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上帝的僕人
經文:馬可福音一章1-20節 日期:二○○一年二月廿五日
主講:連嫣嫣 牧師
馬可福音的第一句話就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這在原文的第一個字的意思是「起頭」。會從這一句會開始談起,是因為不知道兄姊是否有被問過,或是向別人介紹耶穌基督是誰?有時候,我們對於自己的角色,或者是對方他真正所擔任的職分並不是很清楚。這星期剛好坐計程車從中崙教會到雙連教會,在車上我就和司機聊天。我常把握住機會向人傳講耶穌基督是誰,而上帝也常給我這樣的機會。 這一次我並沒有先開口,是司機先開口談論的。我只有說我要去中山北路、錦西街口,司機就說,那兒不是有一間雙連教會嗎?於是我就問他:你知道教會,那你有去過教會嗎?這個司機很有趣,他並沒有回頭,只是說:你看我這個樣子,有可能去教會嗎?透過後照鏡我看他;他說:你看我滿嘴檳榔。感謝上帝,我抓住那個機會,向他傳講說:耶穌基督是歡迎所有的人,凡是想要接近他的人,都可以來找他。
和大家分享這一個例子,是要和大家一起來看,馬可福音是一本非常簡要、清楚的福音書。當馬可福音完成時,正好是羅馬皇帝開始著手迫害基督徒的時候。馬可福音給當時受害的基督徒很大的安慰。今日這個時代,無論在政經方面或是治安來說,都是很混亂的時代。對基督徒而言,是否依然相信這上帝所差遣奴僕耶穌基督依然在做工。
剛才我們所讀「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這一句話可以說是第一章的標題,亦可說是整卷馬可福音的標題。原文結構中使用「起頭」這個字在整卷書的最前面,有表明整卷書的主題要表達耶穌就是基督,就是彌賽亞,這也在宣告這個好消息要帶到世間。
首先我們來看上帝所差遣的僕人是什麼人?
(第一)、先看他的身份。舊約以賽亞所記載的:「我差我的使者在你面前預備道路。」第三節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作者在此要強調這位被差遣的在舊約中已經有預言,他們所期待的彌賽亞就是這一位。
(第二)、我們要看馬可福音對耶穌基督的介紹就是施洗約翰的見證。施洗約翰成為替耶穌鋪路的人,聖經中記載施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他吃很簡單的東西住在曠野,他用這樣簡單的生活方式來對抗當時社會的誘惑;他是開路的先鋒。
我們看施洗約翰如何介紹耶穌。施洗約翰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算是彎腰幫他解鞋帶也不配。」第八節介紹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施洗約翰很清楚在介紹,他提到耶穌比他偉大;水是用來潔淨身體的,聖靈確是可以讓生命、靈魂更新。施洗約翰將自己降卑,但是他的信息確是非常有效的。從一章五節來看:猶太全地與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施洗約翰準備自己來迎接基督,他用他的生活、生命的方式來傳講耶穌基督是誰。
(第三)、我們來看耶穌基督的身份:耶穌受洗。從第一章節上帝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上帝親自確認耶穌基督是他所疼愛的兒子。通過上帝的話來證明耶穌基督是他所差遣的。從第十節看到:「他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鴿子在聖經中有四個意義:平安、清潔、能力、熱情。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都能充滿這四種能力。一個受上帝差遣的人,要領受這樣的能力去做上帝的工。耶穌基督受上帝的差遣開始他的服事,有舊約聖經的證明,有施洗約翰的開路,有上帝的確認,他開始服事成為上帝僕人的準備。第一章十二、十三節: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去,在那裡四十天受撒旦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侍候他。十二節中的「催」這個字在原文中跟耶穌趕鬼的「趕」是同一個字。這在表明聖靈主動要即將成為上帝的奴僕,接受試探,也很明顯彰顯上帝的主權,有天使侍候他,也有野獸一同居住。聖經中記載,在曠野四十日。這在曠野的經驗對以色列人而言,有他們特別的體會與解讀。施洗約翰在曠野宣講,耶穌基督在曠野受四十天試探:摩西在西奈山也是四十天;以利亞四十晝夜行走。
我們人生中是否有像這樣在曠野的日子呢?人生中上帝是否將我們放在曠野的光景中呢?舊約中有許多地方形容曠野是苦難的象徵。馬可福音在此引用以賽亞書四十章三節來說,以色列人的國家滅亡,他們在期待一位能夠拯救他們的人,一位君王來解救這個民族。經文中用到曠野這個地方,對以色列人而言,曠野有很深的意義:摩西領他們出埃及在曠野四十年。曠野的意義是:上帝帶領他們從試探中、苦難中離開,進入迦南地。在曠野中上帝有雲柱、火柱帶領他們的路。在曠野的日子之後,上帝也應允他們,要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地。耶穌基督要出來侍奉時,上帝讓祂在曠野接受試探,祂勝過這樣的試探,成為我們最好的榜樣。祂在操練中與撒旦試探、野獸同住,但是也有天使侍奉他。親愛的兄姊,不知道在你們的人生當中,你們是否經歷過這三種不同的角色。上帝要呼召他所使用的工人傳講上帝國的信息,正如十五節耶穌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對當時的人而言,什麼是福音?一位君王的出生。沒錯,耶穌基督是上帝國的君王。馬可福音正要表明,你們所等待的這個君王已經出世了;同時也在宣告,上帝所預備的這一位,要成為眾人的奴僕。
