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6日 星期日

以馬內利 -- 董倫賢 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一章18-25節
日期: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主講:董倫賢 牧師         

今天要和弟兄姊妹思考的題目是「以馬內利」,這句話對我們長老會的信徒而言是耳熟能詳的,「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在我們寫信的最後,也常常以這句話彼此祝福,意思就是「願主與我們同在」!隨著時間的過去,聖誕節的氣氛愈來愈濃,我感到我們台灣並不欠缺在聖誕節時大家通宵、喝酒、跳舞、亂性,我感到我們台灣也不欠缺在聖誕節時談彩券,即使我們的經濟不景氣,然而還是有許多人有錢去簽彩券;這些都是那些不認識神的人,藉著聖誕節的假期來放縱自己的私慾、做生意賺錢的機會。

聖誕節時許多人忙著買禮物、互送禮物,但忘記有一項禮物很寶貴,是用錢買不到的,就是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賞賜給我們,只要我們願意用信心來接受祂,我們就可以接受到這份禮物。耶穌基督他放下身段,祂來到世間並降生在馬槽裡,生長在木工家庭裡面,祂不輕看我們世人;在我們的社會,有許多人因著他的家庭環境、生長背景而被人輕視,但我們的主不會輕看我們,祂一樣愛我們,一樣接納我們。

這就是我們的救主,祂的名字叫作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因為上帝成為人住在我們中間。現在,我們來看經文內容:馬利亞已經許配給約瑟;猶太人的婚姻禮俗和我們華人相類似,在兒女尚小的時候就為他們訂親,等長大了就先訂婚,並於一年後結婚。在訂婚時,男女雙方就已經受到婚約的約束,不可以隨便廢除;而猶太人在訂婚階段,男女都不可發生性關係,這和現世代較不同,現代有很多人尚未結婚就同居,或是和很多人都有過性關係。所以,我常在想現在很多要步入禮堂的新娘、新郎,其實背後都已經是「舊郎」、「舊娘」。但在早期他們都遵守這個約束,他們以孩童的心,等候那日子的到來,等到結婚後才發生性關係。

訂婚關係有很大的約束力,是不能隨便更改、廢除,所以如果在訂婚的期間與別人發生了性的關係是件極嚴重的事情,當約瑟知道馬利亞懷孕的消息,雖然約瑟對細節不甚清楚,然而他並未因此大驚小怪、借題發揮,將他的未婚妻陷於不義之中;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社會,人與人總是容易因為一些不明確的證據而咬定別人犯罪,或是先訂了人的罪,才審判他。但約瑟他很謹慎,他並沒有在這件事上隨便得罪神,所以聖經寫得很好:「她的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他不願意明明的休了馬利亞,想要暗中的解除婚約。」我們也看見約瑟後來也相信了神的使者在他夢中所解釋:馬利亞所懷的胎是從聖靈而來。當約瑟醒來後他就遵照主的使者的吩咐,將馬利亞娶過門。

聖經用約瑟是義人來形容約瑟。猶太人如何定義義人?猶太人認為常常遵守上帝的律法的人,就是義人。我們看約瑟不無中生有、惡意中傷,重要的是他知道在真相未明之時,他要來保護、照顧他的未婚妻,讓馬利亞在那個時代有活路。我們從這裡知道,義就是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分界;義就是不隨便加害人;義就是知道自己不過是個人,人不是神!義就是知道自己的位份,知道自己的本分,而且守自己的本分,也不超越別人的本分。在聖經也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導人勿超越自己的本分;在舊約撒母耳記中記載:掃羅王是一位將軍也是猶太人的王,有一回他要去和非利士人征戰,在戰爭開始之前,在那裡要獻祭,他們必須要等撒母耳,因為獻祭是神用油膏抹撒母耳要來盡的本分,但掃羅王卻自作主張由他來主持這獻祭,當撒母耳得知掃羅做了這超越他本分的事情,就對掃羅說:「你已做了糊塗事!你未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事情!」後來,那場戰爭掃羅輸了,神也收回祂與掃羅的同在,掃羅也失去了他的地位。

因此我們知道義就是盡自己本分,而不超越。如果我們行在義中,大家就會平安。我們的家庭、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因為我們沒有守我們的本分!我們不清楚我們的位份,沒有盡到我們的責任;管了不該管的事情,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和睦的關係;不義不僅害了自己,也破壞了人與人的和好,如果約瑟不是位義人,我想馬利亞就死定了,以馬內利-耶穌也不會頭一次就降生在約瑟的家庭。我想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如果我們的家想要經歷神的同在,我們就需要常常自問我是否行在義的裡面、是否有愛心,如果是肯定的,我可以向你保證,你的家一定有平安!你家人的關係一定是和好的!教會是這樣,社會也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經驗:上帝要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認為只要是基督徒、只要教會豎立十架,神就一定會與我們同在、同行,那我要提醒大家:如果我們離開神行不義,神就會離開我們、不與我們同在、同行!這是我們要準備慶祝聖誕節時,需要好好來思想的問題。

在這我們看見處女馬利亞要懷孕生子,這正好應驗了先知以賽亞在八百年前所預言的:「因為這樣,上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一位處女要懷孕生子,取名為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處女在希伯來文的意思就是少女,有些人去查考原文,認為「少女」不一定代表「處女」,就用這來大作文章,我想這要看你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若是站在一個不好的立場或出於惡意的動機,就可以將好的事情解釋為壞的!所以我認為我們的信仰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念來看處女懷孕生子這件事。在室女懷孕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馬利亞和別人偷生的,這是許多共產主義、無神論者、反基督教的事例常常提出來的觀點;第二種看法,在室女未婚懷孕是「神蹟」,如果我們相信我們的上帝是創造萬物的神,如果我們相信他就是一切本源的真神,那就可以促成這個神蹟,如果不是,那祂就不是神,不過是我們人所想像出來的神罷了!

許多人在信上帝,都是用自己的想像,認為上帝就是這樣,這就不是上帝,不過是個偶像、假神罷了!我曾說過,神用祂的形像造人,但人常常用自己的形像造假神、偶像。有些人認為馬利亞懷孕一定是有原因的,上帝要像人一樣,和馬利亞發生關係才可以讓馬利亞懷孕,自此以來,包含最近的韓國,邪教常利用「性」來吸引人作它的信徒,我們要謹慎!雖然聖經沒有明白解釋聖靈適用什麼方法讓處女馬利亞懷孕,但我們知道聖靈是創造的靈,在創世記是上帝的靈來創造萬物,聖靈也是可以幫助人來明白真理的靈;如果有在注意現代生化科技,就會知道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用無性來生殖,現在科技已證明人可以不用「性」來生殖,這是神賞賜人的智慧,上帝是智慧的源頭,我相信神可以用比現代科技更高明的方法讓處女馬利亞懷孕。

耶穌祂是世人的救主,我們所讀的經文記載得很清楚:「你要生子,並取名為耶穌。因為他要救他的百姓脫離他們的罪惡。」耶穌基督來是要救他的百姓脫離罪惡,這和他應許我們要與我們同在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神是聖潔的上帝,聖潔的上帝無法住在滿心罪惡的人中間,不可能住在垃圾場裡面!他來要救人脫離罪惡,脫離那不應當去做的事情;如果我們很謙卑的省思自己,很容易看見自己的軟弱,看見自己的有限!我最近回澳洲探親,去看一位好朋友,他是位工程師,在年輕時很熱心於教會和學校團契,但後來驕傲、離開上帝,他的太太很熱心信主,但他卻驕傲不願信靠上帝,最近五十多歲,得了肺癌第三期,他才知道自己的軟弱,他才謙卑回到主面前謙卑悔改。希望我們無須生病,就能夠謙卑回到上帝面前來認識祂,這種人比較有福氣!我們若謙卑來看自己,就會發現我們是個罪人、是個有限的人,若我們肯悔改,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要拯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綑綁。

