回報我們的人。
(二)不能忍受制度以外
另外這段聖經也告訴我們另一件值的我們注意的事。約翰看見有人奉耶穌的名趕鬼,但是卻沒有跟從耶穌,所以約翰就禁止他。在台灣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不誠實的招牌,像是你去大溪就會看到每家豆干都是黃日香,而且都強調自己才是真正的黃日香,自己才是正字標誌,別人的是假的。去到台中,每一家的太陽餅都是太陽堂,自己才是真正的老牌太陽餅,真的嗎?約翰看到有人奉耶穌的名,就緊張的要聲明,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怎麼可以容別人打著耶穌的名號,在那裡大出風頭。於是約翰強調自己才是真的別人才是假的。
約翰這種想法,是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別人是在制度以外,沒有在自己所遵守的遊戲規則內,所以就禁止別人。我們不能容忍制度以外的事,更不能接受別人不照遊戲規則來玩。有人說「中國為什麼一定要統一台灣?是因為他們想要台灣的經濟、外匯存底。」我想不是這樣的,發展經濟,中國現在也發展的不錯啊,說到外匯存底,他們現在比我們還多,難到十二億的中國人,還缺二千三百萬人來湊人數嗎?我想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不能容忍制度上的偏差。中華民國的存在,對一個大統一思想的中國是一種制度上的偏差。是一種有人不照中國所控制下的遊戲規則來玩遊戲,台灣自己玩,還玩得很快樂,讓中國自覺自己的遊戲很難玩,所以他一直要我們陪他一起玩,不玩還不行。
約翰想讓一切都在自己所屬的團體的控制之中,那個奉耶穌名趕鬼的人,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因為他沒有跟從我們。從約翰的角度來看,他的團體是小的,若沒有像他那樣的跟隨耶穌,這樣的人就非我族類,是需要禁止的。耶穌的上帝國卻是寬廣的,只要人們相信他的名是大有能力的,就是跟隨他的人。我們在一個教會裡,我們已經是同一個教會的弟兄姊妹,但是我們還是要分門別類,我們常常有意見的不同,很困難去學習真正的和一在耶穌的名下,這是我們的問題。
(三)讓別人高過你
耶穌所要的,不是我們來控制一切,我們常常要成為一個領導者,要別人都聽我們,也不許別人在我們所謂的制度外。但是,我們是要自己來控制呢?還是讓聖靈在我們當中動工呢?如果我們害怕讓別人高過我們,如果我們害怕,別人不在我們的控制、掌握底下,那我們就是一個依靠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依靠上帝的人。我們要學習把決定交在上帝的手中,讓上帝來掌控,讓別人高過我們。
聖經中有許多的例子,他們將決定權交在上帝手中,讓上帝的掌控,他們讓別人高過他們,他們選擇了謙卑的角色,亞伯拉罕對他的侄子羅得說:「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他將掌控權交在別人手中,他是長輩,但他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來優先選擇地點。
大衛對待追殺他的掃羅,跑到山洞裡去躲起來,結果掃羅剛好到山洞內去上廁所,他身旁的人一直叫他趁機殺掉掃羅,但是大衛沒有自己作主。「大衛不敢伸手害掃羅,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將掌控權交給上帝,讓上帝來掌控。
施洗約翰出來傳悔改的信息,要百姓悔改來到上帝面前接受洗禮。許多以色列的百姓來到約旦河的曠野來接受洗禮。但是當耶穌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施洗約翰的門徒,反而跑去跟隨耶穌,施洗約翰不但沒有覺得生氣,沒有面子,反而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他讓別人高過他。親愛的弟兄姊妹,誰是那個最偉大的人呢?不是那個當老大的人,而是那些真正服事別人的人。什麼時候我們真正謙卑下來,成為一個僕人,我們就是真正在作領袖。
每一個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我們都必須問自己,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為名嗎?我們為利嗎?我們為權勢嗎?還是我們是因為上帝的愛,因耶穌基督用他的寶血來贖回我們,所以我們願意在這條天路上奔跑。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為什麼在這裡?是為了成為受人服事的人呢?還是因為耶穌的愛,使你成為一個甘願揹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的人。
2004年7月11日 星期日
上帝國的富翁 -- 蘇國欽 傳道
寫作於2004.07.11
作 者: 蘇國欽 傳道
聖 經: 【路加福音廿一章1~4節】線上收聽
親愛的兄姐平安,逾越節的時候耶路撒冷可說是非常熱鬧的地方,有很多虔誠的猶太人與外邦人,他們都會在那個時候慶祝,在猶太的國家,每一個家庭婦人都很忙的在準備食物,有烤肉、烤麵包、鹹橄欖與釀造的酒,只有一個婦人她很窮,身上所剩沒幾分錢,可以說不夠她買吃的東西,所以她必須小心的使用這些錢財,雖然沒有很多錢,不過她卻很清楚要怎麼樣來安排,她就慢慢走到聖殿,來到專門婦人的庭與外幫人的庭中,那邊有十三個奉獻箱放在那,她就走到當時叫美門的地方,就是那願意來到聖殿奉獻的人所預備的地方,她到那邊的時候,不只有她一個人,有很多敬虔的人都到那個地方,他們在那把錢投下去,就像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有富有的人、有錢的人他們將他們的錢投下去,來表達對上帝的感謝。
她到那邊也走到旁邊,將她的那兩個小錢投下去,這個窮寡婦的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在馬可福音也一樣有這段紀錄,這兩段的紀錄都發生在,耶穌預言祂將來要受苦、死,接下來這段等候,在祂要被定十字架之前的時間,這段時間耶穌有說許多的比喻和故事,這也是當時說的一段故事,聽到這邊有沒有大家感覺到很有趣,想要想這婦人放到這邊的故事,她的奉獻跟我們說的末世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她的奉獻會特別記載在這段聖經裡面?而且在這中間,耶穌特別將這段故事說出來。
親愛的兄姐,這段可以說是讓我們再一次在這邊三思上帝國的一段記載,在前面我們若專心來看,祂說:「耶穌抬頭觀看。」,也就是耶穌在當時抬頭看那些拜上帝的人,因為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婦人的庭與外邦人庭的地方,耶穌抬頭看那個地方,祂不是看猶太人的庭,祂是看外幫人與婦人的庭,這表明什麼?耶穌注目的不是在當時自認為有得救的人身上而已,也注目在當時微小、被人輕視的婦人,與那時覺得救恩跟他們沒關係的外邦人的庭,換句話說,耶穌祂看重所有有心來到聖殿敬拜祂的人,所以親愛的兄姐,在這有一個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就是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我們所信仰的主耶穌,祂不是一個大小眼的上帝,祂是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台灣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或男或女,或是強健或是軟弱的,只要你有心來到上帝的面前,耶穌就會注目看你,耶穌很公平不只看富裕的,祂也看貧窮的人,耶穌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樣的要求與標準,以耶穌的眼光與世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祂的標準是超越這個世界的,耶穌並沒有說你每天作一件好事就能進天國,祂也沒說你只要讀博士、當醫生、做牧師你就可以進上帝國,耶穌是說你就是作在最微小的身上,若有人餓你給他吃,若有人口渴你給他喝,若有人赤身露體你給他穿,生病時去照顧他,下在監獄時你去看他,耶穌要從這些地方看你所付出的行為或是行動,來分別你是綿羊還是山羊,耶穌沒要求來到祂面前的人要獻上許多,但是祂要求要完全的奉獻,那願意完全擺上的意願,是耶穌所喜悅的,就像我們今天讀的這段經文,有錢人的奉獻耶穌沒多說什麼,但是當這個窮寡婦,縱使她很弱勢、很缺乏的人,她願意將她所有的投下去時,耶穌就在那邊出聲跟祂的學生說話,親愛的兄姐,這在跟我們說什麼,這在跟我們說甘心樂意完全獻上的人,在這個地方要得到耶穌的贊賞,當我們每個人獻上我們的奉獻,或是我們拿一杯水給我們覺得厭煩、不喜歡的人或者拿給我們的鄰居喝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用一種全心願意以上帝的愛來使我們擺上的態度來面對,你有在那中間用願意付出的心志來回應沒有?
這點是我們很專心來思考的,在這故事裏,那窮寡婦她的奉獻,聖經說她將兩個小錢拿來奉獻,其實她也可以只奉獻一個就好,因為她只奉獻一個的話就已經是她所有的百分之五十了,另外一個先收起來,以防如果有急用時,她也可以慢慢的存,如果說她每天都有兩個小錢這樣的收入,每天都只奉獻一個,這樣一個星期6天就有6個小錢,可以有比較多的錢了,如果存了一個月,她就可以擁有12個大錢了,雖然還是很微薄,但是就拿這些來買麵包或是來還債,她可以拿存起來的錢來作許多事情,反正我已經奉獻一半了,比所指定的十分之一還要多了,但是我們看到這個婦人把所有自己養生的、所有她擁有的,在那個地方全部投下去,獻她所以靠的來活。
親愛的兄姐,在這個婦人身上我們看見,她將她所有的全部獻上時,耶穌就在那個時候注意到她,祂是為什麼要注意她?因為祂發現在她生命中她願意獻上所有的,甚至自己都不夠用的全部擺在上帝面前為主所用,她沒為了自己保留什麼,她將她所有的在那個地方全部的獻上,會到那地的人我相信都是很虔誠、敬畏上帝的人,其他人也照他們所有的奉獻,但是我們看見耶穌沒那那邊說其他的人,反而說到這個婦人,因為耶穌看見這婦人是用完全付出的心在那個地放奉獻,親愛的兄姐,你和我都有那兩個小錢,我們在這婦人身上看到一個很美的生命,當她願意完全的獻上時,上帝也要在當下掌管她的生命、也要將上帝富有的豐盛臨到她身上,親愛的兄姐,上帝所喜悅的就是這種願意獻上全部、願意付出的生命,我相信我們每個兄姐也很希望有這樣美的生命,我相信我們每個兄姐當要面對上帝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都能得到耶穌、上帝的稱讚,所以我們要在這邊思考我們所能獻上的兩個小錢是什麼?是你一個月所賺的錢?或是銀行的利息?還是你每個月奉獻的十分之一?或者你去買樂透重的獎金?