接下來看上帝所差遣的這位僕人他的服事。他的服事在馬可福音中非常簡要的說明,事實上我們可以詳細的看,馬可福音第一章中,很清楚地記載耶穌基督的服事。廿一、廿二節中,耶穌帶有上帝所賜的權柄,祂用這樣的權柄醫病、趕鬼,許多人跟隨他。一旦準備好,祂開始服事上帝,呼召學生。上帝呼召我們如同耶穌基督一樣來成為上帝的僕人,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是君王、是福音的起頭、也是 神所要使用的工人。上帝也呼召你和我,成為上帝的僕人,成為上帝所要使用的人。親愛的兄姊,我們不能忘記,這是很大的恩賜、特權。
2001年2月18日 星期日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經文:林前十二章12-31節
日期:二○○一年二月十八日
主講:董 倫 賢牧師
我們常將教會和教堂(禮拜堂)當做一件事,教會不是禮拜堂,禮拜堂只是個建築物。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是神的子民,是基督的社體(community)和身體,教會是個有機體(organism)也是屬靈的團契,有上帝的同在的社體。既是身體就會有感覺,若感覺身體某一地方會痛我們就會去疼它,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因此我們不僅對自己有感覺,對其他的肢體也要有感覺。正如主耶穌所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身體受傷我們會想辦法去療傷,肢體有人受傷我們也不可無動於衷。因此,在長執會和禮拜五晚上的禱告造就會我向同工們提出牧養的觀念,就是要大家來學習以無私的愛心彼此牧養弟兄姐妹的需要,也就是彼此關懷,同時說話行事學習我們的主那種好牧人的心腸(good pastoral heart)。
保羅形容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因為教會是與基督聯合的,而基督是教會的頭(弗一:廿二、廿三;五:廿三),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這不潔的罪人能被聖潔的上帝接納為上帝的兒女,成為基督徒,形成屬靈的團契。藉著遵守主所設立的聖餐,我們同領基督的血,同領基督的身體(林前十:十六),因為,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有生命的。讓我們來思考身體有那些特點:
(一)身體要接受頭的指揮,基督是教會的頭,我們要接受基督的指揮,基督的靈住在我們當中,
祂藉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來指揮我們。身體接受頭的指揮才會和諧,因為身體有生理的規律來維繫。因此教會要保持和諧也必須守教會的紀律(規矩)。對加爾文來說,紀律是真教會的三個記號(此外還有聖禮和聖道) 之一,他說︰「那些以為教會沒有紀律,而仍然能維繫下去的人,實在是弄錯了,紀律是維繫教會所必須的。」紀律之於教會,猶如韌帶之於身體,或是家規之於家庭;因此凡加入教會的,就應該服於教會的紀律之下。
紀律是必須的,因為它建基於神的道。牧師藉著講道與教導其目的是要準備上帝的子民為祂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使我們對上帝的兒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我們才能長大成人,達到基督那成熟的高度。牧師要達成這個任務本身也要順服上帝的道,要以身作則。這是教會最重要的工作,所以神呼召傳道人來專心做祈禱傳道的事奉。同時聖經不僅教導我們要饒恕人,也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教會的秩序要能維持下去,牧師和長老也要用心關顧會友的靈性生活,執行教會紀律,因此牧師的忠心教導,是維護教會紀律的根本,這是為什麼長老會非常注重上帝的道的原因。
有趣的是紀律的英文是discipline和門徒(disciple) 同一字根,因此學習做主的門徒是教會有紀律的先決條件,因為人是詭詐的、有罪性的,無論有多完整的法規,人很容易玩法,甚至曲解聖經,斷章取義地以聖經做為自己腐敗言行合理化的根據,因此學習做主的門徒是有其必要性。