我們知道世人受到罪惡綑綁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我們在台灣所遇到的都是罪惡的問題,我們在媒體所見的都是人的罪惡問題,我們台灣很自由,但自由的沒有限制,隨便愛說啥就說啥,可以讓黑的變白的、是非不明,這是人的罪惡,人所想的都是罪惡,這造成我們台灣很大的損失,讓我們台灣人遭受很大的苦痛!更慘的是,人常常本身有壞的念頭,卻又常常懷疑別人的動機,和他一樣壞、甚至比他壞!這就是我們人受我們的罪惡綑綁、受罪惡的情慾所綁、受我們「愛面子」所綑綁,所以在羅馬書第一章29-32節,我常感到聖經是本可以照出我們內在世界的上帝的話,如果我們用謙卑的心來讀,可以照出我們真正的面貌;我們別用聖經來照別人,要用聖經來照自己,我們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問題;在羅馬書第一章這裡只是保羅寫人的罪惡的一小部分,但從當中我們可以看見人如何受罪惡的綑綁、受罪惡所害!他說道:「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 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 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讀這聖經章節我就想著:這正是我們人生存的實際!我們人生活所遇到的就是這樣,我們的社會如此的不平安、亂象叢生都和人的罪惡有關;耶穌基督要來拯救我們脫離這些罪惡,因這些罪惡破壞我們人與人的關係;破壞台灣人與台灣人的關係,手足、家人間的關係。!求主幫助我們。我們要清楚耶穌基督的降生是要拯救我們脫離這些罪惡,祂愛世人,所有的人:台灣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外國人…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不是用自己的立場、自己的族群來看上帝。若我們族群的利益來看上帝,就是在製作偶像,用人的形像來造假神!

祂降生,為著我們的不義死在十架上,祂是無罪的,但是來代替我們成為有罪的,我們若願意信靠祂,我們就被上帝稱做義人,被祂稱作祂的子女,祂要與我們同在!這是上帝給我們真正好的禮物!每次我去探訪病人或年老的人,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他們實際經驗了上帝與他們同在,不知道我們在教會聽道理這麼久,對神的同在有那樣密切、清楚的認識沒有?主要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可以被祂看為義人,祂就將聖靈賞賜給我們,聖靈可以讓我們有力量勝過罪惡,甚至贏過死亡的恐懼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約翰福音一章14節,也是我個人最愛的一節,可作為今天的金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我想這經節是每個人都可以經驗的一節,這經節是差不多兩千年前,約翰福音的作者在看見上帝、看見耶穌在他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所寫下的。我們若認識上帝、願意離開罪惡、願意認罪,接受耶穌基督的恩典,祂就要在我們中間!我們若有主常在我們中間,我們也可以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我們若有恩典、真理,就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在我們身上!一個人如果有恩典和真理,我們就可以看見上帝與他同在;我們若到一個人家中,感受到有恩典和真理,我們必能感受到上帝就是在他家中;你若真的走在真理、恩典中,人就能看見上帝的榮耀。

加爾文曾提醒:「人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榮耀上帝的名。」我們在社會、家庭、教會所做的是否有榮耀上帝的名?若要榮耀上帝的名,我們要先自問,我們是否有在恩典和真理裡頭?行公義就是愛人,人若說愛自己的妻子,卻有婚外情,沒人要相信這人是愛妻子的。愛心的另外一面就是公義,有愛心就有公義、有恩典、有真理就是有愛心、有公義,有恩典、有真理就是能寬恕、能認罪。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我們都愛寬恕人,因為寬恕人代表我比較好!但少有人願意認錯,我們不願意來面對真理,真理說出來時大家心裡都難受;真理很難說,當傳道者的人很難講道,因為真理說出來容易得罪人,上帝要他說真理,他們甘願冒著被斬頭的危險說真理;真理就是看見錯就說錯,錯就要認錯!有恩典、有真理就是用愛心說誠實話,有恩典、有真理就是無姑息養奸,不作個爛好人,我想在教會中也是這樣,教會若要有恩典和真理,就要以上帝的話為中心,認真來查考上帝的話,行在真理當中,而不是在那說虛偽的愛心,明明不對還說要用愛心…我想這樣不對,這樣沒有真理的恩典,違反了聖經的道理和教訓。

聖經要我們走十架的道路,這是面對真理,若我們只要愛心不求公義、只有恩典不求真理,這樣耶穌基督就不需要死在十架上了,祂死在十架上就是為了公義的緣故,來代替我們,為我們死;當我們在此思想主的誕生,我們可以好好來想:上帝的同在就是有恩典、有真理。教會要榮耀神的名,就要有恩典,有真理;在我們古老的文化中累積了不少罪惡,所以我們華人很難做人,人與人的關係很複雜,我們的文化靠紅包、賄賂、阿諛諂媚、拉關係來處理人際關係,若行不通,就用恐嚇、威脅來解決人際上的問題,到現在民主社會還是如此,這是我們台灣人最羞恥的一件事。

聖經教訓我們要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祂走在真理當中並破碎自己,來成全別人;祂破碎自己讓人與神復和,人與人復和,這就是十架的道路,捨己的道路,這是一條可以幫助我們社會、家庭和好的智慧之道。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不認為這是一條難行的道路,因為我的主這樣告訴我們:「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期望我們有這個信心來走主所教導的道路。

在我們的家、社會、教會都需要耶穌,需要以馬內利,都需要上帝的同在,我們看見現在許多家庭親子關係緊張、夫妻失和、60%的兇殺案是發生在家庭!這是因為人都失去了愛心。在教會中,也有許多的分裂是由於人的妒忌爭鬥,讓耶穌基督的肢體被分裂,求主幫助我們,要有信心,不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跌倒失去信心,求主幫助我們的教會真的成為讓人和平的教會,不忘記我們的使命:在這個社會作光、作鹽。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的愛心可以傳播出去,而不是只在教會的圍牆內。我們的教會若要作光、作鹽,就需要和平,互相順服、成全,在教會中行公義和真理,有恩典和愛心,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的教會實踐社會公義,幫助我們的族群消彌怨恨和矛盾。我們的社會沒有神的同在,因此紛亂四起,許多人因此愛移民到基督教國家,但卻在國外依然行惡事。

在我們慶祝聖誕節的時候,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一位實至名歸的和平之子,從我們本身做起,讓上帝住在我們中間,成就在我們的家庭、教會,甚至藉著我們成為這社會的祝福,願上帝與我們同在。

2001年12月9日 星期日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經文:羅馬書三章21-26節                  
主講:董倫賢 牧師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題目是「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這是在八福當中的其中一福。在八福裡面,充滿很多屬靈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讀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我們好好地去思考,時常有很深刻的意義蘊含其中。我一直覺得,詩篇第一篇所講的:「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就是提醒我們要常常思想神的話。在我們的信仰裡面,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神要藉著祂的話語來幫助我們認識我們到底是誰?我們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從西方人的角度來看東方人,會看得比東方人還要清楚。  

       為什麼?因為華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身在廬山,就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而我們在局裡,就無法看到整個的真相。當我比較西方與東方的社會,或是從西方雜誌中來看東方的社會。我也發覺在東方世界裡有很多事情似乎較為腐敗,無論是政治也好,或是在人際關係方面,都有這樣的一個現象。就以最近我們所經歷的台灣大選,我看到那些候選人,聽他們所講的話,他們所標榜的常常是把自己當作正義的化身,皆自以為義,將別人貶為一文不值。但是,在聖經裡面,它要讓我們認識,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在這方面不認識的話,我想,台灣政治再進步,或者是經濟再發達,我們仍然還是陷在困境當中,沒有辦法超越目前的處境。   

在一八九五年,有一個英國的宣教士--梅牧師,他在日本人佔領台灣的那一年來到了作。我所要提的這台灣。他與蘭大衛醫生一同前來,在他們學完台灣話的訓練之後,他們就被派往中部地區開始宣教的一位宣教士,因著他對台灣人的心態,對台灣人的觀察,所以有很多值得讓我們反省的地方。這位梅牧師,在台灣一方面很認真地宣教,而且他從觀察以及宣教的實務中,他得到很多心得,並著作成書。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因為他所寫的東西,使很多人得到幫助。因而神學院要邀請他去教書,但他卻拒絕去教書。他說上帝不是呼召我去教書,上帝是呼召我去傳福音。所以,我在這裡利用一些時間來介紹他。梅牧師本身是一個實務的學者。我一直覺得就如同我們在看書一樣,你要買書之前,要查看作者是不是內行人。內行人並不是看很多書,然後東抄西抄,內行人是因為他有很多很深的實務經驗,如此一來,你看他所寫的書,才能夠得到幫助。 