親愛兄姐並不是這些的,聖經教導我們,凡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都是我們的財產與財富,上帝給我們的無論是錢、恩賜、體力、時間、愛心、屬靈的果子,都是我們那兩個小錢,耶穌在這地方不是教我們把我們有的奉獻出來而已,祂是說要完全的獻上,也就是說上帝如果需要就願意完全的付出,若是這些是要作再最微小的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就願意全心投入下去幫忙,當我們願意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要在那邊體會到上帝的豐盛、那活水要經過你的身體,不只你還有其他很多的人都要因這樣得到幫助,在聖經中路加福音第三章的地方,施洗約翰在當時也有那樣的教導,他在那個地方成為在耶穌來之前作傳揚悔改的道的人,他說審判的日子到了!有兩件衣服的人,要分給沒有衣服的人,有食物可吃的人,也要照這樣來行,眾人來到他施洗的地方問他的時候說,我們能作什麼?他就跟他們說要分享、要盡自己的本分與作人要正直。
我們來看路加福音第三章第九節的地方,有說到一個我們很有印象的矮子撒該,他就在那裡領受上帝的恩典,他清楚知道的時候他就有實際的行動,他不只悔改而已他還有實際的行動,他知道不只是他所有的財產分出去就能得到耶穌的贊賞,是在那中間他悔改的心,不只悔改的心他實際的行動,耶穌就在那地方說救恩已經臨到這家,救恩臨到這個家庭,這對我們每個兄姐來說,更深刻的意思是不只將你有的分出去,是你辦法賺多少,你就要照著本分努力賺,在那地方來獻上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上帝的稱讚,不是將人家送我們的、或是我們所領受的埋在土裏,聖經教導我們要願意將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分享出去,若沒有我相信我們的上帝會用很惋惜的眼光說,你還欠一樣,就是便賣你所擁有的一切分給窮人然後來跟隨我,就像在聖經中,有一個有錢作官的人,暗暗的來到耶穌的面前,在那地方耶穌用很惋惜的眼光對他說,你什麼都已經齊全了,你在信仰上你守律法、也盡本分獻上自己的,但是我們的主耶穌不只要我們這樣而已,他要你更多就是要便賣一切的分給窮人,而且要來跟隨我。
親愛的姐我們要跟隨主並不是一個口號而已,不是來這邊作禮拜就結束了,是在我們生命中要每分每秒抓住機會,看上帝給你的感動要你作的是什麼?親愛的兄姐這才是上帝要我們作的,祂所喜悅的事情,聖經有這樣的教導,我們若是作在最小的身上,上帝就要因此而喜悅,那時我們在天上累積的財寶也要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在座的兄弟姊妹,我們和平教會在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我們已經有照這樣來行,我有聽見在上星期,因為颱風的緣故我們有在這邊賣水果,來支持災區那很多的食物,透過我們在這邊對他們的幫助,我想不只有這樣,當我們翻開週報最前面的時候,不知道兄姐們有沒有看到一段很要緊的話,我們的教會要成為萬民的祝福。
親愛的兄姐,這是何等的美也是我們每個基督徒在生命中應該做的,曾有一個報導講到一位老先生,他都煮免費的豬腳麵線,辦桌請他附近的鄰居,甚至是那些有缺乏的人,請他們吃飯,這件事讓記者發現,他就在那訪問他,為什麼你要這樣做?那老先生就說因為他小時候很窮,但是他現在有錢以後,他要將他這些錢與身旁的人分享,他70幾歲了,他這樣做就感動了四周的許多人,來體會上帝所賞賜的甜蜜,不只這樣透過他這樣行就幫助了許多人,我不知道這人是不是個基督徒,但當他願意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他幫助人所散發出的甜蜜,讓我們感動的也在那地方感動了許多人,他沒將那些錢當成是他自己的,作養老金而已,他在那地方就分享出去,親愛的兄姐,我們每個在台灣長大成為基督徒的人,我們就要來三思這件事情,那上帝的富裕是要怎麼樣出現?是要怎麼彰顯在這塊土地上?就是我們每個人要在生命中,我們要願意付出,在我們教會裡有很多牧長都這樣行,我們在這地方有接續馬偕博士,與巴克列牧師他們奉獻的精神,我們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就要在那帝見證上帝的恩典,在那地用生命見證上帝的大能。
有一位牧師當他還是一個很窮的神學生的時候,他在路上遇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他就把他帶回自己的宿舍,他給他吃給他喝讓他讀書,不論什麼時候他有的他就分給那小孩,那個神學生可以在那個時候不理他,但是他沒這麼作,甚至當那神學生的太太吃醋的時候,他也沒拋棄他,這小孩從他當神學生到他娶妻封牧都一直跟在他身邊,他陪他讀書作他的助手,最後也進神學院受造就,他也在那時獻上自己一生為主作工,他這樣的生命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生命,在那讓對上帝完全的奉獻的精神彰顯,那神學生就是周正義牧師,親愛的兄姐感謝主,我們教會有許多這樣的人,都願意獻上,那願意獻上的態度是上帝最看重的,你與我都有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有我們富裕的地方,但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態度?願意獻上,曾有一個牧師說過,你來信耶穌不只是要你奉獻而已,我要你的人、要你的生命、要你的一切,親愛的兄姐,我們若是領受上帝的恩典,上帝在我們生命中讓我們感動的時候,我們就要記得若是要得到上帝的稱讚,我們要怎麼作?當我們願意那樣作的時候,那真正的富裕就要在那時候深深的體會到,我要說我很有福氣,當我有機會在和平聚會的時候,和平的長輩們就很愛護我,我在這邊不會很久才兩年,但是那愛我到現在還是感受的到,就像我在週報裏所寫的,當在豐里那有欠缺的時候,我們的兄姐聽到就願意去支持與幫助,讓在那邊的人感受到聖神的相通,信徒的相通在那,親愛的兄姐這就是富裕,我們和平教會就真的像人家所說,富裕的教會、上帝國的彰顯就是從這裡開始,懇求主來幫助我們,無論我們的愛心、智慧、憐憫、傳福音、栽培方面,我們要來學習這擁有兩個小錢的婦人一樣完全的擺上、獻上,我相信我們要在這體會上帝的豐盛與富裕,我們要體會那真正的富裕。
作 者: 蘇國欽 傳道
聖 經: 【路加福音廿一章1~4節】線上收聽
親愛的兄姐平安,逾越節的時候耶路撒冷可說是非常熱鬧的地方,有很多虔誠的猶太人與外邦人,他們都會在那個時候慶祝,在猶太的國家,每一個家庭婦人都很忙的在準備食物,有烤肉、烤麵包、鹹橄欖與釀造的酒,只有一個婦人她很窮,身上所剩沒幾分錢,可以說不夠她買吃的東西,所以她必須小心的使用這些錢財,雖然沒有很多錢,不過她卻很清楚要怎麼樣來安排,她就慢慢走到聖殿,來到專門婦人的庭與外幫人的庭中,那邊有十三個奉獻箱放在那,她就走到當時叫美門的地方,就是那願意來到聖殿奉獻的人所預備的地方,她到那邊的時候,不只有她一個人,有很多敬虔的人都到那個地方,他們在那把錢投下去,就像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有富有的人、有錢的人他們將他們的錢投下去,來表達對上帝的感謝。
她到那邊也走到旁邊,將她的那兩個小錢投下去,這個窮寡婦的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在馬可福音也一樣有這段紀錄,這兩段的紀錄都發生在,耶穌預言祂將來要受苦、死,接下來這段等候,在祂要被定十字架之前的時間,這段時間耶穌有說許多的比喻和故事,這也是當時說的一段故事,聽到這邊有沒有大家感覺到很有趣,想要想這婦人放到這邊的故事,她的奉獻跟我們說的末世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她的奉獻會特別記載在這段聖經裡面?而且在這中間,耶穌特別將這段故事說出來。
親愛的兄姐,這段可以說是讓我們再一次在這邊三思上帝國的一段記載,在前面我們若專心來看,祂說:「耶穌抬頭觀看。」,也就是耶穌在當時抬頭看那些拜上帝的人,因為這件事情是發生在婦人的庭與外邦人庭的地方,耶穌抬頭看那個地方,祂不是看猶太人的庭,祂是看外幫人與婦人的庭,這表明什麼?耶穌注目的不是在當時自認為有得救的人身上而已,也注目在當時微小、被人輕視的婦人,與那時覺得救恩跟他們沒關係的外邦人的庭,換句話說,耶穌祂看重所有有心來到聖殿敬拜祂的人,所以親愛的兄姐,在這有一個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就是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我們所信仰的主耶穌,祂不是一個大小眼的上帝,祂是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是台灣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或男或女,或是強健或是軟弱的,只要你有心來到上帝的面前,耶穌就會注目看你,耶穌很公平不只看富裕的,祂也看貧窮的人,耶穌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樣的要求與標準,以耶穌的眼光與世人的眼光是不一樣的,祂的標準是超越這個世界的,耶穌並沒有說你每天作一件好事就能進天國,祂也沒說你只要讀博士、當醫生、做牧師你就可以進上帝國,耶穌是說你就是作在最微小的身上,若有人餓你給他吃,若有人口渴你給他喝,若有人赤身露體你給他穿,生病時去照顧他,下在監獄時你去看他,耶穌要從這些地方看你所付出的行為或是行動,來分別你是綿羊還是山羊,耶穌沒要求來到祂面前的人要獻上許多,但是祂要求要完全的奉獻,那願意完全擺上的意願,是耶穌所喜悅的,就像我們今天讀的這段經文,有錢人的奉獻耶穌沒多說什麼,但是當這個窮寡婦,縱使她很弱勢、很缺乏的人,她願意將她所有的投下去時,耶穌就在那邊出聲跟祂的學生說話,親愛的兄姐,這在跟我們說什麼,這在跟我們說甘心樂意完全獻上的人,在這個地方要得到耶穌的贊賞,當我們每個人獻上我們的奉獻,或是我們拿一杯水給我們覺得厭煩、不喜歡的人或者拿給我們的鄰居喝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用一種全心願意以上帝的愛來使我們擺上的態度來面對,你有在那中間用願意付出的心志來回應沒有?
這點是我們很專心來思考的,在這故事裏,那窮寡婦她的奉獻,聖經說她將兩個小錢拿來奉獻,其實她也可以只奉獻一個就好,因為她只奉獻一個的話就已經是她所有的百分之五十了,另外一個先收起來,以防如果有急用時,她也可以慢慢的存,如果說她每天都有兩個小錢這樣的收入,每天都只奉獻一個,這樣一個星期6天就有6個小錢,可以有比較多的錢了,如果存了一個月,她就可以擁有12個大錢了,雖然還是很微薄,但是就拿這些來買麵包或是來還債,她可以拿存起來的錢來作許多事情,反正我已經奉獻一半了,比所指定的十分之一還要多了,但是我們看到這個婦人把所有自己養生的、所有她擁有的,在那個地方全部投下去,獻她所以靠的來活。
親愛的兄姐,在這個婦人身上我們看見,她將她所有的全部獻上時,耶穌就在那個時候注意到她,祂是為什麼要注意她?因為祂發現在她生命中她願意獻上所有的,甚至自己都不夠用的全部擺在上帝面前為主所用,她沒為了自己保留什麼,她將她所有的在那個地方全部的獻上,會到那地的人我相信都是很虔誠、敬畏上帝的人,其他人也照他們所有的奉獻,但是我們看見耶穌沒那那邊說其他的人,反而說到這個婦人,因為耶穌看見這婦人是用完全付出的心在那個地放奉獻,親愛的兄姐,你和我都有那兩個小錢,我們在這婦人身上看到一個很美的生命,當她願意完全的獻上時,上帝也要在當下掌管她的生命、也要將上帝富有的豐盛臨到她身上,親愛的兄姐,上帝所喜悅的就是這種願意獻上全部、願意付出的生命,我相信我們每個兄姐也很希望有這樣美的生命,我相信我們每個兄姐當要面對上帝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都能得到耶穌、上帝的稱讚,所以我們要在這邊思考我們所能獻上的兩個小錢是什麼?是你一個月所賺的錢?或是銀行的利息?還是你每個月奉獻的十分之一?或者你去買樂透重的獎金?