(二)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我們每一位肢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必須互相搭配而且尊重別的肢體才能成為一個身體。但如今,神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三)要達到彼此有和諧的關係,聖經教導我們的道路有二點:一、和諧的關係靠捨己,【你們已經死了,彼此互相歸屬,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現在你們是屬於那位從死裏復活的主,使我們能夠好好地為上帝工作。】二、和諧的關係靠愛加倍的愛心,是無私的,不是求回報的愛,(請參林前十三章)。這樣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 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因此,在教會不可我行我素,或是唯我獨尊,這樣教會就像斷手斷腳,斷手斷腳的肢體意味著沒有生命,因此我行我素,個人主義式的信仰方式,比較難經歷主所應許那豐盛的生命,而且會破壞基督身體。去年我買了一本神學書書名叫「Theology for the community of God 為上帝社體的神學」,是在教會的處境思考神學問題所完成的著作。我發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有牧養上帝社體經驗的神學家如: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巴特、尼布爾等等,他們的神學比較有生命,比較能幫助人,他們雖然死了,讀他們的文章,仍然如沐春風,就如【與君一夕談,勝讀十年書】。
可是有些神學是在象牙塔裡烹煮出來的神學,許多人看不懂,不是太隔靴搔癢,就是太抽象,跟一般人的生活沒有關聯,沒有生命,有時讀了之後,對生命之道反而更加胡里胡塗,那是書呆子的神學。要在基督的身體實踐信仰、反思信仰才是有價值的活神學。我在聖經學院教書時,也常鼓勵我的學生要好好在教會或宣教工場學習神學,因此神學是作出來的,不是空想出來的。主耶穌道成肉身,使徒保羅是外邦人的開拓者,馬偕是臺灣北部教會的開拓者,他們都很有經驗,言之有物,他們知道他們所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藉著實踐信仰才能認識上帝,也是領悟聖經最直接的道路。以詩篇第一篇為例:我們若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就當應用在日常生活,為了應用才會晝夜思想,不然的話只是空想,或是根本不想,失去讀神話語的福氣。
今天有些教會產生一種怪現象就是自己攻擊自己的所謂內耗,就像抗體攻擊自己的組織和器官,醫學上叫自體免疫症候群,如:類風溼關節炎、全身性硬化症等。身體就被自己折磨,失去健康,這是很不幸的事。讓我們一起在和平教會學習藉著成全同工、彼此服事、交流互動、想辦法相愛、解決衝突等等來做神學。
基督教信仰是一種關係,我們藉著悔改和信心跟上帝建立關係,教會的弟兄姐妹也彼此有關係,這是一種屬靈的團契、屬靈的分享、屬靈的分擔、同甘共苦的屬靈關係。
每一個肢體都有恩賜,在教會都能發揮他(她)特別的功能,每一位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恩賜類似,就要學習如何跟其他肢體搭配,一起合作,看別人比自己強,成全別人,做球讓別人射門。
基督是教會的頭,每一位教會的肢體,包括牧師、長執都要尊祂為大,凡事榮耀上帝的名。以基督的心為心:遵行、實踐主的教導。以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學習順服您自己認為能力比您低的人,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結論
不健康的身體有那些特點:
(一)、身體不聽頭的指揮:神經不協調、荷爾蒙不平衡,教會對恩典和律法;愛心和公義失衡, 教會不順服神的旨意,如:大使命、大誡命。
(二)、自體免疫症候群:肢體互相排斥、攻擊、內鬥、內耗。
(三)、某一器官萎縮或過度工作:肢體無所事事失去功能或肢體精疲力盡。
健康的身體的特點:
(一)、成長、成熟:肢體長大成人,並且身、心、靈都成熟。
(二、繁殖:教會結出屬靈的果子,信主的人數增加。
三、合諧的:肢體沒有嫉妒紛爭,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讓我們在和平教會學習:
(一)靠主的恩典,讓我們一起學習尊主為大,聽從神的話,以基督的心為心,遵行神的旨意,樂意跟人合作,學習團隊事奉。
(二)靠主的恩典,藉著彼此饒恕、寬容、悔改和道歉,看別人比自己強,成全別人,避免內耗,為而不爭。
(三)靠主的恩典,以神所賜愛加倍的愛心照顧軟弱的肢體,尊重人,不隨便看人不起,分擔工作過度同工的工作量,一起用無私的愛心互相牧養,堵住關懷的破口。
我對和平教會的期待:
(一)生命更豐盛、更溫馨、更成熟,教會增長。
(二)開始結出福音的果子,帶領人歸主,踏出國度宣教事工的一步。
(三)使和平教會成為使人和平的教會。
經文:林前十二章12-31節
日期:二○○一年二月十八日
主講:董 倫 賢牧師
我們常將教會和教堂(禮拜堂)當做一件事,教會不是禮拜堂,禮拜堂只是個建築物。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是神的子民,是基督的社體(community)和身體,教會是個有機體(organism)也是屬靈的團契,有上帝的同在的社體。既是身體就會有感覺,若感覺身體某一地方會痛我們就會去疼它,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因此我們不僅對自己有感覺,對其他的肢體也要有感覺。正如主耶穌所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身體受傷我們會想辦法去療傷,肢體有人受傷我們也不可無動於衷。因此,在長執會和禮拜五晚上的禱告造就會我向同工們提出牧養的觀念,就是要大家來學習以無私的愛心彼此牧養弟兄姐妹的需要,也就是彼此關懷,同時說話行事學習我們的主那種好牧人的心腸(good pastoral heart)。