這位梅牧師,他來到台灣。在中部地方有記載說,中部約有一千兩百多個鄉鎮,而他一個人走遍了九百多個鄉鎮,真的可謂是「走透透!」他到每個城市裡面,他的方法就是以敲鑼、吹號角來引起他人的注意。然後,在街頭巷尾喊著說:「上帝的兒子不見了」。但是,他覺得向台灣人傳福音是一件很難的事。梅牧師認為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令他深深地感動。因為他覺得當這個小孩子再回到家的時候,父親是以既往不咎的心,完全接納這個浪子。因此,他常常在傳福音的時候,就向人傳講浪子回頭的故事。但是,在他傳講的過程中,台灣人十次有九次聽了都哈哈大笑,因而使他感慨台灣人為何如此現實?從他宣教經驗裡面,他就分析台灣人的宗教心理。他說,透過台灣漢人對基督教信仰的反應,他發覺台灣漢人對於有用的事情特別地喜歡。你向他傳福音,若是與他無關也沒有用的,他就嗤之以鼻,抑或是不表示有任何興趣。台灣人對自己的痛苦常會忍受,但是對他人的痛苦,卻漠不關心。所以,梅牧師也覺得台灣的漢人是無情的。他在台灣也看到一個人快被水溺死,卻無人搭救。沒想到,梅牧師竟在台灣見到這種現象。戴德生在一百多年前,到中國江蘇那裡,於長江口亦見到類似的情形。你如果注意新聞,大陸最近發生了一件事情。大陸有一個地方市長,他浩浩蕩蕩地率領他一些隨從,坐了八部車子,而一個才十二歲的中學女生,為了要閃避他的車子,因而掉落水裡。之後,這位市長竟然沒有停車救援女孩。所以這個女孩,就活活地被水淹死了。華人對其他人的人命漠不關心,或者是草菅人命的態度都令西方人感到很大的改變,而這也是現今台灣的問題。我們常常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的死活。我以前常聽老一輩的人講說,很多人都覺得「別人的因仔死不完」我自己的孩子保住就好了,但是別人的孩子不要緊。然後,梅牧師也發現,台灣漢人普遍對基督教的福音缺乏興趣,因為很少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犯大罪的人,這是梅牧師對台灣一個基本的認識。

然而,在中華文化裡面,似乎很多人我們看到他是很腐敗的,但是他卻覺得自己很有體面、自己是個義人。因此,梅牧師也發現台灣漢人普遍缺乏幽暗的意識,對罪的本質毫不敏感。所以,他認為台灣人對宗教的態度是現世主義者,或是功利主義者。所以,他覺得台灣漢人是個非倫理、非宗教的民族。有趣的是我上次跟各位提到李喬--台灣的一個作家。他認為台灣人的宗教是一種賄賂的一貫教,意思是說台灣宗教是由於賄賂上帝、賄賂神明,而希望達到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完全出於功利的動機。所以,我不厭其煩地跟各位分享梅牧師對台灣人宗教心理的看法。我想,對我們自己或是我們有心要向台灣人民傳福音,這個認識是相當重要的。        台灣人常常會問一個問題,其實我在海外向大陸人傳福音,他們也常常問一個問題,就是信耶穌有什麼好處?信耶穌是不是能夠讓我發財?是否能讓我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是不是能讓我升官?這種普遍漢人功利主義的心理,使我們有時信靠神的動機往往不是純正的。即使已經信了主,來到教會裡面,有時候,也會把我們的神當作財神爺。在漢人的基督徒中,把上帝當作財神爺來拜、來求,這是造成我們信仰無法純正,且對神以及對自己的認識產生誤導的主要原因。但是,耶穌曾經說:「沒有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很多人覺得他不需要上帝的拯救,因為他覺得他是個義人,他認為他不需要耶穌基督的寶血來拯救他。我想一個人最危險的時候,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有病。「什麼叫做致死之症?不知道有病,那才是致死之病。」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很重要的,知道自己是一個不義的人,而不義的人就是罪人的意思。

我剛剛已經提過,台灣人對信仰的要求,常常是跟現世有關係。但是,我發覺我們對現世的要求,常常脫離不了money、sex、power方面的需求且有一定的關係。最近,京華城舉辦的活動中,有一對夫婦一口氣抽了七部車子,我想,讓很多台灣人眼睛都亮起來。他們可能會問,不曉得是拜了什麼神明如此靈驗,一口氣抽了七部車子?但是,如果你好好讀約翰福音中,耶穌跟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我們也發覺,撒馬利亞婦人和耶穌雖然談到水的問題,但撒馬利亞人關心的是水能否潔我的口?能否解自己的渴?然而,耶穌跟她談的卻是另一種層次的東西,談的不僅是水能否解人的渴,更重要的是上帝能把祂的活水賜給信靠祂的人。但是,是不是有時候我們的信仰層次也還是停留在像撒馬利亞婦人一樣,只要解渴而已?因為我們喝了水還是會渴。我們發覺,現在很多人所追求的金錢、性慾、權力和麻醉品,這些東西都是喝了還會再渴。我們看到很多政治上的人物,他們得到權力以後,就永遠不會放掉。因為,他們已經上癮了,他們已經被權力所綑綁住了。所以,他們是永遠不會渴的。托爾斯泰他也有講過,他說:「性慾永遠不會滿足人,而且會愈陷愈深。」我想,舉凡吃檳榔、吸安非他命、煙酒、賭錢等等,都是會使人愈陷愈深。而對於我從前研讀藥理的人而言,更常常讓我想到,我們打針、吃藥的時候,有些藥物在使用上劑量會愈來愈多,為什麼?因為人的身體對藥物的反應,常常很容易產生「失去感覺」。好像跟一個人很好,享受一種暫時的爽快,但是這種爽快很快就會失去感覺。所以,他需要更強的劑量、更多的性、更多的權力、更多的麻醉品,他才會有所感覺。所以,這種情形就是你喝了還是會再渴。就英文字彙而言,即是你會產生craving,craving就是說如果沒有的話,我就會受不了,我就會受到渴望、這種craving所驅使,有些人因而成為這些罪的奴隸。

但是,耶穌對撒馬利亞婦人、對台灣人、也是對信的人所講的。祂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我們有時候向很多人傳福音,他們常常沒有辦法體會。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太抽象,離他們太遠了。能夠喝到水就好了,能夠真的摸到就好了。但神所賜的是一個屬靈的祝福,我們常常是不屑一顧。我們要得到活水,主要是靠神賜給我們的義,就是人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認識到我們是個有陰暗意識的人,我們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地方。然後藉著上帝祂稱我們為義,得到聖靈的同在,得到聖靈所賜給我們的一些祝福,使我們不再渴,使我們得到活水。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飢渴慕義的心,我想神已經把那個禮物給我們,我們也沒辦法得到這樣的祝福。所以,耶穌常常也提醒我們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叩門,就給你們開門。」祂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這個飽足,就是satisfy,你不會一天到晚有craving,因為已經得到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義。

當我們好好來研究這段飢渴慕義原文的文法,這個「義」在文法的意思中它是用受格,這個「義」即是說要飢渴得到完全的義。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已經有很多的義?我們常常得到部分的義,我們就很滿足,因為我們是個馬馬虎虎的民族。我們稍微作點善事、行一點義,我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義人。但是,這段經文裡面,耶穌跟我們講說,飢渴慕義的義是完全的義,你要飢渴來得到那完全的義才算數。在神的標準裡面,你的義如果缺0.01%,在祂的眼光中,還是不完全的。所以,你要得到完全的義,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義。是藉著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祂稱我們為義,才能夠得到那完全的義。在登山寶訓裡,主耶穌也跟我們講到說,我們要完全像天父一樣。你如果還沒有達到那個標準,還是不算數。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本身是走向完全的歷程,而非一下子就達到完全。藉著被神稱義、藉著聖靈、藉著神的話語,讓我們常常逐漸被上帝所更新,這樣我們才能夠達到完全的義。當我們被神稱義,我們跟神就有一種很自然的關係,跟自己、跟其他人也會產生一種自然、心安及和樂的關係。