親愛兄姐並不是這些的,聖經教導我們,凡是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都是我們的財產與財富,上帝給我們的無論是錢、恩賜、體力、時間、愛心、屬靈的果子,都是我們那兩個小錢,耶穌在這地方不是教我們把我們有的奉獻出來而已,祂是說要完全的獻上,也就是說上帝如果需要就願意完全的付出,若是這些是要作再最微小的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就願意全心投入下去幫忙,當我們願意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要在那邊體會到上帝的豐盛、那活水要經過你的身體,不只你還有其他很多的人都要因這樣得到幫助,在聖經中路加福音第三章的地方,施洗約翰在當時也有那樣的教導,他在那個地方成為在耶穌來之前作傳揚悔改的道的人,他說審判的日子到了!有兩件衣服的人,要分給沒有衣服的人,有食物可吃的人,也要照這樣來行,眾人來到他施洗的地方問他的時候說,我們能作什麼?他就跟他們說要分享、要盡自己的本分與作人要正直。
我們來看路加福音第三章第九節的地方,有說到一個我們很有印象的矮子撒該,他就在那裡領受上帝的恩典,他清楚知道的時候他就有實際的行動,他不只悔改而已他還有實際的行動,他知道不只是他所有的財產分出去就能得到耶穌的贊賞,是在那中間他悔改的心,不只悔改的心他實際的行動,耶穌就在那地方說救恩已經臨到這家,救恩臨到這個家庭,這對我們每個兄姐來說,更深刻的意思是不只將你有的分出去,是你辦法賺多少,你就要照著本分努力賺,在那地方來獻上的時候,我們才能得到上帝的稱讚,不是將人家送我們的、或是我們所領受的埋在土裏,聖經教導我們要願意將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分享出去,若沒有我相信我們的上帝會用很惋惜的眼光說,你還欠一樣,就是便賣你所擁有的一切分給窮人然後來跟隨我,就像在聖經中,有一個有錢作官的人,暗暗的來到耶穌的面前,在那地方耶穌用很惋惜的眼光對他說,你什麼都已經齊全了,你在信仰上你守律法、也盡本分獻上自己的,但是我們的主耶穌不只要我們這樣而已,他要你更多就是要便賣一切的分給窮人,而且要來跟隨我。
親愛的姐我們要跟隨主並不是一個口號而已,不是來這邊作禮拜就結束了,是在我們生命中要每分每秒抓住機會,看上帝給你的感動要你作的是什麼?親愛的兄姐這才是上帝要我們作的,祂所喜悅的事情,聖經有這樣的教導,我們若是作在最小的身上,上帝就要因此而喜悅,那時我們在天上累積的財寶也要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在座的兄弟姊妹,我們和平教會在我們所站立的地方,我們已經有照這樣來行,我有聽見在上星期,因為颱風的緣故我們有在這邊賣水果,來支持災區那很多的食物,透過我們在這邊對他們的幫助,我想不只有這樣,當我們翻開週報最前面的時候,不知道兄姐們有沒有看到一段很要緊的話,我們的教會要成為萬民的祝福。
親愛的兄姐,這是何等的美也是我們每個基督徒在生命中應該做的,曾有一個報導講到一位老先生,他都煮免費的豬腳麵線,辦桌請他附近的鄰居,甚至是那些有缺乏的人,請他們吃飯,這件事讓記者發現,他就在那訪問他,為什麼你要這樣做?那老先生就說因為他小時候很窮,但是他現在有錢以後,他要將他這些錢與身旁的人分享,他70幾歲了,他這樣做就感動了四周的許多人,來體會上帝所賞賜的甜蜜,不只這樣透過他這樣行就幫助了許多人,我不知道這人是不是個基督徒,但當他願意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他幫助人所散發出的甜蜜,讓我們感動的也在那地方感動了許多人,他沒將那些錢當成是他自己的,作養老金而已,他在那地方就分享出去,親愛的兄姐,我們每個在台灣長大成為基督徒的人,我們就要來三思這件事情,那上帝的富裕是要怎麼樣出現?是要怎麼彰顯在這塊土地上?就是我們每個人要在生命中,我們要願意付出,在我們教會裡有很多牧長都這樣行,我們在這地方有接續馬偕博士,與巴克列牧師他們奉獻的精神,我們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就要在那帝見證上帝的恩典,在那地用生命見證上帝的大能。
有一位牧師當他還是一個很窮的神學生的時候,他在路上遇到一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他就把他帶回自己的宿舍,他給他吃給他喝讓他讀書,不論什麼時候他有的他就分給那小孩,那個神學生可以在那個時候不理他,但是他沒這麼作,甚至當那神學生的太太吃醋的時候,他也沒拋棄他,這小孩從他當神學生到他娶妻封牧都一直跟在他身邊,他陪他讀書作他的助手,最後也進神學院受造就,他也在那時獻上自己一生為主作工,他這樣的生命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生命,在那讓對上帝完全的奉獻的精神彰顯,那神學生就是周正義牧師,親愛的兄姐感謝主,我們教會有許多這樣的人,都願意獻上,那願意獻上的態度是上帝最看重的,你與我都有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有我們富裕的地方,但是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態度?願意獻上,曾有一個牧師說過,你來信耶穌不只是要你奉獻而已,我要你的人、要你的生命、要你的一切,親愛的兄姐,我們若是領受上帝的恩典,上帝在我們生命中讓我們感動的時候,我們就要記得若是要得到上帝的稱讚,我們要怎麼作?當我們願意那樣作的時候,那真正的富裕就要在那時候深深的體會到,我要說我很有福氣,當我有機會在和平聚會的時候,和平的長輩們就很愛護我,我在這邊不會很久才兩年,但是那愛我到現在還是感受的到,就像我在週報裏所寫的,當在豐里那有欠缺的時候,我們的兄姐聽到就願意去支持與幫助,讓在那邊的人感受到聖神的相通,信徒的相通在那,親愛的兄姐這就是富裕,我們和平教會就真的像人家所說,富裕的教會、上帝國的彰顯就是從這裡開始,懇求主來幫助我們,無論我們的愛心、智慧、憐憫、傳福音、栽培方面,我們要來學習這擁有兩個小錢的婦人一樣完全的擺上、獻上,我相信我們要在這體會上帝的豐盛與富裕,我們要體會那真正的富裕。
你累了嗎? -- 王榮義 牧師
寫作於2004.07.11
作 者: 王榮義牧師
經文:【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線上收聽
讓我們先一起來恭讀上帝的話,在哥林多後書四章十六節到十八節:「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
你累了嗎?我在想很多人都是一次次被打擊過來的,人會疲累人、會發現自己沒有動力有很多原因,在我們的生活有許多層面,你去想一想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怎麼做都提不起勁來。可是如果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人告訴你,你也會衝到前面去。我曾遇到一些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如果跟他的朋友在做事情,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用睡覺,可是如果要他做不喜歡的事情,他可以邊做邊打瞌睡。 你看,人會累我們常常會覺得說是事情讓我們累,但是我發現人的潛能很厲害,真的讓你累的不是事情而是你的心。到底你累了嗎?在哪一方面你會覺得累得使不上力?然後你覺得你沒有動力,我們可以想想看在你的生命中,在家庭、在工作及在人際關係中,哪一個方面是你覺得最累的,為什麼他會是最累呢?有的人說他覺得跟妻子的關係最累,因為在他跟孩子鬥爭的過程,覺得好辛苦好累好想放棄。有人也跟我講說他好想出走,對家庭真的沒有力量了,不想撐下去。 當我聽到一連串的人跟我說這事時,其實我有一種感覺,雖然有的人有講出來有的人沒有,但是每個人有他自己疲累的層面,尤其現代人說不累的人還蠻少的,要無時無刻充滿動力很困難,因為不同的原因會喪失活力,如果我們要自己造一個句子,如果不是為了…..什麼,我的生命毫無樂趣可言,如果不是為了什麼,你可以自己寫,如果不是為了學業,那我覺得生活其實沒什麼樂趣,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家庭,我想我的生活了無生趣,如果不是為了……你可以想想看在你的生活當中不是為了什麼你覺得生命是無趣的,你可以想想看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幫你找到你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我剛剛講說你累了嗎?這是個很熟悉的句子對不對?是什麼廣告呢?蠻牛,幾乎大人小孩都知道這個廣告。這個廣告商很聰明,他知道現在的人很累,但是又想要快速的得到滿足,得到力量。所以利用這種誇張的廣告讓你覺得試一試也許能找回失去的動力,也許已經四十幾歲會不會喝一喝又回到十幾歲的動力。 可是這種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不能解決永遠的問題,想想看,那廣告刺激人的心裡看能不能得到力量,但你能找回力量卻不能找回失去力量的原因啊?你累了嗎?我想我看到那廣告真的會心一笑,世界上很多人,他不一定喝蠻牛,但他會創造自己的蠻牛,在你人生的方向中,從小你會去創造許多值 得你拼命的目標,是你的蠻牛。因為它讓你覺得不錯,有了這個以後可以得到別人的掌聲和肯定,但是危險在什麼地方,當這個藥效過後,當掌聲退後,一切過去了,你就會覺得好累,有人為了家庭辛苦了一輩子,那個藥效蠻持久的,因為孩子長大需要一段時間,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可是終究會過去。爬到一個職位也是一個理想,可以一直衝一直衝終於衝到你的理想後,可是下一罐蠻牛在哪裡啊?你找不到時會慌亂,我最近幫助的一些有年紀、有歷練的人,但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 他們的眼睛注視什麼地方,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要拿出來談的我也知道,但是這些瓶瓶罐罐的東西,一再追求一再得到。但是需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需要大的目標,讓你疲憊的身體能得到滿足。但當你已經到達一個極限時,你卻應付不來了。最近有一個姊妹,她跟我說,她從事社工的工作關心很多人,畢業以後到一個工作環境裡才做不到一年,她覺得她已經精力耗盡。以前在學校時很單純,覺得我讀那麼多專業就是要去幫助人家。可是當她真正投入這個環境後她發現她要面對的壓力,不只是這個工作而已,還要面對她的同事,有可能會忌妒她,上司可能給她的任務不是她所理解的,認知的差距很大。她的專業無法發揮,一次一的被打擊,她的疲憊感馬上顯現,那種疲憊是不論做什麼事都沒有動力的感覺,她覺得以前的她不是這樣的。她說牧師你告訴我我到底怎麼了?她說以前的她都可以處理這些事,為什麼現在不行。如果我們一直都在注視自己問題,生活一直要去掌控,而壓力過大時,你會發現以前有用的東西,現在沒有用啦,以前你會告訴自己凡事你都可以一一處理,但如果太複雜時你會怎麼辦?投降嗎?人會累是因為我們一直再尋求短暫的我們可以看見的。