保羅形容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因為教會是與基督聯合的,而基督是教會的頭(弗一:廿二、廿三;五:廿三),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這不潔的罪人能被聖潔的上帝接納為上帝的兒女,成為基督徒,形成屬靈的團契。藉著遵守主所設立的聖餐,我們同領基督的血,同領基督的身體(林前十:十六),因為,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有生命的。讓我們來思考身體有那些特點:
(一)身體要接受頭的指揮,基督是教會的頭,我們要接受基督的指揮,基督的靈住在我們當中,
祂藉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來指揮我們。身體接受頭的指揮才會和諧,因為身體有生理的規律來維繫。因此教會要保持和諧也必須守教會的紀律(規矩)。對加爾文來說,紀律是真教會的三個記號(此外還有聖禮和聖道) 之一,他說︰「那些以為教會沒有紀律,而仍然能維繫下去的人,實在是弄錯了,紀律是維繫教會所必須的。」紀律之於教會,猶如韌帶之於身體,或是家規之於家庭;因此凡加入教會的,就應該服於教會的紀律之下。
紀律是必須的,因為它建基於神的道。牧師藉著講道與教導其目的是要準備上帝的子民為祂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教會)。使我們對上帝的兒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我們才能長大成人,達到基督那成熟的高度。牧師要達成這個任務本身也要順服上帝的道,要以身作則。這是教會最重要的工作,所以神呼召傳道人來專心做祈禱傳道的事奉。同時聖經不僅教導我們要饒恕人,也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教會的秩序要能維持下去,牧師和長老也要用心關顧會友的靈性生活,執行教會紀律,因此牧師的忠心教導,是維護教會紀律的根本,這是為什麼長老會非常注重上帝的道的原因。
有趣的是紀律的英文是discipline和門徒(disciple) 同一字根,因此學習做主的門徒是教會有紀律的先決條件,因為人是詭詐的、有罪性的,無論有多完整的法規,人很容易玩法,甚至曲解聖經,斷章取義地以聖經做為自己腐敗言行合理化的根據,因此學習做主的門徒是有其必要性。
(二)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裏呢?我們每一位肢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必須互相搭配而且尊重別的肢體才能成為一個身體。但如今,神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若全身是眼,從哪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裏聞味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三)要達到彼此有和諧的關係,聖經教導我們的道路有二點:一、和諧的關係靠捨己,【你們已經死了,彼此互相歸屬,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現在你們是屬於那位從死裏復活的主,使我們能夠好好地為上帝工作。】二、和諧的關係靠愛加倍的愛心,是無私的,不是求回報的愛,(請參林前十三章)。這樣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 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因此,在教會不可我行我素,或是唯我獨尊,這樣教會就像斷手斷腳,斷手斷腳的肢體意味著沒有生命,因此我行我素,個人主義式的信仰方式,比較難經歷主所應許那豐盛的生命,而且會破壞基督身體。去年我買了一本神學書書名叫「Theology for the community of God 為上帝社體的神學」,是在教會的處境思考神學問題所完成的著作。我發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有牧養上帝社體經驗的神學家如: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巴特、尼布爾等等,他們的神學比較有生命,比較能幫助人,他們雖然死了,讀他們的文章,仍然如沐春風,就如【與君一夕談,勝讀十年書】。