我想,現在很多的疾病,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問題所產生的。我上次有提到,我聽一位教授的演講,他講到說一個精神科醫生最重要的任務與目的是使人和睦。當人跟自己和睦的時候,精神病就會減少,我想這是一個事實。但是,現代人受到心理學或是精神醫學的影響,都把責任推給別人。都是別人的錯,不是自己的錯。而在聖經裡面教導我們的,是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我們要自己承認、要負責任、我們是有錯的、我們是一個罪人、我們是一個不足的人。我最近看一本書,一個美國的神學家,他以前也是向一些精神科醫師,或是一些心理學家學習輔導。在教會裡面,在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人需要輔導。但是他發覺,他們用現代心理學的方法來輔導,常常沒有辦法解決人的問題。最後,他沒有辦法,他只好回到聖經裡面,他才發現,當你用聖經的話語幫助人認清自己是一個有罪的人,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老是說:「我今天會這個樣子都是被父母害的,被朋友害的,被這個社會所害的。」而是把這個責任接到自己身上,承認自己是有罪的,承認自己是有責任的,然後鼓勵他悔改,跟神建立一個正確的關係,就發覺這個人的病得到改善,甚至有些關在精神病院裡面的人可以出來了!    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福音。我們常常對上帝的話語掉以輕心,我們常常把神寶貴的話語放在旁邊而聽人自以為對的話語,結果我們沒有辦法得到祝福。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問題,承認自己是有錯的,承認自己是有陰暗意識的。因著人的悔改,悔改本身就是要先有認罪,承認自己是有責任的,這樣這種關係就能恢復。

人跟人的關係也是一樣,我們常常跟人發生問題,就是我們不承認自己有錯,都說是別人的錯。我想,在社團當中、在家庭當中、或是在教會當中,也同樣有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先說我可能有錯、我是有錯的,我們自己先悔改,從跟神的關係裡面來反省自己,甚至向別人道歉,或是接受別人的道歉來饒恕他們,那種關係就恢復了。那人跟人的關係,教會和家的氣氛就會不一樣。所以,我一直相信,神要我們飢渴慕義,本身就帶來一個很深的智慧跟祝福。你要被稱義,要先承認自己是個不義的人。你要被神稱義,我們相信人再怎麼樣努力,都是不完全的。只有靠神稱我們為義,藉著聖靈的更新,我們才能漸漸成為完全的人。因為你說你自己再好,別人還是能找出我們的毛病。有時候,我們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要讓別人好好來檢視我們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時常是站不住的。所以,我想當我們願意用一個謙卑的心來承認自己是一個不義的人、我們是一個不完全的人,在神的面前跟祂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我們自己跟神、跟人、跟自己就能夠得到和睦,這樣你的一生就有安息,就能夠得到神的祝福。

所以,耶穌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雅各又講說:「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義人不是只有牧師或是長老,任何一個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罪的人、是一個不義的人,藉著耶穌基督寶血的洗淨,我們就在神的面前成為一個義人。上帝祂要聽我們的禱告,使我們的病得到醫治。保羅也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勝。』」我不曉得,大家對這段經文有沒有很深刻的經歷,就是藉著信心、藉著信靠神,神要稱我們為義。而且義人必因信得勝,得到新的生命,使我們不再像一般人追求那些還是會飢渴的一些事物。

最後我要跟各位分享,我剛剛所讀的這段經文,請各位翻開羅馬書第三章21節至26節:「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神的義不是靠人行義,而是靠人的相信。也就是說因為亞伯拉罕信神,所以神就稱他為義。又說:「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我們都是有罪的,我們都是不義的。所以,欠缺上帝本來賜給人的一個榮耀跟人的尊嚴。一個有罪的人,他本身是沒有什麼榮耀,沒有什麼尊嚴的。所以我們跟人發生問題、我們得罪人、我們沒有辦法站得住、沒有辦法用自己的眼光去正視他的眼光,是因為我們心裡有虧且心虛。而我們跟神的關係也是一樣,神造我們本來可以冠冕堂皇地站在神面前,但是因為人是有罪的,人做了很多虧心的事情,因此,人在神的面前站立不住。所以祂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但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耶穌基督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耶穌基督的恩典,就是祂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當作挽回祭,藉著耶穌基督的血,來贖回我們。所以,我們被稱為義,是上帝的一個禮物。「飢渴慕義」本身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神要我們有飢渴的心,神就要稱我們為義。   

我覺得大衛是個認識神心意的人,所以他會在詩篇二十三篇寫說:「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想,我們信了神,被神稱為義,那果子就是我們行走在義路上。這也是我們現在基督徒最大的一個缺憾,更是別人攻擊我們的一個原因。「你們自稱為義人,自稱為基督徒,為什麼你們所行的,還是這麼差勁?」這種行為帶出來的反見證,造成我們在傳福音上有很大的困難。剛才,我已經分析了台灣人的宗教心理本身是功利主義的心理,他們要看我們信了主以後有什麼樣的改變。所以,在我們的信仰裡面,「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神要讓我們有能力,行走在義路當中。所以要時刻儆醒,因為稱義的果子就是有能力行義。而且上帝要把聖靈賜給信靠祂的人,神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我想,行義不是苦差事,行義讓我們能夠樂意地遵行上帝的旨意。藉著聖靈的幫助,讓我們成為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這也是耶穌所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遵行神的旨意,才能使我們得到飽足。這就是耶穌所講的「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我們發覺,當我們不是飢渴慕義,我們所追求的一切,還是會再渴還是會再餓。但是,當我們被神稱義,我們有個飢渴慕義的心,遵行神的旨意,自然會讓我們得到飽足!

在基督裡合一

經文:以弗所書四章1-10節                  
日期:二○○一年十二月九日
主講:連嫣嫣 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首先很感謝上帝,待會講道後將要舉行聖禮典。今天我要為五位弟兄姊妹洗禮,一位弟兄堅信禮。在我們禮拜四談道的時候,和這六位弟兄姊妹一起分享他們的信仰歷程。其中有一位姊妹說:「洗禮就好像結婚,是一個決志,作一個決定。」因為談戀愛後,都需要作一個決定。我表示,我們教會對一個弟兄姊妹,願意在眾人和上帝面前,來告白他們的信仰,是相當鼓勵的。我告訴他們說:「洗禮就好像孩子從醫院出生,是父母親所親生的,但若是久放在醫院,不抱回家中,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一個嬰孩雖然在醫院出生,因著是父母親生的,所以歡歡喜喜將他抱回家中,將他養育長大。漸漸懂事,漸漸知道領受父母長輩的疼愛以及父母長輩的訓示與教導,漸漸他長大後,也知道要如何分享這份愛,將這份愛傳揚給別人。」保羅在以弗所書所要表明的教會這幅圖畫,即是如此。是將一個決志要跟隨主的人,視為一個寶貴的嬰孩,帶回家中來保護、疼惜、養育他,使其成長,知道要負責任,享受他的權利,盡他的義務。這是保羅要表明上帝放在人類身上,一個永遠的計畫,是使用教會來完成上帝永遠的計畫。

以弗所書中,保羅自己領受的啟示而畫出來的這幅教會的圖畫,用現代的語言稱之為「有機體」。教會,不只是一個建築物而已,而是一個有生命力、會活動且會成長的有機體的教會,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至第三章所描繪出來的一幅圖,是上帝所啟示於他的。上帝永遠的計畫,是要使人類跟隨祂,藉由耶穌基督的寶血,賞賜給人新的生命。然後,這個有機體會長大,這個教會會成長,成為一群新的社會,一群新的團體。今天我們所讀的經節以弗所書第四章第一節至第十節,要深入探討保羅他將這個教會--上帝所啟示給他的這個形象,更具體化地來談到教會裡的一份子,這個整體裡的每一個成員,他的生活品質與生活特質是什麼?一個成為保羅所形容的有機體裡的組成份子,具體的表現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來看教會合一的品德,也就是教會信徒的特質是什麼?保羅在一開始,他就說:「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為什麼他要勸告當時以弗所教會的會友之前,他要先說我是一個受監禁的人,我是一個被囚的人?對保羅而言,他的身體是被捉拿的。但是,這句話「一語雙關」。可以說他是被捉拿的,是因為他是上帝所差遣的一位使者、傳福音的一個使者。他甘願為了上帝的愛被束縛,他和耶穌基督連結,他願意為了上帝且忠心傳福音而被抓。因為保羅他是一位看見合一教會之意象的人,他為了這樣一個合一教會的意象,他甘願被抓、甘願受綑綁、甘願失去自由、甘願為著基督所交托給他的使命來行。他有這種成為使徒的權威,但是他更擁有的是願意為了主的福音來受辱的心志。與主相結連,而對以弗所教會作補足和勸勉。