所以保羅深知這事,他在聖經告訴我們說:「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其實保羅面對弟兄姊妹們他很清楚知道,在苦難時他知道有許多人跟他一樣。在初代教會裡,他們遇到的困難非常大,不只年老的問題,年老是小事情逼迫才是大事情,因為那種苦楚是會威脅生命存在的。在聖經經文對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用外在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至暫至輕的苦楚相對於極大無比永遠的榮耀,如此的對照,可看出當時的弟兄姊妹到底在關心什麼,我們所關心的可以決定我們的生命有沒有力量。當你看到一直在逝去的生命,而這是你所關心的,你會產生害怕和恐懼無助。但是當我們看見在上帝裡面的應許,那種看不到,卻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應許時,裡面會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的榮耀。所以熱忱會讓一個人一輩子不擔心,可是短暫的追求會一直讓你擔心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有人問我說,牧師你累了嗎?我說身體的疲累當然會有,可是就像這裡所說的,外在雖然漸漸毀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種感覺就像永遠的十八歲也不錯,就像外在你看我已經越來越老,白頭髮越來越多,但許多人跟我相處就知道我的生活與生命永遠都是連結的。這樣的感覺讓我有活力的原因在哪裡?因為我清楚知道我不用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我只有一個深層的目標是,當上帝愛世人的旨意,在我身上很清楚的被我感受到,我深知我被愛、被接納的時候,我會知道我所做的任何事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要讓上帝的愛讓世人都能經驗到。這簡單的目標,讓我永遠年輕,身體也許會累,體力大不如前,但我內在的生命一直在進步時,我發現我以前愛人有困難的地方,現在沒有了。以前要繞好多個圈子才能聽到別人內心的聲音,現在可以馬上進入那個人的內心世界,上帝讓我不用在盲目摸索,人需要有這樣的一個目標在心裡,因為那個躁動、那個擔心,是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會找不到目標。
為什麼年輕人需要不斷的去尋找刺激,因為他在不同的事情上才能經驗不同的肯定,這樣的探索是自然是正確,這種動機是好的,但方法卻用錯了。我們在不同尋找的當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害怕失去,在這裡聖經所說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不曉得各位弟兄姊妹是否可以問自己,你找到了嗎?那個永遠讓你不會疲累的目標你找到了嗎?那種即使你一無所有,你仍能付出的那種愛,你找到了嗎?那種即使在困難中失去生命,我是否仍相信他的愛呢?這樣確信的目標讓我們外在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最後用一段很熟的經文跟大家分享,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五節:「主耶和華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就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不是在乎你得到多少,爭取了多少,而是在乎你經歷到上帝多少?這種經歷越多,力量也越多,不是你掙扎多少得到多少,是你經驗多少你就得到多少,所以願意得著的心可以讓我們重新回到上帝面前,重新得力,不必在尋找下一罐蠻牛.
作 者: 王榮義牧師
經文:【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線上收聽
讓我們先一起來恭讀上帝的話,在哥林多後書四章十六節到十八節:「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
你累了嗎?我在想很多人都是一次次被打擊過來的,人會疲累人、會發現自己沒有動力有很多原因,在我們的生活有許多層面,你去想一想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怎麼做都提不起勁來。可是如果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人告訴你,你也會衝到前面去。我曾遇到一些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如果跟他的朋友在做事情,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用睡覺,可是如果要他做不喜歡的事情,他可以邊做邊打瞌睡。 你看,人會累我們常常會覺得說是事情讓我們累,但是我發現人的潛能很厲害,真的讓你累的不是事情而是你的心。到底你累了嗎?在哪一方面你會覺得累得使不上力?然後你覺得你沒有動力,我們可以想想看在你的生命中,在家庭、在工作及在人際關係中,哪一個方面是你覺得最累的,為什麼他會是最累呢?有的人說他覺得跟妻子的關係最累,因為在他跟孩子鬥爭的過程,覺得好辛苦好累好想放棄。有人也跟我講說他好想出走,對家庭真的沒有力量了,不想撐下去。 當我聽到一連串的人跟我說這事時,其實我有一種感覺,雖然有的人有講出來有的人沒有,但是每個人有他自己疲累的層面,尤其現代人說不累的人還蠻少的,要無時無刻充滿動力很困難,因為不同的原因會喪失活力,如果我們要自己造一個句子,如果不是為了…..什麼,我的生命毫無樂趣可言,如果不是為了什麼,你可以自己寫,如果不是為了學業,那我覺得生活其實沒什麼樂趣,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家庭,我想我的生活了無生趣,如果不是為了……你可以想想看在你的生活當中不是為了什麼你覺得生命是無趣的,你可以想想看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幫你找到你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我剛剛講說你累了嗎?這是個很熟悉的句子對不對?是什麼廣告呢?蠻牛,幾乎大人小孩都知道這個廣告。這個廣告商很聰明,他知道現在的人很累,但是又想要快速的得到滿足,得到力量。所以利用這種誇張的廣告讓你覺得試一試也許能找回失去的動力,也許已經四十幾歲會不會喝一喝又回到十幾歲的動力。 可是這種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不能解決永遠的問題,想想看,那廣告刺激人的心裡看能不能得到力量,但你能找回力量卻不能找回失去力量的原因啊?你累了嗎?我想我看到那廣告真的會心一笑,世界上很多人,他不一定喝蠻牛,但他會創造自己的蠻牛,在你人生的方向中,從小你會去創造許多值 得你拼命的目標,是你的蠻牛。因為它讓你覺得不錯,有了這個以後可以得到別人的掌聲和肯定,但是危險在什麼地方,當這個藥效過後,當掌聲退後,一切過去了,你就會覺得好累,有人為了家庭辛苦了一輩子,那個藥效蠻持久的,因為孩子長大需要一段時間,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可是終究會過去。爬到一個職位也是一個理想,可以一直衝一直衝終於衝到你的理想後,可是下一罐蠻牛在哪裡啊?你找不到時會慌亂,我最近幫助的一些有年紀、有歷練的人,但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 他們的眼睛注視什麼地方,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別人要拿出來談的我也知道,但是這些瓶瓶罐罐的東西,一再追求一再得到。但是需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需要大的目標,讓你疲憊的身體能得到滿足。但當你已經到達一個極限時,你卻應付不來了。最近有一個姊妹,她跟我說,她從事社工的工作關心很多人,畢業以後到一個工作環境裡才做不到一年,她覺得她已經精力耗盡。以前在學校時很單純,覺得我讀那麼多專業就是要去幫助人家。可是當她真正投入這個環境後她發現她要面對的壓力,不只是這個工作而已,還要面對她的同事,有可能會忌妒她,上司可能給她的任務不是她所理解的,認知的差距很大。她的專業無法發揮,一次一的被打擊,她的疲憊感馬上顯現,那種疲憊是不論做什麼事都沒有動力的感覺,她覺得以前的她不是這樣的。她說牧師你告訴我我到底怎麼了?她說以前的她都可以處理這些事,為什麼現在不行。如果我們一直都在注視自己問題,生活一直要去掌控,而壓力過大時,你會發現以前有用的東西,現在沒有用啦,以前你會告訴自己凡事你都可以一一處理,但如果太複雜時你會怎麼辦?投降嗎?人會累是因為我們一直再尋求短暫的我們可以看見的。
所以保羅深知這事,他在聖經告訴我們說:「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其實保羅面對弟兄姊妹們他很清楚知道,在苦難時他知道有許多人跟他一樣。在初代教會裡,他們遇到的困難非常大,不只年老的問題,年老是小事情逼迫才是大事情,因為那種苦楚是會威脅生命存在的。在聖經經文對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用外在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至暫至輕的苦楚相對於極大無比永遠的榮耀,如此的對照,可看出當時的弟兄姊妹到底在關心什麼,我們所關心的可以決定我們的生命有沒有力量。當你看到一直在逝去的生命,而這是你所關心的,你會產生害怕和恐懼無助。但是當我們看見在上帝裡面的應許,那種看不到,卻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應許時,裡面會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的榮耀。所以熱忱會讓一個人一輩子不擔心,可是短暫的追求會一直讓你擔心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有人問我說,牧師你累了嗎?我說身體的疲累當然會有,可是就像這裡所說的,外在雖然漸漸毀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種感覺就像永遠的十八歲也不錯,就像外在你看我已經越來越老,白頭髮越來越多,但許多人跟我相處就知道我的生活與生命永遠都是連結的。這樣的感覺讓我有活力的原因在哪裡?因為我清楚知道我不用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我只有一個深層的目標是,當上帝愛世人的旨意,在我身上很清楚的被我感受到,我深知我被愛、被接納的時候,我會知道我所做的任何事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要讓上帝的愛讓世人都能經驗到。這簡單的目標,讓我永遠年輕,身體也許會累,體力大不如前,但我內在的生命一直在進步時,我發現我以前愛人有困難的地方,現在沒有了。以前要繞好多個圈子才能聽到別人內心的聲音,現在可以馬上進入那個人的內心世界,上帝讓我不用在盲目摸索,人需要有這樣的一個目標在心裡,因為那個躁動、那個擔心,是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會找不到目標。
為什麼年輕人需要不斷的去尋找刺激,因為他在不同的事情上才能經驗不同的肯定,這樣的探索是自然是正確,這種動機是好的,但方法卻用錯了。我們在不同尋找的當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害怕失去,在這裡聖經所說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不曉得各位弟兄姊妹是否可以問自己,你找到了嗎?那個永遠讓你不會疲累的目標你找到了嗎?那種即使你一無所有,你仍能付出的那種愛,你找到了嗎?那種即使在困難中失去生命,我是否仍相信他的愛呢?這樣確信的目標讓我們外在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最後用一段很熟的經文跟大家分享,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五節:「主耶和華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就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不是在乎你得到多少,爭取了多少,而是在乎你經歷到上帝多少?這種經歷越多,力量也越多,不是你掙扎多少得到多少,是你經驗多少你就得到多少,所以願意得著的心可以讓我們重新回到上帝面前,重新得力,不必在尋找下一罐蠻牛.