可是有些神學是在象牙塔裡烹煮出來的神學,許多人看不懂,不是太隔靴搔癢,就是太抽象,跟一般人的生活沒有關聯,沒有生命,有時讀了之後,對生命之道反而更加胡里胡塗,那是書呆子的神學。要在基督的身體實踐信仰、反思信仰才是有價值的活神學。我在聖經學院教書時,也常鼓勵我的學生要好好在教會或宣教工場學習神學,因此神學是作出來的,不是空想出來的。主耶穌道成肉身,使徒保羅是外邦人的開拓者,馬偕是臺灣北部教會的開拓者,他們都很有經驗,言之有物,他們知道他們所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藉著實踐信仰才能認識上帝,也是領悟聖經最直接的道路。以詩篇第一篇為例:我們若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就當應用在日常生活,為了應用才會晝夜思想,不然的話只是空想,或是根本不想,失去讀神話語的福氣。
今天有些教會產生一種怪現象就是自己攻擊自己的所謂內耗,就像抗體攻擊自己的組織和器官,醫學上叫自體免疫症候群,如:類風溼關節炎、全身性硬化症等。身體就被自己折磨,失去健康,這是很不幸的事。讓我們一起在和平教會學習藉著成全同工、彼此服事、交流互動、想辦法相愛、解決衝突等等來做神學。
基督教信仰是一種關係,我們藉著悔改和信心跟上帝建立關係,教會的弟兄姐妹也彼此有關係,這是一種屬靈的團契、屬靈的分享、屬靈的分擔、同甘共苦的屬靈關係。
每一個肢體都有恩賜,在教會都能發揮他(她)特別的功能,每一位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恩賜類似,就要學習如何跟其他肢體搭配,一起合作,看別人比自己強,成全別人,做球讓別人射門。
基督是教會的頭,每一位教會的肢體,包括牧師、長執都要尊祂為大,凡事榮耀上帝的名。以基督的心為心:遵行、實踐主的教導。以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學習順服您自己認為能力比您低的人,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結論
不健康的身體有那些特點:
(一)、身體不聽頭的指揮:神經不協調、荷爾蒙不平衡,教會對恩典和律法;愛心和公義失衡, 教會不順服神的旨意,如:大使命、大誡命。
(二)、自體免疫症候群:肢體互相排斥、攻擊、內鬥、內耗。
(三)、某一器官萎縮或過度工作:肢體無所事事失去功能或肢體精疲力盡。
健康的身體的特點:
(一)、成長、成熟:肢體長大成人,並且身、心、靈都成熟。
(二、繁殖:教會結出屬靈的果子,信主的人數增加。
三、合諧的:肢體沒有嫉妒紛爭,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讓我們在和平教會學習:
(一)靠主的恩典,讓我們一起學習尊主為大,聽從神的話,以基督的心為心,遵行神的旨意,樂意跟人合作,學習團隊事奉。
(二)靠主的恩典,藉著彼此饒恕、寬容、悔改和道歉,看別人比自己強,成全別人,避免內耗,為而不爭。
(三)靠主的恩典,以神所賜愛加倍的愛心照顧軟弱的肢體,尊重人,不隨便看人不起,分擔工作過度同工的工作量,一起用無私的愛心互相牧養,堵住關懷的破口。
我對和平教會的期待:
(一)生命更豐盛、更溫馨、更成熟,教會增長。
(二)開始結出福音的果子,帶領人歸主,踏出國度宣教事工的一步。
(三)使和平教會成為使人和平的教會。
2001年2月11日 星期日
在基督裡的團契
在基督裡的團契
經文:約翰一書一章一∣十節
日期: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主講:董倫賢 牧師
如果沒有馬偕和支持他的加拿大長老會就沒有長老會北台灣的福音事業。馬偕來台灣宣教,他們一家的見證最能表現出天國的福音是甚麼?天國的福音就是在基督裡團契的關係。馬偕父子在台灣的宣教經費主要來自多倫多的諾克斯長老教會和蒙特羅的長老教會。馬偕雖然是加拿大人,千里迢迢地搭乘輪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抵達台灣,卻為了要和台灣人建立團契的關係,努力認同台灣,向老師和牧童苦學台語,不到半年就能用台語傳福音,娶台灣平埔族的張聰明為妻,兩個女兒也嫁台灣人,替台灣人拔牙,看病,教化台灣人,引進蔬菜、新式醫術和新式的教育,愛台灣人,他的確是道道地地的(正港的)台灣人,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二年前我在漢城認識一位韓國的牧師,他是內地會的宣教士,曾在台灣幫忙長老教會做開拓事工,因公被調回漢城擔任要職,我有機會在他家作客,聽見他的孩子還問他:【爸爸!我們甚麼時候回台灣?】每當他必須去新加坡內地會總部開會,他一定會選擇購買星航左邊靠窗的位置,在飛過高雄上空時他都不自禁地掉下眼淚來。最近他已經準備再回台灣宣教,他和馬偕一樣能超越他的民族意識來愛台灣人,認同台灣,並和我們建立屬靈的團契。
一八七九年馬偕在淡水設立滬尾偕醫館,所需要的資金是另一位馬偕所捐獻,是美國底特律一位姐妹,為了紀念逝去的丈夫馬偕船長而捐出美金三千元。後來偕醫館在馬偕去逝後遷到台北,改名為「馬偕紀念醫院」,資金來自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弟兄姐妹,以二萬五千美元興建,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廿六日舉行落成典禮,到今天馬偕醫院已經成為台灣舉足輕重的醫療機構。