                    現在,我們要來看上帝要我們享受這個合一的教會,但卻不是要我們勉強來作的。不是一個條件,也不是被束縛地作,這樣才稱為基督徒。上帝愛的旨意,藉由保羅得到的這個啟示,邀請我們一起享受在合一的裡面。保羅詳細舉出四項重點。我們可以看到保羅所提的要謙虛、要溫柔、要忍耐、要相愛。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我們身為一個基督徒,特別是今天,有人決志要受洗。這些會成為一個基督徒的特質,是保羅在禱告中所得到的意象。教會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教會?在第一章至第三章,他很詳細地說明。甚至,到最後他說,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所賞賜給我們的愛,那種長闊高深,是超過我們所能測度的,亦是我們不能想像與數算的。但是,更具體而言,那這樣合一的教會,具體的生活準則要如何活出來呢?

                    第一點:謙虛。這個詞在希臘原文中有卑賤、卑微的意思,所以許多希臘人不喜歡使用這個字,因為這個字是很下賤的一個用詞。而保羅為何使用這個字呢?凡事謙虛,實在是不容易想像。因為對於身為一個基督徒的人而言,上帝的意思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我們是污穢的人,是不值得上帝疼愛的人。但是上帝卻如此愛我們,使我們得以親近祂。所以,我們只能用謙虛來回應上帝。

        第二點:溫柔。這個詞的原文很不容易以英文翻譯。因為它的意思包括了一個溫柔的人,他是一個被上帝掌管的人,是願意降服在上帝主權下的人。在適宜的時機生氣,在不適宜的時候,他不生氣發怒。這個溫柔原文的意思即是如此。很難用我們台灣人的語言思考模式來詮釋。因為我們會認為溫柔代表了柔弱。但是,原文的意涵卻非如此,而是清楚地知道我們是降服在上帝面前,由上帝來掌管我們。我們是個溫柔的人,是因為我們明白管理我們生命並在我們心裡掌權者是我們的上帝!

                第三點:忍耐。保羅談到這裡的時候,相信他去想到耶穌基督對自己是如何地忍耐。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愛,永遠不棄絕我們。這個忍耐的意思,是包括我們對一個人永遠不失去耐心,要帶領他來到上帝的面前。保羅親身體驗上帝對他的愛,透過耶穌基督對他的呼召,他過去是一個欺壓、捉拿基督徒的人。但是耶穌基督對他的忍耐,對他的引導,使得他藉著耶穌基督的光,要來降服在主耶穌的面前,而後成為外邦人的使徒。這樣的經歷使他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忍耐,即是上帝對他永遠不會失去耐心,因此他也要對人永遠不失去耐心。

                        從忍耐中,我有很深的感受。我在青少年時期,有很多的想法,許多自以為是且想去完成的事,因而努力地去實行。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成為一位母親、一位教會的牧者之後,就愈深深體會保羅所說耶穌基督對他的忍耐,是如何讓這樣的忍耐在耶穌基督的愛裡,成為一種身為基督徒的品質與特質。這種忍耐是一種永遠不放棄的耐心,不失去耐性。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對我們付出這種永不放棄的耐性。有養育我們成人的父母、學校老師、抑或是我們工作上栽培我們的長輩、主管,對我們永遠有著不失去耐性的指導。在座有我過去的牧長、同工以及輔導,我想到輔導為了引導我們願意讀聖經、願意禱告,不知道用盡了多少的耐心。猶記得,我剛進入青年團契的時候,雖然我從小在和平教會長大,但卻直到青年團契才認真來追求信仰。我初接同工,但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一位姊妹告訴我,你來作司庫,而我疑問司庫是什麼樣的工作?她說:「司庫是管理金錢財務的。」我說:「我不會算錢,我是中文系的。」但是她說:「沒關係,你只要忠心禱告,祈求每個月的月定奉獻都有穩定的收入。」於是我就很忠心地學習。我也很感恩,雖剛進入青年團契,而能成為一個小同工(雖然牧師常說同工沒有大小,但那時我是小同工。),我記得我去參加大甲靈修會,范姐邀我一起禱告。當時約十點半左右,所有安排的行程都已經結束了。直至後來我才知道,她是一個一個將下學期要接同工的弟兄姊妹都邀請來禱告。她問說:「你要如何作你下學期的服事?」而我卻不知如何收錢、不知如何算錢?但是,就從現在開始來學習。    後來我自己成為牧者以後,教會在主日禮拜要開始之前,我有一個很自然的動作,我會將中間一排的椅子排列整齊,而這個動作是從商牧師而來。我還記得我以前在教主日學的時候,是在禮拜之前,所以小孩子會把椅子弄得東倒西歪。每一次,商牧師都會將椅子重新排列整齊。而從這樣的動作當中,我看見牧師以極大的忍耐來看待這些孩子們。以致於我後來在教會禮拜之前,我也會很自然地巡視一下椅子。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累積起來,便可以成為上帝所喜悅我們基督徒重要的品格。

            第四點:愛心。我們知道在聖經中所使用的「愛」這個字,特別是父上帝的愛。在希伯來文裡「愛」有好幾個字,其中特別是男女之間帶有性關係的愛。第二種則是友情的愛,是很好的朋友之間所擁有的那種溫暖的愛。第三種,是家庭的親情與仁愛。但最重要的愛,則是聖經中時常提起的父上帝的愛。這種愛是永不捨棄的愛。基督徒的愛,也是一種有感情的愛。我相信,有時我們的愛,在這樣的環境裡,很溫暖、很相愛。而且即使我們遇到艱難時刻,這種愛也不會就消逝不見。因為天父的愛不只是一種帶有感情的愛,也是意志的愛,是一種堅強的意志與力量。對於一個不可愛的人,我們仍然愛他。面對我們不喜歡的人,我們依然要保有這種永遠不棄絕的愛。對每一個人,我們都要保有這種愛人的心。這是天父上帝要我們基督徒常存的心懷意念。    而這四種基督徒人生重要的品行:謙虛、溫柔、忍耐、愛心,以致於我們得以進入保羅所說的相和、和睦與和平,是人與人之間和好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靠我們自己,乃是因為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耶穌基督。在以弗所書中,保羅一再要表明,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中間,原是有隔絕與阻礙的。我們無法親近這完全純潔、全能的上帝,但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中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的生命,透過耶穌基督,我們得以在祂的裡面,行走祂的道路,我們才能與上帝和好。而什麼是和好呢?這種和好,是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起來,這種和好與合一,才是教會真正的記號。而這個記號,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讓我們可以親近祂,特別是我們可以與我們所敬畏的純全、聖潔的上帝和好的時候。這就是保羅一再要表明在合一教會中一個重要的品行與特質。     
                  然後,保羅又繼續說,這可以讓我們教會合一的特質,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他連續用七點來說明。我們是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盼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我們在合一教會裡所倚靠且我們所敬拜的是三位一體的上帝。因為基督是頭,教會是身體,所以教會的合一非常的重要。不只是行政上、人的組織上,更需要的是一個建立在相愛、彼此扶持的教會裡面。我的教會在昨天舉行年度會長會議,將明年度所有要執行的事工,開會來作協調與溝通。在這過程中,我有很深的感受。很感謝上帝,每個團契都會提出它的事工計畫。但是,我們知道在事工計畫的背後,要提的是什麼?是預算。有很多團契,當有舉辦活動的時候,就會有預算的需要。無論是教育組、關懷組,還是社區組。我的教會舉辦許多社區的活動,因而提出很多預算。主日學老師亦有二十幾位,在教會裡面有組織,有行政,身為行政組的人要管理財務。在協調中,我發現有些團契的計畫很多,所以他們所需要的預算也很高。而長執在做審核的時候,也有長執會提出疑問,團契人數不過十幾位,為何一年需要花費那麼多萬?過程中,有人想要表明的是我很熱心參與事工,而有人看台灣經濟不景氣,猜想說不定未來三年,我們的收入會愈來愈少。但又有人對這樣的人說:「你沒信心!說不定會愈來愈多。」在這個時候,居然有團契表示,不然我們將預算一萬元撥給需要的團契。這樣不顧自己本位需要的情形,令我很感動!