2004年7月4日 星期日
被逮者的兩個問題 -- 曾昭瑞 牧師
寫作於2004.07.04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九章1~3節】線上收聽
當路加記載保羅的轉變以前,他已經代先有三遍提到掃羅這個人,這其中每一遍提到掃羅,攏是佇記載他怎樣討厭基督徒,參與佇逼害基督徒的事件中間。當司提反殉道的時,他參與在其中,「作見證的人,將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掃羅也喜悅他被害」。然後掃羅開始「殘害教會」,他去到各人的厝內一間一間搜索基督徒,不論男女,攏下佇監裡。這個掃羅,他對基督徒的仇恨已經超越過一般人,甚至他自己認為捉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不夠多,連那些逃走到別位的,去躲起來的人,掃羅也欲將姻找出來。所以他自己去找大祭司,自我推薦自已作總捕頭。說服大祭司給他有權力來追捕那些離開耶路撒冷的信徒。「若抵著趁此個路的人,無論男女,伊就通縳姻帶到耶路撒冷」,簡單來講,掃羅就是欲趕盡殺絕,不讓這些人有任何的機會。所以他帶著大祭司給他的「引渡條款」,從耶路撒冷,行一禮拜的路程,走兩百五十多公里來到大馬色附近。
佇這個時準,發生了一個大的轉變:
(一)身份的轉變
(1)追捕者或追尋者
掃羅本來是以一個追捕者的身份來到大馬色,佇這兩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一禮拜的時間裡,保羅佇想什麼?他真有可能佇計畫怎樣來捉這些基督徒,用什麼方法才會全面、有效、又真緊就將這些人全部攏捉起來。這應該是掃羅佇路途中一直佇想的事。
但是,突然間天頂發出大光,這個追捕別人的人突然間失去他追捕別人的能力,他不再是一個威風、臉腔歹看、講話大小聲的人,他是跋倒佇地裡。本來他心中所想的是怎樣捉這的人,但是現在他卻欲變姻中間的一個,就是他出發來到這所欲追捕的對象。他的過去所欲捉的對象,就是將來他所欲扮演的角色,而這時,他當佇這個轉換的中間,咱會通想像掃羅這個時的心情是真正特別的,怎樣會安呢?這是絕對想不到的事。
(2)逼迫人或逼迫主
當掃羅跋倒佇地面,聽見聲音對他講,「掃羅、掃羅!啥事窘逐我」這是當面的一個質詢,這個質詢,真清楚的是用一個比掃羅更加高的位置來問他。在這個位置上的問話,掃羅沒有辦法反駁,沒有辦法抵擋,因為這是他一生願信服者的問話,是一個他無法不完全順服的最高的權威,事實上任何在這個權威底下,都沒有能力反駁。
掃羅面對的是一個難題,是讓他困惑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當掃羅從耶路撒冷來到大馬色的時,他確信他是佇為上帝大發熱心,他確信他所做是上帝所歡喜的,他確信他行佇正確的道路上。但是因為這個聲音,他所確信的代誌,完全破碎。不但他的確信破碎,他個人也完全佇主耶穌的面前破碎。因為掃羅「雖然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向上帝有熱心,總是無照真的智識)(羅十2)。他所做的事在自己的眼中是照著自己的確信,但是這種的確信是出於自己,不是出於上帝,致到佇自己的眼中是確信為上帝,但是在上帝的眼中卻是佇窘逐主。
有的時準,咱認為自己真認真為上帝大發熱心,真認真來打拼做真多代誌,但是咱所做的上帝卻無歡喜,為什麼?因為不是出自真的知識,因為咱將自己的確信當做上帝的旨意,因為咱太自信,掃羅所以會按咱做,就是因為,認為照著自己過去所受的律法教育,自己所得到的學問、聰明、知識,他確信自己一定是對的,為什麼?這位掃羅是「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徒二十二3)。他的條件太好啊,所以掃羅有自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這種的自信成做他的陷阱。讓一個熱心為上帝做工的人成做一個逐窘主的人。
雖然掃羅所做的是逼害人,但是當他做佇人的身上,就是做佇上帝身上。雖然他並無去聖殿內來侮慢上帝,或是他對上帝有什麼違反律法的事。但是錯誤的熱心,錯誤的認知、致到錯誤的行動,這一切的一切,攏是親像拿石頭,一顆、一顆擲佇咱的主耶穌的身上。這也對咱提醒,咱那無照真的智識來行事,佇咱做什麼代誌只有血氣、熱心、依靠自己,卻不去分別什麼是上帝真正的旨意,真可能咱佇教會大發熱心,卻是佇窘逐咱的主。
對這位向上帝大發熱心的人來講,當他發現,他的熱心不但無成就上帝所歡喜的,反倒轉是佇窘逐主。這是一種真正大的打擊。就好親像咱有一位親愛的人,咱為他做真多代誌,因為咱認為做這些代誌是疼他、愛他的表現,總是有一日他卻對咱講,咱所做的這一切,是苦毒、傷害、逼迫。咱的心會有真正大的失志。
有時準咱佇教會內面也會遇到意見不相同的時準,咱要學習一件重要的代誌,就是彼此用愛相款待,相與接納、彼此代禱、互相認罪。這才是上帝所歡喜的態度,常常咱會講咱是兄弟姊妹,但是咱佇教會內面卻是有紛爭、彼此傷害、互相攻擊、大聲小聲,這種的攻擊、傷害、嗆聲,不是佇攻擊、傷害佇人的身上,也是傷害、攻擊佇人的身上。咱欲改變這種彼此不合的態度,就要為對方祝福,羅馬書十二14「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窘逐恁的,著給姻祝福;著祝福,莫得咒詛)上帝要咱是祝福別人的人,不是要咱互相批評、咒詛。不要覺得牧師佇這個所在講的是老生常談,這是信仰的實在表現。「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1:26)「若有人掠家己做敬虔,也無約束伊的舌,就是騙伊家己的心,此號人的敬虔是空空。」
(3)逮捕者或被捕者
就掃羅來大馬色的目的,本來是欲來捉人,將「趁此個路的人,無論男女,伊就通縳姻」,但是聖經讓咱看到一個真正特別的代誌,就是「基督已經得著他」腓立比書三12保羅講:「呣是講我已經得著,抑是已經完全;獨獨走進前,看會通得著基督耶穌的所以得著我的」(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這裡所講的「得著」原本的意思是「捉住」認為自己是被耶穌捉住的人,一個本來大馬色捉人的人,但是卻是在這個所在被捉。佇他還沒有機會捉到其他的基督徒之前,上帝捉到他,也來改變他。咱欲講掃羅是一個有熱心、有行動力、真積極、不驚困難,他甘願從遠遠的所在來捉基督徒,但是他的決心、熱心,無法度來抵擋上帝欲佇他身上所發生的改變。
如果有一個人代先向掃羅講,你這次上大馬色去,你會成做一位基督徒,我相信掃羅一定不相信。同款的,如果佇我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有人對我講,我將來會成做一個基督徒,甚至變做一位牧師,我也不相信,但是上帝有祂奇妙的計畫,上帝揀選每一個人有祂的旨意,上帝佇走尋咱每一個人,因為祂對咱每一個人的生命攏有一個計畫,咱人活佇這個世間,最重要的事,就是明白上帝對咱生命的旨意,並且照上帝的旨意來行。
(二)兩個問題
當耶穌向掃羅講「你啥事窘逐我?」掃羅提出他的第一個問題:
(1)你是誰(v5)
掃羅問講:「主啊,你是是誰?」這是一個真好的問題,掃羅問這個問題,表明他用他的理性、意志、良心、信仰來問這個問題。掃羅佇與主相遇的過程中間,並不是失去意識、或是在一種精神喪失的狀態下面,致到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代誌,他真清楚提出他的問題,面對這個大光照他、面對從天裡來權威的質詢,他成做一個尋找的人,他佇尋找他的答案,「主啊,你是是誰?」這句話,是每一個尋找耶穌基督的人攏需要問的問題。無論咱是不是從小漢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或是咱是後來有人傳福音給咱使咱成做一個基督徒。咱攏需要從咱的內心發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表明咱對上帝道路的尋找、對真理的渴慕、對活命的期待。
當耶穌問掃羅講:「你為什麼窘逐我」掃羅所要知道的是,「你是是誰?」其實對保羅來講耶穌,他並不是陌生,反倒轉真了解,因為掃羅真反對耶穌,越反對就越了解,只是這種的了解帶著敵意,帶著偏見。就好像親中國的國台辦官員,對陳水扁總統一定是真了解,他什麼時、去什麼所在、見過什麼人,講過什麼言、做過什麼代誌,姻攏比咱卡清楚。掃羅當然知耶穌被認為是上帝的彌賽亞、被釘死佇十字架頂、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這一切掃羅攏知道,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知道來相信,知道與相信之間有真大的距離。但是這個時準他問講,主啊你是誰?這是代表他對自己所知的不知,承認對自己了解的無了解。這種的態度,就是信仰的第一步。一個認為自己什麼攏知的人,其實他是什麼攏不知的人。
(2)我當作什麼(二十二10)
掃羅第二個問題是「我當作什麼?」這句話記載佇使徒行傳二十二章10,當他佇眾人面前作見證,說到他怎樣被上帝揀選的時說到他到大馬色的路中所發生的遭遇,他問講「主啊,我當作什麼?」掃羅需要做什麼?為什麼上帝欲讓他遇到這款的代誌,上帝為什麼欲捉這個特別的人,這位專門捉基督徒的掃羅所欲面對的是他人生中間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當亞拿尼亞佇異象中間,聽見上帝對他講話,叫他去為掃羅祈禱,他講上帝啊不通,這個人是專門捉基督徒的人,上帝應他:「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上帝的揀選不是無目的,上帝揀選掃羅有祂的計畫,同款的,上帝今那日讓咱佇這個所在聽見祂的話,上帝也同款有他的計畫,咱的主佇咱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他的計畫,親愛的兄姊,你是不是也有親像掃羅一樣問過這個問題「我當作什麼?」當咱問這個問題,並且開始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咱會發現信耶穌並不是為著得永生,也不是為著得平安,而是讓上帝在佇的身上完成祂的旨意,當咱參與佇上帝佇咱生命中的旨意時,咱就會發覺這個人生,不論長短、不論苦甜、不論好歹,上帝的旨意那成就佇咱的身上,一切攏會有美好的答案。
同款的,不是咱個人需要問「我當做什麼」這個問題。咱的教會也要常常問一個問題:「咱的教會當要做什麼?」和平教會與濟南教會、大安教會、義光教會、東門教會有什麼無同、特色在什麼所在,怎樣來回應上帝旨意,也一定是無同,當咱越來越清楚上帝佇和平教會的旨意時,咱的教會異象就會越來清楚,咱就會越來越同心。
有人講他作牧師的理想,就是盼望將來有一日會通作總會議長。這不是我的理想,我想上帝呼召我來作傳教者,不是為著愛我作總會議長,因為有真多人會通作了比我夠卡好。我深深相信,佇這個世代上帝要更多的人忠心來傳講他的話語,我為著安呢來受呼召,也願意忠心來回應上帝的旨意。
親愛的兄姊,上帝佇你身上的旨意是什麼?你應該當作什麼呢?