馬偕說:【基督教不是一套用來說教的哲學體系,而是必須把它活出來的生命內容,它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道成肉身,能力來自具有位格的上帝所賞賜的大能。基督教是靠人際間的接觸來傳揚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宣教師。】這對台灣的基督徒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求主幫助我們在紀念馬偕時,除了飲水思源,更當效法他佳美的腳蹤,做主的見證,引人歸主,甚至獻身、獻金參與超文化的宣教。
約翰一書的作者是寫給初期教會第二第、三代的信徒,他們已經失去他們祖先對信仰那種的熱誠,有點像老底嘉的教會一般地不冷不熱,對信仰的認識膚淺。同時,教會面對的不是外來的逼迫,卻是內部為了迎合時代潮流所形成的異端,當時,影響教會的哲學思潮是諾思底主義,認為物質是惡的,上帝既然是善良的,故不相信耶穌是一位道成肉身的神。因此,教會裡有些人自作聰明,擅自修改福音的內容,為了希望受到有學問的人的尊敬,弄巧成拙地破壞信仰的純正,替上帝幫了倒忙。因此,約翰寫這封信,強調耶穌是救世主,上帝是愛、是光,基督徒應該以上帝這兩種性情做為行事為人的原則。
約翰以親身的經歷,明確地對我們證實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真神,也是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藉着耶穌基督我們就能和上帝相交,同時,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能彼此相交成為弟兄姐妹。今天我們能聚集在這裡是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忘記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蒙恩的罪人。我雖然是個台灣人,過去幾年卻有機會在上海人、廈門人、台灣人、廣東人、客家人、北京人或其他大陸人當中講道,傳福音,帶領他們查經,這都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使我和他們成為弟兄姐妹,在基督裡彼此相交。而我們也都是天國裡面的一份子,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證實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恩典。
到底團契是甚麼意思?新約希臘文Koinonia一般譯作團契、相交或相通;英文是Fellowship。彼此團契的關係是來自我們與神在基督裡團契的關係;是指「有分的」,「參與的」,「彼此有聯絡」或「相交」等意思,其總意就是「分享」或「交通」,是一種在教會或在信主的家庭裡的屬靈的關係。
團契就是分享或作出貢獻,當我們有分於神的恩典,自然希望能與人分享這個恩典。「團契」一詞可指「一種實際的慷慨行動,如為缺乏的耶路撒冷信徒捐獻」。因此,「團契」一詞不僅指言語上的,也包括實際的分享、互助。教會是藉著聖靈、因著基督而有分於神的生命。
其他有關團契的經文如下:
林前一章九節 :現代中文譯本
「上帝是信實的;祂呼召你們,使你們跟祂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有了團契。」神揀選我們,呼召我們,使我們和主耶穌基督有屬靈的團契關係。
林前十章十六節: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原文是:我們領聖餐時,是在屬靈的團契裡同領基督的血和身體。
林後八章四節:
「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原文是:讓他們將恩惠和團契分享給聖徒。
林後 十三章十四節: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原文是:聖靈的感動即聖靈的團契。
腓二章一節: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原文是:聖靈有甚麼交通即聖靈有什麼團契。
腓三章十節: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原文是:和他一同受苦即和他一同受苦的團契。
這些經文幫助我們了解在基督裏屬靈的團契是豐富而且是多方面的。讓我們回到約翰一書一章,我們所信的上帝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祂住在我們中間,祂與我們有團契、有交通、有交陪,我們因著基督成為弟兄姐妹,故能靠主的恩典彼此相交、彼此分享、彼此關懷、彼此鼓勵、彼此相愛、彼此牧養、彼此分擔、彼此成全、彼此赦免、彼此認錯、彼此順服,一起同工來建造神的教會。如果我們確實地以屬靈團契的關係在和平教會彼此對待,和平教會就必充滿恩典和真理,如果我們行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庭就必充滿恩典和真理,別人也必會在我們身上、我們的教會以及我們的家看見上帝的榮光,而且要恩上加恩。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各位的,就是一個信主的基督化家庭,其成員除了一般人倫的關係之外,也是因著耶穌基督成為弟兄姐妹的屬靈團契的關係,您的妻子、母親、女兒也是您的姐妹,您的丈夫、父親、兒子也是您的弟兄。在家中學習彼此分享、彼此關懷、彼此鼓勵、彼此相愛、彼此牧養、彼此分擔、彼此成全、彼此赦免、彼此認錯、彼此順服、一起同工。因此,營造基督化家庭可以為我們帶來雙重的祝福。