        我還記得,我剛成為女傳道的時候,我們組織了女傳道士會,不是很正式。因為在十幾年前,成為女傳教師是屬於少數的。一年中有一次或兩次聯合的禱告會。一起分享牧會工作的點滴。這組織很小,所以同工當然很少。分配的時候,大家就隨意地分配,你作聯絡、你作會長、你作會計等等。但是,有一位我們所邀請與會的男牧師,他說:「我覺得你們的聚會很特別,是什麼地方特別呢?你們大家竟然都說,不然這項事工我作。」他甚奇怪疑惑,因為他參加過的會議,很多情形都是大家說,不然這個你作啦!指頭都指外面,不指自己。其實,當你作指向別人的動作時,有三隻指頭是指向自己的。所以應該是要自己作。在過程裡面,我發現,特別是昨天的協調會中,雖然有人為了預算,心情很難過。也有人說他願意將他所需要的預算,撥給另一單位的需要來使用。這是因為基督是頭,教會是身體的緣故,絕不是行政上、組織上十分完整,亦不是機械式的合一。乃是因為有愛以及彼此扶持合一的關係在我們中間。以致於一個會議,可以很順利地完成。

            在這裡保羅又再一次提到教會合一的基礎,是因為有一位上帝在我們當中。透過耶穌基督流下寶血,賞賜給我們盼望。因為主耶穌他成為教會的頭,他成為一個奴僕的形象,他是主。早期的教會,最喜歡用的一句話就是「耶穌基督是主」。當他們說主的時候,其實,相對地來說,即是承認自己是個奴僕,自己是個受上帝疼愛的奴僕,但我卻可以和我的主人同行。我是一個奴僕,但當我承認耶穌基督為主的時候,我就有君王的兒子-王子的地位。基督徒將自己完全交托給主耶穌,這是一種信心的倚靠。所以,基督徒生活的品質,在保羅所說的話裡,不是指一種信條或規條。而是一種信心,一種完全交托給主耶穌的順服與行動。    早期的教會中,洗禮多為成人的洗禮。在那個時候,加入教會的人,都是從一種非基督徒的背景、非猶太教的家庭環境而來。所以,當一個人要受洗禮時,他是要公開承認我是一個基督徒。我知道,有很多弟兄姊妹,在孩提時代上主日學,但很多人卻在高中、大學時,仍然還不清楚,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基督徒。但在當下,你若承認自己是個基督徒,受洗禮的意思,就是要公開來宣告自己的信仰。我要在上帝面前,宣告承認我以耶穌基督為主。要加入教會,是要在眾人面前,承認耶穌基督是我的主。

                   最後,我要以一個實際發生過的故事來作結論。我最近閱讀一本書籍,名叫《疼痛》。這個作者是一位專門醫治痲瘋病人的醫生,痲瘋病嚴重的情形會導致病人失去他的手腳。而患病過程中,其實有一段時間,痲瘋病會使得皮肉毫無感覺,即使自己的腳撞倒石頭而流血,病患也無法感受得到。這位醫生花很多的時間來研究,也特別準備了一些鞋子,讓患者來穿,作一個記號。若撞倒會疼痛的地方,鞋子則會變色。給予病患這些種種治療與安慰、幫助的醫生。他在這本書的末了寫道:「因為教會在早期參與了許多痲瘋病人治療的關懷,我們長老教會亦參與在其中。但是,起初,大家還未作這方面的關懷時,很多人對於痲瘋病,都持有一種很壞的印象。好像動物有一個鐵的烙印、記號在牠身上。因為痲瘋病者容易在外表看出其特徵。所以,人們怕污穢、骯髒與傳染,以及那可怕的外表,因此有很大的排斥。」    這位作者在這本書中,寫了一個讓我深深感動的故事:「有一個人,名叫約翰,因為作者傳福音以及治療病人的地方都在印度,因此他一生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印度作痲瘋病人的治療工作。而約翰這個年輕人,他來到醫院治療的時候,病情已經非常地嚴重,因此他被人歧視。他的臉很難看,整個都變形,臉上也毫無笑容,肌肉又麻痺,且眼睛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少年人對於醫院的照顧十分不領情,他雖受到別人的照顧、關懷與治療,但是他的表現卻非常地差,給予作者很大的刺激。約翰會偷竊他人的東西,且對於同樣是身患痲瘋病症的人、身旁的朋友,態度也非常粗魯,甚至會和別人打架。他不將這些照顧他的人看在眼裡。而且,當有人勸誡他的時候,他甚至會絕食抗議!所以,大家都認為約翰無藥可醫了。但是,這位作者的母親也是一位宣教士,不放棄這個青少年,所以時常和約翰交談,並試圖引導他來信主並幫他受洗。但奇怪地是,在他受洗後,行為並無太大的改變,他仍然常常與別人爭吵打架,用難聽的言語來回答照顧他的人。作者不解為何約翰會如此?約翰告訴醫生說:『你們是因為在痲瘋病院工作,工作是有代價的,有薪水可領,所以才對我好。你們愛我,並不是你們真的關心我。乃是因為你們有錢可以拿。沒有一個人會喜歡看我這樣難看的臉,沒有一個人會愛我這種痲瘋病人。』其實他說的沒錯。因為德瑞莎修女也曾經待過痲瘋病院,她說:『我們有良好的醫藥,但是這些人最需要的是什麼?是被人疼愛、被人需要的感覺。』作者繼續說,約翰又告訴他:『你們和我一起做禮拜,是因為禮拜堂設立在痲瘋病院裡面,你們會和我一同做禮拜都是虛假的,因為你們在這兒工作賺錢。不然,你們試試看,(他大膽向醫生提出挑戰)你們將我帶去痲瘋病院外的教會,我相信他們不會讓我進去。』

                這位醫生掙扎許久後,經過禱告,他決定他要去找外面的教會負責人溝通,說明這位痲瘋病人的症狀,臉很難看、眼睛失明、一雙手如同雞爪。但是保證他的病情已受控制,沒有危險性。你們可以考慮讓這位病人來參觀嗎?經過教會中的各位長老討論後,決定可以讓病人來。而醫生仍繼續詢問,在領受聖餐的時候,病人是否可以參加?長老亦同意了。我們知道有的教派,聖餐中的杯是一個大碗,所有人一個一個輪流使用。我參加過澳洲的聖禮典即是如此。主禮者將碗傳遞給另一人時會擦拭一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約翰的身體病情很重,但他心裡的病更重。因為他向醫生提出這樣的挑戰。    過幾天後,到了主日,醫生便帶著約翰要去做禮拜。醫生很緊張,因為他無法想像,會友是否能接受一個痲瘋病人和他們一起領受聖餐。而且這兩個人的組合很奇怪,是因為在印度的地方,醫生是一個白人,而他身邊的是痲瘋病人,所以兩人站在印度人教會的門口是很奇怪的。當他們走入教會的時候,正好開始吟唱第一首聖詩。約翰也很緊張,手腳發抖,一直走進教會座椅的最後一排,這時,有一位會友,轉身看到他們,作了一件令約翰永遠難忘的事。這位會友隨即揚起嘴角,對約翰微笑。並對他招手,邀請他坐到身邊,一起和他吟詩、做禮拜。因而,約翰的臉色轉變,變得十分高興。雖然猶豫,但還是上前和那位會友一起吟詩做禮拜、參與聖禮典。這位作者說,藥物的治療以及有愛心的照顧、復健,舉凡他們所能作的都已經作了。但是,醫生發現,對約翰最大的轉變,竟是因為有一位陌生的基督徒,邀請了帶有殘疾的基督徒,一起來分享主的聖餐。這樣的舉動,讓約翰的人生真正地改變。禮拜後,他的人生充滿了歡喜、平安與快樂。

                        幾年後,醫生去到美國,有一段時間,又回到印度。那時,醫生去參觀一間工廠,這間工廠專門在製造打字機的零件。老闆對他說,我要向你介紹一位工人,他的作品得到全國第一名,得到全印度打字機的優等獎。當醫生走到工人面前,工人轉身,以難看的面孔展現笑容,但是醫生卻認定這是世界上最可愛、最具有光彩的一個微笑。因為這個工人,就是當初他所幫助過的約翰!」

                        什麼樣的愛會讓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有所改變?這是我們可以在教會、團契,並且在我們的服事上來學習的。讀經、禱告、彼此扶持,更重要地是我們可以在一個合一的教會中來分享主的聖餐。我相信,約翰生命中最大的轉變,乃是因為他確實地在主合一的愛裡,得到深深的感動!