作 者: 曾昭瑞牧師
經文:【 使徒行傳九章1~3節】線上收聽
當路加記載保羅的轉變以前,他已經代先有三遍提到掃羅這個人,這其中每一遍提到掃羅,攏是佇記載他怎樣討厭基督徒,參與佇逼害基督徒的事件中間。當司提反殉道的時,他參與在其中,「作見證的人,將衣裳放在一個少年人名叫掃羅的腳」;「掃羅也喜悅他被害」。然後掃羅開始「殘害教會」,他去到各人的厝內一間一間搜索基督徒,不論男女,攏下佇監裡。這個掃羅,他對基督徒的仇恨已經超越過一般人,甚至他自己認為捉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不夠多,連那些逃走到別位的,去躲起來的人,掃羅也欲將姻找出來。所以他自己去找大祭司,自我推薦自已作總捕頭。說服大祭司給他有權力來追捕那些離開耶路撒冷的信徒。「若抵著趁此個路的人,無論男女,伊就通縳姻帶到耶路撒冷」,簡單來講,掃羅就是欲趕盡殺絕,不讓這些人有任何的機會。所以他帶著大祭司給他的「引渡條款」,從耶路撒冷,行一禮拜的路程,走兩百五十多公里來到大馬色附近。
佇這個時準,發生了一個大的轉變:
(一)身份的轉變
(1)追捕者或追尋者
掃羅本來是以一個追捕者的身份來到大馬色,佇這兩百五十公里的路程、一禮拜的時間裡,保羅佇想什麼?他真有可能佇計畫怎樣來捉這些基督徒,用什麼方法才會全面、有效、又真緊就將這些人全部攏捉起來。這應該是掃羅佇路途中一直佇想的事。
但是,突然間天頂發出大光,這個追捕別人的人突然間失去他追捕別人的能力,他不再是一個威風、臉腔歹看、講話大小聲的人,他是跋倒佇地裡。本來他心中所想的是怎樣捉這的人,但是現在他卻欲變姻中間的一個,就是他出發來到這所欲追捕的對象。他的過去所欲捉的對象,就是將來他所欲扮演的角色,而這時,他當佇這個轉換的中間,咱會通想像掃羅這個時的心情是真正特別的,怎樣會安呢?這是絕對想不到的事。
(2)逼迫人或逼迫主
當掃羅跋倒佇地面,聽見聲音對他講,「掃羅、掃羅!啥事窘逐我」這是當面的一個質詢,這個質詢,真清楚的是用一個比掃羅更加高的位置來問他。在這個位置上的問話,掃羅沒有辦法反駁,沒有辦法抵擋,因為這是他一生願信服者的問話,是一個他無法不完全順服的最高的權威,事實上任何在這個權威底下,都沒有能力反駁。
掃羅面對的是一個難題,是讓他困惑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當掃羅從耶路撒冷來到大馬色的時,他確信他是佇為上帝大發熱心,他確信他所做是上帝所歡喜的,他確信他行佇正確的道路上。但是因為這個聲音,他所確信的代誌,完全破碎。不但他的確信破碎,他個人也完全佇主耶穌的面前破碎。因為掃羅「雖然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向上帝有熱心,總是無照真的智識)(羅十2)。他所做的事在自己的眼中是照著自己的確信,但是這種的確信是出於自己,不是出於上帝,致到佇自己的眼中是確信為上帝,但是在上帝的眼中卻是佇窘逐主。
有的時準,咱認為自己真認真為上帝大發熱心,真認真來打拼做真多代誌,但是咱所做的上帝卻無歡喜,為什麼?因為不是出自真的知識,因為咱將自己的確信當做上帝的旨意,因為咱太自信,掃羅所以會按咱做,就是因為,認為照著自己過去所受的律法教育,自己所得到的學問、聰明、知識,他確信自己一定是對的,為什麼?這位掃羅是「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徒二十二3)。他的條件太好啊,所以掃羅有自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確的。這種的自信成做他的陷阱。讓一個熱心為上帝做工的人成做一個逐窘主的人。
雖然掃羅所做的是逼害人,但是當他做佇人的身上,就是做佇上帝身上。雖然他並無去聖殿內來侮慢上帝,或是他對上帝有什麼違反律法的事。但是錯誤的熱心,錯誤的認知、致到錯誤的行動,這一切的一切,攏是親像拿石頭,一顆、一顆擲佇咱的主耶穌的身上。這也對咱提醒,咱那無照真的智識來行事,佇咱做什麼代誌只有血氣、熱心、依靠自己,卻不去分別什麼是上帝真正的旨意,真可能咱佇教會大發熱心,卻是佇窘逐咱的主。
對這位向上帝大發熱心的人來講,當他發現,他的熱心不但無成就上帝所歡喜的,反倒轉是佇窘逐主。這是一種真正大的打擊。就好親像咱有一位親愛的人,咱為他做真多代誌,因為咱認為做這些代誌是疼他、愛他的表現,總是有一日他卻對咱講,咱所做的這一切,是苦毒、傷害、逼迫。咱的心會有真正大的失志。
有時準咱佇教會內面也會遇到意見不相同的時準,咱要學習一件重要的代誌,就是彼此用愛相款待,相與接納、彼此代禱、互相認罪。這才是上帝所歡喜的態度,常常咱會講咱是兄弟姊妹,但是咱佇教會內面卻是有紛爭、彼此傷害、互相攻擊、大聲小聲,這種的攻擊、傷害、嗆聲,不是佇攻擊、傷害佇人的身上,也是傷害、攻擊佇人的身上。咱欲改變這種彼此不合的態度,就要為對方祝福,羅馬書十二14「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窘逐恁的,著給姻祝福;著祝福,莫得咒詛)上帝要咱是祝福別人的人,不是要咱互相批評、咒詛。不要覺得牧師佇這個所在講的是老生常談,這是信仰的實在表現。「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1:26)「若有人掠家己做敬虔,也無約束伊的舌,就是騙伊家己的心,此號人的敬虔是空空。」
(3)逮捕者或被捕者
就掃羅來大馬色的目的,本來是欲來捉人,將「趁此個路的人,無論男女,伊就通縳姻」,但是聖經讓咱看到一個真正特別的代誌,就是「基督已經得著他」腓立比書三12保羅講:「呣是講我已經得著,抑是已經完全;獨獨走進前,看會通得著基督耶穌的所以得著我的」(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這裡所講的「得著」原本的意思是「捉住」認為自己是被耶穌捉住的人,一個本來大馬色捉人的人,但是卻是在這個所在被捉。佇他還沒有機會捉到其他的基督徒之前,上帝捉到他,也來改變他。咱欲講掃羅是一個有熱心、有行動力、真積極、不驚困難,他甘願從遠遠的所在來捉基督徒,但是他的決心、熱心,無法度來抵擋上帝欲佇他身上所發生的改變。
如果有一個人代先向掃羅講,你這次上大馬色去,你會成做一位基督徒,我相信掃羅一定不相信。同款的,如果佇我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有人對我講,我將來會成做一個基督徒,甚至變做一位牧師,我也不相信,但是上帝有祂奇妙的計畫,上帝揀選每一個人有祂的旨意,上帝佇走尋咱每一個人,因為祂對咱每一個人的生命攏有一個計畫,咱人活佇這個世間,最重要的事,就是明白上帝對咱生命的旨意,並且照上帝的旨意來行。
(二)兩個問題
當耶穌向掃羅講「你啥事窘逐我?」掃羅提出他的第一個問題:
(1)你是誰(v5)
掃羅問講:「主啊,你是是誰?」這是一個真好的問題,掃羅問這個問題,表明他用他的理性、意志、良心、信仰來問這個問題。掃羅佇與主相遇的過程中間,並不是失去意識、或是在一種精神喪失的狀態下面,致到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代誌,他真清楚提出他的問題,面對這個大光照他、面對從天裡來權威的質詢,他成做一個尋找的人,他佇尋找他的答案,「主啊,你是是誰?」這句話,是每一個尋找耶穌基督的人攏需要問的問題。無論咱是不是從小漢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或是咱是後來有人傳福音給咱使咱成做一個基督徒。咱攏需要從咱的內心發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表明咱對上帝道路的尋找、對真理的渴慕、對活命的期待。
當耶穌問掃羅講:「你為什麼窘逐我」掃羅所要知道的是,「你是是誰?」其實對保羅來講耶穌,他並不是陌生,反倒轉真了解,因為掃羅真反對耶穌,越反對就越了解,只是這種的了解帶著敵意,帶著偏見。就好像親中國的國台辦官員,對陳水扁總統一定是真了解,他什麼時、去什麼所在、見過什麼人,講過什麼言、做過什麼代誌,姻攏比咱卡清楚。掃羅當然知耶穌被認為是上帝的彌賽亞、被釘死佇十字架頂、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這一切掃羅攏知道,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知道來相信,知道與相信之間有真大的距離。但是這個時準他問講,主啊你是誰?這是代表他對自己所知的不知,承認對自己了解的無了解。這種的態度,就是信仰的第一步。一個認為自己什麼攏知的人,其實他是什麼攏不知的人。
(2)我當作什麼(二十二10)
掃羅第二個問題是「我當作什麼?」這句話記載佇使徒行傳二十二章10,當他佇眾人面前作見證,說到他怎樣被上帝揀選的時說到他到大馬色的路中所發生的遭遇,他問講「主啊,我當作什麼?」掃羅需要做什麼?為什麼上帝欲讓他遇到這款的代誌,上帝為什麼欲捉這個特別的人,這位專門捉基督徒的掃羅所欲面對的是他人生中間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當亞拿尼亞佇異象中間,聽見上帝對他講話,叫他去為掃羅祈禱,他講上帝啊不通,這個人是專門捉基督徒的人,上帝應他:「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上帝的揀選不是無目的,上帝揀選掃羅有祂的計畫,同款的,上帝今那日讓咱佇這個所在聽見祂的話,上帝也同款有他的計畫,咱的主佇咱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他的計畫,親愛的兄姊,你是不是也有親像掃羅一樣問過這個問題「我當作什麼?」當咱問這個問題,並且開始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咱會發現信耶穌並不是為著得永生,也不是為著得平安,而是讓上帝在佇的身上完成祂的旨意,當咱參與佇上帝佇咱生命中的旨意時,咱就會發覺這個人生,不論長短、不論苦甜、不論好歹,上帝的旨意那成就佇咱的身上,一切攏會有美好的答案。
同款的,不是咱個人需要問「我當做什麼」這個問題。咱的教會也要常常問一個問題:「咱的教會當要做什麼?」和平教會與濟南教會、大安教會、義光教會、東門教會有什麼無同、特色在什麼所在,怎樣來回應上帝旨意,也一定是無同,當咱越來越清楚上帝佇和平教會的旨意時,咱的教會異象就會越來清楚,咱就會越來越同心。
有人講他作牧師的理想,就是盼望將來有一日會通作總會議長。這不是我的理想,我想上帝呼召我來作傳教者,不是為著愛我作總會議長,因為有真多人會通作了比我夠卡好。我深深相信,佇這個世代上帝要更多的人忠心來傳講他的話語,我為著安呢來受呼召,也願意忠心來回應上帝的旨意。
親愛的兄姊,上帝佇你身上的旨意是什麼?你應該當作什麼呢?