在這段經文提到五個如果:
(一)、如果我們說我們跟他有團契,卻仍然生活在黑暗中,我們就是撒謊,行為不合真理。
(二)、但是,如果我們生活在光明中,正如上帝在光明中,我們就彼此有團契,而他的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三)、如果我們說自己沒有罪,便是欺騙自己,真理就跟我們沒有關係。
(四)、如果我們向上帝認罪,他是信實公義的,他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所犯的各種過錯。
(五)、如果我們說自己沒有犯過罪,我們等於把上帝當作撒謊者,他的道就跟我們沒有關係了。
總而言之,一、對已經信主的人:若要和上帝有屬靈的關係,就要行在光明中,因為祂是光;要愛弟兄,因為祂是愛。二、對還未信主的人:若要和上帝有屬靈的關係,就要向上帝認罪悔改,因為祂是聖潔的上帝,祂的寶血能洗淨人的罪,同樣地,信主以後也要行在光明中,行在愛中。這樣我們必定能經歷上帝應許那屬靈的福氣。
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家庭恢復這種蒙福的屬靈關係,重新發現天國就在我們的心裡、就在我們中間,靠主的憐憫重新經歷真實的平安和喜樂。因著神的賜福我們和平教會也能以信心跨出一步,通過我們言行的見證能向本族人傳福音,並且學習以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犧牲精神,能像馬偕和加拿大長老會一樣奉獻人力、物力也向異族人宣教。
經文:約翰一書一章一∣十節
日期: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主講:董倫賢 牧師
如果沒有馬偕和支持他的加拿大長老會就沒有長老會北台灣的福音事業。馬偕來台灣宣教,他們一家的見證最能表現出天國的福音是甚麼?天國的福音就是在基督裡團契的關係。馬偕父子在台灣的宣教經費主要來自多倫多的諾克斯長老教會和蒙特羅的長老教會。馬偕雖然是加拿大人,千里迢迢地搭乘輪船,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抵達台灣,卻為了要和台灣人建立團契的關係,努力認同台灣,向老師和牧童苦學台語,不到半年就能用台語傳福音,娶台灣平埔族的張聰明為妻,兩個女兒也嫁台灣人,替台灣人拔牙,看病,教化台灣人,引進蔬菜、新式醫術和新式的教育,愛台灣人,他的確是道道地地的(正港的)台灣人,比台灣人還要台灣。
二年前我在漢城認識一位韓國的牧師,他是內地會的宣教士,曾在台灣幫忙長老教會做開拓事工,因公被調回漢城擔任要職,我有機會在他家作客,聽見他的孩子還問他:【爸爸!我們甚麼時候回台灣?】每當他必須去新加坡內地會總部開會,他一定會選擇購買星航左邊靠窗的位置,在飛過高雄上空時他都不自禁地掉下眼淚來。最近他已經準備再回台灣宣教,他和馬偕一樣能超越他的民族意識來愛台灣人,認同台灣,並和我們建立屬靈的團契。
一八七九年馬偕在淡水設立滬尾偕醫館,所需要的資金是另一位馬偕所捐獻,是美國底特律一位姐妹,為了紀念逝去的丈夫馬偕船長而捐出美金三千元。後來偕醫館在馬偕去逝後遷到台北,改名為「馬偕紀念醫院」,資金來自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弟兄姐妹,以二萬五千美元興建,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廿六日舉行落成典禮,到今天馬偕醫院已經成為台灣舉足輕重的醫療機構。
馬偕說:【基督教不是一套用來說教的哲學體系,而是必須把它活出來的生命內容,它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是道成肉身,能力來自具有位格的上帝所賞賜的大能。基督教是靠人際間的接觸來傳揚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宣教師。】這對台灣的基督徒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求主幫助我們在紀念馬偕時,除了飲水思源,更當效法他佳美的腳蹤,做主的見證,引人歸主,甚至獻身、獻金參與超文化的宣教。
約翰一書的作者是寫給初期教會第二第、三代的信徒,他們已經失去他們祖先對信仰那種的熱誠,有點像老底嘉的教會一般地不冷不熱,對信仰的認識膚淺。同時,教會面對的不是外來的逼迫,卻是內部為了迎合時代潮流所形成的異端,當時,影響教會的哲學思潮是諾思底主義,認為物質是惡的,上帝既然是善良的,故不相信耶穌是一位道成肉身的神。因此,教會裡有些人自作聰明,擅自修改福音的內容,為了希望受到有學問的人的尊敬,弄巧成拙地破壞信仰的純正,替上帝幫了倒忙。因此,約翰寫這封信,強調耶穌是救世主,上帝是愛、是光,基督徒應該以上帝這兩種性情做為行事為人的原則。