2001年12月2日 星期日

靈與真理的敬拜

經文:約翰福音四章十九│廿六節                                                                     
日期:二○○一年 十二月    二    日                   
                                                                   
主講:    曾  昭 瑞傳道

以前在台灣基督徒去教會參加禮拜,稱之為「做禮拜」。每個人自己帶著聖經和聖詩,用布包好。許多人因為當時交通不便,加上那時候的教會沒有那麼多,所以要去參加禮拜時,經常必須在禮拜天清晨兩三點就出發到教會去。半路上有人問「你是要去那裏」回答說:「我要去做禮拜」也因為星期天是許多人做禮拜的日子,所以星期天又稱為禮拜天。現在許多教會都為信徒預備了專用聖經、聖詩,所以基督徒到禮拜堂去連聖經都不必帶,如果他在家裏不讀聖經的話,那很可能回到家裏連聖經放在什麼地方,也都找不到了。

現在禮拜天信徒來到教會坐一下,許多人就算求之不得了,所以有人說現在教會中的信徒可能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教友」,是教會中的一個朋友,他與教會的關係就是那麼多,在主日來到禮拜堂和幾個朋友坐坐談談,大家見個面,高興一下,就回去了。第二種是「叫友」牧師在禮拜六去請他叫他人來做禮拜,第二天禮拜堂就有他了,如果沒有人去叫,就不會有人來,這一種人就好像靈性的癱子,需要有主的醫治。第三種人是「覺友」,這種人從聖歌隊獻完詩之後,不論今天來教會講道的人是誰,就開始睡著了,一直到唱聖詩時,他才會醒過來。這樣的禮拜,真的是來做禮拜。

什麼是禮拜,有的人認為,禮拜,就是星期天早上來加教會的聚會。來教會聽牧師講道,聽聖歌隊唱。我們來看這個字,很重要的「禮拜」這個字是動詞,「做禮拜」中的禮拜卻是名詞。若是動詞,強調的是我們必須是要有動作的,也就是要投入、要參與的在其中的,我們沒有做出「禮拜」這個動作時,就沒有禮拜 。如果是名詞,我們有沒有參與,就變得不重要了,成了一個儀式,我們在這個儀式之中。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是參與投入在其中的呢?還是來做一件。真正的禮拜上帝是動詞,不是名詞。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是動詞。
今天的這段聖經我們看到一個撒瑪利亞的婦女與耶穌談道,當她在耶穌面前,承認自己有五個先生,這樣倫理上的罪之後,她才與耶穌談到敬拜的問題,這是一件很有屬靈意義的事。敬拜的人,他的罪必須先得到處理,他必須先在上帝的面前承認自己的罪,這樣他才能真正的來敬拜,一個人若是不認罪,不在上帝的面前悔改,他是沒有辦法來真正的敬拜。「賽59:2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來12: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許多時候我們帶著自己的罪來到上帝的面前來要來敬拜上帝,但是我們卻不願承認自己有罪,我們不認罪,就來敬拜上帝,我們期待一個不認罪的敬拜能夠帶給我們上帝的祝福,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枯乾,沒有領受,沒有有神的同在。為什麼?因為有罪的人不能來到上帝的面前,敬拜祂,除非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求上帝赦免。我們才能進入真實的敬拜。認罪才有真實的敬拜。

這位婦人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她需要一種宗教,來處理她罪的問題,但是,她所關心敬拜的問題,是在什麼地點?用什麼方式?照什麼儀式?來敬拜上帝的問題。今天許多教會在敬拜上帝時,所關心的也是這個,我們一定要在什麼地方敬拜上帝,我們是某某宗、某某派,所以照我們的傳統就一定要怎樣做。我們的傳統就是如此。許多人看敬拜的角度,就和這個婦人一樣,他們所關心的是傳統,如同婦人說「我們的祖先在這山上禮拜」,她所關心的就是祖先的傳統。在傳統當中人們所關心的是,用什麼禮拜的模式、用什麼詩歌、什麼程序、什麼語言。但是耶穌是不是關心這個?耶穌並不關心這些事,因為真正重要的事,如何讓你的心真正的來敬拜上帝。賽一11-12『耶和華說:「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彀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當我們注重用儀式來敬拜上帝時,而沒有內心真實的敬拜,上帝說「我都不喜悅」、我們獻祭時,上帝說「誰向你們討這些」我們到聖殿時,上帝說我們是在「踐踏上帝的院宇」。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不是看人敬拜的形式、儀式。上帝是看我們的內心。

耶穌說「那真正拜父,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為什麼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下一段的聖經提出解釋,因為「上帝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聖經在這裏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們敬拜的關鍵,「上帝是個靈」。上帝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這段聖經大家一定都很熟,但是很多人不清楚這段聖經在敬拜中的重要。

以往我們說到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祂」,我們總是以為「心靈」就是要發自內心深處來敬拜上帝,沒有錯我們是心須用心來敬拜上帝。但是這個「心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心靈」的原文是「靈」的意思,也就是說「上帝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靈』來拜他」。另外「誠實」在原文的意思是「真理」也就是說,我們的敬拜是必須建築在以真理之上。台語聖經,這句話就翻譯的很好:「上帝是神,敬拜伊的人著用神,用真實來敬拜。」
什麼叫做用靈來敬拜上帝,也就是在我們的敬拜中,不單單是用心來敬拜上帝,也必須用我們的『靈』來敬拜上帝。我們的心指的是我們的情感、意志,我們固然必須用情感、意志來敬拜上帝。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靈必須來敬拜上帝。因為上帝是個靈。所有的動物中,只有人有宗教,只有人會敬拜上帝。為什麼?因為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吹了一口氣在人的裏面,所以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其他的動物有沒有靈?沒有,所以其他的動物都不會敬拜上帝。有一次禮拜天早上我帶教會少年團契去木柵動物園作野外禮拜,我們去看黑猩猩,結果一隻黑猩猩都沒有看到。我在想,為什麼禮拜天的早上都看不到黑猩猩?牠們是都到那裏去了呢?他們不會,不會是去做禮拜吧!當然不是,沒有猩猩會在禮拜天的早上做禮拜,其他的時候,牠們也不會做禮拜。因為牠們沒有靈,不會敬拜上帝。你有沒有看過你們家裏的貓、狗在禱告?我們只有看到三、四歲的小朋友會敬拜讚美上帝,卻沒有看過有人類三、四歲智商的猩猩會敬拜上帝。為什麼?因為只有靈才能敬拜靈,人因有靈才能敬拜上帝,我們要說的是。只有用靈來敬拜上帝,才是敬拜,沒有靈的敬拜只是宗教儀式。

那如何用靈來敬拜呢?就在聖靈裏來敬拜,讓我們的靈來順服聖靈的引導,讓聖靈來帶領我們敬拜。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曾哥每次在敬拜的時候,手都舉得高高的,在那裏鼓掌歌唱。其實我告訴大家,這些是大家看得到的,大多數我如果將手與起來時,我的眼睛都是閉起來的,為什麼?為了要專注在上帝的面前,當聖靈感動我的時候,我會想要舉手,但是那麼多人在看,其實我會不好意思,眾目注視之下,叫我舉起手來,我也覺得看奇怪,我很不自在的。但是在靈的感動之下我就會舉手、擊掌。那時我便將眼睛閉上,專注在神的面前,不看別人,也不看人怎樣看我,我在靈裏直接來敬拜上帝。若你是在靈裏來敬拜上帝的人,你就不會在意人怎麼看你,若你一直在意人怎麼注意你敬拜,那你就還沒有完全進入靈裏的敬拜。