活出你的信仰傳統 -- 莊信德 傳道
寫作於2004.07.04
作 者: 莊信德 傳道
經文:【 創世記廿五章19~34節、廿七章1~40節】 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想創世記,創世記總共有五十章,很多弟兄姊妹問我說什麼時候才能把創世記講完。如果我們要好好探討完大概要兩年半,這樣可能很辛苦,大家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做了一點調整,我們今年把創世記講完,在人物上做了大量的裁減,只找幾個特別的人物事件來和大家一起思考。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亞伯拉罕獻以撒,以撒經歷了童年的陰影,因為他要被爸爸獻祭的確是童年的陰影,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管以撒長大後如何。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經常被遺忘的人,那你應該聽聽以撒的故事,他的故事絕對不被遺忘,很多人看到創世記時會想到亞伯拉罕叫做信心之父,雅各換長子的身份,約瑟呢他很會作夢。但不管怎麼想都不會想到以撒,因為他是一個小人物,他的故事很重要,不是因為他是生產工具,而是他的生命歷程中,有許多經歷是比較內向的角色,我們今天直接來談雅各。
為什麼雅各是創世記十二章到五十章的主角,你有沒有想過,主角這個詞必須要有一定的涵蓋性。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跟家人清明節去掃墓的經驗,來到祖先的前面,他是你從來沒有看過的一位先人,你只能聽家人東一句西一句的去描繪,這樣是比較沒有親切感的。但如果年紀漸長後,開始有些長輩他的故事是你認識的,那種感覺是非常不同的,因為不認識與認識感覺差很多,雅各的角色也相當特別,因為他承先啟後,雅各在他年輕時看過他的阿公,亞伯拉罕,他曾看過他的婚禮,雅各有十三個兒子,約瑟有兩個兒子,以法蓮跟瑪拿西,雅各被祝福到。我們可以看見他在時間年表是承先啟後的人物,他的生命很神學性重新詮釋了家族歷史該由何種角度看,來理解上帝的應許,我要跟大家講一件事情就是透過雅各來思考什麼叫做信仰傳承的東西.
我們來看創世記第二十五章,這段聖經是大家所熟悉的,這裡講了生孩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撒的太太利百家懷孕了,肚子裡雙胞胎的孩子彼此相爭,然後他求問耶和華,他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雅各必強於他的哥哥以掃,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生產日到了,果然得到雙胞胎,兩子漸漸長大,以掃善於打獵,雅各為人安靜,雙胞胎性格差異很大,成為強大的對比。原本應該很相像,沒想到差這麼多,哥哥外向弟弟內向,這兩個對比為雅各的人生埋下很特別的伏筆。聖經告訴你爸爸愛以掃,媽媽愛雅各,這種偏心的圖畫在家裡應該也不稀奇,可是有預謀的,可能是有悠久的傳統,首先來看爸爸以撒,在雅各的一生當中,可以找出他對雅各說什麼話,算算總共有兩段話,第一段是他說謊,他爸跟他說了一段他自己都搞不懂的祝福的話,另一段是十七章,是祝福的經文,二十八章因為哥哥知道弟弟搶了他的祝福所以他很生氣,於是就要殺弟弟,媽媽很擔心就要兒子逃亡,逃亡前以撒對雅各說你要去巴旦亞蘭去娶老婆,是利百家的家鄉,爸爸沒頭沒尾的就說了這段話,要兒子逃亡到媽媽的娘家,在父親跟兒子對話當中,有趣的是他並沒有交代為什麼,卻對傳統非常堅持,大哥聽見了,原來爸爸愛的是像弟弟一樣的,你想這個家庭很奇怪,還要用偷聽的,如果這個傳統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足夠的教導,也許他沒想過這樣的傳統只有堅持卻沒有教導。 再來我們看媽媽,媽媽肚子痛,問上帝肚子的事,結果媽媽壓寶在小兒子,從小疼愛小兒子,在這樣敦敦教誨下的結果,小兒子手上的湯是騙來的,他去騙爸爸,但利百家的堅持合乎聖經嗎,雖然雅各的人生有了盼望,了解這個傳統,但卻用了錯誤的教導方式,造成了這兩個兒子一生要面對很大的悲劇,哥哥氣弟弟,弟弟怕哥哥。難道上帝的應許非得要帶來家族的紛爭嗎?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嗎?問題是我們怎麼了解上帝的應許,利百家重蹈了婆婆的覆轍,又用自己的方法詮釋了聖經真理所啟示的應許,產生了一大堆的問題,聖經告訴你雅各用什麼方法很有技巧的把長子的名份偷出來,他煮了一碗紅豆湯給愛吃的哥哥,愛吃的哥哥也賣了他的祝福,這樣家族的傳承問題就沒有釐清,有人在做初代教會的歷史研究,得到了有趣的調查發現,在山東一帶地方教會禱告有獨特的腔調,他們開始調查這傳統怎麼來的,因為賈玉明牙齒不好,要把口水吸進去,所以後來人學這樣腔調以為是很屬靈。我們在讀這段時覺得實在太好笑,信仰裡常常有比如說曾哥這樣,莊哥那樣,我們就學著做,反正做就對啦,很可能我們只是覺得當天應該如此做,而大家就覺得應該那樣做,來看我們的主日學學生,你可能問他聖經故事,但那很有可能只是老師當天心情的教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沒有好好釐清自己信仰的傳統,我們會重蹈雅各跟以撒的覆轍,應該如何釐清呢?
暑假到了,是基督教營會的旺季,我曾經在寒假3個禮拜中參加5個營會,精兵營、萬國敬拜讚美、教會退休會、還有校園團契的營會等,各式的營會種,有批判性的、有追求靈恩的,我都覺得不錯。寒假就五個那暑假如果再來個短宣、福音隊、有的沒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營會背後它所要傳達的信仰傳統是什麼。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傳統不傳統,你去便利超商可以買到光泉的產品、統一的產品、各式的產品…..什麼都好,但你沒有釐清很多東西放在一起會產生問題,在這麼多信仰傳統當中。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會產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及時代背景,在那特殊的時間及文化狀態裡,為了要解決那時的問題而產生相應的策略,這個東西可能在美國成功、在印尼成功、在新加坡成功,但是我們要讓他在台北成功,或是台中某大學的禮堂,這些基督徒什麼都聽覺得什麼都好,可是自己的理念卻沒有一個整理的機制,覺得牧者說的都對,但若教他們坐下來談時卻不一定完全認同對方的傳統,你可以參加唐崇榮牧師的查經,也可以參加敬拜讚美的聚會,可是如果你想要唐牧師與敬拜讚美的領導坐下來聊聊,這個圖畫你一定拼不起來,這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而是你要思考上帝在圖畫背後他要傳導的是什麼,很多時後基督徒心中充滿許多不同信仰的圖畫,來到我們的教會,是一個台北的教會,又是一個高度流動的教會,大家對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禮拜,什麼是教會,有著不同的圖畫,一個講道下來用不同的圖畫套進去這是我不要的,但是你要的是什麼又未必說的清楚,這是我們在高度特會、營會活動多到暴的時候,需要很嚴肅的去思考的問題。如果不釐清的話,我們到底應當怎樣認識我是誰,我的教會,我的團體裡正面對怎樣的問題,除非我們經驗過,這一個分析整理的過程,否則無法見證我們信仰的傳統。
雅各的一生展開在亞伯拉罕的應許之約裡,這應許是要往前走,於是他往前走,請問他有犯過錯嗎?有啊!他有,他兒子以撒有嗎?有,亞伯拉罕如何賣太太,他也曾經否認過那是他的太太,他的藉口是那是我妹妹,以撒也用同樣的藉口,所以全部都一樣,以撒愛吃,他的兒子一樣愛吃。所以我們都有我們的人格特質,家庭被思考限制,然後活在上帝的應許裡,一定會有很多方法來體會真理,雅各是如此,用盡方法去碰,去跌倒,去體會,到底什麼是上帝的應許,剛剛我們在唱最後一首279首是我之前神學院的校歌,在我那年代我沒啥感覺,常常都要唱,誰理他啊,都是一些八股的東西,但當我畢業以後再去唱這首歌,那種心情截然不同,是在學校無法體會的,我的學校裡姊妹一定要穿過膝的裙子,弟兄一定要有領的的衣服,不能穿牛仔褲一定要穿西裝褲上課,不能穿短褲,還有穿涼鞋一定要穿襪子……..這是那時神學院的傳統,每天早上要一起晨更一起晚禱,做禮拜還要點名,活在那傳統真的好痛苦啊….後來我就去了另一個神學院,是完全沒有熄燈這種東西的,晚上不用熄燈,像養雞場一樣,燈火通明,現在到這邊開始懷念從前緊密的生活,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讀書及靈修,每個人都要掃廁所什麼的。真的好懷念那樣的生活,雖未必每一個細節我都喜歡,例如那時爭議性最大的是辛德勒名單,因為我們不能看R級的電影。但我又是非常愛看電影的人,真是很痛苦,但當我走後去重新詮釋那個傳統,我發現那個傳統是活在我心中的,它不是一把尺,給我看見我的同學活在那傳統裡的認真,很嚴謹的態度,那種想為上帝爭戰的心志,這是我在另一傳統看不到的,失落的,缺乏的,每一個傳統看起來都充滿他的限制。如果你從另一角度回頭看那傳統,可能會看到很多你看不到的東西,我們班有13個同學,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宣教,我每次想到我們一起的生活,這樣的傳統就浮現在我的面前,我們大家分享過的東西。你今天在和平教會生活,你活在和平的傳統裡,你有沒有想過和平的傳統是什麼,長老教會的傳統又是什麼?改革宗的教會有兩個非常特別的事情,第一個是改革,活潑的改革是一個傳統,怎樣去思考及反省自己的信仰,第二個是敬虔,人除非對上帝有害怕敬畏之心,否則不能夠認識神,一個敬畏害怕上帝的心態是長老教會很重要的一個傳統,如果不斷的改革是我們的傳統,那我們該如何去活出這個傳統,你可以開始回頭檢視自己的信仰或是開始批判自己為什麼我人格分裂,開始跟自己對話,開始不滿意自己的時候,感謝主你已在活出一個傳統,當你不斷在反省自己與社會的關係,與這文化對話的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傳統。第二個要思想你活在這傳統裡你對上帝還有那一份敬畏的心嗎?如果沒有的話,常常埋怨,我們可能就不能這樣,因為對加爾文的傳統來說,我們要常存敬畏的心,上帝幫助我們活在這裡面,學習去釐清到底我活在這樣教會的背景,我該如何去體會我的信仰,整理我的信仰進而能見證我的信仰,才能真正認識上帝。
作 者: 莊信德 傳道
經文:【 創世記廿五章19~34節、廿七章1~40節】 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想創世記,創世記總共有五十章,很多弟兄姊妹問我說什麼時候才能把創世記講完。如果我們要好好探討完大概要兩年半,這樣可能很辛苦,大家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做了一點調整,我們今年把創世記講完,在人物上做了大量的裁減,只找幾個特別的人物事件來和大家一起思考。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亞伯拉罕獻以撒,以撒經歷了童年的陰影,因為他要被爸爸獻祭的確是童年的陰影,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管以撒長大後如何。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經常被遺忘的人,那你應該聽聽以撒的故事,他的故事絕對不被遺忘,很多人看到創世記時會想到亞伯拉罕叫做信心之父,雅各換長子的身份,約瑟呢他很會作夢。但不管怎麼想都不會想到以撒,因為他是一個小人物,他的故事很重要,不是因為他是生產工具,而是他的生命歷程中,有許多經歷是比較內向的角色,我們今天直接來談雅各。
為什麼雅各是創世記十二章到五十章的主角,你有沒有想過,主角這個詞必須要有一定的涵蓋性。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跟家人清明節去掃墓的經驗,來到祖先的前面,他是你從來沒有看過的一位先人,你只能聽家人東一句西一句的去描繪,這樣是比較沒有親切感的。但如果年紀漸長後,開始有些長輩他的故事是你認識的,那種感覺是非常不同的,因為不認識與認識感覺差很多,雅各的角色也相當特別,因為他承先啟後,雅各在他年輕時看過他的阿公,亞伯拉罕,他曾看過他的婚禮,雅各有十三個兒子,約瑟有兩個兒子,以法蓮跟瑪拿西,雅各被祝福到。我們可以看見他在時間年表是承先啟後的人物,他的生命很神學性重新詮釋了家族歷史該由何種角度看,來理解上帝的應許,我要跟大家講一件事情就是透過雅各來思考什麼叫做信仰傳承的東西.