約翰以親身的經歷,明確地對我們證實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真神,也是有血有肉真真實實的人。藉着耶穌基督我們就能和上帝相交,同時,藉著耶穌基督我們能彼此相交成為弟兄姐妹。今天我們能聚集在這裡是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所以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忘記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蒙恩的罪人。我雖然是個台灣人,過去幾年卻有機會在上海人、廈門人、台灣人、廣東人、客家人、北京人或其他大陸人當中講道,傳福音,帶領他們查經,這都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使我和他們成為弟兄姐妹,在基督裡彼此相交。而我們也都是天國裡面的一份子,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證實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恩典。
到底團契是甚麼意思?新約希臘文Koinonia一般譯作團契、相交或相通;英文是Fellowship。彼此團契的關係是來自我們與神在基督裡團契的關係;是指「有分的」,「參與的」,「彼此有聯絡」或「相交」等意思,其總意就是「分享」或「交通」,是一種在教會或在信主的家庭裡的屬靈的關係。
團契就是分享或作出貢獻,當我們有分於神的恩典,自然希望能與人分享這個恩典。「團契」一詞可指「一種實際的慷慨行動,如為缺乏的耶路撒冷信徒捐獻」。因此,「團契」一詞不僅指言語上的,也包括實際的分享、互助。教會是藉著聖靈、因著基督而有分於神的生命。
其他有關團契的經文如下:
林前一章九節 :現代中文譯本
「上帝是信實的;祂呼召你們,使你們跟祂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有了團契。」神揀選我們,呼召我們,使我們和主耶穌基督有屬靈的團契關係。
林前十章十六節: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原文是:我們領聖餐時,是在屬靈的團契裡同領基督的血和身體。
林後八章四節:
「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原文是:讓他們將恩惠和團契分享給聖徒。
林後 十三章十四節: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原文是:聖靈的感動即聖靈的團契。
腓二章一節: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原文是:聖靈有甚麼交通即聖靈有什麼團契。
腓三章十節: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原文是:和他一同受苦即和他一同受苦的團契。
這些經文幫助我們了解在基督裏屬靈的團契是豐富而且是多方面的。讓我們回到約翰一書一章,我們所信的上帝是道成肉身的上帝,祂住在我們中間,祂與我們有團契、有交通、有交陪,我們因著基督成為弟兄姐妹,故能靠主的恩典彼此相交、彼此分享、彼此關懷、彼此鼓勵、彼此相愛、彼此牧養、彼此分擔、彼此成全、彼此赦免、彼此認錯、彼此順服,一起同工來建造神的教會。如果我們確實地以屬靈團契的關係在和平教會彼此對待,和平教會就必充滿恩典和真理,如果我們行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庭就必充滿恩典和真理,別人也必會在我們身上、我們的教會以及我們的家看見上帝的榮光,而且要恩上加恩。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各位的,就是一個信主的基督化家庭,其成員除了一般人倫的關係之外,也是因著耶穌基督成為弟兄姐妹的屬靈團契的關係,您的妻子、母親、女兒也是您的姐妹,您的丈夫、父親、兒子也是您的弟兄。在家中學習彼此分享、彼此關懷、彼此鼓勵、彼此相愛、彼此牧養、彼此分擔、彼此成全、彼此赦免、彼此認錯、彼此順服、一起同工。因此,營造基督化家庭可以為我們帶來雙重的祝福。
在這段經文提到五個如果:
(一)、如果我們說我們跟他有團契,卻仍然生活在黑暗中,我們就是撒謊,行為不合真理。
(二)、但是,如果我們生活在光明中,正如上帝在光明中,我們就彼此有團契,而他的兒子耶穌的血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三)、如果我們說自己沒有罪,便是欺騙自己,真理就跟我們沒有關係。
(四)、如果我們向上帝認罪,他是信實公義的,他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所犯的各種過錯。
(五)、如果我們說自己沒有犯過罪,我們等於把上帝當作撒謊者,他的道就跟我們沒有關係了。
總而言之,一、對已經信主的人:若要和上帝有屬靈的關係,就要行在光明中,因為祂是光;要愛弟兄,因為祂是愛。二、對還未信主的人:若要和上帝有屬靈的關係,就要向上帝認罪悔改,因為祂是聖潔的上帝,祂的寶血能洗淨人的罪,同樣地,信主以後也要行在光明中,行在愛中。這樣我們必定能經歷上帝應許那屬靈的福氣。
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家庭恢復這種蒙福的屬靈關係,重新發現天國就在我們的心裡、就在我們中間,靠主的憐憫重新經歷真實的平安和喜樂。因著神的賜福我們和平教會也能以信心跨出一步,通過我們言行的見證能向本族人傳福音,並且學習以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犧牲精神,能像馬偕和加拿大長老會一樣奉獻人力、物力也向異族人宣教。