在靈裏的敬拜,是人將自己完全的交託給神,不是在敬拜時,想到我的身份、我的學問、我的形象、我的年紀,所以不能太感動、我不能為罪傷悲、我不能流淚,而是完全讓聖靈作工在我們的身上來回應上帝的呼召。

什麼是用「真理」來敬拜呢?什麼是真理是不是說地球是圓的,物質不滅定律呢?很多人將科學當成真理,將理性當成真理,那樣我在這裏講道就變成在上物理、化學了。什麼是真理,真理就是上帝的話,上帝要我們用祂的話來敬拜祂,也就是當我們在敬拜時,要有上帝的話,讓上帝的話在我們當中的敬拜才是真理的敬。但是通常我們把上帝的話只是限定在聽上帝的話,坐在這裏聽,聽完了就算了。用真理來敬拜上帝,不單是聽上帝的話,只是聽上帝的話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講上帝的話,上帝的話來鼓勵人、造就人。更重要的是行上帝的話,我們的所行、所做都要符合上帝的話、上帝的標準,這樣才是真正的敬拜。

強調參與,沒有參與就沒有感動,觀眾與演員。你沒有辦法用在一旁當觀眾來做禮拜,(英勇的戰士,不能用在一旁觀看戰爭,來得到戰爭的。

曠野新聲

經文:路加福音二章8-20節  
日期:二○○一年  十二月    二    日 
主講:    曾昭瑞傳道

這個禮拜日是所謂的待降節,也是對這個禮拜開始,咱欲預備心來迎接耶穌的降生。有的教會會在今那日點燃第一隻燭火,來提醒信徒著思想耶穌降生的意義。   

常常咱在那看古早人所畫有關耶穌降生的同時,通常會看到的是,當那穌降生的時,有真多天軍、天使圍在祂的身邊,在那裏來唱歌、吟詩、慶祝耶穌的出生,雖然是在馬槽內面,總是那個畫面是非常的溫暖。有時準咱會將耶穌出生,與東方的博士來獻禮拜,當作是同一日,當耶穌一出生的時,就有來自遠遠東方的博士來將禮物獻上,祝賀祂的出生。其實那注意來看,就會發現,東方的博士也不是在耶穌出生那一日來朝見耶穌。如果咱注意來看就會發現,來慶祝耶穌降的人,不是大官,也不是什麼有權有勢的人。甚至連天使也無來慶祝耶穌的降生。   

如果咱注意看聖經,天使是來報佳音,不是來到耶穌的面前來慶祝祂的降生,而歷史上第一遍的報佳音,不是發生在伯利恒,不是在人多多的所在,而是在曠野。不知咱甘曾想過,為什麼天使是出現在曠野中間,而不是來到客館的中間慶祝耶穌的降生?天使怎樣是在曠野中唱歌,不是來到耶穌的面前來唱歌。怎樣天使不自己來慶祝耶穌的降生就好,甘講天使的讚美,會比那牧羊人卡差嗎?咱來想像,一群大群天使圍在耶穌的身旁唱歌吟詩,那種氣氛是何等的好,何等的水,何等的溫暖。這一定是比一群來自曠野顧羊的人來了慶祝更加的好。
因為顧羊的人,在那當時必須每日輪流來守更顧羊,但是羊仔在安息日,是無休睡的,所以這些人無法度來守安息日,也無法度守清氣的誡命。所以在那當時,真多人來看輕的顧羊的人,因為姻是違反律法的,雖然姻不是什麼大歹人,總是在社會階層是真正低,是給大多數的人來看輕的。天使所做的,並不是自己來慶祝耶穌的降生,而是由那些在曠野的人來聽到耶穌降生的消息,讓姻來慶祝。    

這個在曠野所發生的第一遍報佳音的事件,有幾點是值得咱今那日開始欲來迎接耶穌待降時,所值得到思考的。  

(一)    大好的消息是有關萬民的
主耶穌用最卑微的方法來降生,降生在最卑微的所在,讓最卑微的人來慶祝祂的降生,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不論你是男女、老幼,是貧富、尊貴還是卑微,只要你願意,攏會來到上帝的面前來敬拜他。因為主耶穌的降生是為著你與我,祂要拯救心靈被捆綁以及失望無助的人。「佇極高的位榮光歸佇上帝!地上和平佇伊所歡喜的人的中間。」「和平」這個字,在聖經中間,也會當做平安,就是在天頂是榮耀歸佇上帝,在地上,和平、平安歸佇人。這就是聖誕節大好的消息,是關於萬民的事。所以這個大的好消,最重要的不是咱就慶祝而己,而是咱更加重要的事,來報揚。但是所謂的報揚,並不是講一句「聖誕快樂」而已,這會讓人覺得說,聖誕節就是要人有快樂,所以這個世間大多數的人在聖誕節,所要求追的就只是一時的快樂。忘記了天使所講的「這是救主降生的大好消息」如果聖誕節,對一個人來講,不是救主降生的日子,而是快樂的日子,安呢聖誕節就會是一個跳舞、吃飯、讓人歸眠不免睡的日子。那句「地上和平歸佇伊所歡喜的人的中間」便失去了意義。聖誕應該是「榮耀歸佇天,平安歸佇人」這才是聖誕節的意義,不是「聖誕快樂」。所以咱在這個所在講,就要來報揚聖誕節的好消息,並不是去向人講「聖誕快樂」這句話就是算報佳音而已,而是對人講起救主為著世間人降生的意義,向人來講耶穌為著人類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這才是報揚聖誕節好消息的目的。所以有真多的基督徒現在攏不講「聖誕快樂」這句話,姻攏講「聖誕平安」,因為這是天使報佳音時對牧羊人所講的話。

(二)    學習以基督的心做心
咱欲做伙來思考的一件代誌,就是耶穌願意降生了,從那在天頂榮耀的所在,降生下來到地面與咱同起,

這當然要放棄祂在天頂的一切,順服上帝的旨意。耶穌這種的做法對咱這些基督徒有什麼意義?咱這些基督徒當如何看耶穌降生的意義?保羅對耶穌的降生有真深的認識,所以他在腓立比書講「伊本有上帝的形狀,無掠及上帝平等做所著執守的反轉傾空家己,取奴僕的形狀,成做人的樣相,已經有親像人的款式,就屈家已,順服到佇死,甚死佇十字架。」當保羅在講起這段聖經的時,他的用意是什麼,他是講耶穌是降落自己,來到這個世間,與咱同齊居起,與人同齊受苦,為著的是欲救世間人。保羅講這就是要咱每一個基督徒,就要來學習基督的款式,用基督的心做心。不管咱是什麼款的人,咱是不是會放下咱的,願意來學習耶穌的款式,用基督的心做心,就是要咱用耶穌所想的來成做咱心內所想的,用耶穌所做的來成做咱心內所做的。

(三)    思考降生的真正意義
我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所以自小漢我就不是在教會中來長大的,當我高中開始去教會,第一遍參加教會聖誕節的活動,有一件代誌,我感覺真奇怪,就是教會在聖誕節,那一日有拉一件紅色的布條,上面寫著「慶祝救主降生」,那個時準我的心感覺真正奇怪,如果那是寫講「慶祝聖誕節」不是卡好嗎?不是卡好聽,因為「救主降生」這四個字看起來怪怪,我在教會外面,雖然年年攏有聖誕節,總是從來不曾聽過,什麼叫做「救主降生」。對我來講聖誕節只是一個快樂、歡喜、寫卡片的日子,與「救主」與「降生」有什麼關係,我真正不知。親愛的兄姊,咱是來慶祝、快樂而己,還是我們來報揚救主的降生。我相信今那日,全世界有真多人會歡喜慶祝聖誕,總是不知有多少人會來慶祝「救主降生」,還有多少人會去報揚誰是「救主」,什麼是「降生」的意義?對你來講慶祝聖誕卡重要,還是慶祝「救主降生」卡重要。對人講「聖誕快樂」卡重要,還是「聖誕平安」的信息卡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