我們來看創世記第二十五章,這段聖經是大家所熟悉的,這裡講了生孩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以撒的太太利百家懷孕了,肚子裡雙胞胎的孩子彼此相爭,然後他求問耶和華,他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雅各必強於他的哥哥以掃,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生產日到了,果然得到雙胞胎,兩子漸漸長大,以掃善於打獵,雅各為人安靜,雙胞胎性格差異很大,成為強大的對比。原本應該很相像,沒想到差這麼多,哥哥外向弟弟內向,這兩個對比為雅各的人生埋下很特別的伏筆。聖經告訴你爸爸愛以掃,媽媽愛雅各,這種偏心的圖畫在家裡應該也不稀奇,可是有預謀的,可能是有悠久的傳統,首先來看爸爸以撒,在雅各的一生當中,可以找出他對雅各說什麼話,算算總共有兩段話,第一段是他說謊,他爸跟他說了一段他自己都搞不懂的祝福的話,另一段是十七章,是祝福的經文,二十八章因為哥哥知道弟弟搶了他的祝福所以他很生氣,於是就要殺弟弟,媽媽很擔心就要兒子逃亡,逃亡前以撒對雅各說你要去巴旦亞蘭去娶老婆,是利百家的家鄉,爸爸沒頭沒尾的就說了這段話,要兒子逃亡到媽媽的娘家,在父親跟兒子對話當中,有趣的是他並沒有交代為什麼,卻對傳統非常堅持,大哥聽見了,原來爸爸愛的是像弟弟一樣的,你想這個家庭很奇怪,還要用偷聽的,如果這個傳統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足夠的教導,也許他沒想過這樣的傳統只有堅持卻沒有教導。 再來我們看媽媽,媽媽肚子痛,問上帝肚子的事,結果媽媽壓寶在小兒子,從小疼愛小兒子,在這樣敦敦教誨下的結果,小兒子手上的湯是騙來的,他去騙爸爸,但利百家的堅持合乎聖經嗎,雖然雅各的人生有了盼望,了解這個傳統,但卻用了錯誤的教導方式,造成了這兩個兒子一生要面對很大的悲劇,哥哥氣弟弟,弟弟怕哥哥。難道上帝的應許非得要帶來家族的紛爭嗎?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解決嗎?問題是我們怎麼了解上帝的應許,利百家重蹈了婆婆的覆轍,又用自己的方法詮釋了聖經真理所啟示的應許,產生了一大堆的問題,聖經告訴你雅各用什麼方法很有技巧的把長子的名份偷出來,他煮了一碗紅豆湯給愛吃的哥哥,愛吃的哥哥也賣了他的祝福,這樣家族的傳承問題就沒有釐清,有人在做初代教會的歷史研究,得到了有趣的調查發現,在山東一帶地方教會禱告有獨特的腔調,他們開始調查這傳統怎麼來的,因為賈玉明牙齒不好,要把口水吸進去,所以後來人學這樣腔調以為是很屬靈。我們在讀這段時覺得實在太好笑,信仰裡常常有比如說曾哥這樣,莊哥那樣,我們就學著做,反正做就對啦,很可能我們只是覺得當天應該如此做,而大家就覺得應該那樣做,來看我們的主日學學生,你可能問他聖經故事,但那很有可能只是老師當天心情的教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沒有好好釐清自己信仰的傳統,我們會重蹈雅各跟以撒的覆轍,應該如何釐清呢?
暑假到了,是基督教營會的旺季,我曾經在寒假3個禮拜中參加5個營會,精兵營、萬國敬拜讚美、教會退休會、還有校園團契的營會等,各式的營會種,有批判性的、有追求靈恩的,我都覺得不錯。寒假就五個那暑假如果再來個短宣、福音隊、有的沒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營會背後它所要傳達的信仰傳統是什麼。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傳統不傳統,你去便利超商可以買到光泉的產品、統一的產品、各式的產品…..什麼都好,但你沒有釐清很多東西放在一起會產生問題,在這麼多信仰傳統當中。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會產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及時代背景,在那特殊的時間及文化狀態裡,為了要解決那時的問題而產生相應的策略,這個東西可能在美國成功、在印尼成功、在新加坡成功,但是我們要讓他在台北成功,或是台中某大學的禮堂,這些基督徒什麼都聽覺得什麼都好,可是自己的理念卻沒有一個整理的機制,覺得牧者說的都對,但若教他們坐下來談時卻不一定完全認同對方的傳統,你可以參加唐崇榮牧師的查經,也可以參加敬拜讚美的聚會,可是如果你想要唐牧師與敬拜讚美的領導坐下來聊聊,這個圖畫你一定拼不起來,這不是好與不好的問題,而是你要思考上帝在圖畫背後他要傳導的是什麼,很多時後基督徒心中充滿許多不同信仰的圖畫,來到我們的教會,是一個台北的教會,又是一個高度流動的教會,大家對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禮拜,什麼是教會,有著不同的圖畫,一個講道下來用不同的圖畫套進去這是我不要的,但是你要的是什麼又未必說的清楚,這是我們在高度特會、營會活動多到暴的時候,需要很嚴肅的去思考的問題。如果不釐清的話,我們到底應當怎樣認識我是誰,我的教會,我的團體裡正面對怎樣的問題,除非我們經驗過,這一個分析整理的過程,否則無法見證我們信仰的傳統。
雅各的一生展開在亞伯拉罕的應許之約裡,這應許是要往前走,於是他往前走,請問他有犯過錯嗎?有啊!他有,他兒子以撒有嗎?有,亞伯拉罕如何賣太太,他也曾經否認過那是他的太太,他的藉口是那是我妹妹,以撒也用同樣的藉口,所以全部都一樣,以撒愛吃,他的兒子一樣愛吃。所以我們都有我們的人格特質,家庭被思考限制,然後活在上帝的應許裡,一定會有很多方法來體會真理,雅各是如此,用盡方法去碰,去跌倒,去體會,到底什麼是上帝的應許,剛剛我們在唱最後一首279首是我之前神學院的校歌,在我那年代我沒啥感覺,常常都要唱,誰理他啊,都是一些八股的東西,但當我畢業以後再去唱這首歌,那種心情截然不同,是在學校無法體會的,我的學校裡姊妹一定要穿過膝的裙子,弟兄一定要有領的的衣服,不能穿牛仔褲一定要穿西裝褲上課,不能穿短褲,還有穿涼鞋一定要穿襪子……..這是那時神學院的傳統,每天早上要一起晨更一起晚禱,做禮拜還要點名,活在那傳統真的好痛苦啊….後來我就去了另一個神學院,是完全沒有熄燈這種東西的,晚上不用熄燈,像養雞場一樣,燈火通明,現在到這邊開始懷念從前緊密的生活,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讀書及靈修,每個人都要掃廁所什麼的。真的好懷念那樣的生活,雖未必每一個細節我都喜歡,例如那時爭議性最大的是辛德勒名單,因為我們不能看R級的電影。但我又是非常愛看電影的人,真是很痛苦,但當我走後去重新詮釋那個傳統,我發現那個傳統是活在我心中的,它不是一把尺,給我看見我的同學活在那傳統裡的認真,很嚴謹的態度,那種想為上帝爭戰的心志,這是我在另一傳統看不到的,失落的,缺乏的,每一個傳統看起來都充滿他的限制。如果你從另一角度回頭看那傳統,可能會看到很多你看不到的東西,我們班有13個同學,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宣教,我每次想到我們一起的生活,這樣的傳統就浮現在我的面前,我們大家分享過的東西。你今天在和平教會生活,你活在和平的傳統裡,你有沒有想過和平的傳統是什麼,長老教會的傳統又是什麼?改革宗的教會有兩個非常特別的事情,第一個是改革,活潑的改革是一個傳統,怎樣去思考及反省自己的信仰,第二個是敬虔,人除非對上帝有害怕敬畏之心,否則不能夠認識神,一個敬畏害怕上帝的心態是長老教會很重要的一個傳統,如果不斷的改革是我們的傳統,那我們該如何去活出這個傳統,你可以開始回頭檢視自己的信仰或是開始批判自己為什麼我人格分裂,開始跟自己對話,開始不滿意自己的時候,感謝主你已在活出一個傳統,當你不斷在反省自己與社會的關係,與這文化對話的結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傳統。第二個要思想你活在這傳統裡你對上帝還有那一份敬畏的心嗎?如果沒有的話,常常埋怨,我們可能就不能這樣,因為對加爾文的傳統來說,我們要常存敬畏的心,上帝幫助我們活在這裡面,學習去釐清到底我活在這樣教會的背景,我該如何去體會我的信仰,整理我的信仰進而能見證我的信仰,才能真正認識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